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關燈
小
中
大
ot穆斯塔法自己也被處決了。
這位自負、貪婪而又樂于誇耀的大臣就這樣走到了人生的盡頭,他在軍事上的無能給奧斯曼帝國帶來了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失敗。
對維也納的最後一次圍攻結束了,這個重要的年頭也就此告終。
但是,在這一年開啟的這場戰争卻要到16年之後才能結束。
聽到維也納得救的消息,基督教世界欣喜若狂。
長久以來穆斯林對歐洲的侵襲終于宣告結束,整個歐洲再也聽不到示警土耳其人入侵的鐘聲。
人們想起《聖經》裡的種種預言,認為它們預示着奧斯曼帝國将在1691年消亡,現在看來這些預言果然要成為現實。
為基督教的勝利而祈禱的教皇舉行了感恩敬拜,接着又号召人們發動第14次十字軍東征,徹底奪取勝利;聯軍的指揮官們也決心乘勝追擊。
1684年春天,教皇長期倡導的神聖同盟終于在林茨形成。
奧地利、波蘭和威尼斯這三個基督教強國組成了神聖同盟,他們還希望能夠聯合波斯人一起行動。
這三個國家都将在對自己利益攸關的地區發動進攻&mdash&mdash奧地利将進軍匈牙利和多瑙河中遊流域,直指巴爾幹山口;波蘭人向南進攻黑海沿岸及其附近地區;威尼斯人則在達爾馬提亞(Dalmatia)[9]、希臘和地中海島嶼間活動。
人們還制作了一枚徽章,紀念神聖同盟三位&ldquo英雄&rdquo的團結一緻&mdash&mdash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利奧波德、波蘭國王索别斯基和威尼斯總督。
但實際上,就像以前一樣,三股勢力很快就因為邊界和勢力範圍等問題産生了政治利益上的矛盾。
不過,在大約五年的時間裡,神聖同盟還是作為一種軍事工具有效地發揮了作用。
1684年,威尼斯共和國有史以來第一次公開向蘇丹宣戰,開啟了它計劃好的戰事。
在馬耳他和托斯卡納的援助下,莫羅西尼領導的威尼斯人組建了一支艦隊,奪取了普雷韋紮(Prevesa)[10]和位于外海的聖毛拉島(SantaMaura)[11];接着,他們又在當地一些海盜的幫助下登陸達爾馬提亞,還派遣陸軍攻進了阿爾巴尼亞和波斯尼亞。
第二年,面對土耳其人堅決的抵抗,莫羅西尼在伯羅奔尼撒的馬尼半島(ManiPeninsula)上剽悍居民的支持下,征服了摩裡亞,為自己赢得了&ldquo伯羅奔尼撒科&rdquo(Peloponnesiaco)的尊稱。
一年之後,他又出動了陸軍。
這支軍隊由一名瑞典指揮官統率,士兵大部分是德意志人。
他們向北推進到科林斯,繼而又攻占了雅典。
在威尼斯人炮轟城市的過程中,一發炮彈擊中了被小心翼翼地保護了2000年之久的帕特農神殿。
炮彈引爆了土耳其人藏匿在那裡的火藥,毀掉了大片的殿體,給後世子孫留下一片殘垣斷壁。
由于擔心底比斯(Thebes)[12]的奧斯曼守軍可能會發動反攻,威尼斯人又撤出了雅典。
他們還搬走了比雷埃夫斯(Piraeus)[13]的石獅。
直至今日,這尊石獅依然與來自提洛島(Delos)[14]的一尊母獅像[15]一同裝點着威尼斯軍械庫。
&ldquo英雄的&rdquo基督教同盟三國中的波蘭在波多裡亞的進攻遭遇了挫敗,沒能拿下土耳其人控制的要塞卡緬涅茨(Kamieniec)。
