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關燈
小
中
大
爾德伯爵。
用俾斯麥的話說:&ldquo土耳其再度出現在了歐洲的版圖上&rdquo。
東魯米利亞的組建事宜由歐洲列強組成的一個委員會負責。
俄國在巴爾幹地區東部的擴張就這樣遭到了遏制。
而在巴爾幹地區西部,俄國的擴張同樣遇到了阻力。
根據戰前俄奧兩國簽署的秘密協議,為了讓奧地利在戰争中保持中立,俄國允許奧匈帝國占領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并在那裡建立統治。
在這兩個偏遠的省份并沒有太多土耳其人居住,而是雜居着穆斯林和斯拉夫人等信仰基督教的民族。
在與會的歐洲列強看來,這樣一個地區最好由強有力的外部勢力控制。
奧匈帝國就是一個上佳的選擇,因為其領土内本來就已經有了克羅地亞人和塞爾維亞人。
而且,這種權宜安排還可以避免在巴爾幹地區出現強大的斯拉夫國家集團。
《聖斯特凡諾和約》中許諾給黑山的一部分土地,現在被轉交給了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
因此,原本會增加兩倍的黑山領土現在僅僅增加了一倍;此外,塞爾維亞原本會從土耳其那裡獲得一部分領土作為補償,現在它獲取的領土卻來自保加利亞。
在黑山和塞爾維亞這兩個斯拉夫國家中間出現了一個緩沖地帶&mdash&mdash屬于奧斯曼帝國的諾維帕紮(Novibazar)桑賈克。
奧匈帝國在這一地區擁有一些特權,可以經由此地前往阿爾巴尼亞和馬其頓。
像《聖斯特凡諾和約》一樣,《柏林條約》中受害最深的還是羅馬尼亞。
在這次會議上,羅馬尼亞又遭到了俄羅斯不公正的對待。
俄羅斯決心将整個普魯特河沿岸都變成自己的領土。
于是,以承認羅馬尼亞獨立為條件,俄羅斯還是成功地要走了比薩拉比亞南部地區。
這一地區位于多瑙河以北,無論是從曆史角度看還是從人種角度看,都應該屬于羅馬尼亞。
作為交換,俄羅斯把原本屬于保加利亞的多布羅加補償給了羅馬尼亞。
[11]這個地區位于多瑙河以南,主要居民是保加利亞人和土耳其人。
希臘也終于在《柏林條約》中得到了甜頭。
希臘的領土并沒有明顯增加,但是在英國的努力下,希臘從土耳其的伊庇魯斯和色薩利行省獲得了一些領土。
與此同時,盡管馬其頓行省留給了土耳其,但它至少沒有落到保加利亞人的手裡。
希臘希望可以得到克裡特島,但該島仍然留在了土耳其人手中,這讓島上的基督徒居民大為不滿。
仍然留在奧斯曼帝國内的歐洲地區&mdash&mdash馬其頓、色雷斯、阿爾巴尼亞和伊庇魯斯大部&mdash&mdash并沒有得到什麼新的政治安排。
這些地區的基督徒居民和克裡特島上的基督徒居民一樣,隻能接受所謂的特别代表委員會制度。
這個制度在十年之前就已經問世,但到這時為止依然是一紙空文,而且看起來很可能會一直這樣下去。
《柏林條約》的最終簽署避免了一場大戰的爆發。
因此,比肯斯菲爾德伯爵稱贊其帶來了&ldquo光榮的和平&rdquo。
為了這一和平局面同樣付出巨大努力的還有俾斯麥。
他成功地在巴爾幹地區西部增強了奧匈帝國的實力,打擊了俄羅斯。
這符合德國的利益。
此時的土耳其人已經無力控制巴爾幹地區西部,而奧地利人有可能更好地管理這一基督徒和穆斯林雜居的地區。
至少,歐洲列強在柏林會議上為巴爾幹地區做出了一個安排。
盡管這個脆弱的安排經常遭到違反,但它還是在一代人的時間裡維系了該地區的和平。
歐洲列強在最後關頭挽救了奧斯曼帝國在歐洲的領土,讓日益衰弱的奧斯曼帝國又獲得了最後的苟延殘喘的機會。
更重要的是,盡管列強過去縱容了俄國吞并巴爾幹大部分地區的野心,但此時它們終于對俄國加以遏制。
在此之後,俄國在巴爾幹地區依然擁有強大的影響力,但不能占據這一地區。
