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關燈
小
中
大
他連續派遣了三支軍隊前去鎮壓曾經的塞爾維亞友軍。
結果,令人敬畏的卡拉·焦爾吉在沒有得到外國援助的情況下擊敗了蘇丹的軍隊,還把土耳其人逐出了貝爾格萊德和其他要塞,并且獲得了俄羅斯提供保護的承諾。
就這樣,他創造了曆史,讓塞爾維亞人獲得了一段實質上的獨立時期。
在這個民族主義意識覺醒的世紀,塞爾維亞人成了第一個從奧斯曼帝國統治中獲得實質性獨立的巴爾幹基督教族群。
此時的伊斯坦布爾,外交活動十分活躍。
1805年,俄羅斯和英格蘭聯合對法國作戰,三方都在争取土耳其人的支持。
盡管簽署了《亞眠條約》,但拿破侖仍然觊觎着東方。
他向黎凡特地區派出了一支以弗朗索瓦·塞巴斯蒂亞尼(FrançoisSebastiani)為首的使團。
此人見多識廣,曾經做過牧師,還是卓有成就的軍人和外交家。
表面上,他的使命是恢複法國在該地區的貿易利益,但實際上,他在為法國籌劃一場可能的東地中海戰争。
在拿破侖稱帝之後,塞巴斯蒂亞尼成了法國皇帝在奧斯曼帝國政府的特使。
他在這裡加緊施壓,試圖讓土耳其人對俄羅斯采取軍事行動。
法國對奧地利的勝利加強了他的說服力。
1805年,法國的影響力随着《普雷斯堡和約》(TreatyofPressburg)的簽署達到了頂峰。
[7]根據和約,法國取得了克羅地亞和達爾馬提亞,這就讓法國的版圖與奧斯曼帝國的版圖直接接壤。
這樣一來,拿破侖就可以在邊境地區布置一支軍隊,既可以用來支援奧斯曼帝國,也可以用來入侵奧斯曼帝國,全看形勢需要。
塞利姆蘇丹深受法國在戰場上的成功的鼓舞,頒布敕令承認拿破侖的皇帝地位,并且以帕迪沙阿的頭銜稱呼他,還向他派了一位蘇丹特使,&ldquo以彰顯蘇丹對皇帝的信任、敬慕和贊賞&rdquo。
拿破侖則通過自己的大使答複道:&ldquo法蘭西将與奧斯曼帝國榮辱與共。
&rdquo蘇丹承認拿破侖的帝位一事,遭到了英俄兩國大使的強烈反對。
與法國類似,俄羅斯也要求得到土耳其人的支持,希望與之簽署攻守同盟條約。
沙皇甚至要求蘇丹承認他作為奧斯曼帝國境内所有東正教徒的保護者的地位,且賦予俄羅斯大使出面幹預東正教徒事務的權力。
這種要求刺痛了塞利姆作為穆斯林的自尊心。
在塞巴斯蒂亞尼的建議下,塞利姆廢黜了瓦拉幾亞和摩爾達維亞這兩個多瑙河流域公國的出身芬内爾人的大公。
此二人是盡人皆知的親沙皇分子,而且有可能支持了卡拉·焦爾吉,煽動了塞爾維亞的叛亂。
對于這一違反和約條款的行為,俄羅斯憤怒地表示了抗議。
英國大使也提出了抗議。
他們還暗示奧斯曼帝國政府,俄羅斯的陸軍和英國的海軍即将&ldquo采取新的動作&rdquo。
蘇丹仍然渴望和平,于是打算妥協。
但是,一支俄軍未經宣戰就開進了摩爾達維亞和瓦拉幾亞。
他們迅速占領了這兩個地區,進占布加勒斯特,還準備渡過多瑙河。
奧斯曼帝國隻好以暴制暴,對俄宣戰。
英國大使要求奧斯曼帝國恢複與英國和俄國的聯盟,并且驅逐法國大使。
面對英國大使的威脅,奧斯曼帝國拒不妥協。
于是,1807年,在海軍将領達克沃思(AdmiralDuckworth)的率領下,一支英國艦隊穿過達達尼爾海峽,進入了馬爾馬拉海。
他向奧斯曼帝國政府遞交了最後通牒,要求奧斯曼艦隊投降,否則英國艦隊會立即将其殲滅,并炮擊伊斯坦布爾。
土耳其人同意與英國公使和這位海軍将領展開談判,跟他們周旋了十天,十分狡猾地為自己争取了喘息之機。
