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關燈
小
中
大
道:&ldquo我的帕迪沙阿呀!我的婚禮有這樣一位貴客:時代之主、伊斯蘭之壁壘、麥加和麥地那的擁有者、大馬士革和埃及的主人、神聖入口的哈裡發、神之居所[3]的主人&mdash&mdash蘇萊曼。
請問,在您的慶典上,可有哪一位客人比得上我的這位客人呢?&rdquo 四位來自威尼斯的使節是僅有的來自西方世界的代表,他們一如既往地熱衷于觀察和記述慶典上發生的一切。
他們中的一人&mdash&mdash威尼斯公使彼得羅·布拉加蒂諾(PietroBragadino)這樣描述他在慶典上見到的蘇萊曼:&ldquo他32歲,面色慘白,長着鷹鈎鼻子和長長的脖子;雖然看上去沒什麼力氣,但是我在親吻他的手時發現,他的手臂十分有力,據說能夠拉動非常硬的弓。
他天性郁郁寡歡,對女人很感興趣,開明、驕傲、急性子,但有時又十分彬彬有禮。
&rdquo 随着時間的推移,蘇萊曼的宮廷在外交領域的重要性越發凸顯。
因此,除了威尼斯人之外,其他國家的使團也紛至沓來。
他們紛紛記錄下自己對奧斯曼土耳其和蘇丹的觀察,這些觀察對西方世界而言大有裨益。
其中有一位來自佛蘭德斯的貴族,名叫奧吉爾·吉塞林·德·巴斯拜克(OgierGhiselindeBusbecq)。
他是一位著名的學者,閱曆豐富,思想開明,對事物常抱着積極樂觀的看法。
從1554年起,他時斷時續地在伊斯坦布爾出任查理五世皇帝的使節。
在寫給一位朋友的一系列信件中,他從個人視角出發,為西方世界提供了諸多有關蘇萊曼本人、他的宮廷和人民的生動而客觀的記述。
從一開始,來自西方的巴斯拜克就學會了欣賞陌生的東方世界較為文明的方方面面。
在抵達伊斯坦布爾就職後不久,他曾這樣描寫蘇丹在阿馬西亞會見衆人的場面: 現在請随我來,看看這一大群人吧:他們都戴着包出無數道褶的潔白的絲質頭巾,穿着各色各樣的服裝,滿目都是金色、銀色、紫色的綢緞的光彩&hellip&hellip我從未見過比這更絢麗奪目的景象。
在這樣的奢華背後,卻體現出别樣的簡潔和經濟。
不管他們的級别如何,所有人都穿着同樣款式的衣服;與我們大為不同,他們的衣服上沒有鑲邊或無用的配飾&hellip&hellip最值得一提的是,盡管有這麼一大群人,現場卻出奇地安靜,井然有序。
這裡沒有人頭攢動的大廳裡常見的喊叫聲或是默默低語,人們也不會聚成一團。
每個人都盡可能安靜地待在自己的指定位置。
巴斯拜克很快就發現了這個社會背後運行的原則:在絕對專制的君主統治之下,高度民主化的平等精神卻支配着蘇萊曼的&ldquo私人之家&rdquo。
在這一大群人中,沒有哪個人的地位聲望不是源自他自身的本領和勇氣;沒有人憑借出身而高人一等,每個人獲得的禮遇都由他的職責和官職決定;沒有哪個人會拼命地去追根溯祖,因為他們的地位都是憑借能力得來的。
蘇丹本人負責分配每一個人的職責與官位,他對他們的财産狀況、虛名、影響力和受歡迎程度都不感興趣,他隻關心他們的本事和人品、能力與性格。
因此,每個人都各得其所,每個職位都能分配給适合的人。
蘇丹親自接見了巴斯拜克。
&ldquo他坐在一個矮沙發上,距離地面不超過一英尺,身下是繡着精美花紋的沙發罩子和靠墊,身邊放着他的弓和箭。
他的臉上&hellip&hellip沒有一絲笑容,嚴厲的神色中帶着一絲憂傷,但又十分威嚴。
我們前去拜見他時,他的内侍總管向他介紹了我們&hellip&hellip在裝模作樣地親吻過他的手之後,我們被人領着面朝着蘇丹向牆的方向退去,以避免我們的背部朝向蘇丹。
&rdquo 接着,巴斯拜克表明了此行的目的,希望說服土耳其人停止對匈牙利的劫掠。
這個請求和其他的一些相關要求并不符合蘇丹的政策。
蘇丹&ldquo表現出鄙夷的神情&rdquo,隻簡短地回答以&ldquo好,好&rdquo,随即差人把查理五世皇帝的使節帶回了他們自己的居所。