俄國的帝國主義訴求逐漸式微,而巴爾幹民族主義将在這一地區崛起。
随着塞爾維亞人和希臘人接連不斷的反抗活動,巴爾幹地區在19世紀早些時候出現了民族意識的覺醒。
在西歐日益高漲的民族主義精神的影響下,巴爾幹地區依然作為少數民族生活在大國内部的各個民族也開始了争取自由的鬥争。
在&ldquo巴爾幹屬于巴爾幹民族&rdquo這一原則的指引下,《柏林條約》确認了一系列獨立的巴爾幹國家的地位,使它們可以像日漸衰弱的奧斯曼帝國的各個行省一樣,成為阻擋俄國帝國主義的屏障。
在這些&ldquo米利特&rdquo獲得解放、成為國家之後,它們不會願意再度臣服于另一個帝國霸權。
比肯斯菲爾德伯爵希望新生的保加利亞可以成為奧斯曼帝國阻擋俄羅斯的屏障,而不是俄羅斯對付奧斯曼帝國的堡壘。
就像俾斯麥後來評價的那樣:&ldquo在從土耳其人手中争取解放時,這些民族很樂于接受俄羅斯的幫助;但是,在獲得自由之後,他們并不情願再讓沙皇扮演蘇丹曾經扮演過的角色。
&rdquo因此,在最後的這次俄土戰争結束後,試圖解決東方問題的柏林會議為東歐設計了與以往的戰後安排在本質上截然不同的政治藍圖。
在亞洲,按照《聖斯特凡諾和約》的安排,俄國人将把埃爾祖魯姆歸還給土耳其人,但是會占據卡爾斯、阿爾達漢、巴耶濟德和巴統(Batum)[12]。
這樣一來,奧斯曼帝國在亞洲的邊界就會西移,以埃爾祖魯姆和黑海之濱的特拉布宗之間的山脈為界。
而現在,在比肯斯菲爾德伯爵的努力之下,土耳其人收回了巴耶濟德,使其在通往波斯的道路上獲得了更靠近東方的重要防禦據點。
另外,盡管俄國人&ldquo占領&rdquo了巴統,但是沙皇承諾将賦予這座港口商業自由港的地位,不設軍事要塞。
為了換取俄國人在這方面的讓步,英國同意恢複戰前對達達尼爾海峽的安排。
土耳其人承諾,在收回亞美尼亞東部的土地之後,他們将按照亞美尼亞居民的要求實施改革,還會保證他們的安全,使他們免受切爾克斯人和庫爾德人的威脅。
英國還履行了一項特别的職責。
在召開會議之前,英國擔心俄國不肯吐出這些已征服領土。
于是,與跟俄國大使簽署的在歐洲分割保加利亞的秘密協議相類似,英國也與奧斯曼帝國簽署了一項有關亞洲領土的秘密協議。
為了讓英國能夠幫助蘇丹保衛其在亞洲的剩餘領土不受俄國侵犯,塞浦路斯島被交給英國管理。
作為回報,塞浦路斯島的财政盈餘要作為歲貢上交蘇丹。
與此同時,蘇丹還許諾将在英國的幫助下推行改革。
這個秘密協議直到柏林會議時才第一次被披露出來。
就這樣,塞浦路斯成了另一個直布羅陀,英國人将在這裡協助土耳其人,避免俄國人染指東地中海。
塞浦路斯将成為一個基地,不僅可以用來保衛奧斯曼帝國在亞洲的陸疆,還可以用于保障英國與印度之間的交通。
通過占領塞浦路斯,英國可以在東方恢複自己的威望,同時也算是補償了它對俄國的種種讓步。
于是,奧斯曼帝國在東方和西方就各有了一個防範俄國帝國主義企圖的哨兵&mdash&mdash大英帝國和奧匈帝國。
與此同時,在奧斯曼帝國的心髒伊斯坦布爾,歐洲列強對新憲法前景的懷疑得到了充分印證&mdash&mdash盡管其理由未必完全合理。
盡管歐洲列強對土耳其人頒布新憲法的動機充滿了懷疑,但米德哈特帕夏和逐漸成熟的憲政改革派人士其實是充滿了誠意的。
倘若穆拉德五世的精神狀況足以勝任蘇丹之職位,那麼年輕時就心向改革的他,或許可以成為一位推動憲政改革的合格君主。
但是,他的弟弟阿蔔杜勒·哈米德卻有别的打算。
阿蔔杜勒·哈米德對專制制度深信不疑,他之所以接受新憲法,純粹是為了投機。
而且,他在修改憲法草案時已經表明,比起保障人民的權利,他更關心對君上大權的保證。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他在1876年&ldquo君士坦丁堡會議&rdquo上還把憲法舉出來裝點門面,以避免奧斯
