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當心:可能含有抗生素
關燈
小
中
大
抗生素信息通常不會出現在食物營養标簽上,但實際上它們應該被标出來。
人們或許不知情,但所有人都暴露于抗生素的作用下。
這是一百萬年來人類的生活環境發生的巨變之一,但直到五十年前才真正開始産生影響。
1928年蘇格蘭人亞曆山大·弗萊明(AlexanderFleming)偶然發現黴菌生成了能殺死細菌的物質,那時他可能從沒想過現代社會将會如此依賴這種物質。
現在人們稱之為青黴素。
事實上,費萊明沒有預見到黴菌制成藥物的巨大潛能。
是他的同行霍華德·弗洛裡(HowardFlorey)和恩斯特·錢恩(ErnstChain)實現了青黴素的提純,并且在危重感染的患者身上開展了臨床試驗,此前這些感染往往被認為無藥可治。
早期提純出來的青黴素非常寶貴,他們甚至會回收患者的尿液,稍加淨化後給下個病人使用。
之後在二戰時倫敦遭遇空襲期間,他們離開倫敦,在美國開始工業化生産青黴素,以供盟軍使用。
抗生素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挽救了遭受緻死性感染威脅的幾百萬患者的生命。
戰後醫生們預言抗生素的運用預示着所有人類感染的終結。
身為DJ和電視紅人的阿蘭娜和麗莎是一對26歲的雙胞胎(theMacTwins),事業成功,生活幸福。
她們來自蘇格蘭,兩人都是金發,渾身洋溢着活力。
她們是同卵雙保胎,因此長得很像。
不過盡管外貌相似,兩人的差異卻比想象中大得多。
她們的身高相近,體重差不多,都是9.5英石。
不過麗莎的臀部更豐滿一些,而且她曾經在半年的時間長了2英石。
麗莎現在喜歡進行規律運動以控制體重,阿蘭娜則對運動不感興趣,喜歡練高溫瑜伽來健身。
阿蘭娜覺得5:2斷食很容易做到,并用這個方法來控制體重,而對麗莎來說,不按時進食的話她簡直會發瘋。
她們倆的性格也大不一樣。
阿蘭娜曾經是比較害羞的那一個,她更務實,情緒也更穩定,而麗莎有時候會有些神經質,有陣發性強迫症的傾向。
她倆的父親在打高爾夫球時因為心髒病發作離世,年僅58歲,面對這一噩耗,她們的反應截然不同——阿蘭娜坦然面對,但偶爾會情緒崩潰,麗莎則拒絕接受這個事實,低落萎靡。
她們一直不明白為什麼她們如此相似卻又如此不同。
她們在蘇格蘭長大,17歲之前都住在同一個房間裡,盡管她們經常吵架但仍然是彼此最親密的朋友。
6個月大的時候,她們身體都不大好,先是因為支氣管炎住院,後來又因為反複複發的中耳炎和扁桃體炎使用了多個療程的抗生素。
4歲時阿蘭娜因為反複發作的膀胱炎頻繁長時間住院,并且持續服用抗生素近2年。
之後不久,她就患上了青少年關節炎,這是一種遺傳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侵害全身多處關節,引起關節腫脹和僵硬,造成極大的痛苦。
阿蘭娜服用大量藥物控制住了病情,能夠正常生活,在她16歲的時候病痛奇迹般地消失了。
讓醫生覺得奇怪的是,麗莎從來沒有患過關節炎,不過離家後不久,她就長了嚴重的痤瘡,她已經過了長痤瘡的年紀,因此這出人意料。
阿蘭娜卻從沒長過痤瘡,這很奇怪,因為雙胞胎研究表明痤瘡是最容易遺傳的病症之一。
麗莎的痤瘡非常嚴重,醫生開了幾個月的二甲胺四環素(minocycline),後來又加了其他更強效的抗生素,最後才控制住。
一年後,麗莎又得了膀胱炎和腎炎,此後多次複發,每次都需要使用長療程的抗生素。
醫生甚至建議她終生服用抗生素。
從成長經曆來看,她們擁有巨大差異的可能原因之一就是抗生素。
如果不是兒時因為反複感染經常使用抗生素殺死了從母親體内獲取的腸道微生物,阿蘭娜可能不會得關節炎。
抗生素可能影響了她的免疫系統,說不定還是她喜歡練高溫瑜伽的原因。
同樣,麗莎的遲發性痤瘡雖然與遺傳有關,但主要還是由于細菌大量繁殖及身體的過度反應引起的,之後容易腎髒感染可能也是由腸道菌群紊亂所造成。
她們什麼都吃,從腌蛋到肉餡羊肚(haggis),從薯片到壽司。
過去她們上廁所的時間都一樣,不過現在盡管吃的一樣,生活方式也一樣,她們的排便規律和習慣都大不相同。
在檢測了她們的腸道菌群後我們發現,她們體内常見細菌的比例都不一樣。
總的說來她們就像兩個毫無關系的人一樣,隻有一小部分細菌是相同的。
