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關燈
小
中
大
着,奧斯曼軍隊開始進攻錫蓋特。
茲裡尼在城中立起了一座十字架,組織了頑強的抵抗,給敵人造成了重大的傷亡。
在城鎮部分失守之後,他又撤進了城中的要塞裡。
要塞守軍升起一面黑旗,宣稱他們決心戰鬥到最後一個人。
這樣的英勇行為讓蘇萊曼大為觸動,同時他也為攻打這麼一座無關緊要的城堡浪費了這麼多時間而感到十分沮喪。
于是,蘇萊曼開出了寬大的投降條件,并且許諾讓茲裡尼做克羅地亞的實際統治者,希望以此來誘使他為奧斯曼帝國效命。
但是,守軍輕蔑地拒絕了他。
于是,蘇萊曼派出了工兵,他們連續工作了兩個星期,準備在主堡下面安放一枚大地雷,為總攻做準備。
9月5日,他們引爆了地雷,毀滅性的爆炸炸碎了城牆,在城堡内引發了大火,要塞因而變得不堪一擊。
但是,蘇萊曼并沒有能夠親眼看到最終的勝利。
當天晚上,他就死在了大帳中,死因可能是中風,也可能是極度緊張的情緒導緻的心髒病。
就在幾個小時之前,他還對他的大維齊爾說:&ldquo我還沒有聽到象征征服的鼓聲。
&rdquo索科盧掩蓋了蘇丹的死訊,對外宣稱蘇丹患了痛風,因而不得不待在大帳中,不能公開露面。
據說,為了保密,他甚至勒死了蘇萊曼的醫生。
于是,戰鬥繼續進行,土耳其人獲得了勝利。
他們連續不斷地又炮擊了四天,直到整座要塞隻剩下一座塔樓還沒有倒塌,要塞中的幸存者也隻剩下了600人。
在茲裡尼的帶領下,他們衣着華麗、披金戴銀,仿佛要去參加一場宴會。
在自我犧牲精神的感召下,茲裡尼已經讓他們做好了成為基督的烈士的準備。
就在近衛軍沖進來的時候,茲裡尼親自用一門巨大的臼炮開火,彈雨打倒了上百人。
接着,他手持佩劍,和他的戰友們一道英勇作戰,直到倒下。
600名守軍幾乎無人生還。
茲裡尼在戰鬥前的最後一個舉動是布置了一條通往塔樓彈藥庫的導火索,劇烈的爆炸殺死了大約3000名土耳其人。
對于大維齊爾索科盧而言,最重要的事情莫過于确保塞利姆能夠和平地繼承蘇丹的大位。
他派出行動迅速的信使,去把其父的死訊帶給遠在安納托利亞屈塔希亞(Kütahya)的塞利姆。
在接下來的幾個星期中,他一直保守着這個秘密。
政府的一切功能繼續運轉,仿佛蘇丹還活着一樣。
從蘇丹的大帳中還會傳出命令,仿佛是他親自簽發的。
空缺的職位指派了人選,晉升和獎賞也按照慣例進行。
迪萬還召開了一次會議,報捷消息也依照慣例以蘇丹的名義送到了帝國各個行省的總督手裡。
在攻克錫蓋特之後,戰役繼續進行,就好像蘇丹依然在發号施令一樣。
不過,軍隊漸漸開始向奧斯曼邊境方向撤退,沿途還打了一次小型的圍攻戰,作戰的命令表面上也是蘇丹下達的。
蘇萊曼的内髒已經被掩埋,他的遺體則經過了防腐處理。
像出發時一樣,在班師的路上他還被擡在封閉的轎子裡,四周都是衛士和侍從,就如同轎子裡的蘇丹還活着一樣。
直到索科盧得到消息,确認皇子塞利姆已經抵達伊斯坦布爾、可以正式舉行加冕典禮之後,他才向行軍中的士兵們透露了蘇丹的死訊。
那天晚上,大軍停在距離貝爾格萊德不遠的一座森林的邊緣準備過夜。
大維齊爾叫來了《古蘭經》誦經師,讓他們圍在蘇丹的轎子周圍,開始以真主之名誦讀奉獻給死者的經文。
宣禮員們圍繞着蘇丹的大帳,開始莊嚴地吟誦。
這聲響驚醒了士兵們。
他們意識到,這熟悉的吟誦聲是在宣告人的死亡。
士兵們聚集起來,開始痛哭哀悼。
在拂曉之前,大維齊爾現身在士兵中間,告訴他們,他們的帕迪沙阿、士兵之友,現在已經安息在唯一真主的懷抱之中。
