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關燈
小
中
大
戰。
于是,内閣一緻同意恢複憲政。
不過,把這個決定告訴蘇丹可不是一個讓人羨慕的工作。
蘇丹的首席占星官接下了這個重任。
他向蘇丹保證說,星象也支持内閣的決定。
于是,蘇丹屈服了。
他通過電報向馬其頓方面宣布,他以《古蘭經》的名義起誓,憲法已經恢複了效力。
在經過大選之後,于1877年被解散的議會得以重新召開。
阿蔔杜勒·哈米德蘇丹則保住了他的寶座。
在蘇丹妥協之後,恩維爾貝伊在馬其頓宣告了進步和統一的原則。
進步,即要消滅專制政府;統一,則意味着&ldquo從此以後,衆人皆兄弟,再無保加利亞人、希臘人、羅馬人、猶太人、穆斯林之分;生活在同一藍天之下的衆人皆平等,皆為光榮之奧斯曼人&rdquo。
在一座城市裡,保加利亞委員會的主席擁抱了希臘主教;在另一座城市裡,革命的軍官們逮捕了一名侮辱基督徒的土耳其人。
在一座基督教公墓裡,土耳其人和亞美尼亞人在各自的神職人員的帶領下,共同誦讀了禱告詞,悼念亞美尼亞大屠殺中的死難者。
在伊斯坦布爾,人們群情激奮,高呼&ldquo憲法萬歲!&rdquo和&ldquo打倒密探!&rdquo&mdash&mdash不久,令人畏懼的為警察國家服務的密探組織就被取締了。
報紙審查員被趕出了編輯部,報紙上也歡騰一片。
喜悅的情緒持續了好幾天,土耳其人的毛拉、猶太人的拉比和各個基督教教派的教長們并肩坐在車上參加遊行,氣氛融洽。
車隊時不時地停在人群面前,穆斯林和基督徒先後站起身來,伸出雙手,祈禱神保佑憲法,并且感謝神賜予的自由。
不過,他們同時也為蘇丹做了祈禱。
事實上,在這座屬于他的城市裡,&ldquo蘇丹萬歲!&rdquo的呼聲比其他呼聲都更加響亮。
在最後關頭,阿蔔杜勒·哈米德十分狡猾地搶了青年土耳其黨的風頭。
在人民面前,他擺出一副十分大度的立憲君主的樣子,仿佛是他賜予了人民自由。
一大群人聚集在耶爾德茲宮門前,高聲贊頌着他,而他很少在這座宮門前露面。
第二天,他露面了,在歡呼聲中乘車在街道上穿行,到阿亞索菲亞清真寺去參加星期五的禮拜。
這也是他四分之一個世紀以來第一次進入阿亞索菲亞清真寺。
清真寺旁的議會大廳自1877年起就一直關閉,不久之後也重新開放,供新當選的、代表各個種族和宗教信仰族群的議員們使用。
對土耳其人來說,一個得到祝福的新千年已然開始。
然而,事情的進展并沒有那麼快。
在這一階段,青年土耳其黨和他們的統一與進步委員會并不能接管奧斯曼帝國政府。
他們隻是得到了一些平民支持的、充滿愛國熱情的年輕軍官,他們發動政變的目的也隻是限制獨裁而無能的蘇丹的權力,代之以立憲政府,以幫助帝國更好地應對愈演愈烈的種種威脅。
從本質上說,他們很保守,也沒有什麼激動人心的意識形态訴求,因而并不想追求革命性的社會變革,而隻是想繼續推進19世紀的改革運動。
青年奧斯曼人出身于統治精英階層,因而有能力執掌政權,在立憲原則下治理國家。
青年土耳其人卻沒有這樣的執政能力。
他們受益于阿蔔杜勒·哈米德在教育、軍事和民政方面的改革,出身于具有專業技能的中産階級。
他們在諸多領域擁有特别的才能,但是大多在政治上并不成熟,也沒有執政必需的經驗。
因此,在最初的階段,他們充當的是憲法守護者的角色,在皇座後面機警地監視着,而執掌政權的是體制中比較開明的老一代土耳其人。
所以,權柄仍然掌握在奧斯曼帝國現有政府的手裡,他們與統一與進步委員會密切合作,限制着蘇丹的權力。
不久,沖突就發生了。
蘇丹不僅想要親自任命大維齊爾和謝赫伊斯蘭,還聲稱自己擁有任命戰争大臣和海軍大臣的合法權力。
如果蘇丹擁有這樣的權力,他就可以有效控制奧斯曼帝國的武裝部隊,從而削弱委員會和年輕軍官們的權威。
