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關燈
小
中
大
一路颠簸,于夜裡抵達了伊斯坦布爾。
就在當夜,還在暈船的穆拉德下令将他的五個弟弟全部絞殺。
第二天早上,他接見了他的政府官員們。
東方世界流行的迷信觀點認為,新蘇丹的第一句話将預示他的統治狀況,因此官員們都緊張而安靜地等着新蘇丹開口。
經過一晚上的休息,暈船帶來的症狀已經消失,因此穆拉德也恢複了胃口。
于是,他的第一句話是:&ldquo我餓了,給我拿些吃的。
&rdquo這句話似乎預示了一場饑荒,而第二年也的确發生了饑荒。
穆拉德對他父親最重要的嗜好不感興趣,即位之初就下令禁止飲酒。
他之所以頒布這一命令,是因為有一群近衛軍士兵在酒館外面舉杯祝新蘇丹身體健康。
得知這一禁令之後,近衛軍發動了一場叛亂反對這一命令,他們破口大罵大維齊爾,還對他施加了人身威脅。
于是,禁酒的命令取消了,近衛軍又可以飲酒了;但有一個前提條件,他們必須控制自己,不得濫用暴力。
穆拉德也有自己的嗜好,尤其貪财和好色。
他對女人和金子的喜愛堪稱癡迷。
在蘇萊曼去世之前,奧斯曼帝國的國庫一直在七塔城堡,七座塔樓分别用來存放黃金、白銀、金銀器具和珠寶、價值連城的文物、來自波斯和埃及的文物、軍械以及國家檔案。
在進行了耗資巨大的戰争之後,塞利姆二世把國庫裡剩餘的财富轉移到了他的私人金庫,這七塔城堡則主要作為監獄使用。
而穆拉德三世則更進一步。
他建了一座有着三重鎖的特殊金庫。
在他的整個統治期内,他就在這座金庫的上方就寝。
這座金庫每年隻開放四次,用來把新的财寶運到裡面去,每次運進去的财寶價值都高達數百萬枚達克特金币。
穆拉德身邊有着數不清的侍從,在他們的陪伴下過着慵懶而放縱的生活。
他隻有在幫助身邊的侍從滿足他們的野心時,才會過問國事。
他的生活由四個女人主宰;十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她們四個人就仿佛是帝國的四根柱石一樣。
第一個女人是他的母親,主宰後宮的蘇丹皇太後;第二個女人是他的姐姐,索科盧的妻子,但她的影響力很快就消失了;第三個女人是一位來自威尼斯的美人,名叫薩菲耶(Safiye)。
她出身于威尼斯貴族巴福(Baffo)家族,她的父親在科孚島擔任總督。
在前往科孚島的途中,她被一名土耳其海盜俘獲,後來為穆拉德生了他的長子穆罕默德。
穆拉德十分迷戀薩菲耶,在很長一段時間内隻忠實于她。
穆拉德的母親對薩菲耶地位的上升感到十分不安,便盡可能地設法讓穆拉德把注意力轉向其他女人。
穆拉德仿佛得到了肆意妄為的許可,經常在一個晚上要求兩到三名姬妾陪侍。
由于穆拉德的放縱,伊斯坦布爾的奴隸市場上女孩的價格翻了一倍,而他本人則有了100多個孩子。
在所有這些姬妾之中,有一位來自匈牙利的女人赢得了他的青睐,并且一度獲得了一定的影響力。
不過,第四位在生活上和國事上都對他産生重要影響的女性是傑恩法達(Janfeda)。
在穆拉德的母親去世後,傑恩法達根據她的遺願獲得了主宰後宮的權力。
由于她本人并不為穆拉德侍寝,她的主要職責是為穆拉德提供其他女性侍寝。
這些女人或是單獨行動,或是聯合起來,總之她們都會在國事上對穆拉德施加影響。
但最具影響力的依然是威尼斯來的蘇丹娜薩菲耶·巴福,她在外交事務上有着尤其強大的影響力。
盡管威尼斯的航運業對奧斯曼帝國構成了很大的威脅,她還是設法說服蘇丹不要攻擊她的母國;威尼斯甚至還與奧斯曼帝國政府續簽了讓步條約,并取得了其他一些貿易上的優惠條件。
即便到了下一代人&mdash&mdash她的兒子穆罕默德三世統治的時期,作為蘇丹皇太後的薩菲耶依然擁有同樣巨大的影響力。