他回憶着蘇萊曼為伊斯蘭世界立下的豐功偉績,叮囑他們說,懷念蘇萊曼的正确方式不是徒表哀痛,而是效忠于蘇萊曼的兒子、接替其大位的光榮的蘇丹塞利姆。
士兵們的情緒逐漸平靜了下來,部分是由于大維齊爾的勸導,部分則是因為他們意識到新蘇丹将會給他們頒發賞賜。
他們繼續井然有序地行軍,護送着他們偉大的統治者和指揮官的肉身抵達了貝爾格萊德。
當年就是在這裡,蘇萊曼赢得了他的第一場勝利。
接着,他的遺體又被運到了伊斯坦布爾,按照他自己事先的安排埋在了蘇萊曼清真寺附近。
蘇萊曼的一生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戰場上度過的,在手下部隊的拱衛下居住在他的大帳中;他去世時也是如此。
在穆斯林看來,這樣的離世方式讓蘇萊曼成了為聖戰而死的烈士。
正因如此,當時最偉大的抒情詩人巴基(Baqi)為蘇萊曼寫下了這樣的挽歌: 道别之鼓,終于響起,汝之旅程,由此開啟 看哪,汝之面前,乃天堂之原野 感謝真主,将汝始終看護 烈士和加齊,皆是汝光榮的稱呼 對于這位統治着偉大的軍事帝國、戎馬一生的蘇丹來說,在如此高齡卒于戰勝之時,可謂是适宜的結局。
作為一位征服者,蘇萊曼用實際行動擴張并鞏固了帝國的版圖;作為一位立法者,追求秩序、公正和智慧的蘇萊曼,通過有效的制度體系和人性化的政策打造了開明的政府架構;作為一位政治家,他讓他的帝國變成了占據支配地位的世界大國;作為奧斯曼帝國的第十位蘇丹,或許也是最偉大的蘇丹,他讓帝國的實力和威信都達到了不可逾越的高度。
然而,就在他偉大的成就之中,暗藏着終将帶來衰敗的禍根。
繼承他衣缽的後代都将是遠遜于他的人&mdash&mdash既不是征服者,也不是立法者,亦非政治家。
奧斯曼帝國的巅峰突然成了一座分水嶺,一座山峰的頂點,整個帝國的命運緩慢而不可避免地沿着山坡下滑,進入衰敗的深淵,并走向最終的消亡。
[1]馬拉巴爾海岸指的是印度次大陸西南側的海岸。
[2]德裡蘇丹國是12&mdash16世紀統治印度河平原和恒河平原的一個伊斯蘭王國,于1526年被莫卧兒帝國吞并。
[3]印度西南部距離陸地非常近的一個島嶼。
[4]該島位于霍爾木茲海峽,今屬伊朗。
[5]紅海和亞丁灣連接之處的重要港口,今屬也門。
[6]印度西海岸的一個地區,位于古吉拉特的南方,此時是葡萄牙的殖民地。
[7]Reis是奧斯曼帝國授予海軍軍官的一種稱呼,其意義類似于船長,有時作為綽号直接接在人名後面。
[8]阿爾及利亞西北部的沿海城市。
[9]即今天埃塞俄比亞的前身。
[10]努比亞指埃及南部和蘇丹北部的尼羅河沿岸地區。
[11]腓力二世隻從查理五世手中繼承了西班牙和低地國家的統治權;奧地利大公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頭銜給了查理五世的弟弟、匈牙利國王斐迪南。
[12]位于非洲西海岸、摩洛哥西南方向的一個群島,今屬西班牙。
[13]位于馬耳他主島北側的一個島嶼。
[14]聖約翰節是公曆6月24日。
[15]馬克西米利安二世是斐迪南的兒子,在其父去世後加冕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皇帝查理五世于1556年退位,将皇位讓給其弟斐迪南。
斐迪南于1558年即位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6年後去世。
) [16]今名為澤蒙(Zemun),塞姆林是其德語名稱。