委員會拒絕了他的主張,認為這一主張違憲,還迫使蘇丹的大維齊爾下台,并由卡米勒帕夏(KamilPasha)取而代之。
卡米勒帕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政治家,同時又不是蘇丹的追随者。
他任命了一位可以獲得接受的戰争大臣。
在當年年底的議會大選開始之前,他與自由同盟(PartyofLiberalUnion)一道開啟了一個傳統的改良計劃。
在統一方面,青年土耳其人一開始想要發揮奧斯曼主義的作用,讓帝國境内不同種族、不同宗教的人群自由融合起來,形成一個多民族國家。
但是,他們的夢想突然被三個事件給打破了。
奧匈帝國吞并了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當地居民因而也無從享受到奧斯曼帝國憲法所賦予的任何權利。
保加利亞宣布完全獨立,按照中世紀時期保加利亞帝國使用的稱謂,斐迪南大公成了&ldquo保加利亞人的沙皇&rdquo。
克裡特島則宣布與希臘合并。
民族主義情緒勝過了奧斯曼主義。
1908年12月17日,阿蔔杜勒·哈米德蘇丹乘車駛過街頭,前去為新的土耳其議會開幕。
他穿着大衣,駝背、蜷縮,面無血色。
新的土耳其議會仍然在以前開會的學識之泉(FountainofLearning)召開,那裡在拜占庭時期曾經是元老院所在地。
在議員之中,土耳其人和其他族群的議員大約各占一半,統一與進步委員會的成員則占了大多數。
委員會在巴黎時期的主席艾哈邁德·勒紮出任參議院議長。
蘇丹大聲宣讀了開幕緻辭。
在緻辭中,他假惺惺地說,自己之前之所以關閉議會,是因為當時人民還不夠成熟,不适合采用立憲政府;而現在,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人們普遍要求恢複議會,因此自己毫不猶豫地恢複了憲法,&ldquo盡管有些人仍然反對這樣做&rdquo。
現在,他已經下了&ldquo絕對而不可更改的決心,要實行憲政&rdquo。
他很精明地擺出讨好的姿态,邀請所有議員到耶爾德茲宮赴宴。
他與艾哈邁德·勒紮共飲了屬于自己的聖泉之水。
艾哈邁德·勒紮幾乎真的相信,蘇丹真心實意想要做一位立憲君主。
他的幻想很快就破滅了。
反動的力量開始活動起來。
他們的核心組織是穆罕默德協會(SocietyofMohammed)。
這個協會堅定地維護神聖法統治和伊斯蘭教的教條,反對一切自由化改革。
他們出版了一本名叫&ldquo沃爾坎&rdquo(Volkan)的刊物,很受議會裡的保守派、宗教派别及軍隊裡的普通士兵的歡迎。
丢掉工作的密探、公務員和宮廷内侍中也有許多人心懷不滿,成了穆罕默德協會的支持者。
1909年4月初,第一軍團的部隊在伊斯坦布爾發動了兵變。
他們不聽軍官的命令,前進到議會大廳前的廣場上,要求恢複神聖法。
還有大量的宗教極端分子和其他激進分子也加入其中,高呼他們的口号,還加入了諸如&ldquo打倒憲法!&rdquo&ldquo打倒委員會!&rdquo之類的其他口号。
畢竟,這才是他們真正的政治訴求。
軍隊和示威人群沖進了議會大廳,統一與進步委員會的議員逃之夭夭。
大維齊爾辭職,繼任的大維齊爾組建了一個新的内閣,裡面一個委員會的成員都沒有。
阿蔔杜勒·哈米德仁慈地赦免了兵變分子,同意了他們的要求。
與此同時,就好像要使他的統治始終如一,在阿達納和西裡西亞的其他地區也爆發了騷亂,又一次導緻數千名亞美尼亞人慘遭屠殺。
反革命變亂發生了。
消息一傳到薩洛尼卡,統一與進步委員會就果決而迅速地行動起來,保衛憲法。
他們派出了第三軍團的一支部隊向伊斯坦布爾進發。
這支&ldquo解放軍&rdquo由激情蓬勃的将領馬哈茂德·塞夫凱特帕夏(MahmudShevk