由于穆拉德既貪财又好色,他的宮廷裡很快就賄賂成風。
想在他的朝廷裡謀得官職,要麼得通過後妃的影響力,要麼得靠金錢購買,獲得任命前都需要付上一筆錢。
想要得到官職的人會向蘇丹的侍從和大臣們行賄,而蘇丹本人也會從賄金中分一杯羹;其腐敗程度之深,由此可見一斑。
向穆拉德推薦這種做法的,是一位頗具影響力的寵臣謝姆西帕夏(ShemsiPasha),此人也被稱作&ldquo行賄訓練師&rdquo。
他自稱是塞爾柱王公的後裔,因此十分仇視取代了其先祖的奧斯曼人。
據他的傳記記載,有一天他興高采烈地從蘇丹的住所走出來,說道:&ldquo我終于為塞爾柱王朝複仇了!奧斯曼家族毀滅了我們的王朝,而我已經把他們送上了毀滅之路。
&rdquo當有人問到他究竟做了什麼時,這位蘇丹的寵臣回答道:&ldquo我勸說蘇丹從他的寵臣們賣官鬻爵的所得中分上一杯羹。
毫無疑問,這對他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誘惑,4萬枚達克特金币可不是一筆小錢。
從今天開始,蘇丹本人将帶頭貪腐,而貪腐終将毀滅這個帝國。
&rdquo 像拉拉·穆斯塔法帕夏一樣,謝姆西也是索科盧的仇敵。
有一次,大維齊爾向謝姆西抱怨說,宮廷裡的腐敗風氣已經影響到了國政。
大維齊爾得到的回答是,他好好遵從宮廷裡傳出的旨意就好了,蘇丹的旨意是不會錯的。
在穆拉德登基四年之後,索科盧迎來了他的結局。
索科盧曾經為奧斯曼帝國赢得了塞浦路斯、突尼斯和也門,而此時依然大權在握的他又發動了一場為奧斯曼帝國開疆拓土的戰争&mdash&mdash隻是這次赢得的土地未必守得住。
這場戰争的目标是波斯。
當時,波斯的老沙阿塔赫瑪斯普剛剛駕崩(據說是被他的妻子毒死的),整個國家陷入了血腥的内亂之中。
利用這一時機,奧斯曼帝國在沒有發出任何警告的情況下于1578年出兵入侵波斯。
奧斯曼大軍從克裡米亞出發,由穆斯塔法帕夏指揮,同時還得到了鞑靼人的支援。
他們接連擊敗了兩支波斯軍隊,随即征服了格魯吉亞(一個基督教王國,是波斯的盟友)的大部分地區。
土耳其人開進了第比利斯(Tiflis),将那裡的教堂改建成清真寺。
土耳其人讓投降的格魯吉亞酋長們負責管理各個桑賈克,出兵占領了大部分的鄰近省份,并且成立了一個由四名貝勒貝伊分而治之的行省。
土耳其人進入達吉斯坦(Daghestan)[8],抵達了裡海之濱,完成了索科盧在塞利姆統治時期的夙願(當時他想在頓河和伏爾加河之間修建一條運河以達到這一目标,但沒有能夠實現)。
在跨越草原直抵黑海北部的進軍路上,負責管理亞速的貝伊一直充當着大軍的前鋒,此時也因功獲得了顯赫的頭銜,被擢升為裡海卡普丹帕夏(裡海海軍司令)。
但是,波斯人的抵抗開始變得越發頑強,導緻這場戰争又持續了12年。
最後,波斯人簽署了和約,同意割讓格魯吉亞、阿塞拜疆、希爾凡(Shirvan)[9]、大不裡士和其他一些省份。
與此同時,奧斯曼人則在卡爾斯修建了堅實的防禦工事,将這座城市打造成了針對波斯的軍事基地。
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裡,這座城市都将是帝國在東部的重要屏障。
但是,要控制新征服的行省并不容易。
當地的大部分居民都是什葉派穆斯林,因此仍然忠于波斯。
奧斯曼帝國的行政體系有着自己獨特的征稅和租地制度,當地人并不習慣,因而對其充滿了反感。
遊牧部落也更喜歡波斯沙阿相對間接的統治方式,而不喜歡蘇丹直接的中央集權統治。
而最重要的因素在于,像以往針對波斯的戰争一樣,這些新征服的土地遠離本土的基地,因此會産生運輸和補給方面的問題。