用俾斯麥的話說:&ldquo土耳其再度出現在了歐洲的版圖上&rdquo。
東魯米利亞的組建事宜由歐洲列強組成的一個委員會負責。
俄國在巴爾幹地區東部的擴張就這樣遭到了遏制。
而在巴爾幹地區西部,俄國的擴張同樣遇到了阻力。
根據戰前俄奧兩國簽署的秘密協議,為了讓奧地利在戰争中保持中立,俄國允許奧匈帝國占領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并在那裡建立統治。
在這兩個偏遠的省份并沒有太多土耳其人居住,而是雜居着穆斯林和斯拉夫人等信仰基督教的民族。
在與會的歐洲列強看來,這樣一個地區最好由強有力的外部勢力控制。
奧匈帝國就是一個上佳的選擇,因為其領土内本來就已經有了克羅地亞人和塞爾維亞人。
而且,這種權宜安排還可以避免在巴爾幹地區出現強大的斯拉夫國家集團。
《聖斯特凡諾和約》中許諾給黑山的一部分土地,現在被轉交給了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
因此,原本會增加兩倍的黑山領土現在僅僅增加了一倍;此外,塞爾維亞原本會從土耳其那裡獲得一部分領土作為補償,現在它獲取的領土卻來自保加利亞。
在黑山和塞爾維亞這兩個斯拉夫國家中間出現了一個緩沖地帶&mdash&mdash屬于奧斯曼帝國的諾維帕紮(Novibazar)桑賈克。
奧匈帝國在這一地區擁有一些特權,可以經由此地前往阿爾巴尼亞和馬其頓。
像《聖斯特凡諾和約》一樣,《柏林條約》中受害最深的還是羅馬尼亞。
在這次會議上,羅馬尼亞又遭到了俄羅斯不公正的對待。
俄羅斯決心将整個普魯特河沿岸都變成自己的領土。
于是,以承認羅馬尼亞獨立為條件,俄羅斯還是成功地要走了比薩拉比亞南部地區。
這一地區位于多瑙河以北,無論是從曆史角度看還是從人種角度看,都應該屬于羅馬尼亞。
作為交換,俄羅斯把原本屬于保加利亞的多布羅加補償給了羅馬尼亞。
[11]這個地區位于多瑙河以南,主要居民是保加利亞人和土耳其人。
希臘也終于在《柏林條約》中得到了甜頭。
希臘的領土并沒有明顯增加,但是在英國的努力下,希臘從土耳其的伊庇魯斯和色薩利行省獲得了一些領土。
與此同時,盡管馬其頓行省留給了土耳其,但它至少沒有落到保加利亞人的手裡。
希臘希望可以得到克裡特島,但該島仍然留在了土耳其人手中,這讓島上的基督徒居民大為不滿。
仍然留在奧斯曼帝國内的歐洲地區&mdash&mdash馬其頓、色雷斯、阿爾巴尼亞和伊庇魯斯大部&mdash&mdash并沒有得到什麼新的政治安排。
這些地區的基督徒居民和克裡特島上的基督徒居民一樣,隻能接受所謂的特别代表委員會制度。
這個制度在十年之前就已經問世,但到這時為止依然是一紙空文,而且看起來很可能會一直這樣下去。
《柏林條約》的最終簽署避免了一場大戰的爆發。
因此,比肯斯菲爾德伯爵稱贊其帶來了&ldquo光榮的和平&rdquo。
為了這一和平局面同樣付出巨大努力的還有俾斯麥。
他成功地在巴爾幹地區西部增強了奧匈帝國的實力,打擊了俄羅斯。
這符合德國的利益。
此時的土耳其人已經無力控制巴爾幹地區西部,而奧地利人有可能更好地管理這一基督徒和穆斯林雜居的地區。
至少,歐洲列強在柏林會議上為巴爾幹地區做出了一個安排。
盡管這個脆弱的安排經常遭到違反,但它還是在一代人的時間裡維系了該地區的和平。
歐洲列強在最後關頭挽救了奧斯曼帝國在歐洲的領土,讓日益衰弱的奧斯曼帝國又獲得了最後的苟延殘喘的機會。
更重要的是,盡管列強過去縱容了俄國吞并巴爾幹大部分地區的野心,但此時它們終于對俄國加以遏制。
在此之後,俄國在巴爾幹地區依然擁有強大的影響力,但不能占據這一地區。
俄國的帝國主義訴求逐漸式微,而巴爾幹民族主義将在這一地區崛起。
随着塞爾維亞人和希臘人接連不斷的反抗活動,巴爾幹地區在19世紀早些時候出現了民族意識的覺醒。
