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關燈
及一些關于基督教的希臘文著作(為了方便蘇丹閱讀,它們被翻譯成了土耳其文)。

     後來,一直對伊斯蘭教有關禁止描繪人像的禁令置之不理的穆罕默德又開始贊助西方繪畫和雕刻藝術,一些意大利藝術家也造訪了他的宮廷。

    其中最有名的是威尼斯人詹蒂萊·貝利尼(GentileBellini)。

    蘇丹向威尼斯總督提出要求,讓他派個&ldquo好畫家&rdquo來。

    于是,貝利尼就在1479年來到了伊斯坦布爾,并在這裡待了15個月,得到了格外的優待。

    他為蘇丹和宮廷裡的其他要人畫了肖像。

    據說,貝利尼有一次向蘇丹展示了一幅描繪施洗者約翰被斬首的畫。

    蘇丹凝視良久,然後告訴畫家,根據他的個人經驗,斬首後的頸部應該比畫家畫得短一些、窄一些。

    貝利尼用壁畫和其他畫作為大薩拉基裡奧宮做了内部裝飾。

    在穆罕默德死後,他的兒子巴耶濟德二世反對偶像崇拜,于是将這些&ldquo不合時宜&rdquo的作品都拿到公開市場上賣掉了。

    大部分的畫作都消失了,但是蘇丹的肖像保存了下來。

    它被一位威尼斯商人買下,之後又輾轉幾個世紀,最終進入了倫敦國家肖像館。

    除了向威尼斯要求出色的畫家之外,穆罕默德還要了一名優秀的青銅雕塑家。

    究竟是哪位雕塑家得到了指派,目前還沒有定論,不過費拉拉的克斯坦佐(CostanzoofFerrara)肯定造訪過蘇丹的宮廷,并為蘇丹鑄造了一枚畫像章。

     不過,征服者穆罕默德并不是一位熱衷文藝複興運動的貴族,而是一名沉浸在伊斯蘭傳統中的中世紀君主。

    作為一名聖戰士,他期望能夠利用伊斯蘭傳統在這個曾經的東正教帝國的版圖裡維持奧斯曼治下的和平。

    在文化上,他對東方文化的熱衷超過了西方文化,尤其醉心于波斯文化。

    他對波斯的伊斯蘭教派什葉派及其托缽僧兄弟會組織十分感興趣。

    不過,在實際操作層面,他無法調和這一&ldquo異端學說&rdquo與遜尼派教義之間的矛盾。

    畢竟,在奧斯曼土耳其這個信奉正統的伊斯蘭教義的國度,有這樣一句諺語:&ldquo誰閱讀波斯人的文字,誰就失去了他一半的信仰。

    &rdquo 然而,穆罕默德還是會閱讀波斯人的著作,并且表現出對波斯人的特别垂青。

    他對波斯人的喜愛首先體現在知識分子身上,繼而又在行政領域表現出來,因而引起了土耳其人的妒意。

    受到穆罕默德的贊助而在奧斯曼帝國生活、寫作的波斯人的數量之多,可謂空前絕後。

    除了一些法學家之外,他們中的大部分都是詩人,而奧斯曼詩人也把波斯詩作&mdash&mdash特别是菲爾多西(Firdausi)的史詩和哈菲茲(Hafiz)的抒情詩&mdash&mdash作為他們的榜樣,并将其改寫重構,變成土耳其語的詩作。

    穆罕默德本人用土耳其語寫了80多首詩,質量都不高,不過還是因此被人稱作&ldquo詩人蘇丹&rdquo。

    他每個月為詩人和其他文學家發生活費,以此來鼓勵文學發展。

    與此同時,他還想方設法為他以前的導師們&mdash&mdash都是知識分子或有其他才能的人&mdash&mdash提供生計,他非常樂于讓飽學之士和神學家在他的宮廷裡陪伴左右。