正因如此,自信可以靠水運來解決這些問題的索科盧,并不同意通過陸路來發動這場戰争,他認為此舉需要的資源超過了奧斯曼帝國所能提供的限度。
事實上,在接下來50年不斷發生的戰争中,索科盧的觀點不幸得到了證實。
與此同時,索科盧在宮廷裡的敵人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劃着針對他的陰謀。
首先,他們找出各種借口除掉了索科盧的朋友和門生。
接着,一個打扮成托缽僧的人到索科盧的宅邸求見,然後在議事廳裡拔出匕首捅進了索科盧的心髒,将他當場殺害。
像索科盧本人一樣,這名兇手也是波斯尼亞人。
他在嚴刑拷打之下拒不招供,于是這起案件的犯罪動機被定性為由于封地減少而導緻的私人恩怨。
不過,據說就在索科盧遇刺的前夜,一名侍從官給大維齊爾朗讀了關于蘇丹穆拉德一世在科索沃戰場上遇刺身亡的記載。
聽完之後,索科盧長歎道:&ldquo願真主也賜我同樣的命運吧!&rdquo沒想到他一語成谶。
一名威尼斯使節這樣寫道:&ldquo土耳其人的美德随着穆罕默德·索科盧一起沉入了墳墓。
&rdquo毫無疑問,索科盧的遇刺身亡拉開了奧斯曼帝國長期衰落的大幕。
[1]即有着伊凡雷帝稱号的伊凡四世。
[2]其父即為前文提到過的摩裡亞地區親王國的統治者托馬斯·巴列奧略。
[3]&ldquo拉拉&rdquo是此人的一個頭銜,意為&ldquo蘇丹的導師&rdquo。
在奧斯曼帝國的體制中,皇子會得到一位或多位資深官員作為輔佐人。
拉拉·穆斯塔法曾經是巴耶濟德皇子的導師。
[4]這些島嶼都位于愛琴海中。
[5]愛奧尼亞群島中最大的島嶼。
[6]後來,他在英格蘭女王伊麗莎白一世駕崩後兼任英格蘭國王,稱詹姆士一世;其母為蘇格蘭女王瑪麗一世。
[7]謝裡夫相當于貴族的一種稱謂。
[8]今屬于俄羅斯,位于格魯吉亞的東方。
[9]位于高加索東部,今屬于阿塞拜疆。
就在當夜,還在暈船的穆拉德下令将他的五個弟弟全部絞殺。
第二天早上,他接見了他的政府官員們。
東方世界流行的迷信觀點認為,新蘇丹的第一句話将預示他的統治狀況,因此官員們都緊張而安靜地等着新蘇丹開口。
經過一晚上的休息,暈船帶來的症狀已經消失,因此穆拉德也恢複了胃口。
于是,他的第一句話是:&ldquo我餓了,給我拿些吃的。
&rdquo這句話似乎預示了一場饑荒,而第二年也的确發生了饑荒。
穆拉德對他父親最重要的嗜好不感興趣,即位之初就下令禁止飲酒。
他之所以頒布這一命令,是因為有一群近衛軍士兵在酒館外面舉杯祝新蘇丹身體健康。
得知這一禁令之後,近衛軍發動了一場叛亂反對這一命令,他們破口大罵大維齊爾,還對他施加了人身威脅。
于是,禁酒的命令取消了,近衛軍又可以飲酒了;但有一個前提條件,他們必須控制自己,不得濫用暴力。
穆拉德也有自己的嗜好,尤其貪财和好色。
他對女人和金子的喜愛堪稱癡迷。
在蘇萊曼去世之前,奧斯曼帝國的國庫一直在七塔城堡,七座塔樓分别用來存放黃金、白銀、金銀器具和珠寶、價值連城的文物、來自波斯和埃及的文物、軍械以及國家檔案。
在進行了耗資巨大的戰争之後,塞利姆二世把國庫裡剩餘的财富轉移到了他的私人金庫,這七塔城堡則主要作為監獄使用。
而穆拉德三世則更進一步。
他建了一座有着三重鎖的特殊金庫。
在他的整個統治期内,他就在這座金庫的上方就寝。
這座金庫每年隻開放四次,用來把新的财寶運到裡面去,每次運進去的财寶價值都高達數百萬枚達克特金币。
穆拉德身邊有着數不清的侍從,在他們的陪伴下過着慵懶而放縱的生活。
他隻有在幫助身邊的侍從滿足他們的野心時,才會過問國事。
他的生活由四個女人主宰;十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她們四個人就仿佛是帝國的四根柱石一樣。