這也意味着抗生素治療完全抹去了她們出生時相同的遺傳物質所帶來的相似之處。
把抗生素當糖果吃 僅在美國,醫生每年就開出2.5億抗生素治療處方,而最新研究表明盡管英國管理機構嚴正警告全科診所不要濫用抗生素,抗生素的使用率仍在上升。
早在1999年全科初級保健醫就收到警告,應該減少抗生素的用量,對于中等程度細菌感染和病毒感染不要用抗生素。
醫生對此置若罔聞——事實上濫用的情況變得更嚴重了。
2011年抗生素使用率上升了40%,醫生給一半以上有咳嗽和感冒症狀的病人開了抗生素。
這些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抗生素對其無效。
還有約占1/10的醫生更加兒戲,可能是應病人的要求或者想讓病人盡快出院,給97%的病人開了抗生素。
過去三十年間,有抗生素使用情況記錄的國家全都出現了抗生素使用的增加。
而醫生開出的抗生素40%是完全無效的,原因我們剛說過。
[372]抗生素濫用的情況在所有國家都存在,但是像瑞典和丹麥這些擁有管理良好的集中式醫療保健制度的國家使用最少——按照人均計算,隻有美國人用量的一半。
他們也更多地選用非廣譜抗生素,這些抗生素能更好地選擇性地殺滅細菌,在不影響療效的基礎上減少對腸道微生物的副作用。
[373] 獨立機構的分析表明,甚至在極少數情況下,即使在确定存在細菌感染,抗生素的作用也微乎其微。
例如早期使用抗生素治療咽喉炎或鼻炎,隻能讓症狀提早一天消失。
對某些人來說這一效果是有意義的,可前提是抗生素沒有任何副作用。
緻死性的治療 阿倫2歲時第一次需要抗生素治療。
他媽媽沒多想,因為她自己小時候也用過很多次抗生素,她覺得抗生素安全有效。
她從沒想過會有嚴重的副作用。
噩夢開始于一天晚上,阿倫在外面玩耍後身上出現了好像蚊子叮咬的小包。
他進來後,媽媽給他患處塗上了止癢的治療蟲咬的藥膏後就哄他睡覺了。
第二天,小包看起來紅紅的,發炎了,開始朝腿的上部擴散。
因為太晚沒法去看他自己的兒科醫生,媽媽帶他去了當地醫院的急診,醫生給他注射了一針頭孢曲松(ceftriaxone)。
這是一種強效的頭孢菌素(cephalosporin),廣泛用于多種不明細菌感染。
為了保險起見,醫生還開了
人們或許不知情,但所有人都暴露于抗生素的作用下。
這是一百萬年來人類的生活環境發生的巨變之一,但直到五十年前才真正開始産生影響。
1928年蘇格蘭人亞曆山大·弗萊明(AlexanderFleming)偶然發現黴菌生成了能殺死細菌的物質,那時他可能從沒想過現代社會将會如此依賴這種物質。
現在人們稱之為青黴素。
事實上,費萊明沒有預見到黴菌制成藥物的巨大潛能。
是他的同行霍華德·弗洛裡(HowardFlorey)和恩斯特·錢恩(ErnstChain)實現了青黴素的提純,并且在危重感染的患者身上開展了臨床試驗,此前這些感染往往被認為無藥可治。
早期提純出來的青黴素非常寶貴,他們甚至會回收患者的尿液,稍加淨化後給下個病人使用。
之後在二戰時倫敦遭遇空襲期間,他們離開倫敦,在美國開始工業化生産青黴素,以供盟軍使用。
抗生素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挽救了遭受緻死性感染威脅的幾百萬患者的生命。
戰後醫生們預言抗生素的運用預示着所有人類感染的終結。
身為DJ和電視紅人的阿蘭娜和麗莎是一對26歲的雙胞胎(theMacTwins),事業成功,生活幸福。
她們來自蘇格蘭,兩人都是金發,渾身洋溢着活力。
她們是同卵雙保胎,因此長得很像。
不過盡管外貌相似,兩人的差異卻比想象中大得多。
她們的身高相近,體重差不多,都是9.5英石。
不過麗莎的臀部更豐滿一些,而且她曾經在半年的時間長了2英石。
麗莎現在喜歡進行規律運動以控制體重,阿蘭娜則對運動不感興趣,喜歡練高溫瑜伽來健身。
阿蘭娜覺得5:2斷食很容易做到,并用這個方法來控制體重,而對麗莎來說,不按時進食的話她簡直會發瘋。
她們倆的性格也大不一樣。
阿蘭娜曾經是比較害羞的那一個,她更務實,情緒也更穩定,而麗莎有時候會有些神經質,有陣發性強迫症的傾向。
她倆的父親在打高爾夫球時因為心髒病發作離世,年僅58歲,面對這一噩耗,她們的反應截然不同——阿蘭娜坦然面對,但偶爾會情緒崩潰,麗莎則拒絕接受這個事實,低落萎靡。
她們一直不明白為什麼她們如此相似卻又如此不同。