     不過,在這樣的環境下,科學的發展卻相對緩慢。

    穆罕默德本人對天文學很感興趣,但隻把它作為占星術的背景知識。

    在做任何重要決定之前,尤其是在軍事方面,他都會詢問他喜愛的占星者的意見。

    為了等待行星進入精确的位置,他的行動不僅會精确到具體日期,還會精确到具體的小時。

    土耳其人的醫學仍然沒有什麼發展,蘇丹本人的醫療顧問大部分是來自意大利的猶太人。

    其中最顯赫的當屬雅各布·德加埃特(JacopodeGaete),他後來成了一名維齊爾,人稱雅各布帕夏(YakubPasha)。

    在30年的時間裡,他一直都是蘇丹宮廷裡的紅人,不僅在醫療事務上有發言權,在财務方面也很有影響力,蘇丹每次出征時他也都跟在蘇丹身邊。

    威尼斯人一直想要刺殺穆罕默德,在20多年的時間裡至少14次試圖對蘇丹下毒。

    他們想得到雅各布的協助,但是沒有能夠成功。

     穆罕默德的健康狀況并不好。

    在30歲出頭的時候,他第一次出現了健康問題。

    他開始變得特别肥胖,并且得了遺傳性的急性關節炎,這讓他在戰争期間騎馬的時候感到異常痛苦。

    他沉湎于肉體的快樂,暴飲&mdash&mdash在這方面他不是個好的穆斯林&mdash&mdash暴食,因而日益發福。

    他還經常被急性的痛風和腹絞痛折磨,有時完全無法離開自己的宮殿,這種情形的持續時間也變得越來越長。

    近幾代的奧斯曼統治者的平均壽命明顯變短了。

    在過去的一個半世紀中,隻有一位統治者活過了50歲。

    1479年,還不到50歲的穆罕默德在腿上長了一個腫瘤,而醫生們束手無策。

    到了第二年年底貝利尼為他畫肖像時,他明顯已經病入膏肓。

     1481年春天,他随大軍渡海來到了亞洲,開始向南方進軍。

    按照慣例,行軍的目的地是個秘密。

    他可能打算親自率軍再一次攻打羅得島,或是有意奪取埃及馬木留克蘇丹的領地。

    然而,就在行軍路上,他患了嚴重的結腸炎,加重了他的痛風和關節炎。

    他的波斯私人醫生給他開了藥方,但并不見效。

    他的敵人宣稱,這名醫生按照蘇丹的兒子巴耶濟德的指示給他服用了過量的鴉片。

    當雅各布帕夏終于趕到主人床榻旁時,他宣稱之前的藥方起到了緻命的效果:蘇丹的腸道已經阻塞,他也回天乏術。

    1481年5月4日,征服者穆罕默德在下午祈禱時分去世,終年49歲。

     &ldquo雄鷹已死。

    &rdquo信使把這樣的消息帶到了威尼斯共和國。

    西方世界終于再次獲得了喘息的機會,不需要害怕東方的威脅了&mdash&mdash在接下來的40年中的确如此。

    實際上,蘇丹穆罕默德二世用了一代人的時間南征北戰,并沒有大規模地擴展帝國的疆土。

    他在貝爾格萊德、羅得島和奧特朗托都遭遇了失敗。

    不過,就像他宣稱的那樣,他已經成了兩海兩洲的主人。

    作為一名征服者,他終于完成了一個偉大的伊斯蘭帝國的奠基;作為一名政治家,他在這個伊斯蘭國家内部創造了嶄新而持久的國家架構,他确立的體制、傳統和政策足以讓這個帝國繼承古羅馬文明和基督教希臘文明的衣缽,并且在實際上成為東正教文明的狂熱保護者。

    憑借這樣偉大的成就,他在曆史的長河中不愧為中世紀的一代英主。

     [1]即伊斯蘭國家高級的行政機構。

     [2]&ldquo巴賽勒斯&rdquo是希臘語中君主的稱呼,主要用來稱呼東羅馬帝國即拜占庭帝國的皇帝。

     [3]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爾)建立在七座山丘之上,與羅馬的七丘山相映襯。

     [4]&ldquo薩拉基裡奧&rdquo的本意就是奧斯曼蘇丹的宮殿,所以除了大薩拉基裡奧宮之外,阿德裡安堡等地也有别的薩拉基裡奧宮。

     [5]根據這個名字的音譯,現在一般稱這座宮殿為&ldquo托普卡珀皇宮&rdquo。

     [6]除了第一道大門之外,進入皇宮第二進區域的大門為&ldquo敬禮門&rdquo,而把守着皇宮核心區的第三道大門為&ldquo豐饒門&rdquo。

    &ldquo豐饒門&rdquo在後文之中還有提到,是舉行重大儀式的地點,在政變中也常常遭到叛軍的圍攻。

     [7]黑宦官都是出身非洲黑人族群的奴隸,故也可以譯為&ldquo黑人宦官&rdquo。

    白宦官總管的職權在蘇萊曼蘇丹之後逐漸式微,在17、18世紀之交完全被黑宦官總管取代。

     [8]黎凡特是一個模糊的地理名稱,此處可能取其廣義,指整個地中海東岸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