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反式脂肪

關燈
人意料。

     開始時體内有健康菌群的苗條小鼠,在獲得了有肥胖傾向的室友的菌群後,并沒有變得肥胖。

    實際上,結果恰恰相反。

    擁有不健康菌群的小鼠在獲得了苗條小鼠的菌群(特别是拟杆菌屬)後,不會變得肥胖,身體也不會出現炎症樣改變。

    研究人員還發現如果給小鼠喂食高脂低纖維的食物會影響菌群的轉移,小鼠仍會變得肥胖。

    相反,健康的低脂高纖維飲食有助于菌群轉移,可能是抑制了身體内原有的不健康菌群的繁殖——我們在前面提到的英國雙胞胎身上也進行了相似的研究。

    我們将與保持苗條有關的微生物接種到無菌小鼠身上。

    這種人們還知之甚少的克裡斯滕森氏菌(Christensenella)可以阻止用高脂飲食喂養的小鼠變胖。

    [130]體内有這種細菌的人可以免于肥胖的困擾,不過不幸的是,大多數人體内都沒有。

     有害微生物的轉移可以解釋人體中許多現象,比如本身肥胖的母親,即使沒有暴飲暴食,所生下的胎兒都會更胖——别忘了,胎兒跟無菌小鼠的情況是一樣的。

    改變孕婦的飲食或許可以終止這一惡性循環。

    現有的研究表明,天生較瘦和長期高纖維飲食的人可免受高脂食品或垃圾食品的影響。

    具體原因還不明,但可能是體内的菌群會生成更多有益的短鍊脂肪酸,比如丁酸鹽,這有助于調節性T細胞保持良好的狀态,抑制炎症狀态。

    但是,在長時間大量的高脂高糖、乏纖維素的垃圾飲食的影響下,這些保護機制最終也會失效。

     中國稀飯和壞蛋細菌 住在山西的吳先生(音)一直比同齡人塊頭大。

    他18歲時體重就有120千克,29歲時漲到了175千克,BMI指數高達59。

    身高隻有172厘米的他看起來就像一個水桶。

    他沒有服藥治療,但是有各種健康問題,例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肝功能異常及水平很高的炎性标記物。

    基本上他的健康狀況就是一團糟。

    他不抽煙,偶爾喝酒,喜歡吃面條和肥肉,比大多數同齡人吃得多,但是也不足以解釋他驚人的體重。

     他找到上海的趙立平教授看病,趙教授是治療肥胖和研究微生物的專家。

    他覺得吳先生的情況很特殊。

    在做了常規檢查排除其他疾病後,他想檢查一下吳先生腸道微生物的組成情況。

     糞便DNA檢查的結果表明,他的腸道完全由一種名為腸杆菌(Enterobacter)的細菌所統治。

    少量的腸杆菌在正常人體内無害,但數量衆多的情況下,它會變成冷血殺手,生成大量内毒素(B29),攻擊其他腸道細菌的細胞壁。

    腸杆菌攻城略地,造成大部分有益菌死亡,并引發大量攻擊性的炎症信号釋放。

     趙教授讓吳先生吃一種特制的飲食。

    他每天攝入1500千卡,是每日所需熱量的2/3,其中70%來自碳水化合物,17%來自蛋白質,13%來自脂肪。

    特殊之處在于這一飲食是由全谷物、食療藥材和能促進有益菌生長的食物組成。

    這種糊狀食物很快就神奇地起效了。

     9個星期之後,吳先生減掉了30千克體重,4個月之後又減掉了51千克。

    體重的變化也反映在血液中,他的血液檢查結果恢複了正常,血壓也降低了。

    食用特殊飲食9個星期後,腸道中腸杆菌的比例從30%下降到不足2%,而6個月之後則完全檢測不出。

    這也反映在炎症狀态的減輕上。

    腸杆菌減少的同時,吳先生發現他之前持續的饑餓感也沒那麼強烈了。

    [131] 不過在這個例子中我們仍然無法分辨孰因孰果。

    是機體的肥胖狀态導緻免疫功能減弱,從而使腸杆菌大量繁殖、性情大變,産生大量毒素,還是腸杆菌本身造成的肥胖?趙教授設計了一項巧妙的實驗,把吳體内的腸杆菌接種到無菌小鼠體内。

    我們前面說過,沒有腸道菌群的無菌小鼠,即使喂以過量的高脂飲食也不會長胖。

    [132][133]但是在接種了這種細菌後,用高脂飲食(垃圾食品)喂養的小鼠在很短時間内就會快速長胖。

     實驗開始頭幾天,因為腸杆菌産生的炎性内毒素B29的副作用,所有小鼠的體重都減輕了。

    接下來的1周,所有小鼠都增加了體重。

    實驗進行沒多久,小鼠都出現了糖尿病、高脂血症和炎症表現。

    必須重申,垃圾食品和有害細菌的共同作用是關鍵,接種有害菌對正常飲食喂養的小鼠影響很輕微。

     盡管這隻是個案,但也說明了單一某種細菌就能像感染一樣導緻肥胖,這可能像罕見的基因突變一樣是特殊情況(希望如此),其他一些接種了幾種與肥胖有關的細菌的實驗中,小鼠的體重變化沒有如此顯著。