不過,索别斯基還有更加野心勃勃的計劃,他打算控制遙遠的摩爾達維亞和特蘭西瓦尼亞。
但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也企圖控制這一地區,兩位盟友之間出現了利益沖突。
因此,當索别斯基于1686年在摩爾達維亞發動戰役時,他未能得到皇帝的支持,也沒能在這一地區取得具有決定性的戰果。
1684年,奧地利軍隊占領了克羅地亞的大部分地區,很快将其劃為奧地利的一個省份。
與此同時,從格蘭出發的奧地利軍隊在遭遇奧斯曼守軍的頑強抵抗後,奪回了諾伊霍伊塞爾。
一年之後,他們又重新發動了對布達的圍攻。
此時的土耳其人進行了一系列堅決的後衛戰,三次試圖解救布達未果。
最終,皇帝的軍隊攻克了布達,并且将當地的指揮官和守軍屠戮殆盡。
就這樣,在1686年,奧斯曼帝國統治了一個半世紀之久、曾經挺過六次圍攻的布達城終于落入了匈牙利人手中,這讓全歐洲都大為歡欣。
一年後,新任大維齊爾蘇萊曼發動反擊,率領一支奧斯曼大軍直奔德拉瓦河。
他在摩哈赤遭遇了洛林公爵查理的部隊&mdash&mdash這裡正是蘇萊曼蘇丹首次赢得争奪匈牙利的關鍵戰役的古戰場。
而現在,曆史發生了逆轉,大維齊爾的軍隊遭受了災難性的失敗,損失了大約2萬人。
由此,利奧波德皇帝控制住了匈牙利的大部分地區。
他将他的長子約瑟夫(Joseph)加冕為匈牙利國王,而約瑟夫日後還将繼承其父的皇位。
為了有效地保衛剛剛奪得的領土,皇帝還需要奪取貝爾格萊德,将其變成這一地區的屏障。
在遭遇了短暫的抵抗之後,巴伐利亞的馬克西米利安·埃曼努埃爾(MaximilianEmanuel)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就完成了這項任務。
接着,他們又奪取了多瑙河流域其他一些重要的要塞。
神聖羅馬帝國擴張的矛頭向東指向保加利亞,最遠達到了尼科波利斯;向南則進入塞爾維亞,最遠達到了尼什。
與此同時,摩哈赤的失利導緻了奧斯曼軍隊的兵變。
首都發生的叛亂迫使穆罕默德四世退位,但他并沒有遭到處決。
穆罕默德四世被放逐,而且在流放地不得從事他最熱衷的休閑活動&mdash&mdash打獵。
他兩個弟弟中年紀較長的那個被人從&ldquo牢籠&rdquo裡帶出來,繼位成為蘇萊曼二世。
事實證明,盡管一直生活在與世隔絕的環境裡,蘇萊曼二世是個比他哥哥更負責任的統治者,而且當真想要結束愈演愈烈的無序狀态。
他在阿德裡安堡召開了迪萬的非常會議,接受臣僚的建議,任命了第三位出自科普魯律家族的大維齊爾&mdash&mdash穆斯塔法·紮德。
13年前,在他的兄長艾哈邁德死後,正是這位穆斯塔法·紮德被卡拉·穆斯塔法取代,沒能接任大維齊爾的職務。
像他的父兄一樣,他在大維齊爾的位置上享有絕對的權威。
在一次迪萬會議上,他召集了帝國的頭面人物,告訴他們帝國正面臨着迫在眉睫的嚴重危機。
&ldquo如果我們任由形勢這麼發展下去,&rdquo他預言道,&ldquo下一次戰役的時候我們就會看到敵人在伊斯坦布爾的大門前安營紮寨了。
&rdquo 這位科普魯律三世精神昂揚,精通&ldquo科普魯律王朝&rdquo的工作方法,立刻開始了不倦的工作。
他充盈國庫,改革行政機構,恢複軍隊的戰鬥力,以備奪回失地。
他經常提及先知的事迹和律法,鼓舞土耳其人對抗哈布斯堡王朝。
剛好,1688年,皇帝被遠方的事務吸引了注意力。