于是,内閣一緻同意恢複憲政。
不過,把這個決定告訴蘇丹可不是一個讓人羨慕的工作。
蘇丹的首席占星官接下了這個重任。
他向蘇丹保證說,星象也支持内閣的決定。
于是,蘇丹屈服了。
他通過電報向馬其頓方面宣布,他以《古蘭經》的名義起誓,憲法已經恢複了效力。
在經過大選之後,于1877年被解散的議會得以重新召開。
阿蔔杜勒·哈米德蘇丹則保住了他的寶座。
在蘇丹妥協之後,恩維爾貝伊在馬其頓宣告了進步和統一的原則。
進步,即要消滅專制政府;統一,則意味着&ldquo從此以後,衆人皆兄弟,再無保加利亞人、希臘人、羅馬人、猶太人、穆斯林之分;生活在同一藍天之下的衆人皆平等,皆為光榮之奧斯曼人&rdquo。
在一座城市裡,保加利亞委員會的主席擁抱了希臘主教;在另一座城市裡,革命的軍官們逮捕了一名侮辱基督徒的土耳其人。
在一座基督教公墓裡,土耳其人和亞美尼亞人在各自的神職人員的帶領下,共同誦讀了禱告詞,悼念亞美尼亞大屠殺中的死難者。
在伊斯坦布爾,人們群情激奮,高呼&ldquo憲法萬歲!&rdquo和&ldquo打倒密探!&rdquo&mdash&mdash不久,令人畏懼的為警察國家服務的密探組織就被取締了。
報紙審查員被趕出了編輯部,報紙上也歡騰一片。
喜悅的情緒持續了好幾天,土耳其人的毛拉、猶太人的拉比和各個基督教教派的教長們并肩坐在車上參加遊行,氣氛融洽。
車隊時不時地停在人群面前,穆斯林和基督徒先後站起身來,伸出雙手,祈禱神保佑憲法,并且感謝神賜予的自由。
不過,他們同時也為蘇丹做了祈禱。
事實上,在這座屬于他的城市裡,&ldquo蘇丹萬歲!&rdquo的呼聲比其他呼聲都更加響亮。
在最後關頭,阿蔔杜勒·哈米德十分狡猾地搶了青年土耳其黨的風頭。
在人民面前,他擺出一副十分大度的立憲君主的樣子,仿佛是他賜予了人民自由。
一大群人聚集在耶爾德茲宮門前,高聲贊頌着他,而他很少在這座宮門前露面。
第二天,他露面了,在歡呼聲中乘車在街道上穿行,到阿亞索菲亞清真寺去參加星期五的禮拜。
這也是他四分之一個世紀以來第一次進入阿亞索菲亞清真寺。
清真寺旁的議會大廳自1877年起就一直關閉,不久之後也重新開放,供新當選的、代表各個種族和宗教信仰族群的議員們使用。
對土耳其人來說,一個得到祝福的新千年已然開始。
然而,事情的進展并沒有那麼快。
在這一階段,青年土耳其黨和他們的統一與進步委員會并不能接管奧斯曼帝國政府。
他們隻是得到了一些平民支持的、充滿愛國熱情的年輕軍官,他們發動政變的目的也隻是限制獨裁而無能的蘇丹的權力,代之以立憲政府,以幫助帝國更好地應對愈演愈烈的種種威脅。
從本質上說,他們很保守,也沒有什麼激動人心的意識形态訴求,因而并不想追求革命性的社會變革,而隻是想繼續推進19世紀的改革運動。
青年奧斯曼人出身于統治精英階層,因而有能力執掌政權,在立憲原則下治理國家。
青年土耳其人卻沒有這樣的執政能力。
他們受益于阿蔔杜勒·哈米德在教育、軍事和民政方面的改革,出身于具有專業技能的中産階級。
他們在諸多領域擁有特别的才能,但是大多在政治上并不成熟,也沒有執政必需的經驗。
因此,在最初的階段,他們充當的是憲法守護者的角色,在皇座後面機警地監視着,而執掌政權的是體制中比較開明的老一代土耳其人。
所以,權柄仍然掌握在奧斯曼帝國現有政府的手裡,他們與統一與進步委員會密切合作,限制着蘇丹的權力。
不久,沖突就發生了。
蘇丹不僅想要親自任命大維齊爾和謝赫伊斯蘭,還聲稱自己擁有任命戰争大臣和海軍大臣的合法權力。
如果蘇丹擁有這樣的權力,他就可以有效控制奧斯曼帝國的武裝部隊,從而削弱委員會和年輕軍官們的權威。
委員會拒絕了他的主張,認為這一主張違憲,還迫使蘇丹的大維齊爾下台,并由卡米勒帕夏(KamilPasha)取而代之。
