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關燈
小
中
大
文台和15世紀撒馬爾罕的貴族天文學家烏魯奇·貝伊(UlujBey)制作的星座表特别感興趣。
他還遇到了聖西蒙(Saint-Simon)[2]。
聖西蒙記述了穆罕默德的雄偉風度、不凡品位和對女性的強烈吸引力,而且特别贊賞他要在伊斯坦布爾創辦印刷廠的想法。
這項創新的主要推動者是穆罕默德的兒子賽義德,他在法國期間對印刷術及其文化價值産生了濃厚的興趣。
雖然印刷技術長期遭到反動力量的反對,但它對奧斯曼帝國的未來而言意義非凡。
1727年,賽義德創辦了伊斯蘭世界的第一座印刷廠。
賽義德的合作夥伴名叫易蔔拉欣·穆特菲利卡(IbrahimMüteferrika),是一位歸順的匈牙利貴族。
夾在東西方兩種文化之間的穆特菲利卡認為,印刷廠可以将西方值得學習的嶄新理念和方法傳授給奧斯曼土耳其人。
他向易蔔拉欣帕夏呈上一份備忘錄,送給蘇丹過目。
這份備忘錄後來得到了印刷出版。
在這份備忘錄裡,他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ldquo為什麼曾經遠比伊斯蘭國家弱小的基督教國家在當代卻支配了那麼多的土地,甚至還擊敗了曾經戰無不勝的奧斯曼大軍?&rdquo他給出了他的答案,呼籲穆斯林們從漫不經心的沉睡中醒來。
&ldquo他們必須要了解對手,必須要深謀遠慮,熟悉歐洲人新的行事方法、組織架構、戰略戰術和軍事事務。
&rdquo他呼籲穆斯林學習地理知識,以拓寬他們的軍事和政治視野;研究航海圖,以了解基督徒借以發現新世界、征服穆斯林土地的航海知識。
穆斯林尤其應當學習他們的鄰居俄羅斯人,因為他們的沙皇&ldquo從異邦請來了精通各種科學知識的專家,在他們的建議、推薦和幫助下改造了他的軍隊&rdquo。
他總結說,土耳其人向來以嚴格遵守法律和秩序著稱,在這方面遠超其他民族。
如果他們能夠學習新的軍事科學和技術,&ldquo這個國家将無人能擋&rdquo。
他向謝赫伊斯蘭申請印刷書籍的許可,獲得了準許。
謝赫伊斯蘭禁止他印刷《古蘭經》和其他神聖的典籍,但是允許他印刷世俗書籍,比如字典和科學書籍。
然而,艾哈邁德三世蘇丹的和平統治此時步入了尾聲。
像往常一樣,在經過較長的相對和平的時期之後,近衛軍又一次由于無所事事而變得躁動不安。
他們厭惡宮中奢靡而輕浮的&ldquo法蘭克作風&rdquo,對政府忽視他們的利益感到十分憤恨。
1730年秋天,有消息傳來,說波斯有了一位充滿侵略性的新統治者納第爾可汗(NadirKhan)掌權,他穿過波斯的邊境入侵了奧斯曼帝國。
借此契機,一名出身阿爾巴尼亞的近衛軍士兵掀起了一場兵變,并且得到了許多平民的支持,結果兵變演變成了叛亂。
叛亂的矛頭指向了大維齊爾易蔔拉欣,但易蔔拉欣起初低估了這場叛亂的威力。
而在叛亂爆發的那一天,海軍總司令還在博斯普魯斯海峽亞洲一側海岸的私人花園裡恬靜地移栽着郁金香。
蘇丹失去了勇氣,答應了近衛軍的要求。
他把大維齊爾、海軍總司令和另一名高級官員交了出去,任由他們被勒死。
接着,他同意退位,以保全自己和孩子的性命。
盡管他本人沒有住過&ldquo牢籠&rdquo,但把他的侄子囚禁在&ldquo牢籠&rdquo中。
現在,他把自己的侄子從&ldquo牢籠&rdquo中接出來,并向他&mdash&mdash馬哈茂德一世(MahmudI)稱臣。
馬哈茂德一世登基成為蘇丹,而艾哈邁德三世則住進了&ldquo牢籠&rdquo,在那裡度過了生命的最後幾年。
無論如何,艾哈邁德三世的統治還是開啟了奧斯曼帝國改革的新浪潮,這一浪潮将在日後越發澎湃。
易蔔拉欣·穆特菲利卡關于軍事改革的備忘錄被印刷了出來,呈給了新任蘇丹馬哈茂德一世。
事後證明,這位&ldquo牢籠&rdquo裡的囚徒不是一個有作為的統治者。
但是,在馬哈茂德一世統治期間,易蔔拉欣·穆特菲利卡和他的印刷廠卻得以公開傳播新的思想和歐洲的科學新發現。
在一個由25名翻譯組成的委員會的幫助下,他出版了一系列書籍,向他的新同胞們揭示了各種學科的奧秘:他本人最擅長的地理學和制圖學;物理學和天文學,包括一本首次介紹望遠鏡和顯微鏡的亞裡士多德著作的譯本,還有探讨磁力和羅盤以及伽利略的理論的書籍;各個分支的數學,有些書探讨了笛卡爾的思想;最後還有醫學。
在易蔔拉欣·穆特菲利卡于1745年去世後,他的印刷廠也停止了運轉,一些譯著還停留在手稿階段。
由于大環境使然,印刷出版事業直到1783年才在奧斯曼帝國恢複。
郁金香時期的種種進步曾經帶來些許&ldquo土耳其文藝複興&rdquo的意味,卻随着印刷事業的中斷而中止了。
[1]波斯曆史上的重要城市,在17世紀時是波斯薩非王朝的首都。
