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關燈
加利亞國家用一場勝利完成了戰火的洗禮。

     作為保加利亞名義上的宗主,阿蔔杜勒·哈米德本來也有權在此時派軍進入保加利亞,但他又一次放棄了機會,因為國内的抗議和國防事務已經夠他忙的了。

    他的不作為可能看上去不太光彩,但是讓包括英國在内的西方國家感到很滿意。

    索爾斯伯裡侯爵很樂于看到一個團結而民族主義情緒高漲的保加利亞出現在巴爾幹地區,因為這樣一個國家可以阻擋俄羅斯擴張的腳步,填補土耳其人留下的權力真空。

    在他派到奧斯曼帝國的大使看來,奧斯曼帝國的軍事力量正在&ldquo逐漸流失&rdquo,因而越發不願意用武力解決問題。

     亞曆山大大公的大膽政變讓沙皇大為光火。

    為了報複,俄羅斯軍官在駐索非亞使館武官的支持下,密謀了一個反對亞曆山大大公的計劃。

    他們綁架了大公,迫使他簽署退位诏書,然後把他帶到了俄國境内。

    但是,在随之而來的政治動蕩之中,起義領袖斯塔姆博洛夫喚醒了保加利亞民衆的熱情,成功地讓俄國送回了亞曆山大大公。

    随後,他還拘捕了那些密謀反對亞曆山大大公的陰謀家。

    然而,亞曆山大卻退縮了。

    他感到自己所處的地位十分危險,擔心自己一旦複位可能會遭遇暗殺或俄國的軍事占領。

    于是,他不顧保加利亞人的意見,重申了他的退位決定。

    他傳話給沙皇說:&ldquo既然是俄羅斯給了我大公的冠冕,我也願意把它歸還給俄國的君主。

    &rdquo接着,他任命了三名攝政者接替他執政,随後離開了保加利亞,再也沒有回來。

     随後,在國民大會選出新的大公之前,保加利亞雖有以斯塔姆博洛夫為首的三名攝政者統治,但還是進入了一段混亂的權力真空期。

    俄國人派了一支艦隊到瓦爾納,想方設法恢複他們在保加利亞的影響力,竭力阻撓新大公的推選。

    盡管俄國人向奧斯曼帝國示好,但阿蔔杜勒·哈米德依然堅持着他的不幹預政策。

    與此同時,俄國人派了一位名叫考爾巴斯(Kaulbars)的傲慢自大的将軍到索非亞,給保加利亞人充當&ldquo顧問&rdquo。

    他給出的建議就是釋放那些羁押中的密謀者,并且推遲選舉。

    不過,就在他到處遊走、對着保加利亞人咆哮怒吼的過程中,那些不堪其擾的保加利亞農民喪失了對俄國人的所有好感,反而燃起了充滿敵意的民族主義情緒。

    在保加利亞人宣布提前舉行選舉之後,考爾巴斯宣布俄國政府拒絕承認選舉的合法性。

    沙皇斷絕了與保加利亞的外交關系,召回了這位将軍和全部俄國領事。

    就這樣,在巴爾幹地區高漲的民族主義熱情的阻撓下,俄國人遭受了嚴重的挫折。

     與此同時,歐洲列強很快意識到,即便沒有外國援助,保加利亞的臨時攝政也能管理好保加利亞。

    這主要得歸功于斯塔姆博洛夫,他實際上已經成了這個國家的獨裁者。

    對保加利亞和保加利亞人來說,他是國家實現統一和自由的英雄。

    同時,他富于遠見,了解他的人民,全身心地投入保加利亞人的事業之中。

    保加利亞即将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但是又缺乏政治方面的經驗。

    因此,在這個關鍵的時刻,保加利亞需要一位深得民心、值得信賴和跟随的領袖。

    斯塔姆博洛夫成功地在國内消除了俄國的威脅,在保加利亞人心中燃起了新的民族自豪感和熾熱的愛國主義精神。

     現在,這個新生的國家還需要選出一位新的大公。

    1887年,國民大會選擇了科堡的斐迪南(PrinceFerdinandofCoburg)出任大公。

    俄國拒絕承認他的當選,但其他歐洲列強根據《柏林條約》默許了他的當選,因此他還是成功即位。

    就這樣,1887年的新選舉确認了斐迪南的大公地位。

    在巡視全國的過程中,他獲得了人民彬彬有禮的歡迎,而英雄般的斯塔姆博洛夫則得到了狂熱的擁戴。

    盡管俄羅斯和奧斯曼帝國不承認斐迪南的當選,但索爾斯伯裡侯爵承認了這一結果,因為科堡家族的成員跟維多利亞女王還有親緣關系。

    斯塔姆博洛夫又作為首相為斐迪南服務了七年,堅持奉行對抗俄羅斯的政策。

    他赢得了英國的欣賞,被英國人稱為&ldquo保加利亞的俾斯麥&rdquo。

     到了最後,阿蔔杜勒·哈米德還是禁不住給了保加利亞隐秘的反手一擊:對進入奧斯曼帝國境内的保加利亞産品征收進口關稅。

    但是,他已經讓人們看到,他不是那種在必要的時刻會為帝國的殘餘領土奮力一搏的戰士。

    在簽署了和平條約之後,哪怕是在風險和後果都能看得很清楚的情況下,他也盡量避免再度卷入戰争,而是甯願放棄他對保加利亞最後的主權。

    在他的先祖開疆拓土的時代,東魯米利亞是他們在歐洲建立偉大帝國的第一塊基石,而阿蔔杜勒·哈米德甚至都沒有嘗試把它當作保衛帝國的最後一道壕溝。

    現在,奧斯曼帝國這個歐洲病夫帶着相信宿命的情緒轉過頭去,不再關心歐洲的命運。

     [1]意為&ldquo星宮&rdquo。

     [2]穆哈蘭姆指伊斯蘭曆的每年第一個月。

    這一敕令頒布于伊斯蘭曆的一月,因而得名。

     [3]威廉·格萊斯頓為自由黨人,曾四度擔任英國首相,任期分别為:1868&mdash1874年、1880&mdash1885年、1886年、1892&mdash1894年。

     [4]今名巴爾(Bar)。

     [5]東魯米利亞地區的首府。

     [6]塞爾維亞的統治者從1882年起就開始稱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