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萊采奏鳴曲
關燈
小
中
大
假裝而是真正普遍流行的觀點。
&rdquo &ldquo而女子教育将永遠符合男人對她們的看法。
因為我們大家都知道,一個男人是怎麼看待女人的:&lsquoWeinWeiberundGesang&rsquo130!詩人在詩裡也這麼說。
拿所有的詩歌,所有的繪畫、雕塑來說,從愛情詩和裸體的維納斯及弗莉尼131開始,您看到女人都是享樂的工具;在特魯勃德和格拉切夫卡街132,以及在宮廷舞會上,女人就是這樣。
請您當心魔鬼的狡猾:好吧,是一種享受,一種滿足,那就讓人知道這是一種快樂,女人是一塊甜蜜的點心。
不,開始的時候,一些追求者曾經都讓人們相信他們崇拜女人(他們是崇拜女人,不過還是把她們看成是一種享樂的工具)。
現在,大家相信都已經尊敬女人了。
有些人給讓座,給拾手絹;另一些人承認她們有擔任一切職務的權利,有權參與管理,等等。
這是都在做,但是對女人的看法,卻依然如故。
她是一種享樂的工具。
她的肉體是享樂的手段。
而且,她也明白這一點。
完全和奴隸制一樣。
奴隸制,要知道,不是别的,恰恰是一部分人享受很多人在被強迫條件下的勞動。
因此,為了使奴隸制不存在,就得人們不願意去享受其他人的強迫勞動,使人們把這樣做視作一種罪過和可恥的事情。
可是,廢除奴隸制的表面形式,規定不能再買賣奴隸後,人們就覺得并使自己相信已經不存在奴隸制了,他們沒有也不想看到奴隸制的繼續存在,因為人們依舊喜歡并認為享受别人的勞動是好的和公道的事情。
而隻要他們認為這是件好事兒,那就永遠會有這樣一些人,他們比别人更強有力和更狡猾,能把這事兒辦成。
婦女解放的問題,也一樣。
要知道,對女人的奴役僅在于人們願意并認為她是享樂的工具而加以利用。
好了,于是瞧吧,人們解放婦女,給她種種和男人平等的權利,但是卻繼續把女性看成享樂的工具,小時候及社會輿論也是這麼教育她們的。
于是瞧,她依舊是那麼受屈辱的堕落的奴隸,而男人呢,他依舊是堕落的奴隸占有者。
&rdquo &ldquo他們在課堂上和法律上解放了女性,卻依舊把她們看成享樂的對象。
教育她們像在我們這裡所受到的教育,就是這樣看待自己,因此,她們永遠是下等的存在。
她們要麼是經那些渾蛋醫生的幫助使自己不再生育,也就是完全成了妓女,落到連牲口都不及的地步,要麼就像在大多數的情況下那樣,心靈受到了創傷,成了歇斯底裡、不幸的女人,精神上不再有發展的可能。
&rdquo &ldquo中學和大學改變不了這種情況。
要改變這種情況隻有男人改變對女人及女人本身改變對自己的看法才可能。
隻有到了一個女人把處女狀态看作最高境界,而不是像現在這樣把這種最高境界看作是一個人的&mdash&mdash羞辱和可恥的時候,這種情況才會改變。
隻要不達到這樣,任何一位姑娘的理想,不管她受過多少教育,畢竟還得去吸引更多的男人和更多的色鬼,以便可以從中選擇。
&rdquo &ldquo至于一個女的數學天賦更高,而另一個女的會演奏豎琴&mdash&mdash這什麼也改變不了。
隻有當一個女人使男人着了迷,她才會幸福,才能達到希望達到的一切。
因此,一個女人的主要任務&mdash&mdash是迷住男人。
這事兒過去和将來都如此。
它在我們這個世界上的少女生活中是這樣,在她們婚後的生活中繼續是這樣。
在少女生活中,這樣是為了選擇,而到結了婚以後&mdash&mdash是為了控制丈夫。
&rdquo &ldquo有一種情況會停止或是暫時抑制這一點,那&mdash&mdash是孩子,不過那女的也得是個并非畸形,也就是自己給孩子喂奶的人才行。
但是,這裡又有個醫生的問題。
&rdquo &ldquo我妻子希望自己喂奶,而且後來五個孩子都是自己喂的,可是養頭一個孩子時就身體不好。
這些醫生呢,不知羞恥地脫了她的衣服,在她身上到處摸來摸去,為此我還得感謝他們,付給他們錢&mdash&mdash這些可愛的醫生發現,說她不該喂奶,因此她第一次失去了可以使她脫離賣弄風情的唯一手段。
由奶媽喂了,也就是我們利用一個女人的貧困、需求和無知,把她從自己的嬰兒那兒吸引到我們家裡來,并為此給她戴上金銀絲繡的盾形頭飾133。
不過問題不在這裡。
問題在于因為懷孕和喂奶的那段時間變得自由了,她身上原來沉睡的那種女性風情便特别有力地顯示了出來。
而與此相應的是在我身上,便特别有力地表現出妒忌的痛苦,這種痛苦在我的整個婚後生活中不停地折磨着我,就好像它們不能不使得像我這樣,也就是不道德地和妻子生活在一起的所有丈夫受到折磨一樣。
&rdquo 十三 &ldquo在婚後整個時間的生活裡,我從來沒有中斷過經受妒忌的折磨。
但是有一些階段,我為此感到的痛苦特别尖銳。
有了頭一個孩子而醫生卻禁止她喂奶,便是那樣的階段之一。
這段時間我特别妒忌,首先是因為妻子經受了作為母親特有的那種不安,它會使生活的常規無緣無故地受到破壞,其次是因為看到她如此輕而易舉地抛下一個母親的道德責任,我便雖然也是無意識卻是公正地得出結論,認為她也會同樣輕而易舉地抛開做妻子的道德責任,何況她身體完全健康,而且盡管有可愛的醫生的禁止,她還是親自給後邊幾個孩子喂奶,還喂得非常好。
&rdquo &ldquo可是,您不喜歡醫生。
&rdquo我發現每當他提到醫生時,口氣便顯得特别兇狠,便說。
&ldquo這不是喜歡不喜歡的事情。
他們毀了我的生活,就像他們毀了并正在毀壞千千萬萬人的生活一樣,而我卻沒法找到結果與原因的聯系。
我知道他們也和律師及其他的人們一樣,是要掙錢,而我倒是甯肯把自己的一半收入交給他們,而且每個人如果知道是那樣,也會樂于把自己一半的收入交給他們的,隻要他們别幹預人家的家庭生活,永遠别再到身邊來。
因為我雖然沒有收集過材料,但是我知道數十起情況&mdash&mdash它們多得很&mdash&mdash說明是他們把那個嬰兒扼殺在母親的腹腔裡,說什麼母親沒法把孩子生出來,而後來這母親卻生得很順利,不然還讓有些母親做什麼手術。
然而沒有人認為那是謀殺,就像過去不認為宗教裁判是謀殺一樣,而把這看成是為了人類的福利。
他們犯下了數不清的罪行。
但是,和他們,特别是通過女人帶進世界的那種崇拜物質的道德腐蝕比較起來,所有這些罪行都算不了什麼。
隻要遵循他們的指點,那麼因為到處及在一切方面都有傳染病&mdash&mdash所以人們就不應該共同生活而應當互相隔絕:根據他們的學說,大家都應該互相隔離開躲着,嘴巴還不能離開石炭酸噴霧器(不過,已經發現那玩意兒也不管用了),對此我且不說。
不過,這不算什麼了不起。
主要的毒害&mdash&mdash是使人們,特别是使女人堕落。
&rdquo &ldquo現在呢,像&lsquo你生活得不對,要好好過日子&rsquo這樣的話都不能說了,既不能對自己也不能對别人這麼說。
而如果你生活得不對,那麼原因在于神經功能不正常或類似這樣的名堂。
因此,就得去找他們,而他們就會開方子到藥房去買三十戈比134的藥,然後要您把它們服了。
假如您變得更糟了,他們再給您開藥,再讓您找醫生去。
一種非常巧妙的名堂!&rdquo &ldquo然而問題不在這裡。
我剛才說了,她自己給孩子們喂奶喂得很好,唯有懷孕和喂孩子使我擺脫了妒忌的折磨。
如果沒有這些情況,一切都會發生得更早些。
是孩子們救了我們。
我和她八年裡她生了五個孩子。
而且全都是她自己喂的奶。
&rdquo &ldquo你們的孩子,他們現在在哪兒?&rdquo我問。
&ldquo孩子們?&rdquo他驚恐地說。
&ldquo請您原諒,也許,這使您回想起來感到沉重?&rdquo &ldquo不,沒有什麼。
孩子們的一位姨媽和一個舅舅把他們領走了。
他們不肯把孩子們給我。
我給他們交出了财産,他們卻沒有把孩子們給我。
因為我似乎是個瘋子。
我現在是從他們那兒來的。
我看到了他們,可是人家不肯把他們給我。
不然的話,我會教育他們長大後不至于像自己的父母親那樣。
可是,他們将變得和父母親一樣。