第一個女人是他的母親,主宰後宮的蘇丹皇太後;第二個女人是他的姐姐,索科盧的妻子,但她的影響力很快就消失了;第三個女人是一位來自威尼斯的美人,名叫薩菲耶(Safiye)。
她出身于威尼斯貴族巴福(Baffo)家族,她的父親在科孚島擔任總督。
在前往科孚島的途中,她被一名土耳其海盜俘獲,後來為穆拉德生了他的長子穆罕默德。
穆拉德十分迷戀薩菲耶,在很長一段時間内隻忠實于她。
穆拉德的母親對薩菲耶地位的上升感到十分不安,便盡可能地設法讓穆拉德把注意力轉向其他女人。
穆拉德仿佛得到了肆意妄為的許可,經常在一個晚上要求兩到三名姬妾陪侍。
由于穆拉德的放縱,伊斯坦布爾的奴隸市場上女孩的價格翻了一倍,而他本人則有了100多個孩子。
在所有這些姬妾之中,有一位來自匈牙利的女人赢得了他的青睐,并且一度獲得了一定的影響力。
不過,第四位在生活上和國事上都對他産生重要影響的女性是傑恩法達(Janfeda)。
在穆拉德的母親去世後,傑恩法達根據她的遺願獲得了主宰後宮的權力。
由于她本人并不為穆拉德侍寝,她的主要職責是為穆拉德提供其他女性侍寝。
這些女人或是單獨行動,或是聯合起來,總之她們都會在國事上對穆拉德施加影響。
但最具影響力的依然是威尼斯來的蘇丹娜薩菲耶·巴福,她在外交事務上有着尤其強大的影響力。
盡管威尼斯的航運業對奧斯曼帝國構成了很大的威脅,她還是設法說服蘇丹不要攻擊她的母國;威尼斯甚至還與奧斯曼帝國政府續簽了讓步條約,并取得了其他一些貿易上的優惠條件。
即便到了下一代人&mdash&mdash她的兒子穆罕默德三世統治的時期,作為蘇丹皇太後的薩菲耶依然擁有同樣巨大的影響力。
由于穆拉德既貪财又好色,他的宮廷裡很快就賄賂成風。
想在他的朝廷裡謀得官職,要麼得通過後妃的影響力,要麼得靠金錢購買,獲得任命前都需要付上一筆錢。
想要得到官職的人會向蘇丹的侍從和大臣們行賄,而蘇丹本人也會從賄金中分一杯羹;其腐敗程度之深,由此可見一斑。
向穆拉德推薦這種做法的,是一位頗具影響力的寵臣謝姆西帕夏(ShemsiPasha),此人也被稱作&ldquo行賄訓練師&rdquo。
他自稱是塞爾柱王公的後裔,因此十分仇視取代了其先祖的奧斯曼人。
據他的傳記記載,有一天他興高采烈地從蘇丹的住所走出來,說道:&ldquo我終于為塞爾柱王朝複仇了!奧斯曼家族毀滅了我們的王朝,而我已經把他們送上了毀滅之路。
&rdquo當有人問到他究竟做了什麼時,這位蘇丹的寵臣回答道:&ldquo我勸說蘇丹從他的寵臣們賣官鬻爵的所得中分上一杯羹。
毫無疑問,這對他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誘惑,4萬枚達克特金币可不是一筆小錢。
從今天開始,蘇丹本人将帶頭貪腐,而貪腐終将毀滅這個帝國。
&rdquo 像拉拉·穆斯塔法帕夏一樣,謝姆西也是索科盧的仇敵。
有一次,大維齊爾向謝姆西抱怨說,宮廷裡的腐敗風氣已經影響到了國政。
大維齊爾得到的回答是,他好好遵從宮廷裡傳出的旨意就好了,蘇丹的旨意是不會錯的。
在穆拉德登基四年之後,索科盧迎來了他的結局。
索科盧曾經為奧斯曼帝國赢得了塞浦路斯、突尼斯和也門,而此時依然大權在握的他又發動了一場為奧斯曼帝國開疆拓土的戰争&mdash&mdash隻是這次赢得的土地未必守得住。
這場戰争的目标是波斯。
當時,波斯的老沙阿塔赫瑪斯普剛剛駕崩(據說是被他的妻子毒死的),整個國家陷入了血腥的内亂之中。
利用這一時機,奧斯曼帝國在沒有發出任何警告的情況下于1578年出兵入侵波斯。
奧斯曼大軍從克裡米亞出發,由穆斯塔法帕夏指揮,同時還得到了鞑靼人的支援。
