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當心:可能含有堅果

關燈
因為魚的腥味中含有引發過敏的蛋白。

    這一事件顯示了這些關注罕見病的團體和媒體在傳播這些離奇事件中的作用,而這種作用可能是長遠的,并有着重要的社會影響。

    下次坐飛機的時候,機組人員告訴你機上有孩子對堅果過敏,家長對此很擔心,為了孩子的安全請你不要吃堅果,你會怎麼做? 盡管瑞安航空事件有誇大和不實之嫌,但食物過敏事件的确呈現出上升趨勢。

    食物不耐受的情況也有所增加,但它與過敏不同,并且很難定義。

    食物過敏表現為吃下食物後,即刻出現明顯的反應,例如腫脹、充血、麻痹、呼吸困難或者意識喪失。

    沒有輕微過敏的說法,就像沒有“不嚴重的絕症”。

    與之相反,食物不耐受往往表現為食用某種食物後出現腹脹、惡心、腹痛、腹瀉或便秘。

    我們無法考證究竟是這些病的發生率升高了,還是以前就存在這麼多隻不過人們沒有把它看作一種病。

    我治療的許多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人認為是某些食物導緻他們患病或是加重了症狀。

    我建議他們與其花錢用頭發做一些僞科學的過敏測試或是接受生物節律治療,還不如試試除了礦泉水和蔬菜什麼都不吃,看看症狀有沒有緩解。

    可惜沒有人照做。

    事實上,這種與疾病有明顯關聯的食物過敏,發生率不到1%。

     過敏倒真是一種現代疾病,數不清的物質都可能引發過敏。

    從最常見的對鎳制硬币過敏——我們研究的中年雙胞胎女性中有1/5對硬币過敏——到少見的對蝦、香蕉或西紅柿過敏(1/50),再到極其罕見的對藥片糖衣過敏或對日光過敏(1/1000)。

    甚至還有人對水過敏(稱為“水過敏症”),患有這種病的人會對自身的眼淚或愛人的親吻過敏。

    這種病給人帶來痛苦,不過倒是有了不洗碗的理由。

    現在還出現了一些奇怪的過敏現象:比如有個女孩隻有吃到被桦樹花粉污染的蘋果才會發生過敏性休克。

     預防嬰兒過敏 澳大利亞的過敏症患者是全世界最多的,原因不明,不過肯定與污染無關。

    1/50的兒童對花生過敏(英國這一數字為1/80),而且這一數字以每二十年翻1倍的速度增長。

    其中5歲以下的兒童過敏症發生率增長得最快。

    最早定居澳大利亞的五代人主要來自愛爾蘭和英國,他們在踏上這片土地時接觸到了許多奇特物質,可能會引發過敏;不過直到最近三十年前,大部分人似乎都沒有出現過敏問題。

    打從我母親在澳大利亞成長開始算起——我和我弟弟在20世紀60年代時也曾在那兒求學——澳大利亞人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傳統的戶外玩耍、熱愛運動和燒烤的生活方式一去不返,同時逝去的還有野餐、捉蛇捉蜘蛛為樂、弄得渾身是泥、在野外“就地解決”的美好時光。

    現在的孩子很少到戶外玩耍,而是坐在裝有空調、打掃得一塵不染的房子裡玩遊戲機和電腦,吃的是洗得幹幹淨淨、層層加工過的食物。

    澳大利亞是兒童肥胖率最高的國家之一。

    與通常給人的印象不同,很少有澳大利亞兒童參加體育運動。

    不過喝啤酒和看比賽這兩個傳統倒是很好地保留下來了。

     孩子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出現過敏的呢?最新研究表明,嬰兒并不是隻在吃到某種食物時才對其中的某種蛋白(過敏原)過敏,實際上遠早于此——在媽媽肚子裡就開始了。

    [410]醫生一般會建議準媽媽們不吃像法國奶酪或意大利蒜腸這樣的食物。

    而現在的趨勢是,為了避免發生一些少見的感染或過敏,孕期女性的飲食受到了進一步限制。

    這些建議通常都沒有事實依據,隻是自圓其說——還恰好是在孕母需要多樣化健康飲食的時候。

    其實來自身體的信号自然能告訴孕母要吃什麼。

    比如醫生就建議孕期不吃花生,希望這種方法能夠奏效,但最新研究表明,情況恰恰相反:和孕期不吃花生的母親相比,吃花生母親的孩子反倒更不容易對堅果過敏。

    [411] 對新生兒來說,豐富多樣的腸道菌群,是減少日後過敏風險的關鍵。

    [412]多樣化的腸道菌群主要靠幾個方面來實現:用母乳喂養,母親的飲食要健康均衡,延長哺乳時間,家裡也不要打掃得一塵不染。

    而腸道菌群豐富性和多樣性的減少往往與過敏有關。

    [413]牛奶喂養、免疫系統功能較差的嬰兒更容易出現過敏。

    如前所述,現有理論認為健康多樣的腸道菌群能使免疫系統處于激活狀态,随時能對外來刺激物做出反應,因此也不容易在接觸到外源性蛋白時發生過敏。

    [414] 過分講究衛生 将家裡收拾得無比整潔、過分注意衛生的媽媽,養育的孩子更容易出現過敏。

    最新研究表明,使用父母舔幹淨的奶嘴吸奶的嬰兒,比使用按照無菌要求一絲不苟消毒的奶嘴的嬰兒,患過敏的可能大大減少。

    [415]傳統的母親先把食物嚼爛再喂給嬰兒的做法現在已經很少見了,但事實上它既能幫助分解難消化的澱粉和肉類,也能通過唾液将多種有益的細菌傳給嬰兒。

    在哺乳動物和一些人類文化傳統中,舔舐嬰兒很常見,而親吻更是具有普遍性。

     你可能聽說過“衛生假說”(HygieneHypo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