嘿,有什麼辦法!明擺着嘛,人家不把他們給我,是不相信我。
再說,我也不知道自己是否有力量教育好他們。
我想,不。
我&mdash&mdash是一堆廢墟,一個精神殘廢。
我身上有一種東西。
我知道。
是的,是這樣,我知道有那種大家還不會很快意識到的東西。
&rdquo &ldquo對,孩子們活着,而且會和他們周圍所有的人一樣長大成同樣的野蠻人。
我看到了他們,看到過三次。
我對他們做不了什麼事情,什麼也做不了。
現在,我到南方自己的老家去。
我在那裡有一幢小房子和一座小花園。
&rdquo &ldquo是啊,我知道的東西,人們還不會很快認識到的。
太陽上和星星裡含有多少鐵,含有一些什麼樣的金屬&mdash&mdash這是很快可以認識到的;而瞧,要揭露我們豬一般的卑鄙肮髒,這卻是困難的,非常困難&hellip&hellip&rdquo &ldquo就憑您能聽我說,這一點就已經使我很感激了。
&rdquo 十六 &ldquo瞧您提到了孩子們。
關于孩子們,又是一種多麼可怕的彌天大謊!孩子&mdash&mdash是上帝的恩賜,孩子&mdash&mdash是一種快樂。
要知道,這全是撒謊。
所有這事兒,原來是的,而現在可完全不對了。
孩子&mdash&mdash是一種痛苦,僅此而已。
大多數母親是直接這樣感覺的,有時也無意中就直接這麼說。
您倒去問問我們這些富裕人家圈子裡的多數母親,她們一定會告訴您,因為害怕孩子們會生病和死去,她們甯肯不要有孩子,如果已經生下來了,也不願自己喂奶,免得因為愛孩子而受折磨。
孩子以自己的那些小手小腳及整個身體的全部可愛給予她們的享受和嬰兒帶給她們的快樂&mdash&mdash比起她們經受的痛苦來,要小得多&mdash&mdash已經不用說孩子的生病或死亡了,僅為這種可能性的擔心這一點,也是巨大的。
拿利和弊一掂量,便是弊多利少,所以就不願有孩子。
她們直接而大膽地這麼說,以為這樣的感情是出于自己對孩子們的愛,是一種美好的和受誇獎的感情,她們還引以為豪呢。
她們沒有注意到,她們的這種議論恰恰否定了愛,而是對自己的利己主義的确認。
對她們來說,從孩子那兒得到的滿足比不上為孩子擔心的痛苦,因此就不該要自己将會喜歡的孩子。
她們不是為喜歡的人犧牲自己,而是為了自己而犧牲了應該愛的人。
&rdquo &ldquo很清楚,這不是愛,而是自私。
但是,隻要想想受了我們城市生活裡的那些醫生的影響,她們為孩子們的健康經受的種種過分的擔心,也就不能&mdash&mdash去指責富裕家庭的母親們的這種自私了。
到現在我甚至記得妻子的生活和狀況,當時她已經有了三四個孩子,正全身心地投入到他們身上&mdash&mdash隻要一想起來,我就覺得可怕。
我們的生活已經完全不成了。
那是一種随時都存在的危險,剛躲過一種危險,另一種危險又來了,于是絕望地掙紮,又脫離危險,經常地處于這種狀态,好像處在一艘就要沉沒的船上。
有時候我似乎覺得那是故意做出來的,她裝出一副關心孩子們的樣子,好戰勝我。
這種時候,一切都那麼動人、簡單而對她有利地解決了。
有時候,我覺得她在這些場合做的和說的一切&mdash&mdash都是她故意這麼做和故意這麼說的。
可是不,她自己也可怕地受着折磨,經常地為孩子們,為他們的疾病和健康受到懲罰。
這是對她的一種考驗,對我也一樣。
而且,她沒法不感到痛苦,因為愛撫孩子,像動物一樣得給孩子們喂奶,哄逗他們,保護他們&mdash&mdash這樣的要求,她和大多數女人一樣是有的,可她又不像動物那樣&mdash&mdash缺乏想象和理智。
一隻母雞并不害怕自己孵出的小雞會遇到什麼事情,不知道小雞可能會患的各種疾病,不懂得所有人們想象出來能擺脫疾病和死亡的全部各種手段。
對一隻母雞來說,雞仔也不構成痛苦。
它為自己的雞仔做着自己高興做和應該做的事情;雞仔對它來說是一種快樂。
而且,當一隻小雞開始患病時,它的關懷是明确一定的:窩它,給它啄食。
而且,在這麼做的時候,它知道自己是在做需要做的一切。
一隻雞仔死的時候,它不會問自己的雞仔為什麼死了,上哪裡去了,它隻會咯嗒咯嗒叫幾聲就停下來,繼續按原來那樣活着。
可是對于我們不幸的女人們和我的妻子,就不是這樣了。
且不說疾病&mdash&mdash怎麼治療,關于怎麼教育和長大,她從所有各個方面聽了和讀了無數各種不同的和經常改變的規則。
應該這樣,喂那些食品,不,不是這樣,應該喂這些食品,而瞧,是這樣;給穿衣服,給喝水,給洗澡,幫助睡覺,散步,呼吸新鮮空氣,對所有這一切,我們,首先是她,每星期都會了解到一些新的規則。
就好像人們從昨天才開始生養孩子們似的。
而假如不這麼喂奶,不這麼洗澡,不按時做各種事兒,以及孩子們有病,那社會覺得好像是她的錯,她做得不像應該做的那樣。
&rdquo &ldquo這還是在健康的時候,那已經是一種痛苦了。
而要是萬一得了病,那就當然進入一座完全的地獄。
按理說,疾病可以醫治,有這麼一門科學,也有這樣一些人&mdash&mdash醫生,他們懂得,但不是所有的,而隻有最好的醫生懂得怎麼醫治。
于是瞧吧,一個孩子病了,得去找這位最好的醫生,他能救孩子,于是孩子得救了;而要是找不着這位醫生,或者住在不是這位醫生住的同一個地區,結果孩子死了。
而且并非她一個人這麼相信,她那個圈子裡所有的女人都這麼相信,而且從所有各個方面聽到的,也隻有這樣的事情:葉卡捷琳娜·謝苗諾夫娜的兩個孩子死了,因為沒有及時把伊萬·紮哈雷奇醫生請來,伊萬·紮哈雷奇可是曾救了瑪麗娅·伊萬諾夫娜家大閨女的命呢;可是瞧啊,彼得羅夫家聽了大夫的勸告,及時把孩子們分送到各家旅店去住,這樣就活下來了,而要是不這麼分開住的話,那幾個孩子就沒有命了。
而那一家呀,那孩子虛弱,聽了醫生的建議,搬到了南方,孩子得救了。
她怎麼能不一輩子受折磨和放心不下呢,因為她像動物一樣本能地愛着孩子,而這些孩子的生命則取決于及時得知伊萬·紮哈雷奇會怎麼說。
至于伊萬·紮哈雷奇會說些什麼,沒有人知道,而知道得最少的是他本人,因為他非常清楚自己什麼也不知道,也沒法提供任何幫助,而且他這麼支支吾吾見啥說啥,隻為了讓大家繼續相信他似乎懂得點兒什麼。
要知道,如果她完全是頭牲口,也就不會受折磨了;可是她完全是個人,于是就相信上帝,像所有信教的娘兒們那樣說和那樣想了:&lsquo上帝賜給的,上帝又拿走了,你離不開上帝。
&rsquo她于是覺得,自己孩子們的生與死,和所有的人們一樣非人力所能掌握,隻能取決于上帝的旨意,這樣她才不至于為自己去防止孩子們的疾病和死亡威脅苦惱了,然而她沒有這麼做。
要那樣,她的境況就會這樣了:她的孩子生來就虛弱,要遭受無數的災禍,是一些單薄的生命。
對這些生命,她本能地抱着一種熱烈的愛。
此外,這些生命是托付給她了,可與此同時,保全這些生命的手段又瞞着我們,卻向那些完全陌生的人們公開,從那些人那裡,她隻能花許多錢才能得到服務和建議,即使花許多錢也未必能如願以償。
&rdquo &ldquo對于妻子,因而也是對于我,有了孩子們以後的全部生活,已不是歡樂而是痛苦了。
還怎麼能不痛苦呢?她就是經常地受折磨。
經常是這樣,剛從一個妒忌事件或簡直是争吵後安穩下來,想好好過一陣子,讀點書或思考點什麼,剛想着要做點事情,突然得悉瓦西亞嘔吐或瑪莎出血了,或安德留夏出現了斑疹,好了,我們就沒法過安穩日子了。
奔哪兒,找哪位醫生,隔離到什麼地方去?接着開始洗腸,量體溫,買藥水,還有和醫生們商量。
這一切還沒有結束,另一種名堂又開始了:沒有規則的安定的家庭生活,有的正如我剛才對您講的,是沒完沒了地處于要擺脫想象中和實際的危險那種狀态。
要知道,現在大多數家庭也是這樣。
在我的家庭裡,情況尤其尖銳。
妻子是喜歡孩子的,可又是個輕信的人。
&rdquo &ldquo這樣,有了孩子不僅沒有改善我們的生活,倒是毒害了它。
此外,孩子&mdash&mdash對我來說,成了發生争執的新理由。
自從有了孩子以後,這些越長越大的孩子也就更經常地成了我們争執的手段和對象。
孩子們不僅是争執的對象,而且還是鬥争的武器;我們好像是拿孩子在進行互相争鬥。
