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關燈
現在,奧斯曼帝國進入了其曆史的最後一個階段,而第一次世界大戰将為它的曆史畫上句号。

    1913年6月,統一與進步委員會推選的大維齊爾馬哈茂德·塞夫凱特帕夏遭暗殺身亡。

    這次暗殺是對于早先高門政變中納濟姆帕夏被殺的報複。

    從此之後,統一與進步委員會的青年土耳其人掌控了整個帝國。

    他們像阿蔔杜勒·哈米德曾經做的那樣,建立了絕對的權威。

    他們的統治暢行無阻,沒有任何制約力量。

    從統一與進步委員會比較激進的派别中,湧現出了一個高效而無情的三人統治集團,統治着這個國家。

     三巨頭之首是恩維爾,他也是三人中最年輕的一個。

    他在二十幾歲的時候就成了受人歡迎的革命英雄,現在依然是青年土耳其人自由運動的鮮活象征。

    他認為自己有着拿破侖般的使命。

    現在,他已經是戰争大臣、将軍和帕夏,很快還會更進一步,迎娶奧斯曼皇室的一位公主,從而獲得&ldquo達馬德&rdquo這一皇室頭銜。

    随着他的地位日漸提高,他的虛榮心也迅速膨脹。

    有人評論說,&ldquo恩維爾帕夏已經殺掉了恩維爾貝伊&rdquo。

    他的身世背景不為人知,有人說他是一位鐵路搬運工的兒子,也有人說他是一位鐵路官員的兒子。

    他畢業于軍事科學學校,成了軍中新興中間階層的一分子,并且赢得了同袍的忠誠與崇敬。

    他看上去冷靜沉着,容貌溫和英俊,但做起決定來魯莽輕率,容易沖動行事,在戰場上毫無畏懼。

    在政府裡,他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改革事業上,尤其重視奧斯曼軍隊的年輕化。

     三巨頭中的第二位是比恩維爾年長9歲的傑馬爾帕夏(JemalPasha)。

    傑馬爾出身于軍人家庭,本人也是一位十分出色的職業軍人。

    他留着黑色的胡須,身材矮小,但精力充沛,有着一雙能夠洞悉事物的黑眼睛,行動起來迅速果決。

    在政變之後,他成了伊斯坦布爾的軍政長官。

    他在組織警察力量方面展現出了出色的能力,不懈地利用警察力量服務于其所屬政黨的利益。

    後來,他又先後出任海軍部長和叙利亞軍隊統帥等職務。

    在叙利亞,他像世襲貴族一樣采取了專制統治。

    他的舉止彬彬有禮,卻透露出十足的權威。

    他頭腦冷靜,在履行職責、追求個人利益時卻冷酷無情,近乎殘酷。

     三巨頭中最有才幹的是平民身份的塔拉特帕夏。

    這位平易近人的人物來自阿德裡安堡所在的地區,很以自己的農民背景為榮。

    據說,他可能有吉普賽人的血統。

    他在當地接受教育之後,成了一名郵遞員,後來又做了電報收發員,最後在薩洛尼卡的郵政電報部門謀得了一個職位。

    他傾心于統一與進步委員會的政治目标,而在這個職位上他恰好能為委員會提供一些實質性的幫助。

    革命之後,他在組織管理政黨機器方面發揮了決定性作用,一路扶搖直上,出任了政府的内政大臣,在地方管理方面有着強大的掌控力。

    塔拉特充滿活力和熱情,身材魁梧,講話風趣幽默,為人和藹。

    他看上去粗放、直率,是個十分簡單的人,其實他思維靈活,看待事物十分務實而又無情。

    他在采取行動時強勁有力,愛國之熱忱已經到了沙文主義的程度,全身心奉獻于國家的利益。

    由于他表面看起來十分溫和,因而被人們稱作&ldquo土耳其大革命中的丹東(Danton)[1]&rdquo。

     在三巨頭之外,身為東馬派猶太人的紮維德(Javid)也頗具影響力。

    紮維德在财政方面頗有才幹,因此成了一位十分專業的财政大臣。

    接替馬哈茂德·塞夫凱特出任大維齊爾的是埃及貴族賽義德·哈利姆(PrinceSaidHalim)。

    這位富有紳士風度的傀儡領導人是更老資格的自由派分子,也是一位正統的穆斯林。

