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纖維素
關燈
小
中
大
放葡萄糖的精制(已分解)澱粉相區别。
初略估計,為了維持腸道菌群和身體健康普通人每天需要大約6克益生元。
一些種類益生元的功效已經得到了科學證實,另有許多可能有健康功效但缺乏相應的科學證據,不過所有的産品在網絡上都打着有益健康的旗号堂而皇之地售賣。
為人熟知的益生元包括前面提到的菊粉、低聚果糖(oligofructose)和低聚半乳糖。
随着食品工業越來越多地将它們作為添加劑加入食品中,人們也會越來越熟悉這些名字。
益生元與益生菌結合後被稱為合生素(synbiotic)。
天然植物如菊苣(chicory)根、菊芋(Jerusalemartichoke)、蒲公英嫩葉、韭蔥、洋蔥、大蒜、蘆筍、麥麸、面粉、西蘭花、香蕉和一些堅果中都含有益生元。
[276]不同種類的食物中菊粉含量差異很大,菊苣中含有65%的菊粉,而香蕉中隻有1%。
在幹燥之後大部分食物中益生元活性成分會增加,但烹煮後會損失一半,所以如果你不喜歡吃有嚼勁的食物,那為了獲取等量的益生元就得多吃些。
要攝入推薦劑量的益生元(6克),每天需要吃1斤香蕉(10根),或是吃1茶匙菊苣根或菊芋粉。
谷物和面包也含有1%的菊粉——黑麥面包中稍多一點,但即使工業化生産的切片白面包也含有一定量的菊粉。
[277]由于對富含纖維的蔬菜的食用有所減少,面包成了美國人[278](每日2.6克)和英國人(4克)主要的益生元和纖維素來源。
其他歐洲國家的居民,特别是奉行地中海飲食的歐洲人,攝入的纖維素幾乎是英國人的3倍。
[279] 大蒜抗感冒 大蒜是多酚和維生素的極佳來源,同時也是優質的益生元,它曾經是區分北歐和南歐生活和飲食習慣的依據,亞洲人食用大蒜則已有上千年的曆史。
直到20世紀80年代以前,大蒜在英國都很罕見。
我還記得20世紀70年代時,年幼的我看到一名法國人在倫敦郊區騎車這一新奇景象。
他留着張揚的小胡子,身穿藍色條紋針織衫,頭戴黑色貝雷帽,自行車把上挂着一串頗具異域風情、有點昂貴的大蒜和紅蔥頭,與一身裝扮很是相宜。
我也仍記得參加學校組織的法國之旅,在巴黎的地鐵上聞到帶濃烈大蒜味的呼吸——不過在倫敦的地鐵上有了相同的經曆後,現在的我大概也見怪不怪了。
1976年,瑪莎百貨試探性地推出了英國第一款即食餐,他們打破常規在其中加入了大蒜。
這道菜名叫“基輔炸雞”,至于究竟發源于基輔還是莫斯科,人們仍争論不休。
這款即食食品在英國大賣,英國人也逐漸習慣了大蒜的味道。
生産馬鈴薯的麥凱恩公司甚至推出了烤大蒜零食,這在幾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我遇到過不吃大蒜的南歐人,當時還覺得很奇怪,我一直以為所有的南歐人都是從小吃大蒜,因此才那麼快适應大蒜的濃烈味道。
我們調查了3000多對雙胞胎,想驗證英國人吃不吃大蒜是否與文化影響有關。
與預想的相反,結果表明是否吃大蒜很大程度上(49%)是由基因決定的,而家庭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
[280]這也說明至少在英國人當中,味覺特别是苦味受體基因決定了人們的偏好。
而在大都愛吃大蒜的南歐人中間,該基因可能很少見。
人們一直宣稱大蒜具有許多健康功效,比如防治感冒,防癌,治療關節炎等等。
我本人也發表過研究大蒜與關節炎關系的文章,盡管研究結果提示可能有幫助,但其功效仍有待科學實驗的驗證,飲食中含有大蒜也許隻是更健康的飲食和生活習慣的标志。
[281]地中海國家有用大蒜預防感冒的悠久傳統。
我曾經嘗試過預防感冒的托斯卡納療法。
一發現感冒苗頭,馬上生吃三瓣大蒜,再喝一瓶基安蒂紅酒(Chianti)。
結果很神奇。
第二天醒來時,我滿嘴大蒜味,宿醉未消,當然還有如期而至的感冒症狀。
後來人們告訴我,我應該在出現感冒症狀“之前”采用該療法。
