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關燈
定。

    他率軍渡過了薩瓦河,沿着多瑙河南岸進軍,前去圍攻彼得羅瓦拉丁。

     一開始,奧地利軍隊的将領們也無法在戰術問題上達成一緻。

    奧地利軍隊在人數上明顯處于劣勢,而且鑒于達馬德·阿裡在希臘取得的勝利,他們對此人十分畏懼。

    一些将領不敢與土耳其人正面對壘,建議采取消耗戰來慢慢拖垮敵人。

    但是,這樣的建議可不合勇猛的歐根親王的脾氣。

    他很清楚,土耳其人非但使用着過時的武器裝備,而且隻會魯莽地發動進攻,一旦遭遇意料之外的情況就會慌了手腳,在撤退時則往往會潰散。

    因此,在1716年的這個夏天,他決定主動發動攻擊。

    雙方在簽訂《卡爾洛維茨和約》的同名村莊附近發生了初次交鋒,土耳其人在這裡主動進攻,擊敗了奧地利人的前鋒部隊,用行動撕毀了和約。

     達馬德·阿裡率軍向彼得羅瓦拉丁進發,而歐根親王的軍隊就在那裡擺好陣勢迎敵。

    近衛軍先取得了一些成功,擊潰了奧地利步兵的中軍;但歐根親王随即發動反攻來鞏固中路,還調了另一支步兵從側翼攻擊近衛軍,将他們擊敗。

    奧地利的重裝騎兵&mdash&mdash土耳其人對這一兵種還很陌生&mdash&mdash發動了沖鋒,擊潰了西帕希騎兵,打得他們倉皇逃竄。

    大維齊爾一邊怒罵一邊揮舞着他的軍刀,試圖擋住逃兵。

    接着,他又率領一隊軍官沖進了戰陣的中心(就像20多年前科普魯律·穆罕默德在距此不遠的斯蘭卡門所做的一樣),孤注一擲地想要扭轉戰局。

    而就像科普魯律·穆罕默德一樣,他也被一顆子彈擊中了前額,受了緻命傷。

    他被馬馱到了卡爾洛維茨,在那裡咽了氣,加速了奧斯曼軍隊的徹底瓦解。

     在取得戰役的勝利之後,歐根親王又攻克了蒂米什瓦拉要塞。

    從蘇萊曼大帝時代起,這座要塞就一直屬于奧斯曼帝國,而此時它已經是伊斯蘭世界在匈牙利的最後一道屏障。

    歐根親王善待了蒂米什瓦拉的守軍,還幫助當地的穆斯林居民不受阻撓地離去。

    以此為序幕,德意志人和奧地利人來到這個省份,開始有計劃地殖民這一地區。

    在經過成功的殖民活動之後,蒂米什瓦拉成了&ldquo小維也納&rdquo。

     在奪取蒂米什瓦拉後,歐根親王又在第二年圍攻了貝爾格萊德。

    他在貝爾格萊德的野外遭遇了前來解圍的奧斯曼軍隊,敵軍的人數又是他手下人馬的兩倍。

    奧地利人的形勢十分危急,但土耳其人的拖延、猶疑和糟糕的戰術布置挽救了奧地利人。

    土耳其人十分确信貝爾格萊德要塞肯定會留在自己手中,因此遲遲沒有發動對圍城者的進攻。

    盡管機會渺茫,但歐根親王還是決心背水一戰,發動一次大膽的反擊。

    他向奧斯曼人的陣地發動了猛攻,打了敵人一個措手不及,立即讓他們陷入恐慌之中。

    在側翼騎兵的掩護下,他的步兵高舉着各色旗幟,敲擊着戰鼓,迎着奧斯曼人主力火炮部隊的猛烈炮火,在中路發動了進攻。

    他們低舉着刺刀沖鋒,一直到距離敵人足夠近的時候才開火射擊。

    他們的猛攻讓近衛軍的陣列全線崩潰,陷入一片混亂。

     就這樣,歐根親王的果敢指揮立刻扭轉了局勢,貝爾格萊德也再次落入了奧地利人手中。

    就像在彼得羅瓦拉丁一樣,奧斯曼軍隊遭遇了慘敗,人員和武器損失都極為慘重。

    歐根親王本人在戰鬥中負了傷。

    皇帝将這場戰役稱作&ldquo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勝利&rdquo。

    這場勝利被寫進了一首歌曲,成了奧地利民間文化的一部分。

    從此以後,一代又一代的奧地利軍隊在開赴前線之時,都會一再高唱這首歌曲。

     與此同時,和平降臨了。

    就像在卡爾洛維茨一樣,英格蘭和荷蘭再一次充當了調停者的角色,建議雙方在占領地保有原則的基礎上議和。

    1718年,雙方在塞爾維亞的小鎮帕薩羅維茨(Passarowitz)簽署了和約。

    盡管并非所有匈牙利人都情願如此,但這一次,奧斯曼帝國終于将其手中所有殘留的匈牙利領土都交給了哈布斯堡王朝;同時被割讓的還有包括貝爾格萊德和塞曼德裡亞在内的塞爾維亞的大部分地區、瓦拉幾亞的大片領土,以及波斯尼亞一處重要的港口。

    查理六世皇帝由此确立了其在東歐的霸主地位&mdash&mdash在土耳其人能征善戰的年代,查理六世的先輩們根本無法做到這一點。

     隻有跟奧斯曼人單獨簽署了和約的威尼斯人吃了虧。

    他們丢掉了整個摩裡亞,隻保留了科孚島、愛奧尼亞群島,以及達爾馬提亞和阿爾巴尼亞的幾座港口。

    威尼斯人割讓了一片領土給蘇丹,使得奧斯曼帝國恢複了與其盟友拉古薩之間的交通。

    盡管奧斯曼帝國也日漸虛弱,但這項和約徹底終結了威尼斯共和國作為一個不可忽略的政治力量的曆史。

    對土耳其人來說,對威尼斯人的勝利可以算得上是一種補償。

    但奧斯曼人為此在東歐付出了代價。

    随着奧斯曼帝國的衰落,它在這一地區的前途也将日漸式微。

    如果說《卡爾洛維茨和約》證明土耳其人不再對西方構成嚴重的威脅,那麼《帕薩羅維茨和約》的簽署則讓土耳其人從此開始處于守勢,再也無力自發地謀劃向歐洲方向的擴張。

     [1]位于今烏克蘭。

     [2]位于今摩爾多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