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酒精飲料
關燈
小
中
大
酒,仍在飲酒榜的前列,僅落後于由純男性構成、愛穿長袍和長筒襪的梵蒂岡教士。
如今因為年輕人喝紅酒越來越少,法國人喝的啤酒數量有超過紅酒之勢。
在其他一些愛好飲酒的國家,比如意大利和西班牙,也出現了同樣的情況。
即使紅酒的确能預防心髒病,這種作用也很小,不能解釋這種巨大的曆史差異。
文化可能也有影響。
喝酒的方式或許很重要:規律、放松、不受時間限制的法式飲酒方式似乎有保護作用,而與之相反,心血來潮、一飲而盡、周五夜“狂歡”般的英式濫飲則是災難性的——英國每年因飲酒喪失勞動能力造成的經濟損失超過200億英鎊。
[336]從研究結果看,也不能确定隻有紅酒才對健康有保護作用。
一些研究表明所有的酒都同樣有益,也包括啤酒。
注重健康的英國人向來愛暢飲啤酒,不過可惜除了吉尼斯啤酒曾宣稱過它有益健康外,英國人對啤酒的健康益處還全不知情呢。
比利時因巧克力和手工釀制啤酒而聞名,法國大革命時期流亡比利時的僧侶,為撫慰離愁而開始釀酒。
如今在比利時的小餐館可以買到上千種啤酒,大部分都是不同品種裝在不同種類的杯中。
用來釀酒的原料多種多樣,其中還包括水果。
比利時的研究人員試圖找出啤酒中所含的多種多酚的健康功效,他們同時也相信啤酒中的酵母和菊粉等益生元,以其無限種可能的結合方式和生成的數千種代謝産物,能促進腸道菌群的健康。
[337]比利時啤酒中既有像“淺粉象”(DeliriumTremens,意為“谵妄”)和“蘇比特”(MortSubite,意為“猝死”)等名字意味深長、酒精含量與紅酒接近、高達11%的中度酒,也有口感溫和、直到20世紀80年代仍作為學校午餐飲品供應的低度酒。
如今大衆普遍反對學校供應飲料,說不定低度啤酒能趁機迎來一次複興。
盡管流行病學的證據并不太确切,許多飲用紅酒者偶爾也會喝啤酒,但仍有理由認為紅酒中含有某些對身體有益的化學物質。
葡萄本身富含多酚,最新研究表明其中含有109種有益化合物,包括類黃酮和廣受吹捧的白藜蘆醇,後者被包裝成非飲酒人士的保健品,為商家帶來不俗收益。
白藜蘆醇存在于葡萄、花生和某些莓果中,它能對身體産生多方面影響,并能通過表觀遺傳調控多種基因的表達。
研究和宣傳聲稱,白藜蘆醇具有延年益壽、降低心髒病發病率、預防癡呆和癌症等多種功效。
二十多年的研究表明,攝入大量白藜蘆醇,約相當于每天飲用6瓶紅酒,能降低心血管病風險,問題是這隻對大鼠有效。
在開展了數百項齧齒動物的實驗室研究後,人們仍不清楚最恰當的食用劑量。
在酒精和白藜蘆醇的代謝方面,人鼠有别,因此很有必要開展相關的人體研究。
遺憾的是,人體研究的質量低下,結果也令人失望。
問題之一是白藜蘆醇并不能很快地經腸道吸收入血,因此和大鼠不同,白藜蘆醇在人體血液内不能達到有效的濃度。
幾項小規模試驗表明白藜蘆醇有短期的健康功效,但劑量增加到每天1克以上,就會出現腹瀉等常見的副反應。
[338]如果進一步增加劑量,有些受試會出現腎髒受損症狀。
因此目前沒有證據表明白藜蘆醇對人體健康有益。
[339] 腸道微生物會不會貪杯? 對98名美國志願者腸道微生物的詳細序列研究發現,除體重和飲食中的脂肪含量外,飲用紅酒是影響腸道微生物組成的重要飲食因素。
[340]由羅伯·奈特發起的美國腸道項目搜集的8000名受試的最新數據表明經常飲酒者的腸道微生物種類大大增加,這對健康很有好處,但研究人員目前無法确定紅酒和啤酒(百威)的作用有無差異。
因此飲酒對腸道微生物的影響可能與酒精本身或者是紅酒或啤酒中含有的化學物質有關。
僅靠觀察性研究無法區分兩者的作用。
在得到倫理委員許可後,一個西班牙團隊募集了10名願意參與有償飲酒試驗的熱心受試。
在3個月内,他們品嘗了三種酒,每天分别喝2杯西班牙梅洛紅酒、兩杯低度梅洛(酒精度0.4%)和兩小杯琴酒。
研究團隊檢測了他們的腸道微生物組成後發現,三組受試的腸道微生物多樣性都有所增加,認為對健康有促進作用。
飲用紅酒的兩組(不含飲用琴酒那一組)體内關鍵菌種都有改善,特别是雙歧杆菌和普雷沃氏菌的數量大大增加,前面我們提到過這兩種微
