結語 盤點

關燈
合物飲食時,6個星期裡他的腰圍縮小了2英寸,整個人活力充沛,幾乎不需要睡眠。

    但是精力過旺導緻好鬥,在成年後他第一次和别人打了一架。

    他意識到高蛋白飲食不适合自己。

    接下來他又體驗了以水果為主的飲食,吃大量水果和椰子,幾乎不吃蔬菜,結果發現體重又增加了。

    他仍然還在嘗試其他飲食方案,不過似乎已經适應了富含蔬菜和豆類、幾乎不含精制碳水化合物的地中海飲食。

    他以通過飲食增加腸道微生物的多樣性為樂,對自己目前的體重也很滿意。

     達裡爾的事例描繪出了一副未來的圖景。

    和基因檢測一樣,我們将從出生開始就會定期接受微生物檢測,因為這些檢測的費用會變得比血液檢測更低廉。

    随着技術的進步、成本的降低,未來将湧現出更多創新性的發明和個體化的飲食指導。

    現在已經有MagicSnap之類的手機應用程序,從食物照片中就可以大緻估計出總熱量,這些程序的功能将進一步得到完善。

    未來這些程序将能就食物是否富含促進微生物生長的益生元打分,結合日常微生物基因檢測,醫生将為人們提供個性化的飲食建議。

     打理微生物花園 你們——對飲食和健康感興趣的讀者們——在了解了相關的知識後,會做出明智的決定,是否需要改變自己的飲食習慣,哪些食物應該多吃,哪些應該少吃——或者你也可以把我說的話和自己的腸道微生物都置之腦後。

    可是還有許多人因為缺乏獲取信息的渠道或相關的知識無法為自己做出選擇。

    我們每個人對全球性的疾病和流行性肥胖都負有不容推卸的責任,我們應該敦促政府做出改變。

    讓我們呼籲政府,減少對玉米、大豆和糖類的補貼,因為這些作物都成為了生産加工食品的原料;同時增加對蔬菜和水果種植戶的補貼,降低這些食物的價格。

     我們應該采取其他一些全球性的措施,促進微生物和人類的健康。

    我們應該鼓勵醫院減少抗生素的濫用,特别是在最容易受到負面影響的兒童身上。

    我們應該減少剖腹産,提倡自然順産。

     另外,我們應該重新對“衛生”做出定義,不過分糾結——hygiene這個詞的本意是指不在野外排洩,可是後來卻變成了要去除身體特别是口腔内所有氣味、消滅一切微生物的一種執念。

    家裡打掃得好像無菌實驗室,廚房更像是手術室,而食物則包裹在不透氣的塑料袋裡。

    我們要讓孩子們到戶外撒歡,在泥地裡打滾,盡可能和小夥伴、和動物親密接觸,彼此交換體内的微生物。

    我們或許不該一遍遍地沖洗食物。

    有研究表明通過均衡多樣的飲食,多吃蔬菜水果,能攝入許多健康的活菌,這對健康是有益的。

    [436]如果轉基因作物能夠減少對殺蟲劑和抗生素的依賴,我們或許應該反思一下對轉基因作物的抵制态度,畢竟前者的危害可能更大。

    有報道表明養花種草的人更健康,也更不容易患抑郁症,這可能是因為他們常常與泥土和土壤中的微生物打交道。

     沒有一種飲食方案能适用于所有人。

    本書中反複談及的一點就是我們每個人和每個人的腸道菌群都是獨特的,會對食物做出不同的反應,而且這些反應也不是一成不變的。

    我們的人生之路就是尋找最适合自己的飲食的旅程。

    我希望本書揭開了一些圍繞着飲食法和食物的迷霧,也希望在人們宣揚某種飲食法時,不管它聽起來有多可信,你都能抱着懷疑的态度去考證。

    在飲食健康這個廣闊的領域裡,沒有專家是永遠正确的,也沒有人能做到完全不帶個人偏見,改頭換面重新包裝過的陳詞濫調遠多于從嚴謹的實驗中得出的科學結論。

    科技已經發展到能合成DNA、能克隆動物,可是我們對賴以為生的食物的了解卻還少得可憐。

     這本書的目的是澄清迷思,打破條條框框。

    我試着用知識來驅散迷霧,而不是用新的規則和限制去代替。

    像打理花園一樣照顧你的腸道微生物是不會錯的。

    給它們足夠的肥料:益生元、纖維素和各種營養。

    常吃富含益生菌的食物、吃沒吃過的食物,引進新的微生物。

    以斷食的方式休整腸道。

    盡情嘗試,不過要避開有害的防腐劑、消毒漱口水、垃圾食品和大量的糖。

     如此一來,多樣化的腸道微生物将蓬勃生長,給身體提供最全面的營養。

    你的花園也将能更好地抵禦洪水、幹旱或是毒草的滋生——豐盛的大餐和一時的饑餓,細菌感染和癌細胞的侵襲。

    而在災難過後,盡管不可避免會有傷亡,但種類繁多而且處于平衡狀态的腸道菌群将使重生變為可能,甚至更加生機勃勃,健康則會一直相伴。

    不要再将身體僅僅看作心靈的栖居之所,将它想象成一座寶貴的花園,細心打理。

     探索的道路還很長,但我的直覺告訴我多樣性是一切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