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關燈
小
中
大
則遠稱不上友好。
彼得大帝拒絕簽署《卡爾洛維茨和約》,隻願意簽訂為期兩年的和約,現在已經到了需要續簽和約的時候。
為續簽和約而來的俄羅斯使節乘坐一艘在沙皇的新船塢中打造的戰艦來到伊斯坦布爾,讓人們大吃一驚,緊張萬分。
這艘全副武裝的戰艦40門火炮齊放緻敬蘇丹,接着又齊放了一輪來慶祝俄羅斯的某個節日,給人的感覺卻像是在傳遞信号,等待俄羅斯艦隊的其他艦隻趕來。
在這樣的氛圍中,雙方花了1700年的整個上半年進行這次會談。
會議氣氛十分緊張,有時甚至堪稱激烈。
最終,奧斯曼人同意了和約的條款。
根據和約,俄羅斯人同意拆毀他們在第聶伯河上的四座要塞。
這四座要塞是在上一次的戰争中被俄羅斯奪走的,從那以後就阻斷了陸上的交通,同時也影響了草原上生活的克裡米亞鞑靼人的放牧生活。
奧斯曼人想要通過和談收回這四座要塞,但沒有成功。
在亞速城周邊,俄羅斯人的領土獲準向外擴展一點。
兩個帝國在邊界問題上達成了妥協,以亞速和彼列科普地峽(PerekopIsthmus,控制這座地峽就能封鎖克裡米亞半島)之間一片無人居住的沙漠和草原為邊界。
克裡米亞鞑靼人以後不得再襲擾俄羅斯領土,但可以像俄羅斯人一樣在第聶伯河三角洲附近的漁場和鹽場謀生,也可以在第聶伯河的兩岸打獵、捕魚、養蜂、伐木。
克裡米亞可汗以後不會再得到沙皇交納的歲貢,這讓可汗大為光火,因為這是他最引以為豪的事情。
[2] 與此同時,俄羅斯像其他基督教國家一樣,獲得了在奧斯曼帝國政府派駐永久性大使的權利。
永久性大使這一職務由托爾斯泰伯爵(CountTolstoi)擔任。
但是,這些并沒有妨礙俄羅斯繼續加強海軍實力,并且在亞速海沿岸興建新的要塞。
此舉讓克裡米亞可汗十分惱怒,他想再度與俄羅斯開戰,但沒有成功。
在奧斯曼帝國政府,俄羅斯人不斷要求獲得在黑海自由通航的許可,還要求得到刻赤海峽的控制權。
奧斯曼帝國強硬地拒絕了這些要求。
俄羅斯人在亞速海的艦隊日漸壯大,這讓土耳其人十分不安,因此堅持認為黑海必須&ldquo像一個純潔而無瑕的處女一樣&rdquo完好地留在自己手中,繼而開始考慮阻斷刻赤海峽。
但他們後來選擇加強刻赤海峽西岸的刻赤城的防禦,接着又在與俄國海軍基地塔甘羅格隔亞速海相望的地方修建了一座新的要塞。
這座要塞被稱作耶尼卡萊(Yenikale)[3],由一名來自摩德納(Modena)[4]的歸順者設計,于1703年完工。
這座要塞控制着刻赤海峽的北側入口,要塞中配備的火炮可以摧毀任何試圖強闖海峽的船隻。
在國内,推動改革的大維齊爾科普魯律·侯賽因遇到了保守派,特别是大穆夫提和黑宦官總管的阻撓。
他們實施了各種陰謀詭計,迫使已然疲憊不堪、健康狀況堪憂的科普魯律·侯賽因辭職。
此時,他在大維齊爾的職位上才待了僅僅五年。
他獲準到他自己挑選的地方&mdash&mdash馬爾馬拉海沿岸的一座農場&mdash&mdash居住,而且可以保留他的财産。
在臨别時,他慷慨地将他最好的60匹馬和全部的珠寶都獻給了蘇丹。
短短三個月之後,他就因絕症去世。
就這樣,1703年,随着大維齊爾的更疊,帝國再一次陷入無序之中。
近衛軍和其他部隊發動了叛亂,要求得到拖欠的軍饷。
這場騷亂持續了六個星期,險些釀成一場内戰。
叛軍要求穆斯塔法二世從阿德裡安堡返回伊斯坦布爾,但他支支吾吾不置可否。
于是,在穆夫提的許可下,規模浩大的叛軍和學生一起舉着先知神聖的旌旗向阿德裡安堡進軍。
在阿德裡安堡,蘇丹集結了一支應該忠于蘇丹的部隊,準備擊潰叛軍。
結果,這支部隊裡的近衛軍不聽指揮,倒向了叛軍一方。
得到加強的叛軍迫使穆斯塔法二世退位。
這個不幸的家夥甚至都沒有一點抵抗的意願。
在年輕時親自統兵作戰的雄心遭遇了災難性的挫敗之後,他的意志被摧垮了,此後就變得心灰意冷,慵懶不堪。
[1]意為&ldquo主人&rdquo或&ldquo先生&rdquo,在奧斯曼帝國通常用來稱呼有學識的人。
[2]俄羅斯對克裡米亞汗國交納的貢賦,最早可以追溯到15世紀初莫斯科公國向金帳汗國交納的貢賦。
[3]意為&ldquo新要塞&rdquo。
