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關燈
治力量的源泉。

    與青年奧斯曼人和坦志麥特時期的改革家們不同,他們在政策和方法方面更信賴實踐經驗,而不靠意識形态的指導。

    他們當中很少有理論家或知識分子,主要都是些實幹派,因而并不重視基本原則和終極目标,而更在意實際的目标&mdash&mdash不惜一切代價保衛帝國的剩餘領土。

     有一個問題仍然沒有答案:是什麼理念拯救了奧斯曼帝國?奧斯曼帝國現在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在這個曆史的轉折點上,土耳其将演變成一個怎樣的文明&mdash&mdash是一個伊斯蘭文明,還是一個西方文明,抑或兩者的結合體?團結了各個種族、操着不同語言和擁有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口的奧斯曼主義,讓帝國綿延存續了五個世紀,但它現在已經過時,并且在除了亞洲邊遠地區之外的地方走入了窮途末路。

    歐洲式的民族主義理念已經取而代之。

    在阿蔔杜勒·哈米德團結亞洲的努力下崛起的泛伊斯蘭主義也昙花一現,基本上隻是一個未能轉化為現實的抽象概念。

    那麼,現在土耳其人要依靠什麼來維持對國家的忠誠呢? 毫無疑問,答案就是新生的土耳其民族理念。

    土耳其民族理念既與奧斯曼國家和伊斯蘭教的理念不同,但又與它們相關聯。

    正如巴爾幹地區各民族形成了民族國家,覺醒了的土耳其人也發展出了自己的民族認同,憑着共同的曆史和文化認同形成了一個民族。

    早在19世紀末,年輕的詩人穆罕默德·艾敏(MehmedEmin)就給了土耳其人以啟迪。

    他使用民間的習語和通俗的口吻來寫作,為&ldquo土耳其人&rdquo這一身份賦予了一種新的尊嚴和驕傲;在此之前,&ldquo土耳其人&rdquo一詞往往被用來指稱粗魯蒙昧的遊牧民和農民,而現在,穆罕默德·艾敏驕傲地宣告:&ldquo我是一名土耳其人,擁有偉大的信仰,屬于偉大的民族。

    &rdquo他還寫道:&ldquo我們是土耳其人,流着土耳其人的血,以土耳其人之名為人所知。

    &rdquo 詩人的宣言和歐洲新興的突厥學讓土耳其人認識到他們在人類曆史中所扮演的角色,他們的曆史一直追溯到了皈依伊斯蘭教之前在亞洲草原上遷徙的歲月。

    他們認為,自己的民族起源于&ldquo圖蘭民族&rdquo(Turanian,一種假說,認為圖蘭民族包括烏拉爾和阿爾泰語系的民族),或者叫&ldquo圖蘭&mdash雅利安民族&rdquo。

    這種觀點抽象成了一種不切實際的泛圖蘭主義。

    一些人開始夢想,要通過種族上的親緣關系來團結所有講突厥語的民族,并最終實現這些民族在政治上的統一。

    這些講突厥語的民族不僅包括中亞以遠、遠達蒙古國和中國的一些民族,甚至涉及俄羅斯以西的歐洲,諸如匈牙利和其他一些與之有親緣關系的國家。

     不過,真正得到青年土耳其人推崇的是更現實、範圍也更有限的泛突厥主義,或者簡稱為突厥主義。

    突厥主義要将奧斯曼帝國尚存的部分在根本上土耳其化。

    一開始,這還隻是一種文化和社會潮流,但很快就發展到了政治層面。

    主張土耳其化的社會團體發行了一些頗具影響力的刊物宣傳突厥主義。

    1912年,人們還成立了一些名為&ldquo土耳其壁爐館&rdquo(TurkishHearth)的非政治性的俱樂部,其主要目标是&ldquo增進土耳其民族和土耳其語言,倡導民族教育,提高土耳其人&mdash&mdash伊斯蘭民族中的翹楚&mdash&mdash的科學、社會和經濟水平&rdquo。

     與此同時,随着時間的推移,在統一與進步委員會的核心領導層的内部和外部,逐漸出現了意見分歧。

    不過,一直到1911年,才真正出現了一個可以對委員會構成威脅的反對黨。

    這個反對黨被稱作&ldquo新黨&rdquo,持保守觀點,公開批評委員會的憲政程序及其在政治和社會等方面的政策。

    新黨提出,要在憲法的框架之下維護&ldquo奧斯曼的曆史傳統&rdquo,修改憲法的部分條文以加強&ldquo哈裡發和蘇丹的神聖權利”不過,他們還提出在保留&ldquo宗教和民族道德準則&rdquo的同時,在帝國内更多地運用&ldquo西方文明的先進成果&rdquo。

    新黨的一位領袖認為,這個國家有三種可能的趨勢:或滑向反動的宗教狂熱主義,或進步改革進行得過快,或在保留現有的習慣和傳統的同時實現文化的進步。

    統一與進步委員會黨代會上(這是其黨代會最後一次在薩洛尼卡舉行),代表激烈地讨論了這些不同意見。

    最後,大會隻是做出了軟弱無力的妥協。

     不久之後,在達馬德·費裡德帕夏(DamadFeridPasha)的領導下,湧現出了一個自由同盟(PartyofLiberalUnion)。

    自由同盟吸納了大部分反對統一與進步委員會的力量。

    在一次增補選舉中&mdash&mdash這也是土耳其第一次真正意義上兩方角逐的選戰&mdash&mdash自由同盟的候選人獲得了壓倒性的勝利。

    有鑒于這次失敗和其他反對的苗頭,統一與進步委員會解散了議會,随後在1912年的春天舉行了大選。

    這是一次在執政黨的強壓下進行的大選。

    賄賂、交易、限制反對黨集會,統一與進步委員會用種種手段無恥地操縱了選舉,确保了本黨大獲全勝,而自由同盟隻有六名候選人當選。

    這次選舉在土耳其的曆史上被稱作&ldquo大棒選舉&rdquo。

    原本人們還隻是通過合法手段來反對統一與進步委員會,但遭到了委員會魯莽粗暴的扼殺;在這次選舉之後,反對派開始訴諸更加兇險的非法手段。

     曾經,統一與進步委員會在馬其頓以反抗壓迫的解放者的姿态出現;現在,一群年輕軍官則跑到阿爾巴尼亞支持當地的叛亂,通過軍事手段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