最近一項獨立的考科藍文獻回顧(CochraneReview)分析了8項研究大蒜與感冒關系的試驗。
結果隻有一項試驗有分析價值。
在這項試驗中,英國研究人員将146名受試随機分成兩組,一組食用大蒜,另一組服用安慰劑。
12周之後,食用大蒜組患感冒的時間隻有安慰劑組的1/3。
[282]問題在于試驗的劑量相當于一天吃8瓣以上大蒜,很多人做不到。
不過我有一個小妙招:吃點歐芹喝點酸奶能快速消除嘴裡的大蒜味,兩者搭配可稱得上是天然的口氣清新劑。
可重複的實驗結果和對随機研究的荟萃分析表明,大蒜降膽固醇、改變脂質組成的效果似乎是确切的。
[283]不過,大蒜究竟能發揮多大作用,可能與食物種類及腸道已有的菌群種類有關。
腸道大掃除 我在我工作的醫院“自願”做了一次結腸鏡檢查後,發現了吃富含益生元的食物造成的現實問題。
腸鏡顯然不是什麼激動人心或者非做不可的事,我決定做是有原因的。
我此前從未做過腸鏡,而在做腸鏡就像理發一樣頻繁美國同事看來,我簡直太落後了。
許多國家推薦50歲以上的中年人定期接受腸鏡檢查以篩查結腸癌。
腸癌是可以預防的男性常患癌症之一。
另一個原因是我決定身體力行。
我打算進行雙胞胎腸鏡研究,在讓他們接受任何侵入性檢查之前,我自己要先嘗試一番。
另外我也想考驗一下我的腸道細菌,看看它們面對堪比巨大海嘯的災難——腸道清洗時會做何反應。
檢查開始前幾天要減少纖維攝入量,一切順利。
有些人本來吃的纖維就不多,因此不會察覺到變化,但我暫停了一切蔬菜水果及全谷物食品。
禁食也不難,因為我還可以吃流食。
醫生建議我喝下強力瀉藥後的幾小時要做好妥善準備。
不要去上班,搭乘擁擠的火車也絕不是好主意,有可能的話就呆在離馬桶不超過十米遠的地方。
我覺得這有點誇張。
過了一會,瀉藥才發揮作用,細節在此就不詳述了,總之我很慶幸這一次我聽從了醫生的勸告。
進出廁所二十趟,用完了一卷廁紙後,我終于把腸道排空了,準備接受檢查。
真正的檢查過程沒有引起任何不适,反倒算得上特别的體驗,這可能是因為給我做檢查的是倫敦業内最頂尖的醫生,傑裡米·
初略估計,為了維持腸道菌群和身體健康普通人每天需要大約6克益生元。
一些種類益生元的功效已經得到了科學證實,另有許多可能有健康功效但缺乏相應的科學證據,不過所有的産品在網絡上都打着有益健康的旗号堂而皇之地售賣。
為人熟知的益生元包括前面提到的菊粉、低聚果糖(oligofructose)和低聚半乳糖。
随着食品工業越來越多地将它們作為添加劑加入食品中,人們也會越來越熟悉這些名字。
益生元與益生菌結合後被稱為合生素(synbiotic)。
天然植物如菊苣(chicory)根、菊芋(Jerusalemartichoke)、蒲公英嫩葉、韭蔥、洋蔥、大蒜、蘆筍、麥麸、面粉、西蘭花、香蕉和一些堅果中都含有益生元。
[276]不同種類的食物中菊粉含量差異很大,菊苣中含有65%的菊粉,而香蕉中隻有1%。
在幹燥之後大部分食物中益生元活性成分會增加,但烹煮後會損失一半,所以如果你不喜歡吃有嚼勁的食物,那為了獲取等量的益生元就得多吃些。
要攝入推薦劑量的益生元(6克),每天需要吃1斤香蕉(10根),或是吃1茶匙菊苣根或菊芋粉。
谷物和面包也含有1%的菊粉——黑麥面包中稍多一點,但即使工業化生産的切片白面包也含有一定量的菊粉。
[277]由于對富含纖維的蔬菜的食用有所減少,面包成了美國人[278](每日2.6克)和英國人(4克)主要的益生元和纖維素來源。
其他歐洲國家的居民,特别是奉行地中海飲食的歐洲人,攝入的纖維素幾乎是英國人的3倍。
[279] 大蒜抗感冒 大蒜是多酚和維生素的極佳來源,同時也是優質的益生元,它曾經是區分北歐和南歐生活和飲食習慣的依據,亞洲人食用大蒜則已有上千年的曆史。
直到20世紀80年代以前,大蒜在英國都很罕見。
我還記得20世紀70年代時,年幼的我看到一名法國人在倫敦郊區騎車這一新奇景象。
他留着張揚的小胡子,身穿藍色條紋針織衫,頭戴黑色貝雷帽,自行車把上挂着一串頗具異域風情、有點昂貴的大蒜和紅蔥頭,與一身裝扮很是相宜。