對于蘇丹對其請求的冷淡态度,巴斯拜克并不感到特别驚訝。
在接見外國使節時,蘇萊曼總是用截然不同的态度對待友邦(比如威尼斯和法國)和敵國的使節。
在巴斯拜克到訪的同時,還有一位波斯使節也來拜見蘇丹。
他比巴斯拜克更受歡迎,同時又帶了許多華美的禮物。
于是,他對和平的訴求當場就獲得了應允。
&ldquo蘇丹對波斯人可謂禮數周到,&rdquo巴斯拜克寫道,&ldquo毫無疑問,蘇丹是真心想和他們議和。
無論在什麼事情上&hellip&hellip不論是禮遇友人,還是羞辱敵人,土耳其人總是喜歡走極端。
&rdquo波斯人獲得了正式的和約,而巴斯拜克隻得到了六個月的休戰。
于是,他帶了一封蘇萊曼的書信回到了維也納,然後又不太情願地帶了一封回信返回了伊斯坦布爾。
他又一次被引見給蘇丹: 他們在我身上套了兩件繡着花紋、長及腳踝的長袍,倘若再多一件,我怕是都穿不動了。
我的随員們也都穿上了各種顔色的絲質長袍,陪我一同觐見蘇丹。
接着,我跟着一支規模壯觀的隊伍向前走,仿佛是在一出悲劇裡面飾演阿伽門農(Agamemnon)或是别的什麼類似的英雄人物。
穿着金衣的蘇丹打發了我們,于是我們就向他道别了。
巴斯拜克和他的随員就這樣離開了,沒能享用離任使節通常都能享用到的正式早餐。
這是因為,&ldquo那是給友邦使節的待遇,而我們兩國之間的和平都還不甚穩固&rdquo。
蘇萊曼的外交政策一直受到易蔔拉欣帕夏的影響。
易蔔拉欣帕夏在1536年失勢之前一直是蘇萊曼的大維齊爾。
蘇丹任命易蔔拉欣為大維齊爾,可謂開創之舉。
以前的蘇丹通常都是從官僚系統内挑選軍事法官或行省總督出任大維齊爾,而蘇萊曼卻從自己的私邸中挑選了自己的親信,他們密切的私人關系确保了他對其能力的充分了解。
就這樣,蘇萊曼為後世的蘇丹開創了一個難說是好是壞的先例。
易蔔拉欣本人出身于希臘的基督徒家庭,在外國統治者和使節之中也很有影響力,以緻弗朗索瓦一世和斐迪南都會寫信給他,而來到伊斯坦布爾的使節也總是先去拜見他。
易蔔拉欣總是
請問,在您的慶典上,可有哪一位客人比得上我的這位客人呢?&rdquo 四位來自威尼斯的使節是僅有的來自西方世界的代表,他們一如既往地熱衷于觀察和記述慶典上發生的一切。
他們中的一人&mdash&mdash威尼斯公使彼得羅·布拉加蒂諾(PietroBragadino)這樣描述他在慶典上見到的蘇萊曼:&ldquo他32歲,面色慘白,長着鷹鈎鼻子和長長的脖子;雖然看上去沒什麼力氣,但是我在親吻他的手時發現,他的手臂十分有力,據說能夠拉動非常硬的弓。
他天性郁郁寡歡,對女人很感興趣,開明、驕傲、急性子,但有時又十分彬彬有禮。
&rdquo 随着時間的推移,蘇萊曼的宮廷在外交領域的重要性越發凸顯。
因此,除了威尼斯人之外,其他國家的使團也紛至沓來。
他們紛紛記錄下自己對奧斯曼土耳其和蘇丹的觀察,這些觀察對西方世界而言大有裨益。
其中有一位來自佛蘭德斯的貴族,名叫奧吉爾·吉塞林·德·巴斯拜克(OgierGhiselindeBusbecq)。
他是一位著名的學者,閱曆豐富,思想開明,對事物常抱着積極樂觀的看法。
從1554年起,他時斷時續地在伊斯坦布爾出任查理五世皇帝的使節。
在寫給一位朋友的一系列信件中,他從個人視角出發,為西方世界提供了諸多有關蘇萊曼本人、他的宮廷和人民的生動而客觀的記述。
從一開始,來自西方的巴斯拜克就學會了欣賞陌生的東方世界較為文明的方方面面。
在抵達伊斯坦布爾就職後不久,他曾這樣描寫蘇丹在阿馬西亞會見衆人的場面: 現在請随我來,看看這一大群人吧:他們都戴着包出無數道褶的潔白的絲質頭巾,穿着各色各樣的服裝,滿目都是金色、銀色、紫色的綢緞的光彩&hellip&hellip我從未見過比這更絢麗奪目的景象。
在這樣的奢華背後,卻體現出别樣的簡潔和經濟。
