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關燈
小
中
大
他們又乘勝占領了雷提莫(Retimo)[5]。
接着,他們又開始圍攻克裡特島的首府幹地亞(Candia)[6]。
在馬耳他騎士團時斷時續但卓有成效的協助下,威尼斯人通過海上封鎖加強了幹地亞的防禦。
結果,這場圍城戰持續了20年之久,其持續時間是特洛伊之圍的兩倍。
當初被馬耳他人俘虜的那個孩子&mdash&mdash管他是易蔔拉欣的兒子還是别的什麼人&mdash&mdash後來被扶植起來,聲稱自己有權繼承奧斯曼帝國的皇位。
他成了一名天主教牧師,被人稱作&ldquo奧斯曼神父&rdquo(PèreOsman)。
他渴望結合拜占庭帝國和奧斯曼帝國的理念,将奧斯曼帝國的全體臣民(不論是穆斯林還是基督徒)都召集到自己麾下,在東方建設一個嶄新的國度。
但他的理想落了空。
在對威尼斯的戰事遲遲無法了結的同時,國内對蘇丹的怨氣正越發高漲。
表示不滿的不僅有近衛軍和西帕希騎兵的領袖,還包括大穆夫提和烏理瑪的成員。
更換蘇丹的時機已經成熟,因為易蔔拉欣已經不再像他即位時那樣,是皇室的最後一位繼承人。
他自己已經有了幾個兒子。
在叛軍的逼迫下,現任的大維齊爾下台并躲藏了起來。
随後,叛軍又挑選了他們青睐的人選來接替這一職位。
接着,他們包圍了皇宮。
蘇丹派了一位高級官員讓他們自行散去,近衛軍的資深阿迦卻對着他逐條指出了帝國面臨的困境。
他對蘇丹提出了三點要求:第一,停止出售官職;第二,廢黜他的寵妃;第三,處死剛剛卸任的大維齊爾。
第二天,那位大維齊爾就被人從藏身之所找出來殺掉了。
軍人要求面見蘇丹,但遭到了拒絕。
于是,軍隊和烏理瑪就派出了一個代表團去面見他的母親蘇丹皇太後。
由于蘇丹的寵臣從中作梗,蘇丹皇太後此時已經被逐出了大薩拉基裡奧宮,而且随時可能被放逐。
她戴着黑色的面紗和頭巾,在兩名黑宦官的陪同下接見了這個代表團。
代表團告訴她,他們打算廢黜蘇丹,讓她7歲的孫子穆罕默德取而代之。
他們告訴她說,大穆夫提已經發布了一道費特瓦[7],承認了此舉的合法性。
由于蘇丹皇太後徒勞地勸說易蔔拉欣蘇丹糾正自己的行為,她與蘇丹之間的關系已經破裂。
不過,她此時還是為他求情,堅稱他是受了居心叵測的臣僚的蠱惑。
她懇求軍隊保全他的帝位,讓烏理瑪和新任的大維齊爾出任他的監護人。
安納托利亞的大法官告訴她說,事态已經不可收拾,必須做個了斷。
他說,她自己肯定也已經發現,蘇丹已經聽不進理智的建議。
賣官鬻爵的現象已經遍布各處;蘇丹完全受自己的情緒支配,其行為早已經偏離了合法的道路;皇宮裡傳出的笛聲和铙钹聲淹沒了阿亞索菲亞清真寺的宣禮聲;受蘇丹寵信的奴隸統治着整個奧斯曼帝國,市場慘遭洗劫,無辜者枉送性命。
蘇丹皇太後接着問道,一個7歲的孩子怎麼能坐上蘇丹的寶座呢?法官回答說,費特瓦中已經寫明了法學家的意見:不管年齡幾何,瘋子都不能治國;與其如此,還不如讓一個有理智的孩子接任,因為他可以任用&ldquo睿智的維齊爾,幫助他恢複秩序&rdquo。
&ldquo而一個失去理智的成年君主卻隻會犯下殺戮、腐敗和令人蒙羞的罪行,毀掉他的帝國。
&rdquo最終,蘇丹皇太後回答說:&ldquo那便如此。
我會把我的孫兒穆罕默德帶來,為他裹上頭巾。
&rdquo她的回答獲得了熱烈的贊許。
人們在豐饒門前放置了一個寶座,年輕的皇子由宮廷裡的幾位阿迦陪伴着登上寶座,接受帝國頭面人物的宣誓效忠。
為了不讓蜂擁的人群吓到這個孩子,每一撥隻允許幾個人上前觐見蘇丹。
接着,就輪到維齊爾和烏理瑪處理易蔔拉欣了。
