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能量與熱量

關燈
“少吃多運動就能消耗熱量,減輕體重。

    ”像大多數醫生一樣,我經常這樣告訴病人。

    專家說,近年來人們體重迅猛增加,是因為運動越來越少,吃得越來越多。

    也就是說人們攝入的熱量超過了所需。

    表面上看,這一說法無可反駁。

     隻考慮熱力學定律——攝入的能量必定等于釋放出的能量——讓我們忽略了“怎麼和為什麼”的問題。

    我們不會說酒鬼之所以是酒鬼,是因為喝了太多代謝不了,我們首先會問是什麼讓這些人而不是其他人成為酒鬼。

    可是我們卻心安理得地說胖人之所以胖,是因為吃得比消耗得多,而不問問為什麼。

     誤導性的醫學熱量教條 1卡路裡就是1卡路裡——這一同義反複的教條是傳統的飲食方案和營養學中的金科玉律。

    這說法基本是對的。

    1卡路裡是1标準單位的幹燥食物燃燒所釋放出的能量。

    這一說法意味着不管能量來源于哪種食物(蛋白質、脂肪還是碳水化合物),獲取熱量所消耗的能量和産生的能量是相等的。

    幾十年來,這一說法是計算熱量出入的基礎,也是食物營養标簽的基礎,而人們正是通過營養标簽來選擇食品。

    可是如果這個實驗室中的方法一直在誤導我們,讓我們自以為了解營養和飲食呢? 一項現實生活中的研究揭示了這一理論的謬誤。

    研究人員在受控的環境下,用成分不同但熱量相同的兩種飲食方案喂養42隻猴子,長達6年。

    食物的組成除了脂肪其他都一樣:其中一組有17%的總熱量來源于天然植物油,另外一組17%的熱量來源于人造的不健康的反式脂肪。

    飲食方案是為了保持體重而精心設計過的。

    但與植物油組相比,反式脂肪組的猴子的體重增加了,囤積了3倍的内髒脂肪(visceralfat),胰島素曲線(insulinprofile)看起來也更糟糕(這意味着血液中的葡萄糖沒有快速消耗)。

    [12]由此可以看出,并非所有的卡路裡都一樣。

    來自快餐食品的2000千卡熱量與來自谷物、蔬果的2000千卡,有着完全不同的能量代謝,對身體的影響迥異。

     長久以來,我們想當然地認為食品營養标簽很準确,但其實熱量計算公式已經有一百年的曆史。

    它是通過燃燒食物,并對不同的消化率和吸收率做出計算而得出的,但沒有考慮食物的新鮮程度及不同烹調方式的影響,而烹調方式能決定吸收程度及血糖上升的速度。

    另外大腸更長的人從食物中吸收的熱量比短一些的人要多,有些研究表明人的腸道長度差異可達50厘米。

     這些公式建立在估計出的平均值基礎之上,無法反映不平均的實際差異。

    研究發現一些食物比如杏仁的熱量被高估了30%多,而法律允許食品廠商給出的營養标簽有高達20%的錯誤率。

    [13]許多常見的食品比如加工冷凍食品列出的熱量比實際值低了70%,而高纖食品低了30%;盡管食品健康功效的宣傳受監管者的審查,但大部分國家都沒有對營養标簽的準确性進行核查。

     此外,人們每天為了補充能量消耗平均應該攝入多少能量,更加沒有定論,讓不确定性雪上加霜。

    英國最新的估計将推薦平均值增加到女性每天2100千卡,男性2600千卡。

    很多人認為這太多了——首先,指南顯然沒有考慮年齡、身高、體重或活動強度的影響。

     顯然,計算飲食中的卡路裡不僅取決于這一計算公式的準确性,也取決于人們能否正确估計食物所含的熱量。

    研究一緻表明隻有1/7的人能比較準确地做出估計。

    熱量的來源并不重要這一觀念也會導緻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攝入失衡,任何一種超出正常比例太多都會帶來健康問題。

    如今美國的餐館和影院必須在菜單上标所售食物的熱量。

    盡管這可能會敦促商家減少新推出食品中的熱量,但目前沒有确切證據表明此舉有助于改善人們的健康。

    [14] 依食物來源、是否容易消化及與之搭配食物的不同,身體消化食物産生能量的過程會有很大差異。

    一項研究甚至表明,使用筷子而不是勺子吃米飯會大大減慢血糖上升、引起胰島素釋放的速度——這稱為食物的“血糖指數”(glycaemicindex,GI)。

    [15]許多專家認為食物的血糖指數對控制體重很重要,但少數幾項臨床對照研究直接比較了高血糖指數與低血糖指數飲食,發現兩者對體重和心髒病風險的影響沒有差别。

    [16]不過對熱量的利用也取決于身體狀況、基因構成和腸道菌群。

    當食物被簡化為營養标簽上的卡路裡數字時,上述這些因素都被忽略了。

    因此,盡管1卡路裡就是1卡路裡,但對腸道來說它們的作用大不一樣。

     盛宴款待和3600千卡飲食 1988年,作為魁北克24名學生志願者中的一員,熱羅姆參加了一項特殊的實驗研究。

    這是一份完美的暑期工作,3個月無限量供應的免費食物及住宿,還能以支持科學研究的名義拿到報酬。

    他通過了選拔,表明他沒有家庭肥胖史或糖尿病史,身高體重都正常。

    和其他志願者一樣,他是一名健康還有點懶散的學生,沒有規律運動的習慣。

    簽了知情同意書和棄權聲明後,他發現自己仿佛成了一名囚犯,被關在研究組租來的學生宿舍裡,與外界隔絕。

    接下來的120天,他隻能吃、睡、玩遊戲、讀書、看電視。

    他被置于24小時監控之下,實驗期間不能抽煙喝酒,隻能每天戶外散步半小時。

     頭兩周,研究人員每天都給他稱重,讓他填寫食物調查問卷,并且泡在水中計算體脂含量。

    和其他也偏瘦的志願者一樣,他的體重隻有60千克,體重指數20,正常。

    他在餐廳進餐,每頓都是種類豐富的自助餐。

    他所吃的每餐食物都經過仔細稱重。

    通過兩周時間的觀察,研究人員計算出他的基礎攝入量為平均2600千卡。

    接下來100天,志願者們每天都必須吃下額外1000千卡的食物。

    實驗很嚴格,他們不可能蒙混過關或是交換食物。

    食物是由50%碳水化合物、35%脂肪及15%蛋白質組成的常規飲食。

    實驗開始和結束時熱羅姆接受了稱重和掃描檢查。

     每天攝入3600千卡且基本不運動,持續100天後,熱羅姆的體重增加了5.5千克。

    在比較學生們的結果時,研究人員驚訝地發現體重增長變化範圍很大。

    熱羅姆是體重增加第二少的人,同期一些學生的體重增加高達13千克。

    3個月裡,體重增長和他一樣的唯一一名學生名叫文森特,他碰巧和熱羅姆在同一個地方出生,上的同一所學校,有着相同的基因。

    其實文森特是熱羅姆的同卵雙胞胎兄弟。

    加拿大魁北克拉瓦爾大學(LavalUniversity)克勞德·布沙爾教授(ClaudeBouchard)和同事巧妙地選擇了12對雙胞胎志願者作為研究對象。

    這些雙胞胎的體重增長差别很大,但每對雙胞胎的體重增長都非常接近。

    [17]而且,盡管所有雙胞胎的總體重和體脂都增加了,但細節上也有差異。

    有些雙胞胎不僅将熱量轉化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