此時,塞巴斯蒂亞尼已經在大薩拉基裡奧宮的花園裡搭起了帳篷。
在他的幫助下,土耳其人趁機布置了火炮,加強了城防。
蘇丹的艦隊駛離了英國艦隊的打擊範圍,而塞巴斯蒂亞尼手下的工程師則修複了達達尼爾海峽的防禦設施。
達克沃思坐失良機。
他失望地意識到,現在再去炮擊伊斯坦布爾會将他的艦隊置于莫大的風險之中。
于是,他隻好起錨,通過達達尼爾海峽返航。
由于塞巴斯蒂亞尼迅速地修複了火炮工事,這些曆史悠久的巨炮發揮了作用,向英國艦隊發射重達數百磅的石彈,擊沉了兩艘英國艦船。
如果不是運氣好的話,達克沃思還可能蒙受更大的損失。
與此同時,塞利姆又請來了大約500名法國炮手幫助他防禦海峽,這等于公開确認了他與法國的聯盟關系。
達克沃思出師未捷,英國人接着又發動了一次同樣失敗的行動&mdash&mdash從馬耳他入侵埃及。
英國政府擔心法國再次入侵埃及,于是打算先在亞曆山大港占據一個橋頭堡。
他們很快拿下了亞曆山大港,然後又去進攻尼羅河河口的羅塞塔(Rosetta)。
在那裡,進攻的小股英軍被土耳其人擊退了。
英國人本以為可以得到馬木留克集團的支持,推翻在埃及恢複了秩序的一股新勢力。
這股新勢力的頭目名叫穆罕默德·阿裡,是一名來自馬其頓的阿爾巴尼亞人。
他與拿破侖同歲,曾經在阿布吉爾抗擊拿破侖,随後又在蘇丹的阿爾巴尼亞雇傭兵的支持下自封為開羅之主。
現在,奧斯曼帝國政府已經正式承認他為埃及的帕夏。
穆罕默德·阿裡包圍了亞曆山大港的英軍,然後又精明地擺出和解的姿态,協商準許英軍撤退。
經過協商,他治下的物産豐富的行省成了英國海陸軍在地中海地區的補給供應商,這讓他從中大為獲益。
這是這位令人敬畏的統治者在曆史舞台上的第一次亮相。
日後,他将把埃及變成屬于他自己的獨立王國,實際上不再受蘇丹的管轄。
對俄戰争的多瑙河前線并不活躍。
土耳其人和俄羅斯人都關注着拿破侖的動作,因此都沒有在這條戰線上傾盡全力。
趁着近衛軍主力遠在前線的機會,塞利姆蘇丹繼續在國内推行&ldquo新秩序&rdquo軍事改革。
托皮日斯,這支法式訓練打造出來的炮兵部隊獲得了比近衛軍更崇高的地位。
奧馬爾阿迦最初的那支小部隊在阿卡之戰中功勳卓著,随後又在保加利亞和魯米利亞鎮壓土匪,還擊敗了反叛的行政總督統率的近衛軍。
蘇丹又為這支部隊增加了兩個團,武器、裝備、訓練全部采取法式标準。
1805年,由于缺少能夠投入對俄作戰的軍隊,蘇丹采取了一個大膽的行動:他改變了這支新軍志願入伍的招募方式,下令征兵擴充其兵員。
征兵不僅面向普通人,還要從近衛軍裡挑選最年輕、優秀的士兵,轉入這支部隊服役。
盡管貝爾格萊德的近衛軍被拉亞們粉碎了,但在其他省份,近衛軍依然吵吵嚷嚷,甚至還在阿德裡安堡武力對抗蘇丹的敕令。
試圖強制執行蘇丹命令的官員遭人襲擊,随後被絞死。
支持蘇丹改革的卡拉曼尼亞帕夏率領一支新軍從安納托利亞趕來,結果在多瑙河前線遭到人數衆多的近衛軍的攻擊,被徹底擊敗。
在迪萬内部和烏理瑪的保守勢力的支持下,伊斯坦布爾的近衛軍趁機掀起了抗議活動。
為了避免在對俄作戰期間在首都釀成内戰,蘇丹被迫暫緩了改革,解散了安納托利亞的部隊,遣散了他的一些改革派幕僚,還把大維齊爾的職務交給了近衛軍的阿迦。
然而,就在1807年的初夏,也就是英國海軍剛剛撤走後不久,在博斯普魯斯海峽炮台駐防的雅馬克(Yamak,一種輔助兵)接到命令,要求他們啟用新的歐式制服和裝備。
他們發動了兵變,跑到伊斯坦布爾的大競技場集結。