如今因為年輕人喝紅酒越來越少,法國人喝的啤酒數量有超過紅酒之勢。
在其他一些愛好飲酒的國家,比如意大利和西班牙,也出現了同樣的情況。
即使紅酒的确能預防心髒病,這種作用也很小,不能解釋這種巨大的曆史差異。
文化可能也有影響。
喝酒的方式或許很重要:規律、放松、不受時間限制的法式飲酒方式似乎有保護作用,而與之相反,心血來潮、一飲而盡、周五夜“狂歡”般的英式濫飲則是災難性的——英國每年因飲酒喪失勞動能力造成的經濟損失超過200億英鎊。
[336]從研究結果看,也不能确定隻有紅酒才對健康有保護作用。
一些研究表明所有的酒都同樣有益,也包括啤酒。
注重健康的英國人向來愛暢飲啤酒,不過可惜除了吉尼斯啤酒曾宣稱過它有益健康外,英國人對啤酒的健康益處還全不知情呢。
比利時因巧克力和手工釀制啤酒而聞名,法國大革命時期流亡比利時的僧侶,為撫慰離愁而開始釀酒。
如今在比利時的小餐館可以買到上千種啤酒,大部分都是不同品種裝在不同種類的杯中。
用來釀酒的原料多種多樣,其中還包括水果。
比利時的研究人員試圖找出啤酒中所含的多種多酚的健康功效,他們同時也相信啤酒中的酵母和菊粉等益生元,以其無限種可能的結合方式和生成的數千種代謝産物,能促進腸道菌群的健康。
[337]比利時啤酒中既有像“淺粉象”(DeliriumTremens,意為“谵妄”)和“蘇比特”(MortSubite,意為“猝死”)等名字意味深長、酒精含量與紅酒接近、高達11%的中度酒,也有口感溫和、直到20世紀80年代仍作為學校午餐飲品供應的低度酒。
如今大衆普遍反對學校供應飲料,說不定低度啤酒能趁機迎來一次複興。
盡管流行病學的證據并不太确切,許多飲用紅酒者偶爾也會喝啤酒,但仍有理由認為紅酒中含有某些對身體有益的化學物質。
葡萄本身富含多酚,最新研究表明其中含有109種有益化合物,包括類黃酮和廣受吹捧的白藜蘆醇,後者被包裝成非飲酒人士的保健品,為商家帶來不俗收益。
白藜蘆醇存在于葡萄、花生和某些莓果中,它能對身體産生多方面影響,并能通過表觀遺傳調控多種基因的表達。
研究和宣傳聲稱,白藜蘆醇具有延年益壽、降低心髒病發病率、預防癡呆和癌症等多種功效。
二十多年的研究表明,攝入大量白藜蘆醇,約相當于每天飲用6瓶紅酒,能降低心血管病風險,問題是這隻對大鼠有效。
在開展了數百項齧齒動物的實驗室研究後,人們仍不清楚最恰當的食用劑量。
在酒精和白藜蘆醇的代謝方面,人鼠有别,因此很有必要開展相關的人體研究。
遺憾的是,人體研究的質量低下,結果也令人失望。
問題之一是白藜蘆醇并不能很快地經腸道吸收入血,因此和大鼠不同,白藜蘆醇在人體血液内不能達到有效的濃度。
幾項小規模試驗表明白藜蘆醇有短期的健康功效,但劑量增加到每天1克以上,就會出現腹瀉等常見的副反應。
[338]如果進一步增加劑量,有些受試會出現腎髒受損症狀。
因此目前沒有證據表明白藜蘆醇對人體健康有益。
[339] 腸道微生物會不會貪杯? 對98名美國志願者腸道微生物的詳細序列研究發現,除體重和飲食中的脂肪含量外,飲用紅酒是影響腸道微生物組成的重要飲食因素。
[340]由羅伯·奈特發起的美國腸道項目搜集的8000名受試的最新數據表明經常飲酒者的腸道微生物種類大大增加,這對健康很有好處,但研究人員目前無法确定紅酒和啤酒(百威)的作用有無差異。
因此飲酒對腸道微生物的影響可能與酒精本身或者是紅酒或啤酒中含有的化學物質有關。
僅靠觀察性研究無法區分兩者的作用。
在得到倫理委員許可後,一個西班牙團隊募集了10名願意參與有償飲酒試驗的熱心受試。
在3個月内,他們品嘗了三種酒,每天分别喝2杯西班牙梅洛紅酒、兩杯低度梅洛(酒精度0.4%)和兩小杯琴酒。
研究團隊檢測了他們的腸道微生物組成後發現,三組受試的腸道微生物多樣性都有所增加,認為對健康有促進作用。
飲用紅酒的兩組(不含飲用琴酒那一組)體内關鍵菌種都有改善,特别是雙歧杆菌和普雷沃氏菌的數量大大增加,前面我們提到過這兩種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