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關燈
小
中
大
拉&rdquo,因此獲得了神聖的地位。
後世将艾哈邁德三世統治的時期稱作&ldquoLaleDevri&rdquo,意為&ldquo郁金香時期&rdquo。
郁金香本是亞洲草原上的一種野花,裝點着土耳其人幾個世紀來向西遷徙的道路。
第一個把郁金香介紹到西方的,是在16世紀擔任奧地利皇帝大使的巴斯拜克。
作為一名熱心的植物學家,他在返鄉途中将郁金香球莖帶回了佛蘭德斯。
郁金香的歐洲名字來自土耳其人給它取的昵稱&ldquotulbend&rdquo,即波斯語的&ldquo頭巾&rdquo。
不久之後,歐洲商人就開始進口郁金香。
在荷蘭,郁金香得到大規模種植,并且出現了超過1200個品種。
因此,到了17世紀,在奧斯曼帝國精英階層之中出現了郁金香熱潮,有人靠珍稀的郁金香球莖發财,也有人因此而破産。
郁金香開始被人們稱作&ldquo歐洲的黃金&rdquo。
率先将郁金香重新引入土耳其的,是艾哈邁德的父親穆罕默德四世。
他在大薩拉基裡奧宮的花園裡興建了一個郁金香花圃,裡面種植了多個品種的郁金香。
而第一個大規模進口郁金香的則是艾哈邁德本人,他不僅從荷蘭進口郁金香,還從波斯進口。
他花園裡的郁金香被打理得井井有條,每個花壇裡隻種植一種郁金香。
艾哈邁德三世在大薩拉基裡奧宮裡舉行的春季慶典&mdash&mdash郁金香慶典&mdash&mdash一度在重要性上超過了傳統的伊斯蘭宗教節慶。
郁金香慶典總是在4月舉行,持續兩個晚上,最好是在滿月的夜晚。
蘇丹會把花園裡種植郁金香的那部分花圃遮蓋起來,像一座溫室一樣。
一排排的架子上擺放着數不清的花瓶,按照瓶中花的顔色和形狀細心地安排了每瓶花的位置,使它們看起來十分協調。
四周裝點着用彩色玻璃制成的小燈和裝滿了各色液體的玻璃燈罩,小燈發出的光彩閃爍迷人。
在樹枝上有類似暖房的鳥籠,裡面住着金絲雀和珍稀的鳴禽。
蘇丹坐在皇家大帳中央的寶座上,接受人們的朝賀。
第二天晚上,他會單獨為後宮裡的女眷們提供娛樂活動,讓他的奴隸們演奏音樂,朗誦詩歌,唱歌跳舞。
背上馱着蠟燭的烏龜在花園裡漫步,為郁金香照明。
有時,他們會進行尋寶活動&mdash&mdash就像歐洲人尋找複活節彩蛋一樣。
他們把五顔六色的糖果和小飾品藏在花叢中,然後讓蘇丹的姬妾們四處尋找,&ldquo小心翼翼地在郁金香花朵間穿行&rdquo。
易蔔拉欣帕夏最喜歡一種名叫&ldquo藍珍珠&rdquo的郁金香,能成功培植這種郁金香的人會得到他的重賞。
他會用白色的面紗把藍珍珠罩起來,以免花朵在炎熱的時節被太陽曬傷。
郁金香的圖案還成了地磚和奧斯曼人其他裝飾藝術的最重要主題。
每到人們瘋狂推崇郁金香的春天,奧斯曼詩人們還會把它當作詩作的主題,因為他們正在設法擺脫波斯文化的影響,找到屬于他們自己的靈感的源泉。
艾哈邁德三世時期最著名的詩人當屬&ldquo密友&rdquo納迪姆(Nedim)。
在一片愉悅、奢華、盡情享受的氛圍中,快樂的詩人納迪姆抱着這樣一種無憂無慮的哲學觀點:&ldquo讓我們盡情歡笑遊玩,享受人間的愉悅。