我們每個人都拿自己喜歡的一個孩子&mdash&mdash争鬥的武器,我更多地是拿大兒子瓦西亞進行争鬥,她則拿麗莎。
此外,孩子們長大了一些以後,他們的性格也定型了,我們習慣于把拉到自己一邊的孩子們稱為同盟者。
這些可憐的寶貝,他們為此痛苦死了,我們卻經常處于自己的家庭戰争中,竟顧不上去考慮他們。
一個女兒是我的同盟者,大兒子則長得像她,是她的心肝寶貝,我便常常讨厭他。
&rdquo 十七 &ldquo哎,我們就這麼生活着。
關系變得越來越敵對了,而且終于到了不是分歧導緻敵視,而是敵視造成分歧的程度:不管她說什麼,我事先就已經不同意了,她呢,也是這樣。
&rdquo &ldquo到了第四年,雙方都好像不知怎麼各自認定,我們已經沒法互相理解、互相同意了。
我們已經不再試圖把話說完。
對一些最簡單的東西,尤其是關于孩子們,我們依然各自堅持自己的意見。
據我現在的回憶,我堅持的一些意見,自己遠不是那麼珍惜的,也不是不能讓步的,可是因為她堅持反對,讓步&mdash&mdash意味着對她讓步。
她大概以為自己在我面前從來都完全正确,而我卻一直自認為在她面前是個聖人。
我們倆幾乎注定得不說話,我相信要交談也無非是像動物互相之間進行的那樣:&lsquo幾點鐘了?該睡覺了。
今天午飯吃什麼?上哪兒?報紙上寫些什麼?派人去請醫生。
瑪莎嗓子疼。
&rsquo稍稍越出點兒這個縮小到不能再縮小的範圍,一談話就會生氣、發火。
為了咖啡,為了一塊桌布,為了一輛敞篷輕便馬車,為了玩文特牌時出一張牌就會突然沖突起來,發洩仇恨&mdash&mdash盡管這些事兒無論對她對我都一點兒也不重要。
至少在我身上,對她常常會引起可怕的憎恨!我有時看她怎麼倒茶,擺動一條腿或把一隻勺舉到嘴邊呷着把液體吸進嘴裡,就因為這種最讨厭的動作而憎恨她。
當時我沒有注意到,憎恨完全有規律和均勻地在我心頭産生,與我們稱之為愛情的那些時期相近。
愛的時候&mdash&mdash恨的時候,愛情旺盛的階段&mdash&mdash憎恨的時間也長,愛情淡薄了些&mdash&mdash憎恨的時間也短了。
當時我們不理解,這種愛和恨也正是動物的感情,隻是出自不同的兩極罷了。
要是我們理解自己的情境,這樣活着是可怕的;但是我們不理解,也沒有看到這一點。
一個人不正确地活着的時候,他可以使自己變得糊塗,以便看不到自己處境的災難性,這既是他的一種解脫,又是對他的懲罰。
我們也是這麼幹的。
她一直努力緊張地忙着做家務,安排家具,關于自己和孩子們的穿着,關于孩子們的學習和健康,借此忘了自己。
我也有自己的事兒做&mdash&mdash公務,打獵,玩紙牌。
我們雙方經常都忙着。
我們雙方都感覺到,我們越忙就會變得彼此越仇恨。
&lsquo你以為做鬼臉好,&rsquo我在想她,&lsquo可瞧你的表演折磨了我一整夜,可我要開會。
&rsquo&lsquo你倒是好,&rsquo她不僅這麼想,而且這麼說,&lsquo我卻為了孩子一整夜沒有睡。
&rsquo&rdquo &ldquo我們就這樣生活在永遠的迷霧裡,看不到自己所處的那種境遇。
而且如果不發生已經發生的那件事兒,我便會就這樣活到老,在去世的時候我還會認為自己生活得不錯。
不特别好,但也不壞,和所有的人一樣。
我也就不會理解自己落人的那個不幸的深淵和那種可惡的虛僞裡了。
&rdquo &ldquo我們好像兩個互相仇恨的囚犯被一條鍊子鎖着,互相毒害對方的生活而竭力不去看到這種情況。
當時我還不知道,百分之九十九的夫妻都生活在和我們一樣的地獄裡,而且不能不是這樣。
當時我還既不知道自己也不知道别人的這種情況。
&rdquo &ldquo令人驚訝的是,在合乎規律的和甚至不合規律的生活中,都是何等的相似!正當對父母親老說生活變得無法忍受的時候,為了教育孩子,城市生活成了必不可少的條件。
于是瞧吧,就需要搬到城裡去了。
&rdquo 他開始沉默了,兩次發出自己這時已經變得完全像在克制哭泣的聲音。
列車在向下一站行駛。
&ldquo幾點鐘了?&rdquo他問道。
我看了看表,兩點。
&ldquo您不疲倦?&rdquo他問。
&ldquo不,不過您疲倦了。
&rdquo &ldquo我覺得有點兒氣悶。
請原諒,我出去一會兒,喝杯水。
&rdquo 他于是搖搖晃晃地穿過車廂。
我獨自坐着,分析他對我所講的一切。
我陷入了深思,以緻沒有注意到他從另一道門回來了。
十八 &ldquo對,我說着說着就說岔了。
&rdquo他又開始說,&ldquo我反複考慮了許多,現在對許多事情看法不一樣了,而且想把它們全都說出來。
好了,我們開始搬到城市裡住去了。
對不幸的人們來說,在城市裡生活要好一些。
在城市裡,一個人可以生活一百年也不會猛然發覺自己早已死了和腐爛了。
他總是忙着,沒有工夫去自我分析。
各種各樣的事情,社會交流,保健,藝術,孩子們的健康及他們的教育。
一會兒得接待這些和那些人,去拜訪這些和那些人;一會兒得去看看這位女的,聽聽這個男的或女的意見。
要知道,在城市裡任何時候都會有一個而有時甚至是兩個名人,他們都是怠慢不得的。
此外,還得自己,這個或那個,或和教師、補課教師、女家庭教師聊聊,進行談話,因為生活一片空蕩蕩的。
好吧,我們就這樣生活着,感到共同生活帶來的痛苦少了些。
開始的一段時間,還有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可以做&mdash&mdash在一個新的城市的一幢新的住宅裡安置下來了,就有一件事情&mdash&mdash從城裡到鄉下,再從鄉下到城裡,這麼來回走動。
&rdquo &ldquo過了一個冬季,到了第二個冬季,卻發生了這麼一件誰也沒有注意到的似乎微不足道的事情,但正是它導緻以後發生的一切。
她身體不适,壞蛋們囑咐她不要生孩子了,還教會她用什麼辦法。
我對此極為反感。
我反對這樣做,但是她頭腦輕率,固執地堅持自己的意見,我隻好屈服了;我們豬一般肮髒生活的最後一個理由&mdash&mdash孩子&mdash&mdash被剝奪了,生活也就變得更卑鄙下流了。
&rdquo &ldquo一個農民,工人,他們需要孩子,盡管他們難以養活孩子,但是需要,因此他們的夫妻關系有理由。
對于我們這些人,有了孩子,就不再需要了,孩子們&mdash&mdash是多餘的操心,一種開支,一些遺産的共同繼承者,他們是一種負擔。
因此,對我們來說,連豬一樣肮髒的生活的理由都沒有。
我們要麼是靠人工擺脫孩子,要麼把孩子看成一種不幸,看成一種不當心的結果,那就更糟糕。
沒有理由。
但是,我們已經在道德上這麼堕落了,乃至看不到需要理由。
現在有教養社會的大多數人都屈從于這種放蕩,卻在良心上絲毫也不感到痛苦。
&rdquo &ldquo沒有什麼好痛苦的,因為在我們的生活裡已經沒有了任何良心,除了社會輿論和刑事法律的良心以外,如果那可以叫作良心的話。
而在這裡,這兩者都沒有違反:在社會面前沒有什麼良心可講,大家都是這麼做的嘛:瑪麗娅·巴甫洛夫娜和伊萬·紮哈雷奇都是。
因此又何必要繁殖貧困的人們,或者使自己失去社會生活的可能性呢?在刑事法律面前講良心,或害怕它,也沒有什麼必要。
那些不像話的浪蕩女人和士兵的婆媳把孩子扔進池塘和井裡;他們明擺着是應當被關進監獄的,可是在我們這裡,一切都幹得正是時候,又幹淨利索。
&rdquo &ldquo這樣,我們又生活了兩年。
壞蛋們提供的辦法,還明顯地開始起作用了:她體質上胖起來了,開始變得好看了,就像夏天的最後一陣美景。
她感覺到了這一點,就開始包裝自己。
她身上出現某種挑逗性的、令人們神魂颠倒的美。
她正處于一個三十歲而不會生育、保養得好而又容易生氣的女人的鼎盛時期。
她的模樣惹人動心。
當她在男人們面前走過時,她會把他們的目光都吸引到自己身上。
她像一匹剛歇下的馬,喂得飽飽的,能擔負重荷,卻解除了羁絆。
就和我們百分之九十九的女人一樣,沒有任何束縛。
我也感覺到了這一點,于是害怕了。
&rdquo 十七 他突然站立起來,轉坐到緊靠窗口的地方。
&ldquo請原諒。
