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關燈
來。

    由于基督教國家一貫相互猜忌,彼此之間又充滿利益糾葛,神聖同盟花費了一年多的時間才真正組建起來。

    威尼斯擔心這個同盟會損害意大利的利益,而增強西班牙的實力;西班牙也不想幫助威尼斯,因為後者随時可能投回蘇丹的懷抱;法國也不希望看到它的世仇西班牙變得更加強大,像往常一樣更願意親近它的秘密盟友&mdash&mdash蘇丹。

    因此,法國并沒有參加神聖同盟,反而試圖阻撓它的成立。

     1571年夏天,教皇、西班牙和威尼斯組成了共同反對奧斯曼帝國的三元同盟,而當時土耳其人還在圍攻法馬古斯塔。

    神聖同盟的聯合艦隊還包括來自意大利各邦國和馬耳他騎士團的艦隻。

    這支成分複雜的艦隊的戰鬥力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們能否找到一名能力卓著的指揮官。

    最終,這一重任落在奧地利的堂·胡安(DonJohn)的肩上。

    堂·胡安是皇帝查理五世的私生子,即國王腓力二世同父異母的弟弟。

    堂·胡安是一名充滿活力、有着火一般熱情的年輕人,天生具有領袖氣質,并且在指揮鎮壓格拉納達的摩爾人叛亂時證明了自己的能力。

    基督徒們終于找到了一位能夠讓來自不同國家的人們團結一緻、全身心地投入&ldquo十字軍東征&rdquo(這次晚近的針對奧斯曼土耳其的戰争,可以被看作第13次十字軍東征)的領袖。

     堂·胡安的艦隊規模比奧斯曼艦隊略小,由大約200艘槳帆船組成。

    但威尼斯人派來的6艘加萊賽戰船給了他們一定的優勢,因為這種戰船比地中海上的任何船隻都大,火力也更強。

    伴随堂·胡安的艦隊出征的大約有3萬名士兵;而人數相近的奧斯曼艦隊則由穆赫辛紮德·阿裡帕夏(MuhsinzadeAliPasha)統率,前文提到過的烏魯奇·阿裡[西方人稱他為奧基亞利(Ochiale)]在他的手下效命;一同出征的還有另外兩名私掠船船長和15名負責管理沿海桑賈克的貝伊。

    他們每個人都獲準在自己的槳帆船船尾樓上挂起自己的旗幟,象征他們&ldquo海上貴族&rdquo的身份。

     1571年9月,神聖同盟的艦隊在墨西拿集結,随後起航前往屬于異教徒的東地中海尋找敵人。

    挂着三角旗和其他旗幟的槳帆船桅杆林立,在位于防波堤盡頭的教皇特使的祝福下,跟随着旗艦駛入了墨西拿海峽。

    在抵達土耳其人曾經圍攻卻無功而返的科孚島之後,堂·胡安接到了有關法馬古斯塔的陷落和那裡發生的亵渎神明的行為的第一批報告,這些消息堅定了十字軍戰士們與土耳其人拼死戰鬥的決心。

     與此同時,奧斯曼艦隊從科孚島向南朝着帕特拉斯撤退,随後在勒班陀海灣下錨停泊。

    基督教艦隊穿越了凱法洛尼亞島(Cephalonia)[5]和伊薩卡島(Ithaca)之間的海峽,出現在海灣的入口之外。

    在看到基督教艦隊之後,土耳其人的海軍統帥在他的旗艦&ldquo蘇丹娜号&rdquo上召開了作戰會議。

    像基督教艦隊一樣,土耳其人這邊的意見也不統一,有人嚷着要馬上行動,有人則建議小心從事。

    好鬥的烏魯奇·阿裡斥責那些想要留在勒班陀的同僚,說他們想在這兒&ldquo照看婦孺”不過,作為一位久經考驗、做事務實的海盜,他也同意陸軍統帥佩爾塔烏帕夏(PertauPasha)的意見,認為應該稍事休整,在裝備和訓練完成之後再發動進攻。

     但海軍統帥阿裡帕夏勇猛有餘而謹慎不足,而且必須嚴格遵守蘇丹的命令。

    自從攻陷法馬古斯塔之後,蘇丹本人也變得格外好戰,一心想要他的艦隊英勇出擊俘獲基督教艦隊,并把它帶回金角灣去。

    于是,阿裡帕夏下令立刻發動進攻。

    為了鼓舞士兵,他讓他們不要忘記土耳其人已經征服了數不清的基督教城市,且無論在人數上還是船隻數量上他們都占據着優勢,随後又貶損了眼前的敵人一番。

     于是,奧斯曼艦隊駛出了位于勒班陀海灣内的安全港,到海灣入口之外的外海上與基督徒交戰。

     這次新月與十字架之間的碰撞,是歐洲曆史上最後一次發生在槳帆船艦隊之間的大型海戰。

    十字架一方打出了堂·胡安的教皇旗,其上繪有釘死在十字架上的基督的形象;新月一方打出了來自麥加的神聖旌旗,其上飾有《古蘭經》中的章句。

    1571年10月7日,星期日,是陽光明媚的一天。

    在這天的日出時分,堂·胡安命令全艦隊将士舉行彌撒儀式。

    接着,土耳其人就在海平線上出現了。

     兩支擺好了戰鬥隊形的艦隊遭遇了。

    奧斯曼艦隊組成了一個寬寬的新月形,沖向基督教艦隊。

    雙方的艦隊都分成了三個分隊,雙方的主帥均位居艦隊中央的突前位置。

    雙方艦隊的總指揮各自站在自己的旗艦上,直接面對着對方。

    堂·胡安的旗艦兩側分别是教皇艦隊的旗艦和威尼斯人的旗艦,而直面他們的挑戰的阿裡帕夏的兩側,分别是佩爾塔烏帕夏和他的财務主管所在的艦隻。

    烏魯奇·阿裡統率着奧斯曼艦隊的左翼,面對的對手是熱那亞的艦隊;亞曆山大港的貝伊穆罕默德·舒盧奇[MehmedChuluk,通常被叫作西羅科(Scirocco)]統率右翼,面對的是威尼斯的艦隊。

