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酒精飲料

關燈
生物,其數量的增加有降脂和減輕炎症反應的作用。

    這一試驗表明健康功效主要來源于紅酒中的多酚而非酒精本身。

    [341]當然,試驗無法區分白藜蘆醇(resveratrol)、幾百種其他化合物及109種多酚的作用。

    人們常說琴酒和奎甯對已故伊麗莎白王太後(QueenMother)的長壽功不可沒,不過要是她再往其中添加幾滴橄榄油,攝入更多的多酚,說不定她能活得更久。

    [342] 對紅酒中白藜蘆醇的神奇功效持懷疑态度的人士稱紅酒中的白藜蘆醇含量太少,不足以産生明顯的效果,除非每天喝6瓶紅酒(會帶來衆所周知的副作用)。

    另外,被少量真菌污染的廉價紅酒中白藜蘆醇的含量往往是最高的,飲用後常使人頭痛。

    正因如此,白藜蘆醇保健品成了一個巨大的産業。

    就連大型制藥公司也被沖昏頭腦,相信這種化合物具有神奇的健康功效。

    制藥巨頭葛蘭素史克(GlaxoSmithKline)以7.2億美元收購了Sirtris制藥公司。

    他們推出了一款白藜蘆醇主打産品,據稱能影響抗衰老酶Sirt-1的作用,結果卻慘淡收場。

     考慮到食物與腸道微生物相互作用的方式,将食物分解為一個個的化合物是沒有意義的。

    食物的功效來源于天然食物中所有的成分以及食物之間、食物與體内微生物的作用過程中生成的數千種代謝副産物。

     即使你與我一樣,相信酒精或許對健康有益,同時保留審慎的态度,但飲酒過量肯定會有害。

    意大利人和愛爾蘭人年人均飲酒量相當,但愛爾人中與飲酒相關的健康問題更多見。

    這或許與基因有關,也可能與能影響腸道微生物健康的地中海飲食的保護性作用有關。

    研究人員開展了通過招募志願者——通常是手頭拮據的大學生——來研究過量飲酒對健康的短期影響的試驗。

    不過據在芬蘭雙胞胎登記處工作的卡普裡奧(JaakoKaprio)稱,即使在有安全措施的保障下,倫理委員會準許他們在醫院裡給予志願者的酒的量還比不上赫爾辛基的大學生一夜狂歡喝下的量的一半。

     如果你曾有過因想大量攝入白藜蘆醇而宿醉的經曆,現在可以将其怪罪于腸道菌,也可以搬出食物中毒這一借口。

    肯塔基州的研究人員給予受試一大杯(140ml)伏特加,模拟酗酒,觀察腸道和血液的改變。

    這些改變導緻免疫系統被激活。

    伏特加的作用在志願者身上表現得越顯著,其體内微生物被擾亂的情況就越嚴重,生成的微生物毒素就越多。

    [343]在動物實驗中,來自細菌胞壁的内毒素(LPS)使小鼠的免疫系統激活,并且對酒精上瘾。

    [344]盡管聽來令人難以置信,但腸道微生物或許真的與酒精成瘾有關。

    不過正如其他研究酒精效用的實驗所揭示的一樣,人們對酒精的反應差異很大,這種差異不僅與遺傳因素有關,也與人們體内原有微生物的種類和多樣程度有關。

     大規模的流行病學縱向研究,例如最近英國開展的一項研究,仍表明适度飲酒有少許保護性作用,特别是對于老年女性。

    但人們對這些研究是否存在偏倚仍有疑問。

    [345]其中一些研究,用酒精不耐受基因的數量來估計飲酒量,而抛棄了老式的問卷調查。

    一直以來觀察性研究表明飲酒與大腸癌的發病有關,但一項基于基因分析從而避免了偏倚的研究未能證實這一結論。

    [346]2014年,一項納入了26萬名對象的大型荟萃分析對适度飲酒的保護性作用提出質疑,該分析也是根據與代謝酒精有關的基因(乙醇脫氫酶)的數量而非問卷調查得到的數據來估算飲酒量。

    不過研究人員還沒有完全查明遺傳以及遺傳與文化 相互作用帶來的影響,而且這些研究并非以飲用紅酒為唯一研究對象。

    [347] 所以我打算持觀望态度,繼續享用一杯紅酒——猛灌伏特加就算了——希望我的腸道微生物能享用紅酒中的多酚。

    顯然,最新研究表明飲酒的喜好和它對身體的影響有很大的個體差異。

    每個人的反應都不一樣,不僅與遺傳因素有關,還與腸道微生物狀況有關,而後者取決于飲食和飲酒的方式。

    如此看來,政府指南統一給出的安全飲酒劑量意義不大,對某些能喝酒的人來說太過保守,而對另一些人來說則高得危險。

    指南應該更加個性化,而我們應該對其持保留态度。

     在英國,每天服用維生素的人比喝酒的人還多,那麼維生素是不是更有益健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