&ldquo我的帕迪沙阿,&rdquo魯米利亞的大法官告訴易蔔拉欣,&ldquo烏理瑪和帝國政要已經做出決定,您必須遜位。
&rdquo 易蔔拉欣喊道:&ldquo逆賊!我難道不是你們的帕迪沙阿嗎?你們這是什麼意思?&rdquo 大穆夫提大膽地回答他說:&ldquo您已經不再是帕迪沙阿了。
您的行為踐踏了公正和神聖,您給世界帶來了毀滅。
您把自己的時間浪費在了嬉戲和放蕩行徑之上,為了您的虛榮揮霍了帝國的财富,還讓腐敗和暴行遍布世界。
&rdquo易蔔拉欣在激動地辯駁之後,又一次問到自己為何必須退位。
他得到的回答是:&ldquo您偏離了祖先的道路,已經不配當蘇丹了。
&rdquo 易蔔拉欣又怒斥了一番衆人的&ldquo叛逆行徑&rdquo,随後隻好同意退位。
他對他的親信們說:&ldquo這是真主的旨意,已經寫在我的額頭上了。
&rdquo接着,他順從地被送進了大薩拉基裡奧宮内的監獄。
此時,他的最終命運依然懸而未決。
結果,一支宣布忠于易蔔拉欣的西帕希騎兵的叛亂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驚慌失措的大維齊爾和其他人向大穆夫提尋求一份費特瓦,希望可以獲準将易蔔拉欣處決。
伊斯蘭教法有一項原則是:&ldquo如果有兩位哈裡發并存,就殺掉其中的一位。
&rdquo于是,根據這項原則,大穆夫提給出了簡潔的答複:&ldquo同意。
&rdquo大穆夫提和大維齊爾帶着兩名劊子手來到了易蔔拉欣的房間,法官和阿迦們則從窗口往裡面看。
他們看到易蔔拉欣正在讀《古蘭經》。
易蔔拉欣認出了首席劊子手,因為他以前經常為自己效命。
他大聲說道:&ldquo難道那些吃我俸祿的人裡就沒有一個願意可憐我、保護我嗎?這些冷血的家夥是來殺我的,救命!救命!&rdquo當劊子手開始對他動手的時候,他開始大聲地咒罵,說出亵渎神明的話來。
他詛咒土耳其人,說他們對自己的君主不忠,必遭天譴。
就這樣,1648年,發生了奧斯曼帝國曆史上第二次弑君事件。
他們也第二次把一個孩子推到了蘇丹的寶座上。
這次危機展現了奧斯曼帝國内部的權力制衡機制。
事實證明,在生死攸關的時刻,奧斯曼帝國的政府部門有足夠強大的力量去平衡、制約君主個人的缺點,從而維系帝國的基本架構。
以烏理瑪為代表的伊斯蘭宗教組織,則以宗教的名義提供了決定性的司法權威,廢黜了堕落失德的蘇丹。
為了保證帝國的社會和政治利益,統治階層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
帝國的統治階層及時地完成了演化,形成了第一個由傑出的大維齊爾組成的&ldquo王朝&rdquo,構成了維系帝國的新興力量。
這些大維齊爾都來自同一個家族:科普魯律家族(Köprülüs)。
在年輕的蘇丹成長過程中和長大成人之後,他們都将輔佐蘇丹的統治。
憑借這個家族出衆的治國能力,開明的官僚政府有效地修正了蘇丹的專制統治。
就這樣,宗教和世俗這兩大基本的統治體系漸漸在一定程度上恢複了奧斯曼帝國的内部穩定。
更重要的是,在這一切發生的同時,帝國也沒有受到來自歐洲的外部威脅。
在17世紀後半葉,奧斯曼帝國衰落的态勢得到了遏制,帝國得以重新進入一個相對強盛、繁榮的階段。
[1]指艾哈邁德一世。
[2]此人也被稱作凱曼凱什·卡拉·穆斯塔法(Kemanke?KaraMustafa),以區分在奧斯曼帝國曆史上其他的卡拉·穆斯塔法。
他曾經在穆拉德四世至易蔔拉欣蘇丹在位期間出任大維齊爾。
[3]蘇丹紮德的稱号意味着他與奧斯曼帝國皇室有着血緣關系。
[4]即亞速海。
[5]今稱雷西姆農(Rethymno)。
[6]今稱伊拉克利翁(Heraklion)。