&rdquo他說,一雙眼睛注視着窗戶,默默地坐了三分鐘。
然後,他沉重地歎了口氣,又坐回到我的對面。
他的臉完全變成了另一種樣子,一雙可憐的眼睛,一種幾乎是古怪的微笑,使他的嘴唇皺了起來。
&ldquo我稍稍有點兒疲倦了,不過我要說。
還有很多時間,天還沒有亮。
是的,&rdquo抽完一支煙,他又開始了,&ldquo她不再生孩子以後,就發胖了,而那種毛病&mdash&mdash關心孩子的永遠的痛苦&mdash&mdash開始過去了;倒也不是說過去,不過她好像喝醉了酒似的,清醒過來後就發現有一個神賜的包含種種歡樂的完整世界,自己把它給忘了,自己在那個世界裡不會生活。
那是一個神賜的世界,過去自己竟完全不知道。
&lsquo可不能放過它!時不待人啊!&rsquo我覺得她是這麼想的,或者首先是她感覺到了,再說她也沒法不這樣想或這樣感覺:她受的教育,就是認為世界上唯一值得重視的&mdash&mdash是愛情。
她嫁了人,從中似乎得到了點愛情,但不僅遠非本來所承諾的和期待的,倒還有許多失望、痛苦的及一種想象不到的折磨&mdash&mdash為了孩子們!這種折磨使她疲倦了。
而感謝殷勤的醫生們,使她懂得了沒有孩子也行,不要孩子也是可以辦到的。
她感受到了這一點,高興了,于是,為了自己知道的東西&mdash&mdash愛情,她又重新活躍起來了。
但是,這已經不是那種對于已被妒忌和種種憎恨攪得膩煩的丈夫的愛情了。
那是一種不同的、純潔的和新鮮的愛情,至少我認為她是這樣,開始呈現在她的想象中。
她于是開始了東張西望,好像在等待什麼。
我看到了這一點,便沒法不感到擔心。
就在身邊,開始接連出現這樣的情況,她和往常一樣借别人交談的機會和我說話,也就是在與别人說話的時候把話同時對着我,大膽地表示完全不考慮自己一個鐘頭以前曾說過相反的話,半認真地表達這樣的意見:母性的關懷&mdash&mdash這是一種欺騙,不值得那樣嘛&mdash&mdash青春尚在和可以享受生活的時候把自己的生命獻給孩子們。
她對孩子們的關心,變得少了,不像以前那樣拼命了,可是對自己,對自己外表的關心卻越來越多,盡管她瞞着這一點,還增加了對自己享樂以及使自己好看的注意。
她又開始熱心地練習起原來自己已經抛棄的鋼琴。
一切便從這裡開始了。
&rdquo 他又把自己一雙疲倦地注視着的眼睛轉向窗子,但立刻又顯然是竭力克制自己地繼續往下說。
&ldquo是的,這個人出現了。
&rdquo他開始顯出不安的樣子,并兩次通過鼻子發出自己特别的聲音。
我看出提到這個人,想到他,說他,對他來說是一種痛苦。
但是,他竭盡全力要撕毀那道阻擋自己前進的障礙似的堅決繼續說: &ldquo依我看,據我的評價,那人是個廢物。
倒不是因為他影響了我的生活,而是因為他确實如此。
同時,因為他是這麼個東西,也無非是她當時無責任能力的一個證明。
不是他,就是另一個人,這事兒總會發生。
&rdquo他又沉默了。
&ldquo是的,他是個音樂師,小提琴手;不是那種職業的音樂師,而是個半職業、半社交場中的人。
&rdquo &ldquo他的父親&mdash&mdash一個地主,是家父的鄰居。
他&mdash&mdash也就是他的父親&mdash&mdash破産了,于是孩子們&mdash&mdash三個兒子&mdash&mdash都找了活計;隻有這一個小的,被運到了巴黎的教母那裡。
在那裡,他被送進音樂學院,因為有音樂才華,他以一名小提琴手從那兒畢業,在音樂會上演奏。
他這個人嘛&hellip&hellip&rdquo顯然是想說什麼壞話,但他忍住了,并很快地說,&ldquo哼,我也不知道他在那裡怎麼生活的,隻知道今年他來到了俄國,找我來了。
&rdquo &ldquo一雙扁桃形水汪汪的眼睛,殷紅的嘴唇上挂着微微的笑容,抹了脂膏的小胡子,最新穎時髦的發式,一張好看而鄙俗的女人們稱之為不壞的臉蛋,身體雖沒有什麼病卻比較單薄,臀部特别發達,像女人,人家說他像霍屯督人135。
據說,他們也擅長音樂。
他盡量做出親切随便的樣子,卻敏感而且随時準備稍遇到阻力就停止進攻。
他保持外表的優美,穿着一雙巴黎人特有的帶扣子的靴子,系一條色澤鮮豔的領帶,還有其他等等巴黎的外國人總是以自己的獨特和新奇吸引女人的特點。
那态度顯示出一種故意做作的表面開心。
就是那種态度,您知道,說什麼都用暗示和半句話,好像對方全都明白,全都記得,而且自己能加以補充。
&rdquo &ldquo事情的全部原因,正是這個他和他的音樂。
要知道,在法庭上這案子好像被看成全都是因為妒忌才發生的。
其實一點兒也不,當然也并非一點兒也不,是那可不是因為那。
法庭也正是這麼判決的,說我是個被欺騙的丈夫,我殺人是為了保護自己受損害的名譽(因為照他們的說法是這樣的)。
也正是因為這樣,我被宣判無罪了。
我在法庭上竭力想說明此案的内容,但他們把我看成是要挽回妻子的名譽。
&rdquo &ldquo她與這個音樂師的關系,不管它是什麼樣的,這對我都沒有意思,對她也一樣。
有意思的是對您講的,也就是我的豬一般的卑鄙肮髒。
全都是因為我們之間存在的那個我給您講過的可怕深淵,是因為互相仇恨的可怕的緊張狀态;在那種狀态下,稍有點兒原因就會爆發危機。
我們之間的争吵,最後不知怎麼變得可怕了,而且特别令人吃驚的,是同樣緊張的獸欲的發洩。
&rdquo &ldquo要不是他,那也會有另一個人。
如果不是因為妒忌,那就會有别的借口。
我堅持認為,所有像我這麼生活的丈夫,不是放蕩不羁,就是離婚,要不是自殺,或是把自己的妻子殺了,就像我幹的那樣。
如果有誰不發生這種事情,那也是特别少見的例外。
因為在我這麼做以前,已經幾次處于自殺的邊緣,她也服過毒。
&rdquo 二十 &ldquo是的,在那件事情發生之前不久,就是這樣的情況。
&rdquo &ldquo我們好像和好地生活着,沒有絲毫理由破壞它;突然談論起狗來,我說有一條狗在展覽會上得了獎章。
她說:&lsquo不是得獎章,是受到了好評。
&rsquo接着就争吵開了。
開頭從一件事情跳到另一件事情,彼此互相指責:&lsquo噢,這早就知道了,總是這樣的:你說過&hellip&hellip&rsquo&lsquo不,我沒有講。
&rsquo&lsquo那麼就是說,我撒謊啰!&hellip&hellip&rsquo可以感覺到,那種想自殺或把她殺了的可怕争吵眼看就要開始了。
你知道馬上就要爆發,于是又像害怕火似的害怕爆發,所以就想克制自己,但是你渾身都已經憤怒了。
她也是這樣,處于最壞的情況下,故意反複歪曲你說的任何一句話,把它變成錯誤的意思;她說出的每句話都很惡毒,隻要她知道哪兒是我最大的痛處,她便往哪兒捅。
越到後來,越是厲害。
我就嚷嚷:&lsquo你住嘴!&rsquo或者類似這樣。
她于是就從房間裡跑出去,到兒童室去。
我竭力攔住她,以便把話說完,證明我的觀點,我于是拉住她的一隻手。
她就做出我把她弄疼了的樣子叫嚷起來:&lsquo孩子們,你們的父親打我了!&rsquo我就斥責她:&lsquo不要騙人!&rsquo&lsquo要知道,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rsquo她這麼嚷嚷,或大聲說着類似這樣的話。
孩子們都撲到了她身上。
她于是就安撫他們。
我說:&lsquo你别裝假!&rsquo她就說:&lsquo對你來說,全都是裝假;你殺了一個人,也會說他裝假。
現在我算是明白你了。
你希望的,正是這樣!&rsquo&lsquo哦,就算你像頭牲口一樣死了吧!&rsquo我吼道。
我現在還記得,這些可怕的話是多麼使我感到恐懼。
我怎麼也不曾料到,自己會說出這樣可怕、粗魯的話,而且為自己嘴裡說出這樣的話感到吃驚。
我大聲嚷嚷着這些話跑到自己的書房裡,坐下來抽煙。
我聽到她走到了前廳,準備出去。
我問她,上哪兒?她不回答。
&lsquo哼,見她的鬼去吧!&rsquo我自言自語說着,回到書房裡,重新坐下來抽煙。
我頭腦裡湧現出數千個計劃,怎麼對她進行報複,怎麼擺脫她,怎麼補救這一切,以及怎麼做才能好
