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語 盤點

關燈
繁殖的想法并不像聽上去這樣獨特或瘋狂。

    全世界有成千上萬嚴重梭菌感染的病人接受了糞便移植(我還是不喜歡“排洩物移植”這種說法)。

    大部分移植在專門的診所裡進行,成功率也很高,有時為了找到有益的菌種根治梭菌感染,需要多移植幾次。

    與傑夫的情況不同,大部分移植不是用滴管完成的(我發現自行人工受精用的也是滴管)。

    正規診所用的是和腸鏡檢查中同樣的軟管,為了提高成功率,有時候也會從鼻腔插入更細的軟管,直抵胃部。

     因為一些衆所周知的原因,科學家研制出了更為人所接受的方法。

    他們将捐獻者的糞便凍幹保存,裝入膠囊内,這些膠囊能抵抗胃酸,但是服下後會在腸道溶解,釋放出細菌,并恢複其活性。

    這種膠囊的成功率高達70%以上,與将塑料管插入肛門或鼻腔移植細菌同時還要提心吊膽怕洩漏相比,志願者們無疑更願意在兩天的時間裡服下15個“有機”膠囊。

    [430] 此外,制藥公司還提供經過檢測的健康人糞便用于移植,以治療嚴重的梭菌感染和一些腸炎等嚴重的腸道病。

    [431]和捐獻精子、卵子一樣,如果你健康狀況良好,你也可以捐獻糞便,并且馬上得到報酬(40美元),全美有幾百家醫院開展這種項目。

     菌群置換能否治療肥胖? 盡管迄今為止這種方法的效果隻在小鼠身上得到了證實,不過用糞便移植來治療人類肥胖将指日可待。

    糞便移植治好了一名來自羅德島的女性,她由于大量使用抗生素導緻反複梭菌感染。

    她終于不用一天跑20次廁所了,對此她滿心感激。

    本來她體重正常,在梭菌感染前一直保持穩定。

    16個月後她回到診所,訴說體重出現了大幅增加。

    體重從正常的62千克增長到80千克,BMI指數高達34。

    随後10個月的嚴格節食也沒有任何效果。

    她移植的是自己16歲女兒的糞便。

    移植的時候,她女兒身體健康,體重63千克,稍微有點超重,可是青春期的少女長得快,之後兩年她長了14千克,體重超标。

    還有一名來自新奧爾良的女士在移植了來自匿名捐獻者的糞便後,也出現了體重增加。

    [432]這種情況很罕見,也可能有其他的解釋,不過這也表明微生物不僅可能在小鼠身上引發或逆轉肥胖,也有可能在人身上引發這樣的效果。

    從中我們可以得出結論:挑選捐獻者要當心。

     對退役運動員和超模來說,成為捐獻者或許是收獲頗豐的新事業開端,不過對造成厭食的細菌你可能會敬而遠之。

    許多人不能接受糞便移植,哪怕換個名稱叫“排洩物微生物組移植”(FMT)也一樣。

    因此,如果你體重超标,健康也受到威脅,但不願意接受糞便移植的話,還有胃束帶手術可以選擇,同時還有移植不同部位細菌的自體移植。

    9年時間的随訪表明自體移植的效果是持久的。

     萬一你哪種方法都不喜歡怎麼辦呢?有沒有别的能做的?如何運用關于飲食習慣、微生物和食物的新知指導減肥實踐? 如果真想減肥的話,就不要沖動性地采用限制性飲食方案來節食,這注定不能長久,體重也絕對會反彈。

    成功的關鍵在于一開始就抛棄節食的想法,不僅從食物的量着眼,而是從食物的組成、種類和進食的時間等各個方面來考慮,重新制定飲食計劃,在保證營養攝入的前提下,以可行的方式實現并保持體重的小幅下降。

    我們應該記住每個人及其腸道微生物都是獨特的,我們應該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而不是尋求一個标準公式。

    還有一個額外的好處是,就算你的體重隻在短期内有所減輕,隻要沒有大的反彈,你患心髒病的風險也會降低。

    [433]通過間斷斷食快速減輕體重似乎更有可能讓腸道菌群變得健康。

    難就難在如何保持。

     豐富食物種類,親近動物 “自從了解了我自己腸道菌的組成情況後,我改變了飲食習慣,也更關注我吃下去的是什麼。

    ”凱倫今年37歲,是一位單身母親,在倫敦的一家研究所工作。

    “因為體重超标,而且14歲時就患上了腸易激綜合征,我開始對腸道微生物産生了興趣。

    在生下女兒停止練習空手道後的幾年裡,我長了近5英石,情況變得更糟糕了。

    我嘗試過種種常規節食方案,結果都不起作用,因此我很想試試别的辦法。

    我在網上查到這種增加微生物多樣性的飲食方案。

    它提倡在兩個月的時間裡,盡可能吃多種水果、豆類、蔬菜(生吃,最好洗都不洗)——最好每星期超過30種,同時每天都撫摸一種動物。

    其他食物(非加工食品)可以想吃就吃,不過不提倡吃谷物。

    這和常規的飲食大不一樣。

     “我輕輕松松就減了3千克,不過買沒吃過的蔬菜比我想得要困難,也更貴。

    追着趕着去摸松鼠也很有難度。

    接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