英格蘭發生了光榮革命,奧蘭治的威廉(WilliamofOrange)上台執政。
[16]威廉三世治下的英格蘭加入了奧格斯堡同盟(LeagueofAugsburg)[17],并将其擴展為&ldquo大同盟&rdquo(GrandAlliance),不久就與路易十四開戰。
應威廉的請求,皇帝派遣洛林公爵查理和巴伐利亞的馬克西米利安·埃曼努埃爾率軍開辟了對法國的第二戰場。
這場戰争讓奧斯曼人得到了喘息之機。
法國大使面見科普魯律·穆斯塔法·紮德,要求奧斯曼帝國政府拒不承認奧蘭治的威廉的王位,但被拒絕。
科普魯律不無道理地說,奧斯曼人經常推翻自己的君主,因此根本沒資格去反對英格蘭人推翻他們的君主。
但是,他樂于接受大使的第二個要求&mdash&mdash對皇帝開戰。
1690年,科普魯律打出先知神聖的旌旗,發動了對皇帝的戰争。
他先讓包括鞑靼人在内的一些部隊進行了一系列準備性的行動,然後再次派遣特克利進入特蘭西瓦尼亞,在那裡恰到好處地吸引敵人的注意力。
接着,他親率主力進入塞爾維亞,奪回了尼什等一系列要塞和一大片失地,繼而圍攻貝爾格萊德。
由于城堡内的一處大型軍火庫發生了爆炸,貝爾格萊德又一次出乎意料地迅速投降了。
科普魯律認為當前的季節已經不适合再發動大型攻勢,于是派遣了一小支部隊進入特拉西瓦尼亞,幫助特克利對付奧地利人。
随後,科普魯律在貝爾格萊德留下了一支戰鬥力強勁的守備隊,他本人則班師回到了伊斯坦布爾,受到了蘇丹的熱烈歡迎。
科普魯律用了一個冬天組建了一支規模更大的軍隊,在1691年的夏天率軍從貝爾格萊德出發,沿着多瑙河上溯。
在上遊不遠處的斯蘭卡門(Slankamen),他的大軍遭遇了從更上遊的彼得羅瓦拉丁趕來
這位自負、貪婪而又樂于誇耀的大臣就這樣走到了人生的盡頭,他在軍事上的無能給奧斯曼帝國帶來了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失敗。
對維也納的最後一次圍攻結束了,這個重要的年頭也就此告終。
但是,在這一年開啟的這場戰争卻要到16年之後才能結束。
聽到維也納得救的消息,基督教世界欣喜若狂。
長久以來穆斯林對歐洲的侵襲終于宣告結束,整個歐洲再也聽不到示警土耳其人入侵的鐘聲。
人們想起《聖經》裡的種種預言,認為它們預示着奧斯曼帝國将在1691年消亡,現在看來這些預言果然要成為現實。
為基督教的勝利而祈禱的教皇舉行了感恩敬拜,接着又号召人們發動第14次十字軍東征,徹底奪取勝利;聯軍的指揮官們也決心乘勝追擊。
1684年春天,教皇長期倡導的神聖同盟終于在林茨形成。
奧地利、波蘭和威尼斯這三個基督教強國組成了神聖同盟,他們還希望能夠聯合波斯人一起行動。
這三個國家都将在對自己利益攸關的地區發動進攻&mdash&mdash奧地利将進軍匈牙利和多瑙河中遊流域,直指巴爾幹山口;波蘭人向南進攻黑海沿岸及其附近地區;威尼斯人則在達爾馬提亞(Dalmatia)[9]、希臘和地中海島嶼間活動。
人們還制作了一枚徽章,紀念神聖同盟三位&ldquo英雄&rdquo的團結一緻&mdash&mdash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利奧波德、波蘭國王索别斯基和威尼斯總督。
但實際上,就像以前一樣,三股勢力很快就因為邊界和勢力範圍等問題産生了政治利益上的矛盾。
