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與白日夢

關燈
1908 孫慶民譯 喬元松索宇環校 邵迎生修訂 按語 這是弗洛伊德關于文學作品創作的目的、實質和心理來源的一篇極為重要的論文。

    他在對創作與白日夢的關系作出對比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一種特殊的幻想活動,其目的是在幻想中實現其未能滿足的願望;這種幻想實現于作家的觀念作用的三個階段(過去、現在和未來)的聯絡上,作家的寫作技巧隻在于通過轉化及其僞裝來掩蓋自己的自我中心傾向,并提純形式的樂趣。

    此文對研究弗洛伊德的美學觀和文藝觀具有重要價值。

     我們這些門外漢總是急切地想了解&mdash&mdash正如那位向阿裡奧斯托[47]提出類似問題的紅衣主教一樣&mdash&mdash不可思議的作家們是從什麼源頭發掘了創作素材,又是如何加工組織這些素材,以至于使我們産生如此深刻的印象,在我們的心中激發起連我們自己都不曾料想的情感。

    假如我們向作家讨教,他本人也難以說清,即使解釋了也不會令我們滿意。

    正因為如此,我們便對此産生了更加濃厚的興趣。

    即使我們都徹底了解了作家是怎樣選取素材的,了解創造想象形式的藝術的真谛,也不可能幫助我們把自己修煉成為作家。

     如果我們能夠至少在我們自己身上,或在與我們相似的其他人身上,發現一種與文學創作在某種程度上相似的能動性,那該多麼令人欣慰。

    檢視這種能動性将使我們有希望對作家的創作做出解釋。

    的确,這種情況的可能性是有的。

    作家自己畢竟也喜歡縮短他們與常人之間的距離,因此,他們一再鼓勵我們相信,每一個人在内心深處都是一位詩人。

    隻要有人,就有詩人。

     我們是否該到童年時代去尋覓富于想象力的能動性的最初軌迹呢?孩子最喜歡和最投入的活動是遊戲及玩耍(games)。

    難道我們不可以說孩子在遊戲時的行為表現俨然像一位作家嗎? 他在遊戲中創造着一個屬于自己的世界,或者說,他是在用自己喜愛的新的方式重新組合他那個世界裡的事物。

    如果認為他對待他的那個世界的态度不夠嚴肅,那就錯了,恰恰相反,他在遊戲時非常認真,并且在上面傾注了極大的熱情。

    與玩耍相對應的并不是嚴肅認真,而是實實在在。

     盡管他全神貫注于遊戲世界,卻仍能很好地将遊戲世界和現實世界區分開來;他喜歡把想象中的物體和情境與現實世界中有形的、看得見的事物聯系起來。

    這種聯系是區别孩子的&ldquo遊戲&rdquo與&ldquo幻想&rdquo(phantasying)的根本依據。

     作家與玩耍中的孩子做着同樣的事情。

    他創造了一個他很當真的幻想世界&mdash&mdash也就是說,這是一個他以極大的熱情創造的世界&mdash&mdash同時他又嚴格地将其與現實世界區分開來。

    語言保留了孩子們做的遊戲和詩歌創作之間的這種關系。

    (在德語中)這種富有想象力的創作形式被稱之為&ldquoSpiel&rdquo(遊戲),這種創作形式與現實世界裡的事物相聯系,并具備表現能力。

    其作品稱作&ldquoLustspiel&rdquo或&ldquoTrauerspied&rdquo(&ldquo喜劇&rdquo或者&ldquo悲劇&rdquo,也可稱作&ldquo快樂遊戲&rdquo或&ldquo傷感遊戲&rdquo),那些從事表演的人稱作&ldquoSchauspieler&rdquo(&ldquo演員&rdquo也可稱作&ldquo做遊戲人&rdquo)。

    無論如何,作家幻想世界的非真實性對他的藝術效果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因為事情往往是這樣,如果它們是真實的,就不能給人帶來娛樂,虛構的劇作卻能夠帶來娛樂。

    許多感人的事情,它們本身實際上是令人悲傷的,但在作家的作品上演之際,卻能變成聽衆和觀衆的快樂源泉。

     我們在現實性與遊戲間的對比上還要多花一些時間,這是出于另一種考慮。

    當孩子長大成人不再做遊戲時,在經過幾十年的勞作之後,當他以嚴肅的态度面對現實生活時,他或許在某一天會發現,自己再次處于消除了戲劇與現實之間差别的心理情境(mentalsituation)之中。

     作為成年人,他能夠回想起童年時代遊戲時所懷有的那種認真嚴肅的态度;如果把今天顯然嚴肅的工作當成童年時代的遊戲,他便可以抛卻現實生活強加給的過于沉重的負擔,從而通過幽默的方式得到大量的快樂。

    [48] 由此可見,人們長大後便停止了遊戲,同時似乎也放棄了從遊戲中所獲得的快樂的受益。

    但是不管是誰,隻要他了解人類的心理,他就會知道,對一個人來說,讓他放棄自己曾體驗過的快樂,那幾乎比登天還難。

    事實上,我們從不放棄任何東西,我們隻是用這一樣東西去交換另外一樣東西。

    看上去是被抛棄的東西,實際上成了替代物或代用品。

    同樣,孩子長大後停止遊戲時,除去和真實事物的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