她們在蘇格蘭長大,17歲之前都住在同一個房間裡,盡管她們經常吵架但仍然是彼此最親密的朋友。
6個月大的時候,她們身體都不大好,先是因為支氣管炎住院,後來又因為反複複發的中耳炎和扁桃體炎使用了多個療程的抗生素。
4歲時阿蘭娜因為反複發作的膀胱炎頻繁長時間住院,并且持續服用抗生素近2年。
之後不久,她就患上了青少年關節炎,這是一種遺傳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侵害全身多處關節,引起關節腫脹和僵硬,造成極大的痛苦。
阿蘭娜服用大量藥物控制住了病情,能夠正常生活,在她16歲的時候病痛奇迹般地消失了。
讓醫生覺得奇怪的是,麗莎從來沒有患過關節炎,不過離家後不久,她就長了嚴重的痤瘡,她已經過了長痤瘡的年紀,因此這出人意料。
阿蘭娜卻從沒長過痤瘡,這很奇怪,因為雙胞胎研究表明痤瘡是最容易遺傳的病症之一。
麗莎的痤瘡非常嚴重,醫生開了幾個月的二甲胺四環素(minocycline),後來又加了其他更強效的抗生素,最後才控制住。
一年後,麗莎又得了膀胱炎和腎炎,此後多次複發,每次都需要使用長療程的抗生素。
醫生甚至建議她終生服用抗生素。
從成長經曆來看,她們擁有巨大差異的可能原因之一就是抗生素。
如果不是兒時因為反複感染經常使用抗生素殺死了從母親體内獲取的腸道微生物,阿蘭娜可能不會得關節炎。
抗生素可能影響了她的免疫系統,說不定還是她喜歡練高溫瑜伽的原因。
同樣,麗莎的遲發性痤瘡雖然與遺傳有關,但主要還是由于細菌大量繁殖及身體的過度反應引起的,之後容易腎髒感染可能也是由腸道菌群紊亂所造成。
她們什麼都吃,從腌蛋到肉餡羊肚(haggis),從薯片到壽司。
過去她們上廁所的時間都一樣,不過現在盡管吃的一樣,生活方式也一樣,她們的排便規律和習慣都大不相同。
在檢測了她們的腸道菌群後我們發現,她們體内常見細菌的比例都不一樣。
總的說來她們就像兩個毫無關系的人一樣,隻有一小部分細菌是相同的。
這也意味着抗生素治療完全抹去了她們出生時相同的遺傳物質所帶來的相似之處。
把抗生素當糖果吃 僅在美國,醫生每年就開出2.5億抗生素治療處方,而最新研究表明盡管英國管理機構嚴正警告全科診所不要濫用抗生素,抗生素的使用率仍在上升。
早在1999年全科初級保健醫就收到警告,應該減少抗生素的用量,對于中等程度細菌感染和病毒感染不要用抗生素。
醫生對此置若罔聞——事實上濫用的情況變得更嚴重了。
2011年抗生素使用率上升了40%,醫生給一半以上有咳嗽和感冒症狀的病人開了抗生素。
這些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抗生素對其無效。
還有約占1/10的醫生更加兒戲,可能是應病人的要求或者想讓病人盡快出院,給97%的病人開了抗生素。
過去三十年間,有抗生素使用情況記錄的國家全都出現了抗生素使用的增加。
而醫生開出的抗生素40%是完全無效的,原因我們剛說過。
[372]抗生素濫用的情況在所有國家都存在,但是像瑞典和丹麥這些擁有管理良好的集中式醫療保健制度的國家使用最少——按照人均計算,隻有美國人用量的一半。
他們也更多地選用非廣譜抗生素,這些抗生素能更好地選擇性地殺滅細菌,在不影響療效的基礎上減少對腸道微生物的副作用。
[373] 獨立機構的分析表明,甚至在極少數情況下,即使在确定存在細菌感染,抗生素的作用也微乎其微。
例如早期使用抗生素治療咽喉炎或鼻炎,隻能讓症狀提早一天消失。
對某些人來說這一效果是有意義的,可前提是抗生素沒有任何副作用。
緻死性的治療 阿倫2歲時第一次需要抗生素治療。
他媽媽沒多想,因為她自己小時候也用過很多次抗生素,她覺得抗生素安全有效。
她從沒想過會有嚴重的副作用。
噩夢開始于一天晚上,阿倫在外面玩耍後身上出現了好像蚊子叮咬的小包。
他進來後,媽媽給他患處塗上了止癢的治療蟲咬的藥膏後就哄他睡覺了。
第二天,小包看起來紅紅的,發炎了,開始朝腿的上部擴散。
因為太晚沒法去看他自己的兒科醫生,媽媽帶他去了當地醫院的急診,醫生給他注射了一針頭孢曲松(ceftriaxone)。
這是一種強效的頭孢菌素(cephalosporin),廣泛用于多種不明細菌感染。
為了保險起見,醫生還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