&rdquo &ldquo而女子教育将永遠符合男人對她們的看法。
因為我們大家都知道,一個男人是怎麼看待女人的:&lsquoWeinWeiberundGesang&rsquo130!詩人在詩裡也這麼說。
拿所有的詩歌,所有的繪畫、雕塑來說,從愛情詩和裸體的維納斯及弗莉尼131開始,您看到女人都是享樂的工具;在特魯勃德和格拉切夫卡街132,以及在宮廷舞會上,女人就是這樣。
請您當心魔鬼的狡猾:好吧,是一種享受,一種滿足,那就讓人知道這是一種快樂,女人是一塊甜蜜的點心。
不,開始的時候,一些追求者曾經都讓人們相信他們崇拜女人(他們是崇拜女人,不過還是把她們看成是一種享樂的工具)。
現在,大家相信都已經尊敬女人了。
有些人給讓座,給拾手絹;另一些人承認她們有擔任一切職務的權利,有權參與管理,等等。
這是都在做,但是對女人的看法,卻依然如故。
她是一種享樂的工具。
她的肉體是享樂的手段。
而且,她也明白這一點。
完全和奴隸制一樣。
奴隸制,要知道,不是别的,恰恰是一部分人享受很多人在被強迫條件下的勞動。
因此,為了使奴隸制不存在,就得人們不願意去享受其他人的強迫勞動,使人們把這樣做視作一種罪過和可恥的事情。
可是,廢除奴隸制的表面形式,規定不能再買賣奴隸後,人們就覺得并使自己相信已經不存在奴隸制了,他們沒有也不想看到奴隸制的繼續存在,因為人們依舊喜歡并認為享受别人的勞動是好的和公道的事情。
而隻要他們認為這是件好事兒,那就永遠會有這樣一些人,他們比别人更強有力和更狡猾,能把這事兒辦成。
婦女解放的問題,也一樣。
要知道,對女人的奴役僅在于人們願意并認為她是享樂的工具而加以利用。
好了,于是瞧吧,人們解放婦女,給她種種和男人平等的權利,但是卻繼續把女性看成享樂的工具,小時候及社會輿論也是這麼教育她們的。
于是瞧,她依舊是那麼受屈辱的堕落的奴隸,而男人呢,他依舊是堕落的奴隸占有者。
&rdquo &ldquo他們在課堂上和法律上解放了女性,卻依舊把她們看成享樂的對象。
教育她們像在我們這裡所受到的教育,就是這樣看待自己,因此,她們永遠是下等的存在。
她們要麼是經那些渾蛋醫生的幫助使自己不再生育,也就是完全成了妓女,落到連牲口都不及的地步,要麼就像在大多數的情況下那樣,心靈受到了創傷,成了歇斯底裡、不幸的女人,精神上不再有發展的可能。
&rdquo &ldquo中學和大學改變不了這種情況。
要改變這種情況隻有男人改變對女人及女人本身改變對自己的看法才可能。
隻有到了一個女人把處女狀态看作最高境界,而不是像現在這樣把這種最高境界看作是一個人的&mdash&mdash羞辱和可恥的時候,這種情況才會改變。
隻要不達到這樣,任何一位姑娘的理想,不管她受過多少教育,畢竟還得去吸引更多的男人和更多的色鬼,以便可以從中選擇。
&rdquo &ldquo至于一個女的數學天賦更高,而另一個女的會演奏豎琴&mdash&mdash這什麼也改變不了。
隻有當一個女人使男人着了迷,她才會幸福,才能達到希望達到的一切。
因此,一個女人的主要任務&mdash&mdash是迷住男人。
這事兒過去和将來都如此。
它在我們這個世界上的少女生活中是這樣,在她們婚後的生活中繼續是這樣。
在少女生活中,這樣是為了選擇,而到結了婚以後&mdash&mdash是為了控制丈夫。
&rdquo &ldquo有一種情況會停止或是暫時抑制這一點,那&mdash&mdash是孩子,不過那女的也得是個并非畸形,也就是自己給孩子喂奶的人才行。
但是,這裡又有個醫生的問題。
&rdquo &ldquo我妻子希望自己喂奶,而且後來五個孩子都是自己喂的,可是養頭一個孩子時就身體不好。
這些醫生呢,不知羞恥地脫了她的衣服,在她身上到處摸來摸去,為此我還得感謝他們,付給他們錢&mdash&mdash這些可愛的醫生發現,說她不該喂奶,因此她第一次失去了可以使她脫離賣弄風情的唯一手段。
由奶媽喂了,也就是我們利用一個女人的貧困、需求和無知,把她從自己的嬰兒那兒吸引到我們家裡來,并為此給她戴上金銀絲繡的盾形頭飾133。
不過問題不在這裡。
問題在于因為懷孕和喂奶的那段時間變得自由了,她身上原來沉睡的那種女性風情便特别有力地顯示了出來。
而與此相應的是在我身上,便特别有力地表現出妒忌的痛苦,這種痛苦在我的整個婚後生活中不停地折磨着我,就好像它們不能不使得像我這樣,也就是不道德地和妻子生活在一起的所有丈夫受到折磨一樣。
&rdquo 十三 &ldquo在婚後整個時間的生活裡,我從來沒有中斷過經受妒忌的折磨。
但是有一些階段,我為此感到的痛苦特别尖銳。
有了頭一個孩子而醫生卻禁止她喂奶,便是那樣的階段之一。
這段時間我特别妒忌,首先是因為妻子經受了作為母親特有的那種不安,它會使生活的常規無緣無故地受到破壞,其次是因為看到她如此輕而易舉地抛下一個母親的道德責任,我便雖然也是無意識卻是公正地得出結論,認為她也會同樣輕而易舉地抛開做妻子的道德責任,何況她身體完全健康,而且盡管有可愛的醫生的禁止,她還是親自給後邊幾個孩子喂奶,還喂得非常好。
&rdquo &ldquo可是,您不喜歡醫生。
&rdquo我發現每當他提到醫生時,口氣便顯得特别兇狠,便說。
&ldquo這不是喜歡不喜歡的事情。
他們毀了我的生活,就像他們毀了并正在毀壞千千萬萬人的生活一樣,而我卻沒法找到結果與原因的聯系。
我知道他們也和律師及其他的人們一樣,是要掙錢,而我倒是甯肯把自己的一半收入交給他們,而且每個人如果知道是那樣,也會樂于把自己一半的收入交給他們的,隻要他們别幹預人家的家庭生活,永遠别再到身邊來。
因為我雖然沒有收集過材料,但是我知道數十起情況&mdash&mdash它們多得很&mdash&mdash說明是他們把那個嬰兒扼殺在母親的腹腔裡,說什麼母親沒法把孩子生出來,而後來這母親卻生得很順利,不然還讓有些母親做什麼手術。
然而沒有人認為那是謀殺,就像過去不認為宗教裁判是謀殺一樣,而把這看成是為了人類的福利。
他們犯下了數不清的罪行。
但是,和他們,特别是通過女人帶進世界的那種崇拜物質的道德腐蝕比較起來,所有這些罪行都算不了什麼。
隻要遵循他們的指點,那麼因為到處及在一切方面都有傳染病&mdash&mdash所以人們就不應該共同生活而應當互相隔絕:根據他們的學說,大家都應該互相隔離開躲着,嘴巴還不能離開石炭酸噴霧器(不過,已經發現那玩意兒也不管用了),對此我且不說。
不過,這不算什麼了不起。
主要的毒害&mdash&mdash是使人們,特别是使女人堕落。
&rdquo &ldquo現在呢,像&lsquo你生活得不對,要好好過日子&rsquo這樣的話都不能說了,既不能對自己也不能對别人這麼說。
而如果你生活得不對,那麼原因在于神經功能不正常或類似這樣的名堂。
因此,就得去找他們,而他們就會開方子到藥房去買三十戈比134的藥,然後要您把它們服了。
假如您變得更糟了,他們再給您開藥,再讓您找醫生去。
一種非常巧妙的名堂!&rdquo &ldquo然而問題不在這裡。
我剛才說了,她自己給孩子們喂奶喂得很好,唯有懷孕和喂孩子使我擺脫了妒忌的折磨。
如果沒有這些情況,一切都會發生得更早些。
是孩子們救了我們。
我和她八年裡她生了五個孩子。
而且全都是她自己喂的奶。
&rdquo &ldquo你們的孩子,他們現在在哪兒?&rdquo我問。
&ldquo孩子們?&rdquo他驚恐地說。
&ldquo請您原諒,也許,這使您回想起來感到沉重?&rdquo &ldquo不,沒有什麼。
孩子們的一位姨媽和一個舅舅把他們領走了。
他們不肯把孩子們給我。
我給他們交出了财産,他們卻沒有把孩子們給我。
因為我似乎是個瘋子。
我現在是從他們那兒來的。
我看到了他們,可是人家不肯把他們給我。
不然的話,我會教育他們長大後不至于像自己的父母親那樣。
可是,他們将變得和父母親一樣。
嘿,有什麼辦法!明擺着嘛,人家不把他們給我,是不相信我。
再說,我也不知道自己是否有力量教育好他們。
我想,不。
我&mdash&mdash是一堆廢墟,一個精神殘廢。
