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關燈
世襲的蘇丹家族遴選提拔非世襲的統治階層。

    每一名精英都有均等的機會獲得提拔,所有人都隻憑自己的本領說話。

    在當時的時代,整個世界還都處于貴族統治之中,而奧斯曼帝國卻已經獨樹一幟地開始任人唯賢。

    穆罕默德蘇丹想要擴大并發展這所學校,而這需要更多的空間。

    這種想法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為其新宮選址在薩拉基裡奧角的決定。

    穆罕默德本人對教育高度重視,樂于重用知識分子,并且意識到随着帝國的擴張,他十分需要有見識的文武官員。

    因此,在他的指導下,這所宮廷學校成了一所組織緊密、規劃合理的國家學校。

     穆罕默德意識到,他的侍從對他十分忠誠,因此可以成為抗衡時常懷有異心的近衛軍的重要力量,所以他才決心開設這樣一所學校,用來從基督徒家庭中選拔培養統治精英階層。

    這所學校旨在培養兼具軍事和行政才能的忠貞不貳的穆斯林公務人員。

    借用一位16世紀的意大利作者的話說,他們培養的是&ldquo識文斷字、能言善辯、彬彬有禮、誠實正直&rdquo的人才。

    正因如此,在此之後的大維齊爾人選中,每五位中有四位都出自這所宮廷學校。

    這所學校按照穆罕默德制定的路線運轉了三個半世紀,後來經過改革後又延續了一個半世紀,為奧斯曼帝國做出了重要而持久的貢獻。

     宮廷學校位于帝國寶庫和私人軍需部之間,由白宦官總管掌管其行政事務。

    根據學生的年齡,宮廷學校分成兩個預備學院和兩個職業培訓學院。

    學生會表現出些許的差異,有些人在智力方面更有優勢,有些人則更擅長體力活動,但他們都可以在學校裡完成14年的學業,并獲得7到8年的見習期。

    對大部分學員來說,他們在見習期之後并不能成為蘇丹的私人仆從,而隻能在經過一定的預備訓練之後獲得較低級的軍事或行政職位。

    在穆罕默德的執政晚期,他又創辦了第三所職業培訓學院&mdash&mdash皇家寝宮堂。

    在這裡,4名長官負責管理40名侍從。

    這4名長官分别被稱作&ldquo掌劍官&rdquo&ldquo馬匹總管&rdquo&ldquo衣櫥總管&rdquo和&ldquo頭巾總管&rdquo。

    每個大堂都有一位負責維持秩序和紀律的首席長官,一位次席長官,一名勤務官,以及圖書管理員、記錄員、财務官和伊瑪目,外加三名宣禮員。

    學院高度重視學員的個人品格,認為從中可以看出學員的能力、積極性和領導力。

    學院也鼓勵學員自行選擇他們想學習的科目。

    像日後在政府機構裡一樣,宮廷學校對侍從學員們的管理原則也是&ldquo有功必賞,有錯必懲&rdquo。

     雖然學員在宮廷學校中也會學習《古蘭經》以及伊斯蘭神學和法學的原則,但這所學校主要的教學内容還是世俗知識。

    較之宗教知識,這裡更重視治國之術和軍事科學的學習。

    因此,這所學校在伊斯蘭世界是獨一無二的。

    最初,大部分的教員都出自烏理瑪,即伊斯蘭教神職人員和研習伊斯蘭教法的學者。

    不過,穆罕默德後來又從他的宮廷裡抽調出學者、科學家和文學家,補充到這所學校中,從而使得這所學校的教學有了希臘和拉丁世界學校的風格。

    因此,奧斯曼帝國甚至被人們比作柏拉圖的理想國,以至于許多在君士坦丁堡被征服期間逃亡意大利的拜占庭希臘人現在又紛紛回到了這裡。

     如穆罕默德所願,宮廷學校的課程安排兼顧了人文學科、體育鍛煉、動手能力和職業訓練。

    人文課程包括土耳其語、阿拉伯語和波斯語。

    學校尤其重視土耳其語的教學,要求學生必須徹底而熟練地掌握這門複雜的語言;他們還要學習阿拉伯語的字母、語法和句法,以及側重描繪俠義精神和傳奇故事的波斯詩歌和文學。

    此外,教學的内容還包括土耳其曆史和數學(不僅有算術,還可能有幾何)。

    獨具慧眼的導師們會在學員們學習運用這些知識和技能的時候,觀察他們每個人的特長,包括他們在奧斯曼軍樂和聲樂方面的天賦。

