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可可和咖啡因

關燈
39年德國人發明的)。

    它含有26%的可可和可可脂,可可脂是椰子、牛奶和糖中主要的天然飽和脂肪。

    四塊巧克力含有4.7克飽和脂肪和14.2克糖(3勺半)。

    過去吉百利的牛奶巧克力隻含23%的可可,因為歐盟規定牛奶巧克力必須含有牛奶和至少25%的可可,于是2013年其可可含量增加到了26%。

    在美國,隻要含有少得可憐的10%的可可就可以自稱巧克力,好時巧克力隻含有11%的可可,相比之下更甜,每份含有8克飽和脂肪和24克糖(6勺)。

    盡管牛奶巧克力和黑巧克力都使用同樣的可可做為原料,但是如果要從牛奶巧克力中獲取對健康有益的多酚,必須多吃3到5份,這樣一來可能人也長胖了,牙也蛀了。

     因此長期來看,去習慣含有70%以上可可的黑巧克力的味道是值得的。

    不過很難算出每天需要吃多少,因為不同工藝生産的巧克力中類黃酮的含量差異很大。

    有些廠家偷偷加入添加劑讓巧克力的顔色更深,包裝上标注的可可含量也隻是粗略估計。

    希望在不久的将來類黃酮和多酚含量會納入到食物營養信息标簽中。

    [320] 食品企業的研究人員幾十年前就發現将大量脂肪和糖相結合能帶來讓人欲罷不能的口感。

    加上可可的美味,這種食品便格外誘人。

    大部分暢銷的糖果都照此配方生産,而食品企業仍不斷地試圖改進配方以挑動顧客的味蕾。

    卡夫公司與吉百利合并成為全球最大的食品企業之後推出了一款有望熱賣的産品。

    它名為“寵愛”塗抹醬(KraftIndulgenceSpread),由卡夫費城奶酪與“純正”比利時巧克力結合而成。

    這款産品可能會大受歡迎,但别指望此類高度加工的食品含有任何有益的微生物或多酚,或者對保持體重有任何好處。

    回顧一下地中海悖論:其中大部分國家(法國、西班牙、意大利)的居民一直都偏愛濃黑巧克力(可可含量更高),而對牛奶巧克力等不太健康的巧克力則不感興趣。

    他們的心髒病發病率較低可能也與這種喜好有關,不過這種猜測無法證實。

     咖啡因可能讓你倒下 家住諾丁漢郡曼斯菲爾德的邁克爾·貝德福德(MichaelBedford)在家附近參加了一場聚會。

    在吃了2勺從合法的網絡渠道購買的咖啡因粉、喝了一瓶能量飲料後,他開始吐字不清,接着開始嘔吐,很快便昏倒在地,不治身亡。

    他攝入了5克咖啡因,相當于50杯濃縮咖啡中的量。

    驗屍官指出死因是咖啡因的“心髒毒性”。

    邁克爾年僅23歲。

    這樣的事例表明咖啡因并不是無害的興奮劑。

     飲料公司為了增加飲品的風味、層次和苦味,增強它提神的效果,會常規性地添加咖啡因,特别是像健怡可樂這種不含糖的飲料。

    近年來,因為家長反應孩子喝了飲料後興奮過度,無法入睡,廠家降低了百事可樂和可口可樂中咖啡因的含量。

    美國和歐洲兩地出售的産品咖啡因含量有别,美國的咖啡因含量更高。

    英國的百事無糖可樂中含有43毫克咖啡因,美國的含有69毫克;英國的可口可樂含32毫克,美國的含34毫克;健怡可樂則分别是42毫克和45毫克。

    對其他一些功能飲料比如紅牛(含咖啡因80毫克)的生産商來說,咖啡因是吸引那些需要補充“能量”徹夜狂歡人士的必需成分。

    大部分普通含糖飲料含有30~45毫克咖啡因,相當于半杯咖啡或者一杯茶中的量。

     表面上,食品廠家添加咖啡因是為了改進風味和口感,不過暗地裡也是除了用飲料中的糖之外,進一步讓顧客上瘾。

    茶的咖啡因含量不一(在20~70毫克之間),不過通常相當于半杯咖啡中的量,而且咖啡因的量與茶的顔色無關。

    毫無意外,在英國媒體眼中茶的名聲更好,并且有神奇的好處。

    茶葉的功效似乎也得到了流行病學分析的佐證,對22項前瞻性研究的總結顯示,每天飲用2~4杯茶的人死亡率下降25%,超過這一飲用量之後,功效則降低。

    [321]不過要聲明的是,這種功效僅限于綠茶,而非英國人愛喝的紅茶。

     難以琢磨的意式咖啡 在英國,咖啡已經取代茶成了人們最喜愛的飲品,而全球範圍咖啡貿易的興盛也表明世界各地的人都愛上了咖啡的味道。

    不過咖啡和咖啡因對健康的影響也受到了質疑,各種關于咖啡危害的報道屢見不鮮。

    咖啡因被指與壓力加大、睡眠質量差、遠期心髒病和癌症風險相關。

    因為缺乏相關标準,很難估計從一杯咖啡中會攝取多少咖啡因。

    英國一項針對20家意式咖啡店的調查顯示,意式咖啡中咖啡因的含量相差近4倍,最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