不過,在大約五年的時間裡,神聖同盟還是作為一種軍事工具有效地發揮了作用。
1684年,威尼斯共和國有史以來第一次公開向蘇丹宣戰,開啟了它計劃好的戰事。
在馬耳他和托斯卡納的援助下,莫羅西尼領導的威尼斯人組建了一支艦隊,奪取了普雷韋紮(Prevesa)[10]和位于外海的聖毛拉島(SantaMaura)[11];接着,他們又在當地一些海盜的幫助下登陸達爾馬提亞,還派遣陸軍攻進了阿爾巴尼亞和波斯尼亞。
第二年,面對土耳其人堅決的抵抗,莫羅西尼在伯羅奔尼撒的馬尼半島(ManiPeninsula)上剽悍居民的支持下,征服了摩裡亞,為自己赢得了&ldquo伯羅奔尼撒科&rdquo(Peloponnesiaco)的尊稱。
一年之後,他又出動了陸軍。
這支軍隊由一名瑞典指揮官統率,士兵大部分是德意志人。
他們向北推進到科林斯,繼而又攻占了雅典。
在威尼斯人炮轟城市的過程中,一發炮彈擊中了被小心翼翼地保護了2000年之久的帕特農神殿。
炮彈引爆了土耳其人藏匿在那裡的火藥,毀掉了大片的殿體,給後世子孫留下一片殘垣斷壁。
由于擔心底比斯(Thebes)[12]的奧斯曼守軍可能會發動反攻,威尼斯人又撤出了雅典。
他們還搬走了比雷埃夫斯(Piraeus)[13]的石獅。
直至今日,這尊石獅依然與來自提洛島(Delos)[14]的一尊母獅像[15]一同裝點着威尼斯軍械庫。
&ldquo英雄的&rdquo基督教同盟三國中的波蘭在波多裡亞的進攻遭遇了挫敗,沒能拿下土耳其人控制的要塞卡緬涅茨(Kamieniec)。
不過,索别斯基還有更加野心勃勃的計劃,他打算控制遙遠的摩爾達維亞和特蘭西瓦尼亞。
但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也企圖控制這一地區,兩位盟友之間出現了利益沖突。
因此,當索别斯基于1686年在摩爾達維亞發動戰役時,他未能得到皇帝的支持,也沒能在這一地區取得具有決定性的戰果。
1684年,奧地利軍隊占領了克羅地亞的大部分地區,很快将其劃為奧地利的一個省份。
與此同時,從格蘭出發的奧地利軍隊在遭遇奧斯曼守軍的頑強抵抗後,奪回了諾伊霍伊塞爾。
一年之後,他們又重新發動了對布達的圍攻。
此時的土耳其人進行了一系列堅決的後衛戰,三次試圖解救布達未果。
最終,皇帝的軍隊攻克了布達,并且将當地的指揮官和守軍屠戮殆盡。
就這樣,在1686年,奧斯曼帝國統治了一個半世紀之久、曾經挺過六次圍攻的布達城終于落入了匈牙利人手中,這讓全歐洲都大為歡欣。
一年後,新任大維齊爾蘇萊曼發動反擊,率領一支奧斯曼大軍直奔德拉瓦河。
他在摩哈赤遭遇了洛林公爵查理的部隊&mdash&mdash這裡正是蘇萊曼蘇丹首次赢得争奪匈牙利的關鍵戰役的古戰場。
而現在,曆史發生了逆轉,大維齊爾的軍隊遭受了災難性的失敗,損失了大約2萬人。
由此,利奧波德皇帝控制住了匈牙利的大部分地區。
他将他的長子約瑟夫(Joseph)加冕為匈牙利國王,而約瑟夫日後還将繼承其父的皇位。
為了有效地保衛剛剛奪得的領土,皇帝還需要奪取貝爾格萊德,将其變成這一地區的屏障。
在遭遇了短暫的抵抗之後,巴伐利亞的馬克西米利安·埃曼努埃爾(MaximilianEmanuel)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就完成了這項任務。
接着,他們又奪取了多瑙河流域其他一些重要的要塞。