在那裡,幾百名近衛軍也加入了他們。
他們按照傳統的方式,把營地裡的大鍋倒扣,意思是他們不再接受蘇丹分發的食物。
在得到以陰險奸詐著稱的凱馬坎(kaimakam)[8]穆薩帕夏的支持和新近上任的大穆夫提的許可之後,他們設立了特别法庭,審判支持改革的幕僚和大臣,還煽動伊斯坦布爾的民衆反對改革派。
許多人被抓、被殺,死在自己家中或大競技場上。
那些煽動叛亂的人誇耀般地把17名改革派人士的人頭擺成一排。
對塞利姆蘇丹十分不利的一點是,他忠實的盟友&mdash&mdash上一任大穆夫提在這一年的早些時候去世了,而烏理瑪中的大部分人一直以來就反對他的改革。
現在,他不得不低頭,宣布取消&ldquo新秩序&rdquo改革。
但是,即便如此他也保不住他的皇位了。
大穆夫提在會見近衛軍軍官代表團的時候表示,蘇丹的政府&ldquo在穆斯林中間宣揚異教徒的方式,還想壓制伊斯蘭教法和先知信實的保護者近衛軍&rdquo,因此,為了伊斯蘭教和奧斯曼家族的利益,蘇丹必須被廢黜。
大穆夫提發布了一個費特瓦,宣布廢黜蘇丹,解散&ldquo新秩序&rdquo改革中組建的軍隊,叛軍的頭目還獲得了博斯普魯斯海峽兩岸要塞的指揮權。
塞利姆返回了&ldquo牢籠&rdquo,向他年輕的堂弟穆斯塔法稱臣。
他勸谏新任蘇丹說,不要進行重大的變革,祝他的統治比自己順利。
接着,他試圖服毒自盡,但穆斯塔法打落了他遞到嘴邊的杯子,發誓會保全他的性命。
于是,塞利姆順從地進入了自己的囚禁處,新蘇丹則從那裡走出來,即位成為穆斯塔法四世。
穆斯塔法四世的統治僅僅持續了幾個月。
塞利姆仍然有朋友和支持者,特别是在多瑙河河畔的魯什楚克擔任帕夏的穆斯塔法·巴伊拉克達爾(MustafaBayrakda
結果,令人敬畏的卡拉·焦爾吉在沒有得到外國援助的情況下擊敗了蘇丹的軍隊,還把土耳其人逐出了貝爾格萊德和其他要塞,并且獲得了俄羅斯提供保護的承諾。
就這樣,他創造了曆史,讓塞爾維亞人獲得了一段實質上的獨立時期。
在這個民族主義意識覺醒的世紀,塞爾維亞人成了第一個從奧斯曼帝國統治中獲得實質性獨立的巴爾幹基督教族群。
此時的伊斯坦布爾,外交活動十分活躍。
1805年,俄羅斯和英格蘭聯合對法國作戰,三方都在争取土耳其人的支持。
盡管簽署了《亞眠條約》,但拿破侖仍然觊觎着東方。
他向黎凡特地區派出了一支以弗朗索瓦·塞巴斯蒂亞尼(FrançoisSebastiani)為首的使團。
此人見多識廣,曾經做過牧師,還是卓有成就的軍人和外交家。
表面上,他的使命是恢複法國在該地區的貿易利益,但實際上,他在為法國籌劃一場可能的東地中海戰争。
在拿破侖稱帝之後,塞巴斯蒂亞尼成了法國皇帝在奧斯曼帝國政府的特使。
他在這裡加緊施壓,試圖讓土耳其人對俄羅斯采取軍事行動。
法國對奧地利的勝利加強了他的說服力。
1805年,法國的影響力随着《普雷斯堡和約》(TreatyofPressburg)的簽署達到了頂峰。
[7]根據和約,法國取得了克羅地亞和達爾馬提亞,這就讓法國的版圖與奧斯曼帝國的版圖直接接壤。
這樣一來,拿破侖就可以在邊境地區布置一支軍隊,既可以用來支援奧斯曼帝國,也可以用來入侵奧斯曼帝國,全看形勢需要。
塞利姆蘇丹深受法國在戰場上的成功的鼓舞,頒布敕令承認拿破侖的皇帝地位,并且以帕迪沙阿的頭銜稱呼他,還向他派了一位蘇丹特使,&ldquo以彰顯蘇丹對皇帝的信任、敬慕和贊賞&rdquo。