    通常要使齧齒動物體重增加,需要整個密切關聯的菌群的作用,在人身上也同樣如此。

     實驗結束時,吳先生瘦了一圈,精力比以前更充沛,他很滿意減肥成效。

    為了進一步減輕體重,他又堅持吃稀飯飲食一年時間。

    趙教授也很滿意這一結果,他因此成為名人,經常上電視節目,并且開設了一個博客,吸引了600萬粉絲。

    還有更多各年齡段的超級肥胖病人來找他購買特制的食譜。

     胖丫(音)是一名3歲小女孩。

    她來自中國東北,體重46千克,但她的父母體重都正常。

    她胃口驚人,無法控制。

    她會歇斯底裡地大叫,用盡一切辦法找吃的。

    她的父母走投無路,隻得同意搬到上海,住在醫院附近,并且在3年時間裡嚴格執行趙教授的特殊食譜。

    她如何減肥、腸道菌群以及胃口如何恢複正常這一不尋常的故事被拍成了一部電視紀錄片。

    [134] 到目前為止,趙教授治療了超過1000名中國人,詳細檢查了許多人的微生物菌群,他不願過多披露專業方面的細節,但是披露了素食食譜的早期研究結果。

     在一項研究中,他招募了93名上海的肥胖和早期糖尿病志願者,給他們由12種全谷物、傳統食療藥材和幾種益生菌組成的、名為WTP的飲食。

    [438]假如你想給自己準備一份,來取代平常吃的桂格燕麥片的話,這裡的原料有燕麥、薏仁、荞麥、白豆、玉米、黃豆、山藥、大棗、花生和蓮子,有的配方裡面還有苦瓜。

    這種飲食可以提供1350千卡熱量及大量的纖維素。

    病人必須連吃9個星期,接下來是鞏固性的飲食方案,整個療程持續5個月。

    許多志願者的炎症水平降低了,胰島素抵抗也減輕了,平均減重5千克,隻有9%的人沒有減重。

    [135]他進一步研究發現,許多前來的兒童都存在未診斷的基因異常(比如普拉德——威利綜合征),正是基因異常引發了他們過量進食。

    盡管如此,食譜仍然有效果,雖然預防不了但可以減少過量進食的沖動。

     讓人吃任何一種特殊飲食6個月之久都不是件容易的事,不過當我在倫敦和趙教授會面并交談時,他告訴我他或許有辦法。

    “和其他國家一樣,在中國要保證病人的依從性也是個挑戰。

    不過如果你告訴病人,特殊飲食的目的是改變腸道菌群的組成,從而減少饑餓感,緩解其他症狀,結果就會不一樣。

    病人會有動力去堅持這一飲食,就像是因為患了感染必須要接受抗感染治療一樣。

    每周會有營養師評估他們的情況,每兩周會有醫生複診,同時分析腸道菌群變化情況。

    除了特殊飲食之外,醫生也會要他們多吃些蔬菜、豆腐和不那麼甜的水果。

    不過,土豆是不能吃的。

    ”他計劃找出肥胖病人體内最常見的50種細菌,并且用苗條人士體内的50種常見的細菌加以替換,從而改變那些占主導的細菌,營造出健康的腸道環境。

    趙教授使用的許多中草藥都已有幾百年的曆史,也經過了無數次實踐的驗證。

     當心黃金湯 公元4世紀東晉時期,著名的中醫葛洪因記述首次用幾種中藥混合而成的方劑來治療食物中毒或嚴重腹瀉而廣為人知。

    藥方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中國第一本應急醫書《肘後備急方》中也記錄了幾例治療痊愈的病例。

    [136]其中最有名的獨門秘方是一種名為黃金湯的藥,它是将幾種強效中藥與健康人的糞便和泥土混合并用瓦罐封好埋在地下二十年發酵而成,通常沖泡成茶給病人服下。

     可惜的是,趙教授的食譜中使用的12味中藥裡沒有黃金湯。

    其中一種,黃連素,已經研究得很透徹。

    黃連素是從黃連中提取出來的,實驗表明它可以預防高脂飲食引起的高炎症狀态,并且有類似益生元(prebiotic)的功效,可促進有益菌的生長。

    [137]對一些中國國内小規模研究的荟萃分析顯示,黃連可能可以作為糖尿病的替代藥物,在網絡上,黃連被吹捧成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