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關燈
物。

     科普魯律做這些事時并沒有表現出巨大的熱情,他不像以前的穆拉德四世那樣不分青紅皂白地殘忍行事。

    無論他對付的是官員、軍人、法官還是宗教人士,他都經過了精明的計算才施展鐵腕,同時還用他冷靜的頭腦去甄别哪裡可能隐藏着會威脅到他和國家權威的危險。

    他最大限度地利用現有的政府機器,嚴格執行法律,将政府打造成純粹執行君主意志的有效工具。

    他的目标是複興一息尚存的奧斯曼帝國,不僅為其恢複内部的穩定,更要重鑄其外部的威望和權力。

     為了達到這些目标,科普魯律決心讓軍隊恢複紀律和驕傲,讓軍隊把精力從在國内制造棘手的派系鬥争,轉向在國外延續奧斯曼帝國擴張征服的傳統。

    他迅速解除了威尼斯人對達達尼爾海峽的封鎖,奪回了特内多斯島和利姆諾斯島;他重振奧斯曼艦隊,重塑艦隊的信心,在海峽入口處興建了兩座永久性的要塞,一定程度上重建了土耳其人對愛琴海各港口和島嶼的支配權,從而打通了到克裡特島的交通和補給線。

    盡管奧斯曼海軍未能重新控制地中海,但起碼對威尼斯的戰争局勢有了改善,對幹地亞的圍攻也得以恢複,未再中斷。

     在小亞細亞,穆罕默德鎮壓了阿巴紮(Abaza)的叛亂,将此人和另外30名叛軍的頭顱送到首都示衆。

    在黑海對岸,科普魯律在頓河和第聶伯河(Dnieper)上興建了城堡,加強針對哥薩克人的防禦。

    他成功地發動了一次對特蘭西瓦尼亞的遠征,在那裡新成立了一個行省以加強奧斯曼帝國對該地區的控制,也為日後他的繼任者向匈牙利和奧地利發動進攻鋪平了道路。

     1661年,科普魯律·穆罕默德在&ldquo統治&rdquo了五年之後壽終正寝。

    按照他的主人的要求,其大維齊爾的職位傳給了他26歲的兒子艾哈邁德。

    這位科普魯律二世将以政治家的姿态再統治帝國15年。

    臨終前,科普魯律·穆罕默德留給時年20歲的穆罕默德四世蘇丹四條行事原則:永遠不要聽信女人的建議;永遠不要讓某個臣下太過富有;永遠保持國庫充盈;永遠騎在馬背上,不能讓軍隊無所事事。

     蘇丹穆罕默德四世的确花了很多時間在馬背上,隻不過他不是去參與嚴酷的戰争,而是去享受追逐的樂趣。

    他在孩提時沒受過太多教育,很早就對各種遊戲産生了興趣,後來更是被人們稱作&ldquo非凡的獵手&rdquo。

    英國駐土耳其的外交人員、曆史學家保羅·裡考特(PaulRycaut)寫道:&ldquo從來沒有哪位王公貴族這麼癡迷于打獵&hellip&hellip他一刻也閑不住,總是騎在馬背上在田野裡馳騁。

    &rdquo他在阿德裡安堡一帶和巴爾幹半島的其他地區從事他的打獵&ldquo戰役&rdquo,讓他的子民深受其累。

    有一次,他征發了來自15個地區的三四萬名農民,&ldquo讓他們到森林裡去驅趕動物,一幹就是三四天&hellip&hellip好把那些獵物和野獸都驅趕進一個圓形區域;到打獵那天,偉大的閣下就用獵犬、火槍或其他手段把這些被喧嚣聲吵得不知所措的動物殺掉&rdquo。

    為了養活蘇丹的這支&ldquo軍隊&rdquo,農村各個地區還要額外繳納賦稅。

    被蘇丹征來幹活的人工作十分艱苦,出現傷亡也并不罕見。

    有的人要在森林裡忍受異常漫長的冬夜,&ldquo許多人為帝王的消遣丢掉了自己的性命&rdquo。

     有時候,蘇丹本人的随從們也并不熱衷于他們主子的馬上活動,往往開始思念起薩拉基裡奧宮裡的輕松日子;他們&ldquo認為,眷戀溫柔鄉的前任蘇丹可比他那時常異想天開永不停歇的兒子好伺候多了&rdquo。

    在冬季的一天,随從們向蘇丹暗示是時候啟程返回阿德裡安堡了。

    出乎意料的是,蘇丹竟然同意了,随後命令他們跟着自己一連騎行了20個小時,中間都沒下過一次馬。

    為了打獵,穆罕默德蘇丹從國外(通常是俄羅斯)引進了血統優良的獵犬和獵鷹。

    他那些更為傑出的先祖們曾經立下赫赫戰功,被寫入詩歌永久傳頌;他在獵場上的英勇表現也被寫進了詩歌。

    他會親筆記錄打獵的經曆,他每次殺死一頭野獸,都會留下精确詳盡的記錄。

     此時,科普魯律·艾哈邁德已經開始沿着多瑙河上溯,接連不斷地發動大型的戰役了,但這些戰事很少能吸引穆罕默德的參與。

    大維齊爾在打仗,蘇丹卻在打獵。

    科普魯律·艾哈邁德發動第一場大型的戰役是在1663年夏天。

    蘇丹親率大軍行進到阿德裡安堡,但随後就把先知神聖的旌旗交給了科普魯律,離開了大軍前去打獵。

    艾哈邁德帶到貝爾格萊德的部隊是自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