拿破侖則通過自己的大使答複道:&ldquo法蘭西将與奧斯曼帝國榮辱與共。
&rdquo蘇丹承認拿破侖的帝位一事,遭到了英俄兩國大使的強烈反對。
與法國類似,俄羅斯也要求得到土耳其人的支持,希望與之簽署攻守同盟條約。
沙皇甚至要求蘇丹承認他作為奧斯曼帝國境内所有東正教徒的保護者的地位,且賦予俄羅斯大使出面幹預東正教徒事務的權力。
這種要求刺痛了塞利姆作為穆斯林的自尊心。
在塞巴斯蒂亞尼的建議下,塞利姆廢黜了瓦拉幾亞和摩爾達維亞這兩個多瑙河流域公國的出身芬内爾人的大公。
此二人是盡人皆知的親沙皇分子,而且有可能支持了卡拉·焦爾吉,煽動了塞爾維亞的叛亂。
對于這一違反和約條款的行為,俄羅斯憤怒地表示了抗議。
英國大使也提出了抗議。
他們還暗示奧斯曼帝國政府,俄羅斯的陸軍和英國的海軍即将&ldquo采取新的動作&rdquo。
蘇丹仍然渴望和平,于是打算妥協。
但是,一支俄軍未經宣戰就開進了摩爾達維亞和瓦拉幾亞。
他們迅速占領了這兩個地區,進占布加勒斯特,還準備渡過多瑙河。
奧斯曼帝國隻好以暴制暴,對俄宣戰。
英國大使要求奧斯曼帝國恢複與英國和俄國的聯盟,并且驅逐法國大使。
面對英國大使的威脅,奧斯曼帝國拒不妥協。
于是,1807年,在海軍将領達克沃思(AdmiralDuckworth)的率領下,一支英國艦隊穿過達達尼爾海峽,進入了馬爾馬拉海。
他向奧斯曼帝國政府遞交了最後通牒,要求奧斯曼艦隊投降,否則英國艦隊會立即将其殲滅,并炮擊伊斯坦布爾。
土耳其人同意與英國公使和這位海軍将領展開談判,跟他們周旋了十天,十分狡猾地為自己争取了喘息之機。
此時,塞巴斯蒂亞尼已經在大薩拉基裡奧宮的花園裡搭起了帳篷。
在他的幫助下,土耳其人趁機布置了火炮,加強了城防。
蘇丹的艦隊駛離了英國艦隊的打擊範圍,而塞巴斯蒂亞尼手下的工程師則修複了達達尼爾海峽的防禦設施。
達克沃思坐失良機。
他失望地意識到,現在再去炮擊伊斯坦布爾會将他的艦隊置于莫大的風險之中。
于是,他隻好起錨,通過達達尼爾海峽返航。
由于塞巴斯蒂亞尼迅速地修複了火炮工事,這些曆史悠久的巨炮發揮了作用,向英國艦隊發射重達數百磅的石彈,擊沉了兩艘英國艦船。
如果不是運氣好的話,達克沃思還可能蒙受更大的損失。
與此同時,塞利姆又請來了大約500名法國炮手幫助他防禦海峽,這等于公開确認了他與法國的聯盟關系。
達克沃思出師未捷,英國人接着又發動了一次同樣失敗的行動&mdash&mdash從馬耳他入侵埃及。
英國政府擔心法國再次入侵埃及,于是打算先在亞曆山大港占據一個橋頭堡。
他們很快拿下了亞曆山大港,然後又去進攻尼羅河河口的羅塞塔(Rosetta)。
在那裡,進攻的小股英軍被土耳其人擊退了。
英國人本以為可以得到馬木留克集團的支持,推翻在埃及恢複了秩序的一股新勢力。
這股新勢力的頭目名叫穆罕默德·阿裡,是一名來自馬其頓的阿爾巴尼亞人。
他與拿破侖同歲,曾經在阿布吉爾抗擊拿破侖,随後又在蘇丹的阿爾巴尼亞雇傭兵的支持下自封為開羅之主。
現在,奧斯曼帝國政府已經正式承認他為埃及的帕夏。
穆罕默德·阿裡包圍了亞曆山大港的英軍,然後又精明地擺出和解的姿态,協商準許英軍撤退。
經過協商,他治下的物産豐富的行省成了英國海陸軍在地中海地區的補給供應商,這讓他從中大為獲益。
這是這位令人敬畏的統治者在曆史舞台上的第一次亮相。
日後,他将把埃及變成屬于他自己的獨立王國,實際上不再受蘇丹的管轄。
對俄戰争的多瑙河前線并不活躍。
