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關燈
在年紀輕輕的蘇萊曼剛登上奧斯曼帝國蘇丹的寶座時,約克樞機主教托馬斯·沃爾西(ThomasWolsey)曾經在英王亨利八世的宮廷裡對威尼斯大使說道:&ldquo這個蘇萊曼蘇丹25歲,很有見地;隻怕他會像他的父親一樣。

    &rdquo威尼斯總督則寫信給他的大使說:&ldquo這位蘇丹很年輕,很強大,對基督徒極為仇視。

    &rdquo對西歐的統治者來說,這位&ldquo偉大的土耳其人&rdquo(威尼斯人稱他為&ldquoSignorTurco&rdquo)是基督教世界&ldquo強勁而可怕的敵人&rdquo,隻能給他們帶來恐懼和疑惑。

     好鬥是早期的蘇萊曼得到的唯一評價。

    但很快,他在外交戰線上的活躍程度就已經堪比他在戰場上的活躍程度了。

    在此之前,蘇丹宮廷裡的外國代表基本上隻有威尼斯的使節。

    自從他們于世紀之交在海上敗給了土耳其人、繼而失去了在地中海的霸主地位之後,威尼斯人就&ldquo學會了親吻她沒有能力斬斷的手&rdquo。

    他們與土耳其人建立了密切的外交聯系,将奧斯曼帝國視作最為重要的外交目标。

    威尼斯人經常向伊斯坦布爾派遣使節,并且在這裡常駐一名公使(bailo)&mdash&mdash出任這一職務的,往往都是最有能力的人才。

    威尼斯的使節經常向總督和威尼斯政府提交報告,也間接幫助整個歐洲了解蘇丹宮廷裡的動态。

    弗朗索瓦一世國王曾經說:&ldquo從君士坦丁堡來的消息都不可信,威尼斯人傳來的除外。

    &rdquo 不過,其他國家也漸漸開始與奧斯曼帝國建立了外交聯系,派來了新的使團,伊斯坦布爾城中的外國人也多了起來&mdash&mdash先是法國人,然後是匈牙利人、克羅地亞人,最重要的是斐迪南國王和治下擁有各民族子民的查理五世皇帝的代表,也帶了一大群随從來到了這裡。

    由于來到這裡的外國使節、旅行者和作家越來越多,西方的基督教世界也逐漸對這個國家有了更多的了解:從&ldquo偉大的土耳其人&rdquo(蘇萊曼)本人和他的生活方式,到他統治國家的體制、講究繁文缛節的蘇丹宮廷的本質,乃至他治下的子民們帶有異域風情但又遠不能稱之為&ldquo野蠻&rdquo的生活傳統、習俗與習慣。

    蘇萊曼本人的形象也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西方世界的面前。

    與他的奧斯曼先祖們不同,蘇萊曼給人一種文明國家的君主的印象(如果說他的形象與西方君主的形象有所不同,那麼他至少也符合東方文明君主的形象)。

    顯然,他已經把一個起源于帶有強烈宗教色彩的遊牧部落的東方文明帶到了它的頂峰,賦予了它種種新的絢麗色彩。

    此時的蘇萊曼已經開始被西方人恰如其分地稱作&ldquo蘇萊曼大帝&rdquo。

     從起床到就寝,蘇萊曼在宮中的日常生活也有着一套固定程序,其細緻程度堪比凡爾賽宮中的法國國王。

    蘇丹從他的長榻上起床之後,會先在特别挑選過的奴仆的幫助下,穿上一件卡夫坦長袍(Caftan)[1]。

    這件袍子他隻會穿一次,一邊口袋裡放着20枚達克特金币,另一邊口袋裡則裝着1000枚銀币。

    在一天結束時,這件袍子和口袋裡沒花掉的錢币就都歸了蘇丹的内侍總管。

    蘇丹的一日三餐都會由一長隊的侍從呈上。

    蘇丹總是獨自用膳,精美的瓷器和銀質餐具放在低矮的銀質餐桌上,他飲用的水則是加了糖和香料的。

    總有一名醫生站在他的身旁,以便在蘇丹中毒時立即施救。

     夜晚,蘇丹會躺在三張猩紅色的天鵝絨墊子上就寝,一張墊子裡面填充的是羽絨,另外兩張裡面填充的是棉花。

    他會把頭枕在兩個綠色的裝飾有流蘇的枕頭上,夏天蓋着輕薄的被子,冬天則裹着柔軟的紫貂或黑狐毛皮睡覺。

    他的長榻之上是一頂金色的華蓋,周圍有四根長長的蠟燭立在銀質的燭台上,每個燭台旁有一名全副武裝的衛兵站着守夜。

    蘇丹面朝哪個方向睡覺,他們就把哪個方向的蠟燭熄滅。

    他們整夜守衛蘇丹,直到他醒來。

    出于安全考慮,蘇丹每晚都會挑選不同的房間就寝,然後安排他的内侍們準備卧房。

     白天,他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正式會見和與官員探讨國事上。

    迪萬休會時,他也有一些别的休閑娛樂,比如閱讀《亞曆山大之書》(TheBookofAlexander)&mdash&mdash一位波斯作家寫的關于征服者亞曆山大大帝的傳奇故事和英勇事迹&mdash&mdash或是研習宗教和哲學著作,抑或聽音樂,看侏儒的滑稽表演,看摔跤表演,也可能聽宮廷弄臣插科打诨。

    躺在兩張墊子上(一張有金線花紋,一張有銀線花紋)午睡之後,蘇丹經常在下午挑一些同伴渡過博斯普魯斯海峽,到亞洲一側的花園裡放松身心。

    或者,他也可以選擇待在宮裡,在第三庭院的花園裡放松、休息。

    那裡種着棕榈樹、柏樹和月桂樹,其間點綴着金頂的小亭子。

    天熱時,從亭子的頂上會有小瀑布落下來,水流映出道道金光。

     他舉行的公共娛樂活動也配得上他的&ldquo大帝&rdquo之名,可謂壯麗之至。

    在他第一次于維也納城下遭遇敗績之後,為了轉移注意力,他在1530年的夏天為他的五個兒子舉行了割禮慶典。

    慶典持續了整整三個星期。

    君士坦丁堡大競技場(Hippodrome)[2]之中遍布帳篷,到處是色彩華麗的帷幔,最中央的位置則是一座高聳的大帳。

    大帳之内,蘇丹端坐在由天青石柱支撐起的寶座上。

    在他的頭頂,是鑲嵌着珠寶的金色華蓋;在他的腳下,是鋪滿整座大帳的柔軟而珍貴的地毯。

    在大帳的四周,是一頂頂五顔六色、歪歪斜斜的帳篷,其中最顯眼的,當屬那些被奧斯曼軍隊俘獲的、曾經屬于敗在蘇丹手下的王公貴族的帳篷。

    除了官方舉辦的壯觀的遊行和奢華的宴會之外,在大競技場内還有各種娛樂項目可供民衆選擇:遊戲、比賽、模拟戰鬥、馬術表演;舞會、音樂會、影子戲以及在舞台上重演的圍城戰和重大戰役;在馬戲場上有大量的小醜、變戲法的和雜技演員參加表演,還有噼啪作響、墜落夜空的焰火&mdash&mdash所有的一切,盛況空前。

     慶典結束後,蘇萊曼揚揚得意地問易蔔拉欣,他兒子的這次慶典和這位大維齊爾的婚禮比起來,哪次典禮更棒?易蔔拉欣的回答讓蘇丹大吃一驚:&ldquo沒有哪次慶典比得上我的婚禮。

    &rdquo他接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