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關燈
1648年,易蔔拉欣蘇丹遭處決,他年幼的兒子穆罕默德四世即位。

    但國家的複蘇沒有立刻到來。

    在穆罕默德四世統治的前八年,近衛軍和西帕希騎兵之間的派系鬥争導緻内亂不斷,雙方各有一位蘇丹皇太後做靠山:一位是穆罕默德四世的母親圖爾汗(Turhan);另一位則是他的那位曾經大權在握的祖母柯塞姆,但不久之後她被對手設計殺害了。

    與此同時,對外戰争的形勢出現了逆轉,還有新的威脅湧現出來。

    奧斯曼帝國對克裡特島曠日持久的戰争空前清楚地證明了一點:土耳其人已經不再擁有掌控海洋的能力了。

    從17世紀中葉開始,制海權逐漸落入了威尼斯人手中,而馬耳他和托斯卡納的私掠船也在地中海橫行無阻。

    巴巴利海盜則擺脫了奧斯曼帝國的控制。

    土耳其人已經無法保護自己的海上航線,甚至保護不了自己的海岸。

     土耳其人剛剛在克裡特島的幹尼亞登陸時,威尼斯人就封鎖了海峽、愛琴海沿岸和摩裡亞的港口。

    接着,在達達尼爾海峽爆發了一場大戰,威尼斯人擊敗并摧毀了為長期圍困幹地亞而向克裡特島運送補給品和援軍的奧斯曼艦隊;威尼斯人繼而又奪取了扼守達達尼爾海峽和博斯普魯斯海峽的特内多斯島(Tenedos)和利姆諾斯島(Lemnos)。

    在土耳其人看來,這次海上失利堪比勒班陀之敗。

    威尼斯人加強了對海峽的封鎖,使得帝國首都得不到補給。

    伊斯坦布爾食品價格飛漲,人們普遍感到不滿,而且十分擔心都城本身會遭到敵人的進攻。

     直到這個時候,蘇丹的母親&mdash&mdash蘇丹皇太後圖爾汗才秘密召見了一個既有地位又有能力的非凡人物來為國效命,以應對這次危機,重振朝綱。

    此人名叫科普魯律·穆罕默德(KöprülüsMehmed),被她委任為大維齊爾。

    他是個出身卑微的阿爾巴尼亞人,其先祖定居在安納托利亞北部的小鎮科普魯(Köprü,意為&ldquo橋梁&rdquo)。

    科普魯律最初隻是在蘇丹的廚房裡打下手,後來升任廚師,之後又獲得了官職,繼而出任過好幾個行省的總督。

    他此時已經81歲,有不少年紀更輕的對頭說他已經是個老糊塗了。

    科普魯律明确提出了幾個條件,方才同意出任大維齊爾:他的行動必須無條件得到批準;無論官職大小,他享有絕對的人事任免自由;任何維齊爾、官員或寵臣都不得妨礙他的權威;所有彙報到宮廷的報告他必須經手;他必須得到蘇丹完全的信任,确保蘇丹駁回一切針對他的诽謗。

    簡而言之,他要求獲得此前隻有蘇丹擁有過的絕對權力。

    蘇丹皇太後代表她的兒子,對至高無上的神起誓答應他的全部要求。

    科普魯律從大穆夫提那裡得到了一份費特瓦,提前認可了他的所有行動。

    蘇丹履行了母親的諾言,親自接見了他,并且提名他為大維齊爾。

    在這八年中,他已經是第11位獲得提名的大維齊爾了。

    科普魯律獲得任命之後,在阿爾巴尼亞(他的家鄉)和保加利亞有越來越多的信仰基督教的巴爾幹山區部落成員皈依了伊斯蘭教,應征入伍。

    他們為軍隊和政府機構帶來了新的活力,也提高了這些組織對蘇丹的忠誠度。

     穆罕默德四世蘇丹接受了改革派的建議,默不作聲地将帝國政府交給科普魯律管理,後來又交給了科普魯律的兒子艾哈邁德,讓他接替其父的職責。

    穆罕默德四世本人對執政不感興趣,但始終含蓄地支持這對父子,幫助他們壓制一切陰謀詭計和争權對手。

    在随後的20年和17世紀末期的大約20年時間中(這兩段時期之間有一段不幸的權力真空期),這個家族以其出衆的智慧和執政能力,為奧斯曼帝國帶來了強有力的官僚統治;而在此之前,除了帝國皇室之外,整個國家一直在和權力結構的世襲原則劃清界限。

    從17世紀的這個至關重要的轉折點開始,帝國政府的實際核心就不再是蘇丹的皇宮,而是位于皇宮大門[即賦予奧斯曼帝國政府&ldquo高門&rdquo這一代稱的大門,土耳其語稱其為&ldquo巴布&mdash伊·阿裡&rdquo(Bab-iAli)]處的大維齊爾官邸。

     科普魯律·穆罕默德經驗豐富,十分了解政府機器及其缺陷。

    他行動起來十分活躍,是個少說多做的實幹家,同時也是個意志堅定的獨裁者。

    他在自己的&ldquo統治&rdquo剛剛開始時,就先裁撤了一批高官,改派其他人選。

    他決心不計一切代價消除動蕩、腐敗和無能等現象,對可能危害帝國安全和福祉的現象明察秋毫、冷酷無情。

    據說,在他執政的五年時間裡,他一共下令處決了3.5萬名違法者。

    他的主行刑官号稱親手絞死過4000名有名有姓的頭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