我身上有一種東西。
我知道。
是的,是這樣,我知道有那種大家還不會很快意識到的東西。
&rdquo &ldquo對,孩子們活着,而且會和他們周圍所有的人一樣長大成同樣的野蠻人。
我看到了他們,看到過三次。
我對他們做不了什麼事情,什麼也做不了。
現在,我到南方自己的老家去。
我在那裡有一幢小房子和一座小花園。
&rdquo &ldquo是啊,我知道的東西,人們還不會很快認識到的。
太陽上和星星裡含有多少鐵,含有一些什麼樣的金屬&mdash&mdash這是很快可以認識到的;而瞧,要揭露我們豬一般的卑鄙肮髒,這卻是困難的,非常困難&hellip&hellip&rdquo &ldquo就憑您能聽我說,這一點就已經使我很感激了。
&rdquo 十六 &ldquo瞧您提到了孩子們。
關于孩子們,又是一種多麼可怕的彌天大謊!孩子&mdash&mdash是上帝的恩賜,孩子&mdash&mdash是一種快樂。
要知道,這全是撒謊。
所有這事兒,原來是的,而現在可完全不對了。
孩子&mdash&mdash是一種痛苦,僅此而已。
大多數母親是直接這樣感覺的,有時也無意中就直接這麼說。
您倒去問問我們這些富裕人家圈子裡的多數母親,她們一定會告訴您,因為害怕孩子們會生病和死去,她們甯肯不要有孩子,如果已經生下來了,也不願自己喂奶,免得因為愛孩子而受折磨。
孩子以自己的那些小手小腳及整個身體的全部可愛給予她們的享受和嬰兒帶給她們的快樂&mdash&mdash比起她們經受的痛苦來,要小得多&mdash&mdash已經不用說孩子的生病或死亡了,僅為這種可能性的擔心這一點,也是巨大的。
拿利和弊一掂量,便是弊多利少,所以就不願有孩子。
她們直接而大膽地這麼說,以為這樣的感情是出于自己對孩子們的愛,是一種美好的和受誇獎的感情,她們還引以為豪呢。
她們沒有注意到,她們的這種議論恰恰否定了愛,而是對自己的利己主義的确認。
對她們來說,從孩子那兒得到的滿足比不上為孩子擔心的痛苦,因此就不該要自己将會喜歡的孩子。
她們不是為喜歡的人犧牲自己,而是為了自己而犧牲了應該愛的人。
&rdquo &ldquo很清楚,這不是愛,而是自私。
但是,隻要想想受了我們城市生活裡的那些醫生的影響,她們為孩子們的健康經受的種種過分的擔心,也就不能&mdash&mdash去指責富裕家庭的母親們的這種自私了。
到現在我甚至記得妻子的生活和狀況,當時她已經有了三四個孩子,正全身心地投入到他們身上&mdash&mdash隻要一想起來,我就覺得可怕。
我們的生活已經完全不成了。
那是一種随時都存在的危險,剛躲過一種危險,另一種危險又來了,于是絕望地掙紮,又脫離危險,經常地處于這種狀态,好像處在一艘就要沉沒的船上。
有時候我似乎覺得那是故意做出來的,她裝出一副關心孩子們的樣子,好戰勝我。
這種時候,一切都那麼動人、簡單而對她有利地解決了。
有時候,我覺得她在這些場合做的和說的一切&mdash&mdash都是她故意這麼做和故意這麼說的。
可是不,她自己也可怕地受着折磨,經常地為孩子們,為他們的疾病和健康受到懲罰。
這是對她的一種考驗,對我也一樣。
而且,她沒法不感到痛苦,因為愛撫孩子,像動物一樣得給孩子們喂奶,哄逗他們,保護他們&mdash&mdash這樣的要求,她和大多數女人一樣是有的,可她又不像動物那樣&mdash&mdash缺乏想象和理智。
一隻母雞并不害怕自己孵出的小雞會遇到什麼事情,不知道小雞可能會患的各種疾病,不懂得所有人們想象出來能擺脫疾病和死亡的全部各種手段。
對一隻母雞來說,雞仔也不構成痛苦。
它為自己的雞仔做着自己高興做和應該做的事情;雞仔對它來說是一種快樂。
而且,當一隻小雞開始患病時,它的關懷是明确一定的:窩它,給它啄食。
而且,在這麼做的時候,它知道自己是在做需要做的一切。
一隻雞仔死的時候,它不會問自己的雞仔為什麼死了,上哪裡去了,它隻會咯嗒咯嗒叫幾聲就停下來,繼續按原來那樣活着。
可是對于我們不幸的女人們和我的妻子,就不是這樣了。
且不說疾病&mdash&mdash怎麼治療,關于怎麼教育和長大,她從所有各個方面聽了和讀了無數各種不同的和經常改變的規則。
應該這樣,喂那些食品,不,不是這樣,應該喂這些食品,而瞧,是這樣;給穿衣服,給喝水,給洗澡,幫助睡覺,散步,呼吸新鮮空氣,對所有這一切,我們,首先是她,每星期都會了解到一些新的規則。
就好像人們從昨天才開始生養孩子們似的。
而假如不這麼喂奶,不這麼洗澡,不按時做各種事兒,以及孩子們有病,那社會覺得好像是她的錯,她做得不像應該做的那樣。
&rdquo &ldquo這還是在健康的時候,那已經是一種痛苦了。
而要是萬一得了病,那就當然進入一座完全的地獄。
按理說,疾病可以醫治,有這麼一門科學,也有這樣一些人&mdash&mdash醫生,他們懂得,但不是所有的,而隻有最好的醫生懂得怎麼醫治。
于是瞧吧,一個孩子病了,得去找這位最好的醫生,他能救孩子,于是孩子得救了;而要是找不着這位醫生,或者住在不是這位醫生住的同一個地區,結果孩子死了。
而且并非她一個人這麼相信,她那個圈子裡所有的女人都這麼相信,而且從所有各個方面聽到的,也隻有這樣的事情:葉卡捷琳娜·謝苗諾夫娜的兩個孩子死了,因為沒有及時把伊萬·紮哈雷奇醫生請來,伊萬·紮哈雷奇可是曾救了瑪麗娅·伊萬諾夫娜家大閨女的命呢;可是瞧啊,彼得羅夫家聽了大夫的勸告,及時把孩子們分送到各家旅店去住,這樣就活下來了,而要是不這麼分開住的話,那幾個孩子就沒有命了。
而那一家呀,那孩子虛弱,聽了醫生的建議,搬到了南方,孩子得救了。
她怎麼能不一輩子受折磨和放心不下呢,因為她像動物一樣本能地愛着孩子,而這些孩子的生命則取決于及時得知伊萬·紮哈雷奇會怎麼說。
至于伊萬·紮哈雷奇會說些什麼,沒有人知道,而知道得最少的是他本人,因為他非常清楚自己什麼也不知道,也沒法提供任何幫助,而且他這麼支支吾吾見啥說啥,隻為了讓大家繼續相信他似乎懂得點兒什麼。
要知道,如果她完全是頭牲口,也就不會受折磨了;可是她完全是個人,于是就相信上帝,像所有信教的娘兒們那樣說和那樣想了:&lsquo上帝賜給的,上帝又拿走了,你離不開上帝。
&rsquo她于是覺得,自己孩子們的生與死,和所有的人們一樣非人力所能掌握,隻能取決于上帝的旨意,這樣她才不至于為自己去防止孩子們的疾病和死亡威脅苦惱了,然而她沒有這麼做。
要那樣,她的境況就會這樣了:她的孩子生來就虛弱,要遭受無數的災禍,是一些單薄的生命。
對這些生命,她本能地抱着一種熱烈的愛。
此外,這些生命是托付給她了,可與此同時,保全這些生命的手段又瞞着我們,卻向那些完全陌生的人們公開,從那些人那裡,她隻能花許多錢才能得到服務和建議,即使花許多錢也未必能如願以償。
&rdquo &ldquo對于妻子,因而也是對于我,有了孩子們以後的全部生活,已不是歡樂而是痛苦了。
還怎麼能不痛苦呢?她就是經常地受折磨。
經常是這樣,剛從一個妒忌事件或簡直是争吵後安穩下來,想好好過一陣子,讀點書或思考點什麼,剛想着要做點事情,突然得悉瓦西亞嘔吐或瑪莎出血了,或安德留夏出現了斑疹,好了,我們就沒法過安穩日子了。
奔哪兒,找哪位醫生,隔離到什麼地方去?接着開始洗腸,量體溫,買藥水,還有和醫生們商量。
這一切還沒有結束,另一種名堂又開始了:沒有規則的安定的家庭生活,有的正如我剛才對您講的,是沒完沒了地處于要擺脫想象中和實際的危險那種狀态。
要知道,現在大多數家庭也是這樣。
在我的家庭裡,情況尤其尖銳。
妻子是喜歡孩子的,可又是個輕信的人。
&rdquo &ldquo這樣,有了孩子不僅沒有改善我們的生活,倒是毒害了它。
此外,孩子&mdash&mdash對我來說,成了發生争執的新理由。
自從有了孩子以後,這些越長越大的孩子也就更經常地成了我們争執的手段和對象。
孩子們不僅是争執的對象,而且還是鬥争的武器;我們好像是拿孩子在進行互相争鬥。
我們每個人都拿自己喜歡的一個孩子&mdash&mdash争鬥的武器,我更多地是拿大兒子瓦西亞進行争鬥,她則拿麗莎。