    阿裡帕夏發現基督教艦隊的實力比他預計的要強,為了以防萬一,他命令艦隊把隊形從新月形變成一條直線。

    在基督教艦隊組成的直線前方幾千碼的地方,是堂·胡安手下令人生畏、如城堡一般堅固的加萊賽戰船。

     有那麼一會兒,雙方都沒有什麼動作,隻是審視、評估着對方。

    接着,土耳其人發出了正式的挑戰,射出了一發隻填充了火藥的空包彈。

    作為回應,基督教艦隊射出了一發重重的實心彈,這枚炮彈從奧斯曼艦隻的索具中間穿了過去。

    伴随着呐喊聲和铿锵的鼓聲和笛聲,土耳其人開始劃槳向前。

    兩支艦隊很快就糾纏在了一起,從戰線的一頭到另一頭,雙方發生了全面的接觸。

    很快,加萊賽戰船的舷炮齊射就打亂了土耳其人的攻勢。

    土耳其人的船隻先是散開,接着又固執地重新集結,然後繼續執行傳統的沖撞登船戰術。

    漸漸地,這場戰役演變成了三場單獨的戰鬥。

    在西羅科的指揮下,奧斯曼艦隊的右翼向海岸的方向移動,試圖繞到敵人的側翼。

    但是,威尼斯人憑借着訓練有素的船員和質量更好的槳帆船,把土耳其人的船隻趕上了海岸,然後又沖上陸地屠殺了逃竄的土耳其船員,徹底消滅了這支分隊。

    威尼斯艦隊的指揮官巴爾巴裡戈(Barbarigo)被一箭射中了眼睛,箭頭插進了他的腦中,當即陣亡;而受傷的西羅科則落入海中,随後被敵人拖出來斬首,也丢了性命。

     主要的戰場在中路。

    雙方總指揮的旗艦&ldquo國王号&rdquo和&ldquo蘇丹娜号&rdquo船頭對着船頭沖向彼此。

    它們劇烈地相撞,&ldquo蘇丹娜号&rdquo的船首尖角嵌進了&ldquo國王号&rdquo的索具之中,把兩艘船緊緊連在了一起。

    這兩艘船就成了中心戰場,威尼斯艦隊和教皇艦隊的旗艦則分處于這個中心戰場的兩側。

    使用鈎铳和弓箭的基督徒鈎铳手和奧斯曼近衛軍旗鼓相當,雙方拼死激戰了兩個小時;在需要的時候還不斷有援軍從周圍的槳帆船和蓋倫帆船上登艦。

    基督徒一方的火力占據優勢,而奧斯曼船隻用來防禦敵人登艦的手段不多。

    于是,基督徒在戰鬥中逐漸占了上風。

    阿裡帕夏率領手下士兵英勇地保衛着&ldquo蘇丹娜号&rdquo,接連打退了基督徒的兩次進攻。

    接着,堂·胡安親自帶人沖上了&ldquo蘇丹娜号&rdquo。

    在戰鬥中,一顆子彈擊中了阿裡帕夏的前額,他向前跌倒,死在了舷梯上。

    他的頭被砍下來,呈到堂·胡安面前。

    據說,堂·胡安很不高興,因為他對他的敵人十分尊敬;但他還是把人頭插在了長矛上,在他的旗艦上示衆。

     基督徒登上了奧斯曼艦隊的旗艦,将其俘獲。

    土耳其人發動了一次絕望的反擊,想要将它奪回,但沒有成功。

    奧斯曼艦隊的中路被擊破了。

    在土耳其人的槳帆船上,劃槳的基督徒奴隸打破枷鎖,奪取武器,撲向了奴役他們的人。

    經過三個多小時激烈無比、可歌可泣的戰鬥,基督教軍隊赢得了勒班陀戰役。

    奧斯曼艦隊的大部分船隻(大約230艘槳帆船)都被擊沉或俘虜,而基督教艦隊隻損失了不超過15艘槳帆船,人員損失也隻有土耳其人的一半。

    不過,犧牲的基督徒裡有許多是西班牙和意大利貴族階層中的精英人物。

    參戰的西班牙人裡包括塞萬提斯(Cervantes),他在進攻西羅科的旗艦時負傷,左手從此落下了殘疾。

    後來,他曾這樣描寫自己:&ldquo盡管這隻手看起來很醜,我卻覺得它很可愛,因為它見證了過去幾個世紀中最值得紀念、最偉大的事件&mdash&mdash未來的人再也不會遇到可以與之相比肩的偉業。

    &rdquo 不過,左翼的土耳其人幸存了下來。

    作為一名高超的戰術家,海盜烏魯奇·阿裡首先迫使基督教艦隊的右翼&mdash&mdash統率它的是吉安·安德裡亞·多利亞(GianAndreaDoria),那位著名的海軍将領的侄子&mdash&mdash向南移動以避其鋒芒;接着烏魯奇又在北方的主戰場展開激戰時,令其艦隊穿過基督教艦隊之間的空隙,從後方攻擊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