神聖羅馬帝國擴張的矛頭向東指向保加利亞,最遠達到了尼科波利斯;向南則進入塞爾維亞,最遠達到了尼什。
與此同時,摩哈赤的失利導緻了奧斯曼軍隊的兵變。
首都發生的叛亂迫使穆罕默德四世退位,但他并沒有遭到處決。
穆罕默德四世被放逐,而且在流放地不得從事他最熱衷的休閑活動&mdash&mdash打獵。
他兩個弟弟中年紀較長的那個被人從&ldquo牢籠&rdquo裡帶出來,繼位成為蘇萊曼二世。
事實證明,盡管一直生活在與世隔絕的環境裡,蘇萊曼二世是個比他哥哥更負責任的統治者,而且當真想要結束愈演愈烈的無序狀态。
他在阿德裡安堡召開了迪萬的非常會議,接受臣僚的建議,任命了第三位出自科普魯律家族的大維齊爾&mdash&mdash穆斯塔法·紮德。
13年前,在他的兄長艾哈邁德死後,正是這位穆斯塔法·紮德被卡拉·穆斯塔法取代,沒能接任大維齊爾的職務。
像他的父兄一樣,他在大維齊爾的位置上享有絕對的權威。
在一次迪萬會議上,他召集了帝國的頭面人物,告訴他們帝國正面臨着迫在眉睫的嚴重危機。
&ldquo如果我們任由形勢這麼發展下去,&rdquo他預言道,&ldquo下一次戰役的時候我們就會看到敵人在伊斯坦布爾的大門前安營紮寨了。
&rdquo 這位科普魯律三世精神昂揚,精通&ldquo科普魯律王朝&rdquo的工作方法,立刻開始了不倦的工作。
他充盈國庫,改革行政機構,恢複軍隊的戰鬥力,以備奪回失地。
他經常提及先知的事迹和律法,鼓舞土耳其人對抗哈布斯堡王朝。
剛好,1688年,皇帝被遠方的事務吸引了注意力。
英格蘭發生了光榮革命,奧蘭治的威廉(WilliamofOrange)上台執政。
[16]威廉三世治下的英格蘭加入了奧格斯堡同盟(LeagueofAugsburg)[17],并将其擴展為&ldquo大同盟&rdquo(GrandAlliance),不久就與路易十四開戰。
應威廉的請求,皇帝派遣洛林公爵查理和巴伐利亞的馬克西米利安·埃曼努埃爾率軍開辟了對法國的第二戰場。
這場戰争讓奧斯曼人得到了喘息之機。
法國大使面見科普魯律·穆斯塔法·紮德,要求奧斯曼帝國政府拒不承認奧蘭治的威廉的王位,但被拒絕。
科普魯律不無道理地說,奧斯曼人經常推翻自己的君主,因此根本沒資格去反對英格蘭人推翻他們的君主。
但是,他樂于接受大使的第二個要求&mdash&mdash對皇帝開戰。
1690年,科普魯律打出先知神聖的旌旗,發動了對皇帝的戰争。
他先讓包括鞑靼人在内的一些部隊進行了一系列準備性的行動,然後再次派遣特克利進入特蘭西瓦尼亞,在那裡恰到好處地吸引敵人的注意力。
接着,他親率主力進入塞爾維亞,奪回了尼什等一系列要塞和一大片失地,繼而圍攻貝爾格萊德。
由于城堡内的一處大型軍火庫發生了爆炸,貝爾格萊德又一次出乎意料地迅速投降了。
科普魯律認為當前的季節已經不适合再發動大型攻勢,于是派遣了一小支部隊進入特拉西瓦尼亞,幫助特克利對付奧地利人。
随後,科普魯律在貝爾格萊德留下了一支戰鬥力強勁的守備隊,他本人則班師回到了伊斯坦布爾,受到了蘇丹的熱烈歡迎。
科普魯律用了一個冬天組建了一支規模更大的軍隊,在1691年的夏天率軍從貝爾格萊德出發,沿着多瑙河上溯。
在上遊不遠處的斯蘭卡門(Slankamen),他的大軍遭遇了從更上遊的彼得羅瓦拉丁趕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