我也仍記得參加學校組織的法國之旅,在巴黎的地鐵上聞到帶濃烈大蒜味的呼吸——不過在倫敦的地鐵上有了相同的經曆後,現在的我大概也見怪不怪了。
1976年,瑪莎百貨試探性地推出了英國第一款即食餐,他們打破常規在其中加入了大蒜。
這道菜名叫“基輔炸雞”,至于究竟發源于基輔還是莫斯科,人們仍争論不休。
這款即食食品在英國大賣,英國人也逐漸習慣了大蒜的味道。
生産馬鈴薯的麥凱恩公司甚至推出了烤大蒜零食,這在幾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我遇到過不吃大蒜的南歐人,當時還覺得很奇怪,我一直以為所有的南歐人都是從小吃大蒜,因此才那麼快适應大蒜的濃烈味道。
我們調查了3000多對雙胞胎,想驗證英國人吃不吃大蒜是否與文化影響有關。
與預想的相反,結果表明是否吃大蒜很大程度上(49%)是由基因決定的,而家庭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
[280]這也說明至少在英國人當中,味覺特别是苦味受體基因決定了人們的偏好。
而在大都愛吃大蒜的南歐人中間,該基因可能很少見。
人們一直宣稱大蒜具有許多健康功效,比如防治感冒,防癌,治療關節炎等等。
我本人也發表過研究大蒜與關節炎關系的文章,盡管研究結果提示可能有幫助,但其功效仍有待科學實驗的驗證,飲食中含有大蒜也許隻是更健康的飲食和生活習慣的标志。
[281]地中海國家有用大蒜預防感冒的悠久傳統。
我曾經嘗試過預防感冒的托斯卡納療法。
一發現感冒苗頭,馬上生吃三瓣大蒜,再喝一瓶基安蒂紅酒(Chianti)。
結果很神奇。
第二天醒來時,我滿嘴大蒜味,宿醉未消,當然還有如期而至的感冒症狀。
後來人們告訴我,我應該在出現感冒症狀“之前”采用該療法。
最近一項獨立的考科藍文獻回顧(CochraneReview)分析了8項研究大蒜與感冒關系的試驗。
結果隻有一項試驗有分析價值。
在這項試驗中,英國研究人員将146名受試随機分成兩組,一組食用大蒜,另一組服用安慰劑。
12周之後,食用大蒜組患感冒的時間隻有安慰劑組的1/3。
[282]問題在于試驗的劑量相當于一天吃8瓣以上大蒜,很多人做不到。
不過我有一個小妙招:吃點歐芹喝點酸奶能快速消除嘴裡的大蒜味,兩者搭配可稱得上是天然的口氣清新劑。
可重複的實驗結果和對随機研究的荟萃分析表明,大蒜降膽固醇、改變脂質組成的效果似乎是确切的。
[283]不過,大蒜究竟能發揮多大作用,可能與食物種類及腸道已有的菌群種類有關。
腸道大掃除 我在我工作的醫院“自願”做了一次結腸鏡檢查後,發現了吃富含益生元的食物造成的現實問題。
腸鏡顯然不是什麼激動人心或者非做不可的事,我決定做是有原因的。
我此前從未做過腸鏡,而在做腸鏡就像理發一樣頻繁美國同事看來,我簡直太落後了。
許多國家推薦50歲以上的中年人定期接受腸鏡檢查以篩查結腸癌。
腸癌是可以預防的男性常患癌症之一。
另一個原因是我決定身體力行。
我打算進行雙胞胎腸鏡研究,在讓他們接受任何侵入性檢查之前,我自己要先嘗試一番。
另外我也想考驗一下我的腸道細菌,看看它們面對堪比巨大海嘯的災難——腸道清洗時會做何反應。
檢查開始前幾天要減少纖維攝入量,一切順利。
有些人本來吃的纖維就不多,因此不會察覺到變化,但我暫停了一切蔬菜水果及全谷物食品。
禁食也不難,因為我還可以吃流食。
醫生建議我喝下強力瀉藥後的幾小時要做好妥善準備。
不要去上班,搭乘擁擠的火車也絕不是好主意,有可能的話就呆在離馬桶不超過十米遠的地方。
我覺得這有點誇張。
過了一會,瀉藥才發揮作用,細節在此就不詳述了,總之我很慶幸這一次我聽從了醫生的勸告。
進出廁所二十趟,用完了一卷廁紙後,我終于把腸道排空了,準備接受檢查。
真正的檢查過程沒有引起任何不适,反倒算得上特别的體驗,這可能是因為給我做檢查的是倫敦業内最頂尖的醫生,傑裡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