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語 盤點

關燈
現在我們已經逐一梳理了食品标簽上的信息,在結束之前有必要再回顧一下那些常見的飲食迷思和其中的荒謬之處,并看看我們可以為提高飲食質量和促進身體健康做些什麼。

     危害最大的觀點就是所有人會對同樣的食物做出同樣的反應,如果我們吃的一樣或者遵循同樣的飲食習慣,我們就會像實驗室的小白鼠一樣,發生同樣的改變。

    其實每個人都是獨特的。

    正因為這樣,将營養和體重看成簡單的熱量攝入和消耗過程對理解肥胖的發病毫無幫助,并且産生誤導。

    事實上即使食物和環境都相同,我們每個人對食物的反應都有差别。

    回想一下我在本書的開篇談到的讓大學生志願者雙胞胎過量進食的加拿大試驗研究:盡管他們的飲食和運動安排都一模一樣,但是兩個月内體重增加的幅度相差3倍之多(一個增加了4千克,一個增加了13千克)。

     身體會對一切做出迥異的反應,從食物到運動到環境,這種差異會影響我們囤積脂肪和體重增長的多少,還會影響對食品的喜好。

    我們發現,這種差異部分與遺傳基因有關,但同時與腸道中生活的微生物有關。

    某些種類的細菌對疾病和體重增長有防護性作用,而另一些則會增加個體患病和增重的風險。

     盡管我們說每個個體都是獨特的,會做出不同的反應,但關于飲食有一些不容争辯的事實:高糖和含有大量加工食品的飲食不利于腸道微生物的健康,也不利于人體健康,富含蔬菜水果的食物則對兩者都有益。

    美國食品健康作家邁克爾·波倫(MichaelPollan)曾用簡單幾個字做了概括:“多吃植物性食物,總量别太多。

    ”我們可以補充一點:“祖祖輩輩沒吃過的東西,不吃為好。

    ” 每過十年,腸道菌群的多樣性就會明顯下降,這會産生負面影響,而且很可能是造成現代過敏症、自身免疫性疾病、肥胖和糖尿病流行的原因。

    飲食越多樣,腸道菌群越豐富,健康狀況就越好,這對任何年紀的人都适用。

    不過要改變舊的生活習慣會不會很困難呢? 飲食新主張:别一個人吃飯 在調查資料、寫作本書的五年中,我對自身以及我與食物的關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知道如果我真的不再吃奶酪的話,患上一些嚴重疾病的風險反而更大,而且我會很懷念酸奶的味道。

    少量來自肉類的蛋白對我的身體來說是必須的——一個月吃一到兩次,就可以避免維生素缺乏。

    我發現地中海飲食很适合我,這可能是因為我有南歐基因,也可能是因為我曾經在陽光明媚的地方享用過地中海美食。

     我很适應早餐吃酸奶和新鮮水果,晚餐吃各種各樣的沙拉,用橄榄油佐菜,還有包括魚在内的豐富多樣的食物。

    我發現減少精制碳水化合物(精制通心粉、白米飯、土豆等)的量有益于健康,而且用全谷麥類的來代替一點也不困難,隻不過需要多花點時間來準備。

    因為從橄榄油中獲取了額外的脂肪,我一點兒也沒覺得缺少油水。

    另一個驚喜是我很熱衷但曾經以為有害健康的一些食物,比如濃咖啡、黑巧克力、堅果、高脂酸奶、紅酒和奶酪等等,其實對腸道菌群和健康都很有好處。

    引用《動物、蔬菜、奇迹》(Animal,Vegetable,Miracle)的作者芭芭拉·金索爾弗(BarbaraKingsolver)書中所述:“飲食可能是唯一一處這樣的道德領域:在這裡,給人帶來歡呼和喜悅的通常是符合倫理的選擇。

    ”我們或許還可以加上一句,這樣的選擇通常也會讓腸道微生物歡呼喜悅。

     擴大食物範圍,豐富腸道菌群 大部分飲食方案都互相矛盾,有的建議多吃肉,有的建議以蔬菜為主,有的主張減少碳水化合物攝入,有的聲稱應該低脂飲食。

    不過所有飲食專家、各種書籍和飲食方案在有一點上都達成了一緻,那就是要少吃精加工食品和快餐食品。

    我發現,除了偶爾會吃點甘草糖漿和薯片,不吃其他的垃圾食品對我來說很容易做到。

    如果你有心改變自己的飲食習慣,吃得更健康點,比如多吃點蔬菜和水果,那你可以暫時不吃肉,這樣會更容易些。

    騰出來的空間可以攝入更多蔬果,還可以在不冒犯主人的情況下拒絕某些食物。

    果汁斷食法對我來說是一種全新的體驗,盡管之後會有些腸胃不适,不過周末偶爾為之,作為日常飲食的調劑,還是值得一試。

    混合蔬果汁盡管看起來讓人沒胃口,但味道其實并不壞。

    将蔬果榨汁,既能消耗多餘的蔬菜,又能增加飲食的多樣性。

    每年一月禁酒期間(dryJanuary),蔬果汁是不錯的替代品。

     當我逐漸學會随性而為,我發現我不再被傳統的一日三餐所束縛,這帶來了一種自由。

    我嘗試了在不同的飯點以不同的方式進食,獲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