&rdquo 一直到20世紀的土耳其共和國時期,郁金香依然是土耳其詩歌中的重要意象之一。
土耳其現代詩人葉海亞·凱末爾(YahyaKemal)曾寫道:&ldquo勝利是令人驚愕的美人,她有着玫瑰的臉龐和郁金香的香吻。
&rdquo 郁金香的流行并非一個轉瞬即逝的風潮。
從本質上說,它标志着奧斯曼帝國一個嶄新時代的開端。
它是一個新的世俗時代和啟蒙時代的黎明,展現了理性探究和自由改革的精神。
西方在新時代的科學進步、經濟富足和軍事強盛讓奧斯曼人深受啟迪,為他們提供了制衡東方伊斯蘭世界傳統的宗教觀念的世俗化力量。
盡管這種觀念可能還僅僅存在于奧斯曼帝國精英階層的一小部分人中,但他們的确越來越将西方文明中的社會和文化變革視作大勢所趨。
郁金香成了一種象征,它象征着在西方文明影響下方興未艾的土耳其文藝複興。
1720年,奧斯曼帝國政府派了一位名叫切萊比·穆罕默德的特使到路易十五的宮廷中去。
他的官方任務是尋求與法國結盟,但是未能成功。
不過,大維齊爾還要求他&ldquo訪問要塞、工廠和法蘭西文明的各種産物,回來告訴我哪些是可以為我們所用的&rdquo。
于是,他寫成了一部法國之行的筆記,這部筆記成了奧斯曼帝國未來變革的指南。
帶着兒子賽義德(Said)一同出訪的穆罕默德是最早學習法語的土耳其人之一。
在記述巴黎的見聞時,他仿佛一個發現了新世界的人,處處感到新奇&mdash&mdash技術和醫學、動物園和植物園、歌劇和戲劇,特别是錯綜複雜的社交習慣。
他看到一些女性&ldquo享有比男性更崇高的地位,可以依照自己的意願想去哪兒就去哪兒&rdquo,對此表示十分驚訝和贊賞。
他對巴黎天
後世将艾哈邁德三世統治的時期稱作&ldquoLaleDevri&rdquo,意為&ldquo郁金香時期&rdquo。
郁金香本是亞洲草原上的一種野花,裝點着土耳其人幾個世紀來向西遷徙的道路。
第一個把郁金香介紹到西方的,是在16世紀擔任奧地利皇帝大使的巴斯拜克。
作為一名熱心的植物學家,他在返鄉途中将郁金香球莖帶回了佛蘭德斯。
郁金香的歐洲名字來自土耳其人給它取的昵稱&ldquotulbend&rdquo,即波斯語的&ldquo頭巾&rdquo。
不久之後,歐洲商人就開始進口郁金香。
在荷蘭,郁金香得到大規模種植,并且出現了超過1200個品種。
因此,到了17世紀,在奧斯曼帝國精英階層之中出現了郁金香熱潮,有人靠珍稀的郁金香球莖發财,也有人因此而破産。
郁金香開始被人們稱作&ldquo歐洲的黃金&rdquo。
率先将郁金香重新引入土耳其的,是艾哈邁德的父親穆罕默德四世。
他在大薩拉基裡奧宮的花園裡興建了一個郁金香花圃,裡面種植了多個品種的郁金香。
而第一個大規模進口郁金香的則是艾哈邁德本人,他不僅從荷蘭進口郁金香,還從波斯進口。
他花園裡的郁金香被打理得井井有條,每個花壇裡隻種植一種郁金香。
艾哈邁德三世在大薩拉基裡奧宮裡舉行的春季慶典&mdash&mdash郁金香慶典&mdash&mdash一度在重要性上超過了傳統的伊斯蘭宗教節慶。
郁金香慶典總是在4月舉行,持續兩個晚上,最好是在滿月的夜晚。
蘇丹會把花園裡種植郁金香的那部分花圃遮蓋起來,像一座溫室一樣。