[2]此處指第二代聖西蒙公爵(1675&mdash1755),法國外交家和作家。
他還遇到了聖西蒙(Saint-Simon)[2]。
聖西蒙記述了穆罕默德的雄偉風度、不凡品位和對女性的強烈吸引力,而且特别贊賞他要在伊斯坦布爾創辦印刷廠的想法。
這項創新的主要推動者是穆罕默德的兒子賽義德,他在法國期間對印刷術及其文化價值産生了濃厚的興趣。
雖然印刷技術長期遭到反動力量的反對,但它對奧斯曼帝國的未來而言意義非凡。
1727年,賽義德創辦了伊斯蘭世界的第一座印刷廠。
賽義德的合作夥伴名叫易蔔拉欣·穆特菲利卡(IbrahimMüteferrika),是一位歸順的匈牙利貴族。
夾在東西方兩種文化之間的穆特菲利卡認為,印刷廠可以将西方值得學習的嶄新理念和方法傳授給奧斯曼土耳其人。
他向易蔔拉欣帕夏呈上一份備忘錄,送給蘇丹過目。
這份備忘錄後來得到了印刷出版。
在這份備忘錄裡,他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ldquo為什麼曾經遠比伊斯蘭國家弱小的基督教國家在當代卻支配了那麼多的土地,甚至還擊敗了曾經戰無不勝的奧斯曼大軍?&rdquo他給出了他的答案,呼籲穆斯林們從漫不經心的沉睡中醒來。
&ldquo他們必須要了解對手,必須要深謀遠慮,熟悉歐洲人新的行事方法、組織架構、戰略戰術和軍事事務。
&rdquo他呼籲穆斯林學習地理知識,以拓寬他們的軍事和政治視野;研究航海圖,以了解基督徒借以發現新世界、征服穆斯林土地的航海知識。
穆斯林尤其應當學習他們的鄰居俄羅斯人,因為他們的沙皇&ldquo從異邦請來了精通各種科學知識的專家,在他們的建議、推薦和幫助下改造了他的軍隊&rdquo。
他總結說,土耳其人向來以嚴格遵守法律和秩序著稱,在這方面遠超其他民族。
如果他們能夠學習新的軍事科學和技術,&ldquo這個國家将無人能擋&rdquo。
他向謝赫伊斯蘭申請印刷書籍的許可,獲得了準許。
謝赫伊斯蘭禁止他印刷《古蘭經》和其他神聖的典籍,但是允許他印刷世俗書籍,比如字典和科學書籍。
然而,艾哈邁德三世蘇丹的和平統治此時步入了尾聲。
像往常一樣,在經過較長的相對和平的時期之後,近衛軍又一次由于無所事事而變得躁動不安。
他們厭惡宮中奢靡而輕浮的&ldquo法蘭克作風&rdquo,對政府忽視他們的利益感到十分憤恨。
1730年秋天,有消息傳來,說波斯有了一位充滿侵略性的新統治者納第爾可汗(NadirKhan)掌權,他穿過波斯的邊境入侵了奧斯曼帝國。
借此契機,一名出身阿爾巴尼亞的近衛軍士兵掀起了一場兵變,并且得到了許多平民的支持,結果兵變演變成了叛亂。
叛亂的矛頭指向了大維齊爾易蔔拉欣,但易蔔拉欣起初低估了這場叛亂的威力。
而在叛亂爆發的那一天,海軍總司令還在博斯普魯斯海峽亞洲一側海岸的私人花園裡恬靜地移栽着郁金香。
蘇丹失去了勇氣,答應了近衛軍的要求。
他把大維齊爾、海軍總司令和另一名高級官員交了出去,任由他們被勒死。
接着,他同意退位,以保全自己和孩子的性命。
盡管他本人沒有住過&ldquo牢籠&rdquo,但把他的侄子囚禁在&ldquo牢籠&rdquo中。
現在,他把自己的侄子從&ldquo牢籠&rdquo中接出來,并向他&mdash&mdash馬哈茂德一世(MahmudI)稱臣。
馬哈茂德一世登基成為蘇丹,而艾哈邁德三世則住進了&ldquo牢籠&rdquo,在那裡度過了生命的最後幾年。
無論如何,艾哈邁德三世的統治還是開啟了奧斯曼帝國改革的新浪潮,這一浪潮将在日後越發澎湃。
易蔔拉欣·穆特菲利卡關于軍事改革的備忘錄被印刷了出來,呈給了新任蘇丹馬哈茂德一世。
事後證明,這位&ldquo牢籠&rdquo裡的囚徒不是一個有作為的統治者。
但是,在馬哈茂德一世統治期間,易蔔拉欣·穆特菲利卡和他的印刷廠卻得以公開傳播新的思想和歐洲的科學新發現。
在一個由25名翻譯組成的委員會的幫助下,他出版了一系列書籍,向他的新同胞們揭示了各種學科的奧秘:他本人最擅長的地理學和制圖學;物理學和天文學,包括一本首次介紹望遠鏡和顯微鏡的亞裡士多德著作的譯本,還有探讨磁力和羅盤以及伽利略的理論的書籍;各個分支的數學,有些書探讨了笛卡爾的思想;最後還有醫學。
在易蔔拉欣·穆特菲利卡于1745年去世後,他的印刷廠也停止了運轉,一些譯著還停留在手稿階段。
由于大環境使然,印刷出版事業直到1783年才在奧斯曼帝國恢複。
郁金香時期的種種進步曾經帶來些許&ldquo土耳其文藝複興&rdquo的意味,卻随着印刷事業的中斷而中止了。
[1]波斯曆史上的重要城市,在17世紀時是波斯薩非王朝的首都。
[2]此處指第二代聖西蒙公爵(1675&mdash1755),法國外交家和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