該地區今屬塞爾維亞,是貝爾格萊德市的一部分。
茲裡尼在城中立起了一座十字架,組織了頑強的抵抗,給敵人造成了重大的傷亡。
在城鎮部分失守之後,他又撤進了城中的要塞裡。
要塞守軍升起一面黑旗,宣稱他們決心戰鬥到最後一個人。
這樣的英勇行為讓蘇萊曼大為觸動,同時他也為攻打這麼一座無關緊要的城堡浪費了這麼多時間而感到十分沮喪。
于是,蘇萊曼開出了寬大的投降條件,并且許諾讓茲裡尼做克羅地亞的實際統治者,希望以此來誘使他為奧斯曼帝國效命。
但是,守軍輕蔑地拒絕了他。
于是,蘇萊曼派出了工兵,他們連續工作了兩個星期,準備在主堡下面安放一枚大地雷,為總攻做準備。
9月5日,他們引爆了地雷,毀滅性的爆炸炸碎了城牆,在城堡内引發了大火,要塞因而變得不堪一擊。
但是,蘇萊曼并沒有能夠親眼看到最終的勝利。
當天晚上,他就死在了大帳中,死因可能是中風,也可能是極度緊張的情緒導緻的心髒病。
就在幾個小時之前,他還對他的大維齊爾說:&ldquo我還沒有聽到象征征服的鼓聲。
&rdquo索科盧掩蓋了蘇丹的死訊,對外宣稱蘇丹患了痛風,因而不得不待在大帳中,不能公開露面。
據說,為了保密,他甚至勒死了蘇萊曼的醫生。
于是,戰鬥繼續進行,土耳其人獲得了勝利。
他們連續不斷地又炮擊了四天,直到整座要塞隻剩下一座塔樓還沒有倒塌,要塞中的幸存者也隻剩下了600人。
在茲裡尼的帶領下,他們衣着華麗、披金戴銀,仿佛要去參加一場宴會。
在自我犧牲精神的感召下,茲裡尼已經讓他們做好了成為基督的烈士的準備。
就在近衛軍沖進來的時候,茲裡尼親自用一門巨大的臼炮開火,彈雨打倒了上百人。
接着,他手持佩劍,和他的戰友們一道英勇作戰,直到倒下。
600名守軍幾乎無人生還。
茲裡尼在戰鬥前的最後一個舉動是布置了一條通往塔樓彈藥庫的導火索,劇烈的爆炸殺死了大約3000名土耳其人。
對于大維齊爾索科盧而言,最重要的事情莫過于确保塞利姆能夠和平地繼承蘇丹的大位。
他派出行動迅速的信使,去把其父的死訊帶給遠在安納托利亞屈塔希亞(Kütahya)的塞利姆。
在接下來的幾個星期中,他一直保守着這個秘密。
政府的一切功能繼續運轉,仿佛蘇丹還活着一樣。
從蘇丹的大帳中還會傳出命令,仿佛是他親自簽發的。
空缺的職位指派了人選,晉升和獎賞也按照慣例進行。
迪萬還召開了一次會議,報捷消息也依照慣例以蘇丹的名義送到了帝國各個行省的總督手裡。
在攻克錫蓋特之後,戰役繼續進行,就好像蘇丹依然在發号施令一樣。
不過,軍隊漸漸開始向奧斯曼邊境方向撤退,沿途還打了一次小型的圍攻戰,作戰的命令表面上也是蘇丹下達的。
蘇萊曼的内髒已經被掩埋,他的遺體則經過了防腐處理。
像出發時一樣,在班師的路上他還被擡在封閉的轎子裡,四周都是衛士和侍從,就如同轎子裡的蘇丹還活着一樣。
直到索科盧得到消息,确認皇子塞利姆已經抵達伊斯坦布爾、可以正式舉行加冕典禮之後,他才向行軍中的士兵們透露了蘇丹的死訊。
那天晚上,大軍停在距離貝爾格萊德不遠的一座森林的邊緣準備過夜。
大維齊爾叫來了《古蘭經》誦經師,讓他們圍在蘇丹的轎子周圍,開始以真主之名誦讀奉獻給死者的經文。
宣禮員們圍繞着蘇丹的大帳,開始莊嚴地吟誦。
這聲響驚醒了士兵們。
他們意識到,這熟悉的吟誦聲是在宣告人的死亡。
士兵們聚集起來,開始痛哭哀悼。
在拂曉之前,大維齊爾現身在士兵中間,告訴他們,他們的帕迪沙阿、士兵之友,現在已經安息在唯一真主的懷抱之中。
他回憶着蘇萊曼為伊斯蘭世界立下的豐功偉績,叮囑他們說,懷念蘇萊曼的正确方式不是徒表哀痛,而是效忠于蘇萊曼的兒子、接替其大位的光榮的蘇丹塞利姆。