卡米勒帕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政治家,同時又不是蘇丹的追随者。
他任命了一位可以獲得接受的戰争大臣。
在當年年底的議會大選開始之前,他與自由同盟(PartyofLiberalUnion)一道開啟了一個傳統的改良計劃。
在統一方面,青年土耳其人一開始想要發揮奧斯曼主義的作用,讓帝國境内不同種族、不同宗教的人群自由融合起來,形成一個多民族國家。
但是,他們的夢想突然被三個事件給打破了。
奧匈帝國吞并了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當地居民因而也無從享受到奧斯曼帝國憲法所賦予的任何權利。
保加利亞宣布完全獨立,按照中世紀時期保加利亞帝國使用的稱謂,斐迪南大公成了&ldquo保加利亞人的沙皇&rdquo。
克裡特島則宣布與希臘合并。
民族主義情緒勝過了奧斯曼主義。
1908年12月17日,阿蔔杜勒·哈米德蘇丹乘車駛過街頭,前去為新的土耳其議會開幕。
他穿着大衣,駝背、蜷縮,面無血色。
新的土耳其議會仍然在以前開會的學識之泉(FountainofLearning)召開,那裡在拜占庭時期曾經是元老院所在地。
在議員之中,土耳其人和其他族群的議員大約各占一半,統一與進步委員會的成員則占了大多數。
委員會在巴黎時期的主席艾哈邁德·勒紮出任參議院議長。
蘇丹大聲宣讀了開幕緻辭。
在緻辭中,他假惺惺地說,自己之前之所以關閉議會,是因為當時人民還不夠成熟,不适合采用立憲政府;而現在,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人們普遍要求恢複議會,因此自己毫不猶豫地恢複了憲法,&ldquo盡管有些人仍然反對這樣做&rdquo。
現在,他已經下了&ldquo絕對而不可更改的決心,要實行憲政&rdquo。
他很精明地擺出讨好的姿态,邀請所有議員到耶爾德茲宮赴宴。
他與艾哈邁德·勒紮共飲了屬于自己的聖泉之水。
艾哈邁德·勒紮幾乎真的相信,蘇丹真心實意想要做一位立憲君主。
他的幻想很快就破滅了。
反動的力量開始活動起來。
他們的核心組織是穆罕默德協會(SocietyofMohammed)。
這個協會堅定地維護神聖法統治和伊斯蘭教的教條,反對一切自由化改革。
他們出版了一本名叫&ldquo沃爾坎&rdquo(Volkan)的刊物,很受議會裡的保守派、宗教派别及軍隊裡的普通士兵的歡迎。
丢掉工作的密探、公務員和宮廷内侍中也有許多人心懷不滿,成了穆罕默德協會的支持者。
1909年4月初,第一軍團的部隊在伊斯坦布爾發動了兵變。
他們不聽軍官的命令,前進到議會大廳前的廣場上,要求恢複神聖法。
還有大量的宗教極端分子和其他激進分子也加入其中,高呼他們的口号,還加入了諸如&ldquo打倒憲法!&rdquo&ldquo打倒委員會!&rdquo之類的其他口号。
畢竟,這才是他們真正的政治訴求。
軍隊和示威人群沖進了議會大廳,統一與進步委員會的議員逃之夭夭。
大維齊爾辭職,繼任的大維齊爾組建了一個新的内閣,裡面一個委員會的成員都沒有。
阿蔔杜勒·哈米德仁慈地赦免了兵變分子,同意了他們的要求。
與此同時,就好像要使他的統治始終如一,在阿達納和西裡西亞的其他地區也爆發了騷亂,又一次導緻數千名亞美尼亞人慘遭屠殺。
反革命變亂發生了。
消息一傳到薩洛尼卡,統一與進步委員會就果決而迅速地行動起來,保衛憲法。
他們派出了第三軍團的一支部隊向伊斯坦布爾進發。
這支&ldquo解放軍&rdquo由激情蓬勃的将領馬哈茂德·塞夫凱特帕夏(MahmudShev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