    他心甘情願地為統一與進步委員會服務,既是委員會與帝國内部的穆斯林臣民溝通的橋梁,也與駐奧斯曼帝國的外國使節有着良好的關系。

     在謝赫伊斯蘭這一重要職務的任命上,統一與進步委員會徹底背離了傳統做法。

    謝赫伊斯蘭是最高宗教權威,執掌伊斯蘭神學和伊斯蘭教法,是頗有權勢的職位。

    通常,謝赫伊斯蘭由蘇丹親自任命,不受議會管轄,人選要嚴格符合烏理瑪的等級制度。

    因此,謝赫伊斯蘭總是十分保守,經常變成自由改革的掣肘之人。

    統一與進步委員會決心除掉這個障礙,于是選擇了穆斯塔法·哈伊裡貝伊(MustafaHayri)出任謝赫伊斯蘭一職。

    穆斯塔法·哈伊裡貝伊更注重自己的政治角色,不再把自己視作宗教精英的一分子,甚至都不再使用身為宗教精英的象征物&mdash&mdash頭巾。

    在此之前,他已經成了議會的成員,作為司法大臣供職于世俗法庭,還負責管理宗教基金會。

    統一與進步委員會将他任命為謝赫伊斯蘭,正是為了借助傳統宗教體系的力量,進一步推動委員會的社會和政治現代化方案。

    這一任命不僅獲得了烏理瑪的認可,也得到了各種保守勢力的支持。

    漸漸地,謝赫伊斯蘭成了世俗力量控制宗教領域的一個工具。

     統一與進步委員會對皇宮也加強了控制。

    在反革命運動期間,皇宮成了各個反對統一與進步委員會的勢力的集結點。

    在兵變結束之後,皇室的宦官總管和其他一些廷臣都上了軍事法庭,随後被處以絞刑。

    從那之後,皇宮裡的皇親國戚們就一直扮演着反對派的角色。

    但是,從1914年1月開始,皇宮就再也不具備這樣的影響力了。

    皇室成員被剝奪了參與政治的權利,不被允許加入任何政黨,他們的交際自由也受到了限制。

    除此之外,蘇丹的一些親随也被委員會的支持者們取代,這些人實際上控制了宮廷。

     盡管統一與進步委員會的三巨頭使用了冷酷而倒退的統治方法,但他們還是開展了一些國家急需的有建設性意義的事業。

    他們建立了全新的省級和地方行政體系,還創立了新的城市管理機構,實現了伊斯坦布爾的現代化。

    這個新的管理機構提供了各類公共服務,創辦了消防隊和公共交通服務。

    他們還重組了首都和地方上的警察組織。

    阿蔔杜勒·哈米德在馬其頓創辦的新型憲兵隊伍,被擴展到了帝國的各個地方。

    在推行這些事業的過程中,他們得到了外國顧問的大力幫助。

    他們還開展了司法改革,在各個層級擴展了公共教育體系,還破天荒地把學校和伊斯坦布爾大學向女性開放。

    在接下來的一些年裡,婦女解放事業進一步發展,女性開始進入職場,國家還通過了保護女性權利的新法律。

     1913年冬天,為了顯示一下對正常的憲政體系表面上的尊重,奧斯曼帝國在全國範圍内召開了議會選舉。

    1914年春天,奧斯曼帝國第三屆議會開幕。

    英國大使對此不屑一顧,認為這個議會不過是&ldquo不算太過昏庸的專制統治的恭順工具&rdquo。

    實際上,盡管議會裡隻存在一個有組織的政黨,但成員能夠代表各種人群的意見,大體上可以代表傾心進步的公衆意見。

    議會裡依然有一些議員代表着持不同政見的基督徒,隻不過數量比以前更少了。

    在失去了歐洲部分的領土之後,土耳其穆斯林已經成了帝國人口最多的族群,他們對國家的未來十分關切。

    那些身為土耳其人的議員就代表了他們。

    這些議員也普遍意識到,要想挽救這個國家,必須尋求徹底的改進方案。

     最急需改革的就是軍隊,而軍隊是恩維爾的領域。

    在年輕時,恩維爾曾接受過德國軍事代表團的訓練。

    革命之後,他又作為使館武官去了柏林。

    戰争大臣伊澤特帕夏早年正是在柏林接受的軍事訓練。

    不久,恩維爾就受到了德國人的直接影響,十分推崇德國軍事體系的強大和高效。

    現在,奧斯曼軍隊在經曆了兩次巴爾幹戰争之後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