此外,孩子們長大了一些以後,他們的性格也定型了,我們習慣于把拉到自己一邊的孩子們稱為同盟者。
這些可憐的寶貝,他們為此痛苦死了,我們卻經常處于自己的家庭戰争中,竟顧不上去考慮他們。
一個女兒是我的同盟者,大兒子則長得像她,是她的心肝寶貝,我便常常讨厭他。
&rdquo 十七 &ldquo哎,我們就這麼生活着。
關系變得越來越敵對了,而且終于到了不是分歧導緻敵視,而是敵視造成分歧的程度:不管她說什麼,我事先就已經不同意了,她呢,也是這樣。
&rdquo &ldquo到了第四年,雙方都好像不知怎麼各自認定,我們已經沒法互相理解、互相同意了。
我們已經不再試圖把話說完。
對一些最簡單的東西,尤其是關于孩子們,我們依然各自堅持自己的意見。
據我現在的回憶,我堅持的一些意見,自己遠不是那麼珍惜的,也不是不能讓步的,可是因為她堅持反對,讓步&mdash&mdash意味着對她讓步。
她大概以為自己在我面前從來都完全正确,而我卻一直自認為在她面前是個聖人。
我們倆幾乎注定得不說話,我相信要交談也無非是像動物互相之間進行的那樣:&lsquo幾點鐘了?該睡覺了。
今天午飯吃什麼?上哪兒?報紙上寫些什麼?派人去請醫生。
瑪莎嗓子疼。
&rsquo稍稍越出點兒這個縮小到不能再縮小的範圍,一談話就會生氣、發火。
為了咖啡,為了一塊桌布,為了一輛敞篷輕便馬車,為了玩文特牌時出一張牌就會突然沖突起來,發洩仇恨&mdash&mdash盡管這些事兒無論對她對我都一點兒也不重要。
至少在我身上,對她常常會引起可怕的憎恨!我有時看她怎麼倒茶,擺動一條腿或把一隻勺舉到嘴邊呷着把液體吸進嘴裡,就因為這種最讨厭的動作而憎恨她。
當時我沒有注意到,憎恨完全有規律和均勻地在我心頭産生,與我們稱之為愛情的那些時期相近。
愛的時候&mdash&mdash恨的時候,愛情旺盛的階段&mdash&mdash憎恨的時間也長,愛情淡薄了些&mdash&mdash憎恨的時間也短了。
當時我們不理解,這種愛和恨也正是動物的感情,隻是出自不同的兩極罷了。
要是我們理解自己的情境,這樣活着是可怕的;但是我們不理解,也沒有看到這一點。
一個人不正确地活着的時候,他可以使自己變得糊塗,以便看不到自己處境的災難性,這既是他的一種解脫,又是對他的懲罰。
我們也是這麼幹的。
她一直努力緊張地忙着做家務,安排家具,關于自己和孩子們的穿着,關于孩子們的學習和健康,借此忘了自己。
我也有自己的事兒做&mdash&mdash公務,打獵,玩紙牌。
我們雙方經常都忙着。
我們雙方都感覺到,我們越忙就會變得彼此越仇恨。
&lsquo你以為做鬼臉好,&rsquo我在想她,&lsquo可瞧你的表演折磨了我一整夜,可我要開會。
&rsquo&lsquo你倒是好,&rsquo她不僅這麼想,而且這麼說,&lsquo我卻為了孩子一整夜沒有睡。
&rsquo&rdquo &ldquo我們就這樣生活在永遠的迷霧裡,看不到自己所處的那種境遇。
而且如果不發生已經發生的那件事兒,我便會就這樣活到老,在去世的時候我還會認為自己生活得不錯。
不特别好,但也不壞,和所有的人一樣。
我也就不會理解自己落人的那個不幸的深淵和那種可惡的虛僞裡了。
&rdquo &ldquo我們好像兩個互相仇恨的囚犯被一條鍊子鎖着,互相毒害對方的生活而竭力不去看到這種情況。
當時我還不知道,百分之九十九的夫妻都生活在和我們一樣的地獄裡,而且不能不是這樣。
當時我還既不知道自己也不知道别人的這種情況。
&rdquo &ldquo令人驚訝的是,在合乎規律的和甚至不合規律的生活中,都是何等的相似!正當對父母親老說生活變得無法忍受的時候,為了教育孩子,城市生活成了必不可少的條件。
于是瞧吧,就需要搬到城裡去了。
&rdquo 他開始沉默了,兩次發出自己這時已經變得完全像在克制哭泣的聲音。
列車在向下一站行駛。
&ldquo幾點鐘了?&rdquo他問道。
我看了看表,兩點。
&ldquo您不疲倦?&rdquo他問。
&ldquo不,不過您疲倦了。
&rdquo &ldquo我覺得有點兒氣悶。
請原諒,我出去一會兒,喝杯水。
&rdquo 他于是搖搖晃晃地穿過車廂。
我獨自坐着,分析他對我所講的一切。
我陷入了深思,以緻沒有注意到他從另一道門回來了。
十八 &ldquo對,我說着說着就說岔了。
&rdquo他又開始說,&ldquo我反複考慮了許多,現在對許多事情看法不一樣了,而且想把它們全都說出來。
好了,我們開始搬到城市裡住去了。
對不幸的人們來說,在城市裡生活要好一些。
在城市裡,一個人可以生活一百年也不會猛然發覺自己早已死了和腐爛了。
他總是忙着,沒有工夫去自我分析。
各種各樣的事情,社會交流,保健,藝術,孩子們的健康及他們的教育。
一會兒得接待這些和那些人,去拜訪這些和那些人;一會兒得去看看這位女的,聽聽這個男的或女的意見。
要知道,在城市裡任何時候都會有一個而有時甚至是兩個名人,他們都是怠慢不得的。
此外,還得自己,這個或那個,或和教師、補課教師、女家庭教師聊聊,進行談話,因為生活一片空蕩蕩的。
好吧,我們就這樣生活着,感到共同生活帶來的痛苦少了些。
開始的一段時間,還有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可以做&mdash&mdash在一個新的城市的一幢新的住宅裡安置下來了,就有一件事情&mdash&mdash從城裡到鄉下,再從鄉下到城裡,這麼來回走動。
&rdquo &ldquo過了一個冬季,到了第二個冬季,卻發生了這麼一件誰也沒有注意到的似乎微不足道的事情,但正是它導緻以後發生的一切。
她身體不适,壞蛋們囑咐她不要生孩子了,還教會她用什麼辦法。
我對此極為反感。
我反對這樣做,但是她頭腦輕率,固執地堅持自己的意見,我隻好屈服了;我們豬一般肮髒生活的最後一個理由&mdash&mdash孩子&mdash&mdash被剝奪了,生活也就變得更卑鄙下流了。
&rdquo &ldquo一個農民,工人,他們需要孩子,盡管他們難以養活孩子,但是需要,因此他們的夫妻關系有理由。
對于我們這些人,有了孩子,就不再需要了,孩子們&mdash&mdash是多餘的操心,一種開支,一些遺産的共同繼承者,他們是一種負擔。
因此,對我們來說,連豬一樣肮髒的生活的理由都沒有。
我們要麼是靠人工擺脫孩子,要麼把孩子看成一種不幸,看成一種不當心的結果,那就更糟糕。
沒有理由。
但是,我們已經在道德上這麼堕落了,乃至看不到需要理由。
現在有教養社會的大多數人都屈從于這種放蕩,卻在良心上絲毫也不感到痛苦。
&rdquo &ldquo沒有什麼好痛苦的,因為在我們的生活裡已經沒有了任何良心,除了社會輿論和刑事法律的良心以外,如果那可以叫作良心的話。
而在這裡,這兩者都沒有違反:在社會面前沒有什麼良心可講,大家都是這麼做的嘛:瑪麗娅·巴甫洛夫娜和伊萬·紮哈雷奇都是。
因此又何必要繁殖貧困的人們,或者使自己失去社會生活的可能性呢?在刑事法律面前講良心,或害怕它,也沒有什麼必要。
那些不像話的浪蕩女人和士兵的婆媳把孩子扔進池塘和井裡;他們明擺着是應當被關進監獄的,可是在我們這裡,一切都幹得正是時候,又幹淨利索。
&rdquo &ldquo這樣,我們又生活了兩年。
壞蛋們提供的辦法,還明顯地開始起作用了:她體質上胖起來了,開始變得好看了,就像夏天的最後一陣美景。
她感覺到了這一點,就開始包裝自己。
她身上出現某種挑逗性的、令人們神魂颠倒的美。
她正處于一個三十歲而不會生育、保養得好而又容易生氣的女人的鼎盛時期。
她的模樣惹人動心。
當她在男人們面前走過時,她會把他們的目光都吸引到自己身上。
她像一匹剛歇下的馬,喂得飽飽的,能擔負重荷,卻解除了羁絆。
就和我們百分之九十九的女人一樣,沒有任何束縛。
我也感覺到了這一點,于是害怕了。
&rdquo 十七 他突然站立起來,轉坐到緊靠窗口的地方。
&ldquo請原諒。
&rdquo他說,一雙眼睛注視着窗戶,默默地坐了三分鐘。
然後,他沉重地歎了口氣,又坐回到我的對面。