[7]即根據伊斯蘭教法提供的法律意見。
接着,他們又開始圍攻克裡特島的首府幹地亞(Candia)[6]。
在馬耳他騎士團時斷時續但卓有成效的協助下,威尼斯人通過海上封鎖加強了幹地亞的防禦。
結果,這場圍城戰持續了20年之久,其持續時間是特洛伊之圍的兩倍。
當初被馬耳他人俘虜的那個孩子&mdash&mdash管他是易蔔拉欣的兒子還是别的什麼人&mdash&mdash後來被扶植起來,聲稱自己有權繼承奧斯曼帝國的皇位。
他成了一名天主教牧師,被人稱作&ldquo奧斯曼神父&rdquo(PèreOsman)。
他渴望結合拜占庭帝國和奧斯曼帝國的理念,将奧斯曼帝國的全體臣民(不論是穆斯林還是基督徒)都召集到自己麾下,在東方建設一個嶄新的國度。
但他的理想落了空。
在對威尼斯的戰事遲遲無法了結的同時,國内對蘇丹的怨氣正越發高漲。
表示不滿的不僅有近衛軍和西帕希騎兵的領袖,還包括大穆夫提和烏理瑪的成員。
更換蘇丹的時機已經成熟,因為易蔔拉欣已經不再像他即位時那樣,是皇室的最後一位繼承人。
他自己已經有了幾個兒子。
在叛軍的逼迫下,現任的大維齊爾下台并躲藏了起來。
随後,叛軍又挑選了他們青睐的人選來接替這一職位。
接着,他們包圍了皇宮。
蘇丹派了一位高級官員讓他們自行散去,近衛軍的資深阿迦卻對着他逐條指出了帝國面臨的困境。
他對蘇丹提出了三點要求:第一,停止出售官職;第二,廢黜他的寵妃;第三,處死剛剛卸任的大維齊爾。
第二天,那位大維齊爾就被人從藏身之所找出來殺掉了。
軍人要求面見蘇丹,但遭到了拒絕。
于是,軍隊和烏理瑪就派出了一個代表團去面見他的母親蘇丹皇太後。
由于蘇丹的寵臣從中作梗,蘇丹皇太後此時已經被逐出了大薩拉基裡奧宮,而且随時可能被放逐。
她戴着黑色的面紗和頭巾,在兩名黑宦官的陪同下接見了這個代表團。
代表團告訴她,他們打算廢黜蘇丹,讓她7歲的孫子穆罕默德取而代之。
他們告訴她說,大穆夫提已經發布了一道費特瓦[7],承認了此舉的合法性。
由于蘇丹皇太後徒勞地勸說易蔔拉欣蘇丹糾正自己的行為,她與蘇丹之間的關系已經破裂。
不過,她此時還是為他求情,堅稱他是受了居心叵測的臣僚的蠱惑。
她懇求軍隊保全他的帝位,讓烏理瑪和新任的大維齊爾出任他的監護人。
安納托利亞的大法官告訴她說,事态已經不可收拾,必須做個了斷。
他說,她自己肯定也已經發現,蘇丹已經聽不進理智的建議。
賣官鬻爵的現象已經遍布各處;蘇丹完全受自己的情緒支配,其行為早已經偏離了合法的道路;皇宮裡傳出的笛聲和铙钹聲淹沒了阿亞索菲亞清真寺的宣禮聲;受蘇丹寵信的奴隸統治着整個奧斯曼帝國,市場慘遭洗劫,無辜者枉送性命。
蘇丹皇太後接着問道,一個7歲的孩子怎麼能坐上蘇丹的寶座呢?法官回答說,費特瓦中已經寫明了法學家的意見:不管年齡幾何,瘋子都不能治國;與其如此,還不如讓一個有理智的孩子接任,因為他可以任用&ldquo睿智的維齊爾,幫助他恢複秩序&rdquo。
&ldquo而一個失去理智的成年君主卻隻會犯下殺戮、腐敗和令人蒙羞的罪行,毀掉他的帝國。
&rdquo最終,蘇丹皇太後回答說:&ldquo那便如此。
我會把我的孫兒穆罕默德帶來,為他裹上頭巾。
&rdquo她的回答獲得了熱烈的贊許。
人們在豐饒門前放置了一個寶座,年輕的皇子由宮廷裡的幾位阿迦陪伴着登上寶座,接受帝國頭面人物的宣誓效忠。
為了不讓蜂擁的人群吓到這個孩子,每一撥隻允許幾個人上前觐見蘇丹。
接着,就輪到維齊爾和烏理瑪處理易蔔拉欣了。
&ldquo我的帕迪沙阿,&rdquo魯米利亞的大法官告訴易蔔拉欣,&ldquo烏理瑪和帝國政要已經做出決定,您必須遜位。