    除了在每天日出前半小時、日落後一個半小時以及其他場合要唱歌緻敬蘇丹之外,宮廷的合唱團還會定期為蘇丹舉行演出。

     通過包括體操在内的體育訓練,侍從們可以顯著提高他們的耐力、健康狀況和敏捷性。

    他們還參與各種各樣的運動&mdash&mdash射箭、摔跤、劍術、長矛和一種可謂早期馬球(使用以細繩拴着的球)的運動。

    由于許多侍從最終會加入騎兵部隊,騎術也變得越來越重要。

    為了配得上精良的奧斯曼軍隊,很多學員不僅騎術了得,使用起兵器來也十分在行。

     最後,除了近衛軍之外,其他人都會在各種各樣的職業學校裡學一項技能或是手藝。

    曆代蘇丹也是如此。

    穆罕默德二世是一名專業的園丁,他把大量的業餘時間都花在了照看自己的宮廷花園上。

    他不僅養花、植樹,甚至還種菜。

    據說,有一次他頗為驕傲地種出了一根碩大的黃瓜,可是這根黃瓜後來卻消失不見了。

    盛怒之下,他把一名可疑的園丁開膛破肚,結果在他的胃裡發現了黃瓜的殘渣。

    塞利姆一世(SelimI)和蘇萊曼一世都是技術高超的金匠,阿蔔杜勒·哈米德二世(AbdulHamidII)特别擅長制作有着複雜鑲嵌圖案的家具,還有其他皇室成員擅長刺繡、制弓和打磨刀劍。

    侍從們還學習調制飲料、烹饪蘇丹喜愛的菜肴、清洗亞麻制品、整理頭巾、理發、剃須、修剪指甲和土耳其浴養生等技能。

     在首都和它的高門之外,奧斯曼帝國的治理則與軍隊的組織和發展息息相關。

    與宮廷内部的阿迦相對的,軍隊的長官被稱作外部或軍事阿迦。

    他們代表了蘇丹的行政權,而從烏理瑪中遴選出的卡迪們(法官)則是蘇丹的司法權的代表。

    在日漸加強的中央集權下,奧斯曼帝國版圖内的行省劃分很大程度上考慮的是軍事因素。

    整個帝國被分成兩半,即安納托利亞和魯米利亞,兩半各由一位總督或者叫貝勒貝伊(beylerbey)管理,這兩名總督的級别都是兩尾帕夏。

    安納托利亞和魯米利亞都被繼續細分成更多的地區(&ldquo桑賈克&rdquo,sanjaks),每個地區由被稱作桑賈克貝伊的軍事指揮官管理。

    每一位桑賈克貝伊都會獲得一面叫作&ldquo桑賈克&rdquo的旗幟,象征着蘇丹的權威。

    作為一尾帕夏,桑賈克貝伊負責召集和管理其轄區内的蘇丹的武裝力量,維護公共治安,并且确保稅收的按時繳納。

    在征服者穆罕默德的時代,奧斯曼帝國在亞洲有20個桑賈克,在歐洲有28個桑賈克。

     像前代蘇丹時期一樣,每一個桑賈克省份都會再被細分成大大小小的封地[被稱作&ldquo紮米特&rdquo(zeamet)和&ldquo蒂瑪爾&rdquo(timar)]。

    這些封地會被封給出身于土耳其人家庭的騎兵(西帕希騎兵),他們可以獲得一定的管理當地農民的權利。

    西帕希騎兵是帝國武裝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必須随時準備好按照桑賈克貝伊的要求,征調一定數量的士兵,并武裝起來參戰。

    無法做到這點的西帕希騎兵會被剝奪封地。

    與西方不同,這種封地制度并不是世襲的。

    在一個西帕希騎兵死後,他的兒子隻能得到一小部分封地,他需要憑借自己在戰場上的表現來赢得更多的封地。

     在奧斯曼帝國的版圖上,大部分的農業用地都屬于國家,直接處于中央政府的掌控之下,沒有私人産權。

    穆罕默德把基督教領主和修道院占有的大片土地都變成了蒂瑪爾。

    接着,他又把一些私有的或是集體所有的土地占用為&ldquo皇室土地&rdquo。

    其中的一些土地被他作為封地賞賜給了他的維齊爾們和其他官員,這些賞賜同樣在世襲方面受到類似的限制。

    大部分的土地則被他當作賞賜給士兵的封地,以借此來增加騎兵的數量。

     蒂瑪爾制度的誕生,是為了在中世紀的經濟基礎上供養一支龐大的帝國軍隊。

    這一已經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