他們接連擊敗了兩支波斯軍隊,随即征服了格魯吉亞(一個基督教王國,是波斯的盟友)的大部分地區。
土耳其人開進了第比利斯(Tiflis),将那裡的教堂改建成清真寺。
土耳其人讓投降的格魯吉亞酋長們負責管理各個桑賈克,出兵占領了大部分的鄰近省份,并且成立了一個由四名貝勒貝伊分而治之的行省。
土耳其人進入達吉斯坦(Daghestan)[8],抵達了裡海之濱,完成了索科盧在塞利姆統治時期的夙願(當時他想在頓河和伏爾加河之間修建一條運河以達到這一目标,但沒有能夠實現)。
在跨越草原直抵黑海北部的進軍路上,負責管理亞速的貝伊一直充當着大軍的前鋒,此時也因功獲得了顯赫的頭銜,被擢升為裡海卡普丹帕夏(裡海海軍司令)。
但是,波斯人的抵抗開始變得越發頑強,導緻這場戰争又持續了12年。
最後,波斯人簽署了和約,同意割讓格魯吉亞、阿塞拜疆、希爾凡(Shirvan)[9]、大不裡士和其他一些省份。
與此同時,奧斯曼人則在卡爾斯修建了堅實的防禦工事,将這座城市打造成了針對波斯的軍事基地。
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裡,這座城市都将是帝國在東部的重要屏障。
但是,要控制新征服的行省并不容易。
當地的大部分居民都是什葉派穆斯林,因此仍然忠于波斯。
奧斯曼帝國的行政體系有着自己獨特的征稅和租地制度,當地人并不習慣,因而對其充滿了反感。
遊牧部落也更喜歡波斯沙阿相對間接的統治方式,而不喜歡蘇丹直接的中央集權統治。
而最重要的因素在于,像以往針對波斯的戰争一樣,這些新征服的土地遠離本土的基地,因此會産生運輸和補給方面的問題。
正因如此,自信可以靠水運來解決這些問題的索科盧,并不同意通過陸路來發動這場戰争,他認為此舉需要的資源超過了奧斯曼帝國所能提供的限度。
事實上,在接下來50年不斷發生的戰争中,索科盧的觀點不幸得到了證實。
與此同時,索科盧在宮廷裡的敵人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劃着針對他的陰謀。
首先,他們找出各種借口除掉了索科盧的朋友和門生。
接着,一個打扮成托缽僧的人到索科盧的宅邸求見,然後在議事廳裡拔出匕首捅進了索科盧的心髒,将他當場殺害。
像索科盧本人一樣,這名兇手也是波斯尼亞人。
他在嚴刑拷打之下拒不招供,于是這起案件的犯罪動機被定性為由于封地減少而導緻的私人恩怨。
不過,據說就在索科盧遇刺的前夜,一名侍從官給大維齊爾朗讀了關于蘇丹穆拉德一世在科索沃戰場上遇刺身亡的記載。
聽完之後,索科盧長歎道:&ldquo願真主也賜我同樣的命運吧!&rdquo沒想到他一語成谶。
一名威尼斯使節這樣寫道:&ldquo土耳其人的美德随着穆罕默德·索科盧一起沉入了墳墓。
&rdquo毫無疑問,索科盧的遇刺身亡拉開了奧斯曼帝國長期衰落的大幕。
[1]即有着伊凡雷帝稱号的伊凡四世。
[2]其父即為前文提到過的摩裡亞地區親王國的統治者托馬斯·巴列奧略。
[3]&ldquo拉拉&rdquo是此人的一個頭銜,意為&ldquo蘇丹的導師&rdquo。
在奧斯曼帝國的體制中,皇子會得到一位或多位資深官員作為輔佐人。
拉拉·穆斯塔法曾經是巴耶濟德皇子的導師。
[4]這些島嶼都位于愛琴海中。
[5]愛奧尼亞群島中最大的島嶼。
[6]後來,他在英格蘭女王伊麗莎白一世駕崩後兼任英格蘭國王,稱詹姆士一世;其母為蘇格蘭女王瑪麗一世。
[7]謝裡夫相當于貴族的一種稱謂。
[8]今屬于俄羅斯,位于格魯吉亞的東方。
[9]位于高加索東部,今屬于阿塞拜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