他的臉完全變成了另一種樣子,一雙可憐的眼睛,一種幾乎是古怪的微笑,使他的嘴唇皺了起來。
&ldquo我稍稍有點兒疲倦了,不過我要說。
還有很多時間,天還沒有亮。
是的,&rdquo抽完一支煙,他又開始了,&ldquo她不再生孩子以後,就發胖了,而那種毛病&mdash&mdash關心孩子的永遠的痛苦&mdash&mdash開始過去了;倒也不是說過去,不過她好像喝醉了酒似的,清醒過來後就發現有一個神賜的包含種種歡樂的完整世界,自己把它給忘了,自己在那個世界裡不會生活。
那是一個神賜的世界,過去自己竟完全不知道。
&lsquo可不能放過它!時不待人啊!&rsquo我覺得她是這麼想的,或者首先是她感覺到了,再說她也沒法不這樣想或這樣感覺:她受的教育,就是認為世界上唯一值得重視的&mdash&mdash是愛情。
她嫁了人,從中似乎得到了點愛情,但不僅遠非本來所承諾的和期待的,倒還有許多失望、痛苦的及一種想象不到的折磨&mdash&mdash為了孩子們!這種折磨使她疲倦了。
而感謝殷勤的醫生們,使她懂得了沒有孩子也行,不要孩子也是可以辦到的。
她感受到了這一點,高興了,于是,為了自己知道的東西&mdash&mdash愛情,她又重新活躍起來了。
但是,這已經不是那種對于已被妒忌和種種憎恨攪得膩煩的丈夫的愛情了。
那是一種不同的、純潔的和新鮮的愛情,至少我認為她是這樣,開始呈現在她的想象中。
她于是開始了東張西望,好像在等待什麼。
我看到了這一點,便沒法不感到擔心。
就在身邊,開始接連出現這樣的情況,她和往常一樣借别人交談的機會和我說話,也就是在與别人說話的時候把話同時對着我,大膽地表示完全不考慮自己一個鐘頭以前曾說過相反的話,半認真地表達這樣的意見:母性的關懷&mdash&mdash這是一種欺騙,不值得那樣嘛&mdash&mdash青春尚在和可以享受生活的時候把自己的生命獻給孩子們。
她對孩子們的關心,變得少了,不像以前那樣拼命了,可是對自己,對自己外表的關心卻越來越多,盡管她瞞着這一點,還增加了對自己享樂以及使自己好看的注意。
她又開始熱心地練習起原來自己已經抛棄的鋼琴。
一切便從這裡開始了。
&rdquo 他又把自己一雙疲倦地注視着的眼睛轉向窗子,但立刻又顯然是竭力克制自己地繼續往下說。
&ldquo是的,這個人出現了。
&rdquo他開始顯出不安的樣子,并兩次通過鼻子發出自己特别的聲音。
我看出提到這個人,想到他,說他,對他來說是一種痛苦。
但是,他竭盡全力要撕毀那道阻擋自己前進的障礙似的堅決繼續說: &ldquo依我看,據我的評價,那人是個廢物。
倒不是因為他影響了我的生活,而是因為他确實如此。
同時,因為他是這麼個東西,也無非是她當時無責任能力的一個證明。
不是他,就是另一個人,這事兒總會發生。
&rdquo他又沉默了。
&ldquo是的,他是個音樂師,小提琴手;不是那種職業的音樂師,而是個半職業、半社交場中的人。
&rdquo &ldquo他的父親&mdash&mdash一個地主,是家父的鄰居。
他&mdash&mdash也就是他的父親&mdash&mdash破産了,于是孩子們&mdash&mdash三個兒子&mdash&mdash都找了活計;隻有這一個小的,被運到了巴黎的教母那裡。
在那裡,他被送進音樂學院,因為有音樂才華,他以一名小提琴手從那兒畢業,在音樂會上演奏。
他這個人嘛&hellip&hellip&rdquo顯然是想說什麼壞話,但他忍住了,并很快地說,&ldquo哼,我也不知道他在那裡怎麼生活的,隻知道今年他來到了俄國,找我來了。
&rdquo &ldquo一雙扁桃形水汪汪的眼睛,殷紅的嘴唇上挂着微微的笑容,抹了脂膏的小胡子,最新穎時髦的發式,一張好看而鄙俗的女人們稱之為不壞的臉蛋,身體雖沒有什麼病卻比較單薄,臀部特别發達,像女人,人家說他像霍屯督人135。
據說,他們也擅長音樂。
他盡量做出親切随便的樣子,卻敏感而且随時準備稍遇到阻力就停止進攻。
他保持外表的優美,穿着一雙巴黎人特有的帶扣子的靴子,系一條色澤鮮豔的領帶,還有其他等等巴黎的外國人總是以自己的獨特和新奇吸引女人的特點。
那态度顯示出一種故意做作的表面開心。
就是那種态度,您知道,說什麼都用暗示和半句話,好像對方全都明白,全都記得,而且自己能加以補充。
&rdquo &ldquo事情的全部原因,正是這個他和他的音樂。
要知道,在法庭上這案子好像被看成全都是因為妒忌才發生的。
其實一點兒也不,當然也并非一點兒也不,是那可不是因為那。
法庭也正是這麼判決的,說我是個被欺騙的丈夫,我殺人是為了保護自己受損害的名譽(因為照他們的說法是這樣的)。
也正是因為這樣,我被宣判無罪了。
我在法庭上竭力想說明此案的内容,但他們把我看成是要挽回妻子的名譽。
&rdquo &ldquo她與這個音樂師的關系,不管它是什麼樣的,這對我都沒有意思,對她也一樣。
有意思的是對您講的,也就是我的豬一般的卑鄙肮髒。
全都是因為我們之間存在的那個我給您講過的可怕深淵,是因為互相仇恨的可怕的緊張狀态;在那種狀态下,稍有點兒原因就會爆發危機。
我們之間的争吵,最後不知怎麼變得可怕了,而且特别令人吃驚的,是同樣緊張的獸欲的發洩。
&rdquo &ldquo要不是他,那也會有另一個人。
如果不是因為妒忌,那就會有别的借口。
我堅持認為,所有像我這麼生活的丈夫,不是放蕩不羁,就是離婚,要不是自殺,或是把自己的妻子殺了,就像我幹的那樣。
如果有誰不發生這種事情,那也是特别少見的例外。
因為在我這麼做以前,已經幾次處于自殺的邊緣,她也服過毒。
&rdquo 二十 &ldquo是的,在那件事情發生之前不久,就是這樣的情況。
&rdquo &ldquo我們好像和好地生活着,沒有絲毫理由破壞它;突然談論起狗來,我說有一條狗在展覽會上得了獎章。
她說:&lsquo不是得獎章,是受到了好評。
&rsquo接着就争吵開了。
開頭從一件事情跳到另一件事情,彼此互相指責:&lsquo噢,這早就知道了,總是這樣的:你說過&hellip&hellip&rsquo&lsquo不,我沒有講。
&rsquo&lsquo那麼就是說,我撒謊啰!&hellip&hellip&rsquo可以感覺到,那種想自殺或把她殺了的可怕争吵眼看就要開始了。
你知道馬上就要爆發,于是又像害怕火似的害怕爆發,所以就想克制自己,但是你渾身都已經憤怒了。
她也是這樣,處于最壞的情況下,故意反複歪曲你說的任何一句話,把它變成錯誤的意思;她說出的每句話都很惡毒,隻要她知道哪兒是我最大的痛處,她便往哪兒捅。
越到後來,越是厲害。
我就嚷嚷:&lsquo你住嘴!&rsquo或者類似這樣。
她于是就從房間裡跑出去,到兒童室去。
我竭力攔住她,以便把話說完,證明我的觀點,我于是拉住她的一隻手。
她就做出我把她弄疼了的樣子叫嚷起來:&lsquo孩子們,你們的父親打我了!&rsquo我就斥責她:&lsquo不要騙人!&rsquo&lsquo要知道,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rsquo她這麼嚷嚷,或大聲說着類似這樣的話。
孩子們都撲到了她身上。
她于是就安撫他們。
我說:&lsquo你别裝假!&rsquo她就說:&lsquo對你來說,全都是裝假;你殺了一個人,也會說他裝假。
現在我算是明白你了。
你希望的,正是這樣!&rsquo&lsquo哦,就算你像頭牲口一樣死了吧!&rsquo我吼道。
我現在還記得,這些可怕的話是多麼使我感到恐懼。
我怎麼也不曾料到,自己會說出這樣可怕、粗魯的話,而且為自己嘴裡說出這樣的話感到吃驚。
我大聲嚷嚷着這些話跑到自己的書房裡,坐下來抽煙。
我聽到她走到了前廳,準備出去。
我問她,上哪兒?她不回答。
&lsquo哼,見她的鬼去吧!&rsquo我自言自語說着,回到書房裡,重新坐下來抽煙。
我頭腦裡湧現出數千個計劃,怎麼對她進行報複,怎麼擺脫她,怎麼補救這一切,以及怎麼做才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