不管他們的級别如何,所有人都穿着同樣款式的衣服;與我們大為不同,他們的衣服上沒有鑲邊或無用的配飾&hellip&hellip最值得一提的是,盡管有這麼一大群人,現場卻出奇地安靜,井然有序。
這裡沒有人頭攢動的大廳裡常見的喊叫聲或是默默低語,人們也不會聚成一團。
每個人都盡可能安靜地待在自己的指定位置。
巴斯拜克很快就發現了這個社會背後運行的原則:在絕對專制的君主統治之下,高度民主化的平等精神卻支配着蘇萊曼的&ldquo私人之家&rdquo。
在這一大群人中,沒有哪個人的地位聲望不是源自他自身的本領和勇氣;沒有人憑借出身而高人一等,每個人獲得的禮遇都由他的職責和官職決定;沒有哪個人會拼命地去追根溯祖,因為他們的地位都是憑借能力得來的。
蘇丹本人負責分配每一個人的職責與官位,他對他們的财産狀況、虛名、影響力和受歡迎程度都不感興趣,他隻關心他們的本事和人品、能力與性格。
因此,每個人都各得其所,每個職位都能分配給适合的人。
蘇丹親自接見了巴斯拜克。
&ldquo他坐在一個矮沙發上,距離地面不超過一英尺,身下是繡着精美花紋的沙發罩子和靠墊,身邊放着他的弓和箭。
他的臉上&hellip&hellip沒有一絲笑容,嚴厲的神色中帶着一絲憂傷,但又十分威嚴。
我們前去拜見他時,他的内侍總管向他介紹了我們&hellip&hellip在裝模作樣地親吻過他的手之後,我們被人領着面朝着蘇丹向牆的方向退去,以避免我們的背部朝向蘇丹。
&rdquo 接着,巴斯拜克表明了此行的目的,希望說服土耳其人停止對匈牙利的劫掠。
這個請求和其他的一些相關要求并不符合蘇丹的政策。
蘇丹&ldquo表現出鄙夷的神情&rdquo,隻簡短地回答以&ldquo好,好&rdquo,随即差人把查理五世皇帝的使節帶回了他們自己的居所。
對于蘇丹對其請求的冷淡态度,巴斯拜克并不感到特别驚訝。
在接見外國使節時,蘇萊曼總是用截然不同的态度對待友邦(比如威尼斯和法國)和敵國的使節。
在巴斯拜克到訪的同時,還有一位波斯使節也來拜見蘇丹。
他比巴斯拜克更受歡迎,同時又帶了許多華美的禮物。
于是,他對和平的訴求當場就獲得了應允。
&ldquo蘇丹對波斯人可謂禮數周到,&rdquo巴斯拜克寫道,&ldquo毫無疑問,蘇丹是真心想和他們議和。
無論在什麼事情上&hellip&hellip不論是禮遇友人,還是羞辱敵人,土耳其人總是喜歡走極端。
&rdquo波斯人獲得了正式的和約,而巴斯拜克隻得到了六個月的休戰。
于是,他帶了一封蘇萊曼的書信回到了維也納,然後又不太情願地帶了一封回信返回了伊斯坦布爾。
他又一次被引見給蘇丹: 他們在我身上套了兩件繡着花紋、長及腳踝的長袍,倘若再多一件,我怕是都穿不動了。
我的随員們也都穿上了各種顔色的絲質長袍,陪我一同觐見蘇丹。
接着,我跟着一支規模壯觀的隊伍向前走,仿佛是在一出悲劇裡面飾演阿伽門農(Agamemnon)或是别的什麼類似的英雄人物。
穿着金衣的蘇丹打發了我們,于是我們就向他道别了。
巴斯拜克和他的随員就這樣離開了,沒能享用離任使節通常都能享用到的正式早餐。
這是因為,&ldquo那是給友邦使節的待遇,而我們兩國之間的和平都還不甚穩固&rdquo。
蘇萊曼的外交政策一直受到易蔔拉欣帕夏的影響。
易蔔拉欣帕夏在1536年失勢之前一直是蘇萊曼的大維齊爾。
蘇丹任命易蔔拉欣為大維齊爾,可謂開創之舉。
以前的蘇丹通常都是從官僚系統内挑選軍事法官或行省總督出任大維齊爾,而蘇萊曼卻從自己的私邸中挑選了自己的親信,他們密切的私人關系确保了他對其能力的充分了解。
就這樣,蘇萊曼為後世的蘇丹開創了一個難說是好是壞的先例。
易蔔拉欣本人出身于希臘的基督徒家庭,在外國統治者和使節之中也很有影響力,以緻弗朗索瓦一世和斐迪南都會寫信給他,而來到伊斯坦布爾的使節也總是先去拜見他。
易蔔拉欣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