[4]一座北意大利城市。
彼得大帝拒絕簽署《卡爾洛維茨和約》,隻願意簽訂為期兩年的和約,現在已經到了需要續簽和約的時候。
為續簽和約而來的俄羅斯使節乘坐一艘在沙皇的新船塢中打造的戰艦來到伊斯坦布爾,讓人們大吃一驚,緊張萬分。
這艘全副武裝的戰艦40門火炮齊放緻敬蘇丹,接着又齊放了一輪來慶祝俄羅斯的某個節日,給人的感覺卻像是在傳遞信号,等待俄羅斯艦隊的其他艦隻趕來。
在這樣的氛圍中,雙方花了1700年的整個上半年進行這次會談。
會議氣氛十分緊張,有時甚至堪稱激烈。
最終,奧斯曼人同意了和約的條款。
根據和約,俄羅斯人同意拆毀他們在第聶伯河上的四座要塞。
這四座要塞是在上一次的戰争中被俄羅斯奪走的,從那以後就阻斷了陸上的交通,同時也影響了草原上生活的克裡米亞鞑靼人的放牧生活。
奧斯曼人想要通過和談收回這四座要塞,但沒有成功。
在亞速城周邊,俄羅斯人的領土獲準向外擴展一點。
兩個帝國在邊界問題上達成了妥協,以亞速和彼列科普地峽(PerekopIsthmus,控制這座地峽就能封鎖克裡米亞半島)之間一片無人居住的沙漠和草原為邊界。
克裡米亞鞑靼人以後不得再襲擾俄羅斯領土,但可以像俄羅斯人一樣在第聶伯河三角洲附近的漁場和鹽場謀生,也可以在第聶伯河的兩岸打獵、捕魚、養蜂、伐木。
克裡米亞可汗以後不會再得到沙皇交納的歲貢,這讓可汗大為光火,因為這是他最引以為豪的事情。
[2] 與此同時,俄羅斯像其他基督教國家一樣,獲得了在奧斯曼帝國政府派駐永久性大使的權利。
永久性大使這一職務由托爾斯泰伯爵(CountTolstoi)擔任。
但是,這些并沒有妨礙俄羅斯繼續加強海軍實力,并且在亞速海沿岸興建新的要塞。
此舉讓克裡米亞可汗十分惱怒,他想再度與俄羅斯開戰,但沒有成功。
在奧斯曼帝國政府,俄羅斯人不斷要求獲得在黑海自由通航的許可,還要求得到刻赤海峽的控制權。
奧斯曼帝國強硬地拒絕了這些要求。
俄羅斯人在亞速海的艦隊日漸壯大,這讓土耳其人十分不安,因此堅持認為黑海必須&ldquo像一個純潔而無瑕的處女一樣&rdquo完好地留在自己手中,繼而開始考慮阻斷刻赤海峽。
但他們後來選擇加強刻赤海峽西岸的刻赤城的防禦,接着又在與俄國海軍基地塔甘羅格隔亞速海相望的地方修建了一座新的要塞。
這座要塞被稱作耶尼卡萊(Yenikale)[3],由一名來自摩德納(Modena)[4]的歸順者設計,于1703年完工。
這座要塞控制着刻赤海峽的北側入口,要塞中配備的火炮可以摧毀任何試圖強闖海峽的船隻。
在國内,推動改革的大維齊爾科普魯律·侯賽因遇到了保守派,特别是大穆夫提和黑宦官總管的阻撓。
他們實施了各種陰謀詭計,迫使已然疲憊不堪、健康狀況堪憂的科普魯律·侯賽因辭職。
此時,他在大維齊爾的職位上才待了僅僅五年。
他獲準到他自己挑選的地方&mdash&mdash馬爾馬拉海沿岸的一座農場&mdash&mdash居住,而且可以保留他的财産。
在臨别時,他慷慨地将他最好的60匹馬和全部的珠寶都獻給了蘇丹。
短短三個月之後,他就因絕症去世。
就這樣,1703年,随着大維齊爾的更疊,帝國再一次陷入無序之中。
近衛軍和其他部隊發動了叛亂,要求得到拖欠的軍饷。
這場騷亂持續了六個星期,險些釀成一場内戰。
叛軍要求穆斯塔法二世從阿德裡安堡返回伊斯坦布爾,但他支支吾吾不置可否。
于是,在穆夫提的許可下,規模浩大的叛軍和學生一起舉着先知神聖的旌旗向阿德裡安堡進軍。
在阿德裡安堡,蘇丹集結了一支應該忠于蘇丹的部隊,準備擊潰叛軍。
結果,這支部隊裡的近衛軍不聽指揮,倒向了叛軍一方。
得到加強的叛軍迫使穆斯塔法二世退位。
這個不幸的家夥甚至都沒有一點抵抗的意願。
在年輕時親自統兵作戰的雄心遭遇了災難性的挫敗之後,他的意志被摧垮了,此後就變得心灰意冷,慵懶不堪。
[1]意為&ldquo主人&rdquo或&ldquo先生&rdquo,在奧斯曼帝國通常用來稱呼有學識的人。
[2]俄羅斯對克裡米亞汗國交納的貢賦,最早可以追溯到15世紀初莫斯科公國向金帳汗國交納的貢賦。
[3]意為&ldquo新要塞&rdquo。
[4]一座北意大利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