一排排的架子上擺放着數不清的花瓶,按照瓶中花的顔色和形狀細心地安排了每瓶花的位置,使它們看起來十分協調。
四周裝點着用彩色玻璃制成的小燈和裝滿了各色液體的玻璃燈罩,小燈發出的光彩閃爍迷人。
在樹枝上有類似暖房的鳥籠,裡面住着金絲雀和珍稀的鳴禽。
蘇丹坐在皇家大帳中央的寶座上,接受人們的朝賀。
第二天晚上,他會單獨為後宮裡的女眷們提供娛樂活動,讓他的奴隸們演奏音樂,朗誦詩歌,唱歌跳舞。
背上馱着蠟燭的烏龜在花園裡漫步,為郁金香照明。
有時,他們會進行尋寶活動&mdash&mdash就像歐洲人尋找複活節彩蛋一樣。
他們把五顔六色的糖果和小飾品藏在花叢中,然後讓蘇丹的姬妾們四處尋找,&ldquo小心翼翼地在郁金香花朵間穿行&rdquo。
易蔔拉欣帕夏最喜歡一種名叫&ldquo藍珍珠&rdquo的郁金香,能成功培植這種郁金香的人會得到他的重賞。
他會用白色的面紗把藍珍珠罩起來,以免花朵在炎熱的時節被太陽曬傷。
郁金香的圖案還成了地磚和奧斯曼人其他裝飾藝術的最重要主題。
每到人們瘋狂推崇郁金香的春天,奧斯曼詩人們還會把它當作詩作的主題,因為他們正在設法擺脫波斯文化的影響,找到屬于他們自己的靈感的源泉。
艾哈邁德三世時期最著名的詩人當屬&ldquo密友&rdquo納迪姆(Nedim)。
在一片愉悅、奢華、盡情享受的氛圍中,快樂的詩人納迪姆抱着這樣一種無憂無慮的哲學觀點:&ldquo讓我們盡情歡笑遊玩,享受人間的愉悅。
&rdquo 一直到20世紀的土耳其共和國時期,郁金香依然是土耳其詩歌中的重要意象之一。
土耳其現代詩人葉海亞·凱末爾(YahyaKemal)曾寫道:&ldquo勝利是令人驚愕的美人,她有着玫瑰的臉龐和郁金香的香吻。
&rdquo 郁金香的流行并非一個轉瞬即逝的風潮。
從本質上說,它标志着奧斯曼帝國一個嶄新時代的開端。
它是一個新的世俗時代和啟蒙時代的黎明,展現了理性探究和自由改革的精神。
西方在新時代的科學進步、經濟富足和軍事強盛讓奧斯曼人深受啟迪,為他們提供了制衡東方伊斯蘭世界傳統的宗教觀念的世俗化力量。
盡管這種觀念可能還僅僅存在于奧斯曼帝國精英階層的一小部分人中,但他們的确越來越将西方文明中的社會和文化變革視作大勢所趨。
郁金香成了一種象征,它象征着在西方文明影響下方興未艾的土耳其文藝複興。
1720年,奧斯曼帝國政府派了一位名叫切萊比·穆罕默德的特使到路易十五的宮廷中去。
他的官方任務是尋求與法國結盟,但是未能成功。
不過,大維齊爾還要求他&ldquo訪問要塞、工廠和法蘭西文明的各種産物,回來告訴我哪些是可以為我們所用的&rdquo。
于是,他寫成了一部法國之行的筆記,這部筆記成了奧斯曼帝國未來變革的指南。
帶着兒子賽義德(Said)一同出訪的穆罕默德是最早學習法語的土耳其人之一。
在記述巴黎的見聞時,他仿佛一個發現了新世界的人,處處感到新奇&mdash&mdash技術和醫學、動物園和植物園、歌劇和戲劇,特别是錯綜複雜的社交習慣。
他看到一些女性&ldquo享有比男性更崇高的地位,可以依照自己的意願想去哪兒就去哪兒&rdquo,對此表示十分驚訝和贊賞。
他對巴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