士兵們的情緒逐漸平靜了下來,部分是由于大維齊爾的勸導,部分則是因為他們意識到新蘇丹将會給他們頒發賞賜。
他們繼續井然有序地行軍,護送着他們偉大的統治者和指揮官的肉身抵達了貝爾格萊德。
當年就是在這裡,蘇萊曼赢得了他的第一場勝利。
接着,他的遺體又被運到了伊斯坦布爾,按照他自己事先的安排埋在了蘇萊曼清真寺附近。
蘇萊曼的一生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戰場上度過的,在手下部隊的拱衛下居住在他的大帳中;他去世時也是如此。
在穆斯林看來,這樣的離世方式讓蘇萊曼成了為聖戰而死的烈士。
正因如此,當時最偉大的抒情詩人巴基(Baqi)為蘇萊曼寫下了這樣的挽歌: 道别之鼓,終于響起,汝之旅程,由此開啟 看哪,汝之面前,乃天堂之原野 感謝真主,将汝始終看護 烈士和加齊,皆是汝光榮的稱呼 對于這位統治着偉大的軍事帝國、戎馬一生的蘇丹來說,在如此高齡卒于戰勝之時,可謂是适宜的結局。
作為一位征服者,蘇萊曼用實際行動擴張并鞏固了帝國的版圖;作為一位立法者,追求秩序、公正和智慧的蘇萊曼,通過有效的制度體系和人性化的政策打造了開明的政府架構;作為一位政治家,他讓他的帝國變成了占據支配地位的世界大國;作為奧斯曼帝國的第十位蘇丹,或許也是最偉大的蘇丹,他讓帝國的實力和威信都達到了不可逾越的高度。
然而,就在他偉大的成就之中,暗藏着終将帶來衰敗的禍根。
繼承他衣缽的後代都将是遠遜于他的人&mdash&mdash既不是征服者,也不是立法者,亦非政治家。
奧斯曼帝國的巅峰突然成了一座分水嶺,一座山峰的頂點,整個帝國的命運緩慢而不可避免地沿着山坡下滑,進入衰敗的深淵,并走向最終的消亡。
[1]馬拉巴爾海岸指的是印度次大陸西南側的海岸。
[2]德裡蘇丹國是12&mdash16世紀統治印度河平原和恒河平原的一個伊斯蘭王國,于1526年被莫卧兒帝國吞并。
[3]印度西南部距離陸地非常近的一個島嶼。
[4]該島位于霍爾木茲海峽,今屬伊朗。
[5]紅海和亞丁灣連接之處的重要港口,今屬也門。
[6]印度西海岸的一個地區,位于古吉拉特的南方,此時是葡萄牙的殖民地。
[7]Reis是奧斯曼帝國授予海軍軍官的一種稱呼,其意義類似于船長,有時作為綽号直接接在人名後面。
[8]阿爾及利亞西北部的沿海城市。
[9]即今天埃塞俄比亞的前身。
[10]努比亞指埃及南部和蘇丹北部的尼羅河沿岸地區。
[11]腓力二世隻從查理五世手中繼承了西班牙和低地國家的統治權;奧地利大公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頭銜給了查理五世的弟弟、匈牙利國王斐迪南。
[12]位于非洲西海岸、摩洛哥西南方向的一個群島,今屬西班牙。
[13]位于馬耳他主島北側的一個島嶼。
[14]聖約翰節是公曆6月24日。
[15]馬克西米利安二世是斐迪南的兒子,在其父去世後加冕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皇帝查理五世于1556年退位,将皇位讓給其弟斐迪南。
斐迪南于1558年即位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6年後去世。
) [16]今名為澤蒙(Zemun),塞姆林是其德語名稱。
該地區今屬塞爾維亞,是貝爾格萊德市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