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關燈
萊曼時代之後規模最大、軍容最為壯觀的一支軍隊。

    他們打了一場值得銘記的戰役,瓦拉幾亞和羅馬尼亞的基督教附庸國匈牙利農民,都把土耳其人視作解放者,紛紛前來幫助土耳其人,反抗哈布斯堡王朝的暴政。

     渡過多瑙河之後,艾哈邁德的大軍很快就占領了匈牙利和特蘭西瓦尼亞。

    抵達德拉瓦河之後,他要求敵人像蘇萊曼時代一樣支付貢品,但遭到了拒絕。

    于是,他繼續進軍布達,接着又轉向西北方向,奪取了至關重要的諾伊霍伊塞爾(Neuhäusel)要塞。

    這場戰鬥打了奧地利人一個措手不及,是奧斯曼帝國自将近70年前的邁澤凱賴斯泰什戰役後在歐洲取得的最重要的勝利。

    盡管這場勝利充其量不過是一次成功的劫掠式突襲,但鼓舞了科普魯律·艾哈邁德,讓他&ldquo開始夢想着奪取維也納,建立比蘇萊曼大帝更偉大的功勳&rdquo。

     在貝爾格萊德越冬之後,科普魯律在第二年繼續向西進軍。

    鞑靼部落的非正規軍在前方開道,像蘇萊曼時期的阿金基騎兵一樣沿途大肆破壞,散布恐慌。

    科普魯律決心占領到維也納途中遇到的所有要塞。

    在取得了一些成功之後,他的大軍抵達了靠近匈牙利和奧地利邊界線的一個重要據點:拉布河(Raab)上的克爾門德(Körmend)。

    沃什瓦爾(Vasvar)的奧地利人覺察到了這一威脅,于是遣使求和,原則上得到了同意。

    還沒等和約正式生效,艾哈邁德就繼續率軍前進,意欲渡過拉布河。

    但是,在聖戈特哈德修道院(ConventofSt.Gothard)附近地區,他遭到了奧地利軍隊精心部署的激烈抵抗。

    這支守軍在數量上居于劣勢,但在武器裝備上占優勢,戰術和技巧也運用得更加純熟。

    艾哈邁德在此遭遇了一次迅速而恥辱的失敗。

     科普魯律·艾哈邁德自信滿滿地先調遣了一半的部隊渡河,他本人則跟着另外一半部隊留在後方,打算第二天早上渡河。

    結果,夜裡突發暴風雨和洪水,導緻他次日早晨無法渡河。

    不過,他還是自信滿滿地派遣信使去蘇丹那裡,告訴他大軍已經順利過河,伊斯坦布爾城中也因此過早地開始了慶祝活動。

    可是,先頭部隊在首戰告捷之後,遭遇了一場失敗。

    奧地利騎兵沖亂了土耳其人的陣線,把數以千計的人趕進了河水之中。

    &ldquo當日的光榮屬于基督徒。

    &rdquo 在1664年的聖戈特哈德,奧斯曼帝國與哈布斯堡王朝之間的争鬥發生了不幸的逆轉&mdash&mdash土耳其人第一次在會戰中敗給了歐洲的基督教軍隊,打破了自1526年摩哈赤戰役以來土耳其人連戰連捷(包括70年後的邁澤凱賴斯泰什戰役)的紀錄。

    在三十年戰争中,歐洲軍隊在組織、訓練、裝備、戰術和專權領導等方面有了新的發展,在這一役中第一次讓土耳其人領教了一下。

    盡管科普魯律在戰争初期取得了成功,且奧斯曼人有着從16世紀延續而來的樂觀情緒,但他們沒能跟上17世紀軍事發展的腳步。

    與西方軍隊相比,執着于傳統戰争方式的奧斯曼軍隊逐漸落伍了。

    對于土耳其人來說,這是他們第一次嘗到這種苦頭,但不是最後一次。

     在聖戈特哈德,奧地利軍隊得到了一支法國軍隊的支援。

    此時的法國在軍事技術方面比任何歐洲國家都更出色。

    這支法軍是被路易十四(LouisXIV)派來支援教皇主導的神聖同盟的。

    盡管法國人原則上與土耳其人保有聯盟關系,但自從第一位科普魯律&mdash&mdash科普魯律·穆罕默德執政以來,法國與奧斯曼帝國政府的關系就已經到了破裂的邊緣。

    法國大使看不起科普魯律·穆罕默德,對他十分輕慢,結果對法國的讓步條約被中止了。

    當科普魯律·艾哈邁德在戰場上看到下巴和臉頰刮得幹幹淨淨、頭上還戴着假發的法軍邁着步子前進時,他輕蔑地問道:&ldquo這些小女孩是誰?&rdquo可是,他們面對着穆斯林軍隊&ldquo安拉!&rdquo的呼喊聲,高聲呼喊着&ldquoAllons!Allons!Tue!Tue!&rdquo(&ldquo沖啊,沖啊!殺啊,殺啊!&rdquo)沖到土耳其人面前将他們砍翻在地,在近衛軍中間大肆砍殺。

    後來,近衛軍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記得法國人的叫喊聲,自己進行軍事演習的時候也會加以模仿;他們還會談起法軍的統帥&mdash&mdash人稱&ldquo弗拉迪&rdquo(Fouladi,鐵人)的弗亞德公爵(DucdelaFeuillade)。

     不過,奧地利人在戰鬥中的損失也很慘重。

    戰役結束後還不到十天,他們就打算與大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