土耳其人和俄羅斯人都關注着拿破侖的動作,因此都沒有在這條戰線上傾盡全力。
趁着近衛軍主力遠在前線的機會,塞利姆蘇丹繼續在國内推行&ldquo新秩序&rdquo軍事改革。
托皮日斯,這支法式訓練打造出來的炮兵部隊獲得了比近衛軍更崇高的地位。
奧馬爾阿迦最初的那支小部隊在阿卡之戰中功勳卓著,随後又在保加利亞和魯米利亞鎮壓土匪,還擊敗了反叛的行政總督統率的近衛軍。
蘇丹又為這支部隊增加了兩個團,武器、裝備、訓練全部采取法式标準。
1805年,由于缺少能夠投入對俄作戰的軍隊,蘇丹采取了一個大膽的行動:他改變了這支新軍志願入伍的招募方式,下令征兵擴充其兵員。
征兵不僅面向普通人,還要從近衛軍裡挑選最年輕、優秀的士兵,轉入這支部隊服役。
盡管貝爾格萊德的近衛軍被拉亞們粉碎了,但在其他省份,近衛軍依然吵吵嚷嚷,甚至還在阿德裡安堡武力對抗蘇丹的敕令。
試圖強制執行蘇丹命令的官員遭人襲擊,随後被絞死。
支持蘇丹改革的卡拉曼尼亞帕夏率領一支新軍從安納托利亞趕來,結果在多瑙河前線遭到人數衆多的近衛軍的攻擊,被徹底擊敗。
在迪萬内部和烏理瑪的保守勢力的支持下,伊斯坦布爾的近衛軍趁機掀起了抗議活動。
為了避免在對俄作戰期間在首都釀成内戰,蘇丹被迫暫緩了改革,解散了安納托利亞的部隊,遣散了他的一些改革派幕僚,還把大維齊爾的職務交給了近衛軍的阿迦。
然而,就在1807年的初夏,也就是英國海軍剛剛撤走後不久,在博斯普魯斯海峽炮台駐防的雅馬克(Yamak,一種輔助兵)接到命令,要求他們啟用新的歐式制服和裝備。
他們發動了兵變,跑到伊斯坦布爾的大競技場集結。
在那裡,幾百名近衛軍也加入了他們。
他們按照傳統的方式,把營地裡的大鍋倒扣,意思是他們不再接受蘇丹分發的食物。
在得到以陰險奸詐著稱的凱馬坎(kaimakam)[8]穆薩帕夏的支持和新近上任的大穆夫提的許可之後,他們設立了特别法庭,審判支持改革的幕僚和大臣,還煽動伊斯坦布爾的民衆反對改革派。
許多人被抓、被殺,死在自己家中或大競技場上。
那些煽動叛亂的人誇耀般地把17名改革派人士的人頭擺成一排。
對塞利姆蘇丹十分不利的一點是,他忠實的盟友&mdash&mdash上一任大穆夫提在這一年的早些時候去世了,而烏理瑪中的大部分人一直以來就反對他的改革。
現在,他不得不低頭,宣布取消&ldquo新秩序&rdquo改革。
但是,即便如此他也保不住他的皇位了。
大穆夫提在會見近衛軍軍官代表團的時候表示,蘇丹的政府&ldquo在穆斯林中間宣揚異教徒的方式,還想壓制伊斯蘭教法和先知信實的保護者近衛軍&rdquo,因此,為了伊斯蘭教和奧斯曼家族的利益,蘇丹必須被廢黜。
大穆夫提發布了一個費特瓦,宣布廢黜蘇丹,解散&ldquo新秩序&rdquo改革中組建的軍隊,叛軍的頭目還獲得了博斯普魯斯海峽兩岸要塞的指揮權。
塞利姆返回了&ldquo牢籠&rdquo,向他年輕的堂弟穆斯塔法稱臣。
他勸谏新任蘇丹說,不要進行重大的變革,祝他的統治比自己順利。
接着,他試圖服毒自盡,但穆斯塔法打落了他遞到嘴邊的杯子,發誓會保全他的性命。
于是,塞利姆順從地進入了自己的囚禁處,新蘇丹則從那裡走出來,即位成為穆斯塔法四世。
穆斯塔法四世的統治僅僅持續了幾個月。
塞利姆仍然有朋友和支持者,特别是在多瑙河河畔的魯什楚克擔任帕夏的穆斯塔法·巴伊拉克達爾(MustafaBayrak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