&rdquo 易蔔拉欣喊道:&ldquo逆賊!我難道不是你們的帕迪沙阿嗎?你們這是什麼意思?&rdquo 大穆夫提大膽地回答他說:&ldquo您已經不再是帕迪沙阿了。
您的行為踐踏了公正和神聖,您給世界帶來了毀滅。
您把自己的時間浪費在了嬉戲和放蕩行徑之上,為了您的虛榮揮霍了帝國的财富,還讓腐敗和暴行遍布世界。
&rdquo易蔔拉欣在激動地辯駁之後,又一次問到自己為何必須退位。
他得到的回答是:&ldquo您偏離了祖先的道路,已經不配當蘇丹了。
&rdquo 易蔔拉欣又怒斥了一番衆人的&ldquo叛逆行徑&rdquo,随後隻好同意退位。
他對他的親信們說:&ldquo這是真主的旨意,已經寫在我的額頭上了。
&rdquo接着,他順從地被送進了大薩拉基裡奧宮内的監獄。
此時,他的最終命運依然懸而未決。
結果,一支宣布忠于易蔔拉欣的西帕希騎兵的叛亂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驚慌失措的大維齊爾和其他人向大穆夫提尋求一份費特瓦,希望可以獲準将易蔔拉欣處決。
伊斯蘭教法有一項原則是:&ldquo如果有兩位哈裡發并存,就殺掉其中的一位。
&rdquo于是,根據這項原則,大穆夫提給出了簡潔的答複:&ldquo同意。
&rdquo大穆夫提和大維齊爾帶着兩名劊子手來到了易蔔拉欣的房間,法官和阿迦們則從窗口往裡面看。
他們看到易蔔拉欣正在讀《古蘭經》。
易蔔拉欣認出了首席劊子手,因為他以前經常為自己效命。
他大聲說道:&ldquo難道那些吃我俸祿的人裡就沒有一個願意可憐我、保護我嗎?這些冷血的家夥是來殺我的,救命!救命!&rdquo當劊子手開始對他動手的時候,他開始大聲地咒罵,說出亵渎神明的話來。
他詛咒土耳其人,說他們對自己的君主不忠,必遭天譴。
就這樣,1648年,發生了奧斯曼帝國曆史上第二次弑君事件。
他們也第二次把一個孩子推到了蘇丹的寶座上。
這次危機展現了奧斯曼帝國内部的權力制衡機制。
事實證明,在生死攸關的時刻,奧斯曼帝國的政府部門有足夠強大的力量去平衡、制約君主個人的缺點,從而維系帝國的基本架構。
以烏理瑪為代表的伊斯蘭宗教組織,則以宗教的名義提供了決定性的司法權威,廢黜了堕落失德的蘇丹。
為了保證帝國的社會和政治利益,統治階層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
帝國的統治階層及時地完成了演化,形成了第一個由傑出的大維齊爾組成的&ldquo王朝&rdquo,構成了維系帝國的新興力量。
這些大維齊爾都來自同一個家族:科普魯律家族(Köprülüs)。
在年輕的蘇丹成長過程中和長大成人之後,他們都将輔佐蘇丹的統治。
憑借這個家族出衆的治國能力,開明的官僚政府有效地修正了蘇丹的專制統治。
就這樣,宗教和世俗這兩大基本的統治體系漸漸在一定程度上恢複了奧斯曼帝國的内部穩定。
更重要的是,在這一切發生的同時,帝國也沒有受到來自歐洲的外部威脅。
在17世紀後半葉,奧斯曼帝國衰落的态勢得到了遏制,帝國得以重新進入一個相對強盛、繁榮的階段。
[1]指艾哈邁德一世。
[2]此人也被稱作凱曼凱什·卡拉·穆斯塔法(Kemanke?KaraMustafa),以區分在奧斯曼帝國曆史上其他的卡拉·穆斯塔法。
他曾經在穆拉德四世至易蔔拉欣蘇丹在位期間出任大維齊爾。
[3]蘇丹紮德的稱号意味着他與奧斯曼帝國皇室有着血緣關系。
[4]即亞速海。
[5]今稱雷西姆農(Rethymno)。
[6]今稱伊拉克利翁(Heraklion)。
[7]即根據伊斯蘭教法提供的法律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