在西歐日益高漲的民族主義精神的影響下,巴爾幹地區依然作為少數民族生活在大國内部的各個民族也開始了争取自由的鬥争。
在&ldquo巴爾幹屬于巴爾幹民族&rdquo這一原則的指引下,《柏林條約》确認了一系列獨立的巴爾幹國家的地位,使它們可以像日漸衰弱的奧斯曼帝國的各個行省一樣,成為阻擋俄國帝國主義的屏障。
在這些&ldquo米利特&rdquo獲得解放、成為國家之後,它們不會願意再度臣服于另一個帝國霸權。
比肯斯菲爾德伯爵希望新生的保加利亞可以成為奧斯曼帝國阻擋俄羅斯的屏障,而不是俄羅斯對付奧斯曼帝國的堡壘。
就像俾斯麥後來評價的那樣:&ldquo在從土耳其人手中争取解放時,這些民族很樂于接受俄羅斯的幫助;但是,在獲得自由之後,他們并不情願再讓沙皇扮演蘇丹曾經扮演過的角色。
&rdquo因此,在最後的這次俄土戰争結束後,試圖解決東方問題的柏林會議為東歐設計了與以往的戰後安排在本質上截然不同的政治藍圖。
在亞洲,按照《聖斯特凡諾和約》的安排,俄國人将把埃爾祖魯姆歸還給土耳其人,但是會占據卡爾斯、阿爾達漢、巴耶濟德和巴統(Batum)[12]。
這樣一來,奧斯曼帝國在亞洲的邊界就會西移,以埃爾祖魯姆和黑海之濱的特拉布宗之間的山脈為界。
而現在,在比肯斯菲爾德伯爵的努力之下,土耳其人收回了巴耶濟德,使其在通往波斯的道路上獲得了更靠近東方的重要防禦據點。
另外,盡管俄國人&ldquo占領&rdquo了巴統,但是沙皇承諾将賦予這座港口商業自由港的地位,不設軍事要塞。
為了換取俄國人在這方面的讓步,英國同意恢複戰前對達達尼爾海峽的安排。
土耳其人承諾,在收回亞美尼亞東部的土地之後,他們将按照亞美尼亞居民的要求實施改革,還會保證他們的安全,使他們免受切爾克斯人和庫爾德人的威脅。
英國還履行了一項特别的職責。
在召開會議之前,英國擔心俄國不肯吐出這些已征服領土。
于是,與跟俄國大使簽署的在歐洲分割保加利亞的秘密協議相類似,英國也與奧斯曼帝國簽署了一項有關亞洲領土的秘密協議。
為了讓英國能夠幫助蘇丹保衛其在亞洲的剩餘領土不受俄國侵犯,塞浦路斯島被交給英國管理。
作為回報,塞浦路斯島的财政盈餘要作為歲貢上交蘇丹。
與此同時,蘇丹還許諾将在英國的幫助下推行改革。
這個秘密協議直到柏林會議時才第一次被披露出來。
就這樣,塞浦路斯成了另一個直布羅陀,英國人将在這裡協助土耳其人,避免俄國人染指東地中海。
塞浦路斯将成為一個基地,不僅可以用來保衛奧斯曼帝國在亞洲的陸疆,還可以用于保障英國與印度之間的交通。
通過占領塞浦路斯,英國可以在東方恢複自己的威望,同時也算是補償了它對俄國的種種讓步。
于是,奧斯曼帝國在東方和西方就各有了一個防範俄國帝國主義企圖的哨兵&mdash&mdash大英帝國和奧匈帝國。
與此同時,在奧斯曼帝國的心髒伊斯坦布爾,歐洲列強對新憲法前景的懷疑得到了充分印證&mdash&mdash盡管其理由未必完全合理。
盡管歐洲列強對土耳其人頒布新憲法的動機充滿了懷疑,但米德哈特帕夏和逐漸成熟的憲政改革派人士其實是充滿了誠意的。
倘若穆拉德五世的精神狀況足以勝任蘇丹之職位,那麼年輕時就心向改革的他,或許可以成為一位推動憲政改革的合格君主。
但是,他的弟弟阿蔔杜勒·哈米德卻有别的打算。
阿蔔杜勒·哈米德對專制制度深信不疑,他之所以接受新憲法,純粹是為了投機。
而且,他在修改憲法草案時已經表明,比起保障人民的權利,他更關心對君上大權的保證。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他在1876年&ldquo君士坦丁堡會議&rdquo上還把憲法舉出來裝點門面,以避免奧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