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關燈
小
中
大
在征服了君士坦丁堡之後,穆罕默德蘇丹将這座城市作為他的基地,确保了側翼和後方的安全。
現在,他的軍事目标是鞏固帝國的版圖,擴展并修整其疆界。
在海上,他擁有了一座規模得到擴大的防禦森嚴的港口和一支實力得到增強的海軍。
與把守着亞歐之間水道北端的割喉堡和安納托利亞堡壘相對應,穆罕默德又在南端的達達尼爾海峽兩岸的塞斯托斯(Sestos)和阿拜多斯(Abydos)各修建了一座新的堡壘。
每一年,蘇丹都會從歐洲和亞洲征調紀律嚴明的大軍,禦駕親征。
他不設置軍事會議機構,直接向将軍們下達命令,每次出征的目标都不向任何人透露。
有一次,一位将軍詢問他下一場戰役的目标。
蘇丹回答道,哪怕是自己的一根胡子知道了自己的意圖,他也會把它拔下來丢進火裡燒掉。
他面對的還是他父親當年面對的老對手&mdash&mdash匈牙利的匈雅提、塞爾維亞的焦爾吉·布蘭科維奇大公、阿爾巴尼亞的斯坎德培,以及希臘和愛琴海上的威尼斯人。
在征服了君士坦丁堡之後,他緊接着在1454年和1455年對塞爾維亞發動了連番進攻。
塞爾維亞夾在匈牙利和奧斯曼帝國之間,是兩國競相争奪的緩沖國。
穆罕默德的父親穆拉德二世在位時,通過瓦爾納戰役重新奪取了塞爾維亞大公國的大部分土地,控制了當地價值連城的銀礦,也使這個國家與奧斯曼帝國之間的關系變得更加緊密。
但是,要想實現進軍匈牙利的目标,穆罕默德還面臨一個障礙&mdash&mdash多瑙河河畔的貝爾格萊德城。
盡管他的父親未能攻克貝爾格萊德,但穆罕默德勢在必得。
1456年,穆罕默德召集了裝備精良的15萬大軍,還派遣了一支由輕型船隻組成的小艦隊上溯多瑙河直抵維丁。
艦隊中較大的船隻運載着重型的攻城器械,而輕型的火器則在塞爾維亞就地制造,負責制造火器的工匠大部分來自西方世界。
其他的武器、軍需品和補給品則由組織良好的駝隊或其他畜力通過陸路運輸。
為了切斷貝爾格萊德在多瑙河上的交通,穆罕默德在城市的上遊布置了一連串小艇以封鎖河面。
河岸上,他的重型攻城器械直接面對着貝爾格萊德西側的陸牆。
6月初,就在谷物剛開始成熟時,蘇丹在一個小山的頂部設下了大帳,其周圍和坡下是近衛軍的兵營。
被攻克君士坦丁堡的成功沖昏了頭腦的穆罕默德相信,要拿下貝爾格萊德根本不用費吹灰之力。
7月初,奧斯曼騎兵掃蕩了周邊的鄉村地區,對城牆的轟擊也開始了。
在經受了兩個星期的轟擊之後,城牆遭到了嚴重的損壞,但是守軍的傷亡寥寥。
接着,匈雅提的河上艦隊沿着多瑙河順流而來,他的騎兵則出現在河岸邊,阻止土耳其援軍的到來,并且截斷了土耳其人的後路。
激戰進行了五個小時,土耳其人拼死抵抗,多瑙河的河水都被鮮血染紅了。
最終,更加靈巧輕便的匈牙利船隻沖破了由笨重的奧斯曼船隻組成的鍊條,沖散了由缺乏經驗的水手操控的奧斯曼船隻,擊沉了兩艘土耳其槳帆船,俘獲了另外四艘船以及船上的武器。
奧斯曼船隊剩餘的船隻載着死傷者設法逃脫,但蘇丹随後命令将這些船隻燒毀,以免它們落入敵人之手。
匈牙利人獲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現在,匈雅提和對十字軍聖戰充滿熱情的神父卡皮斯特拉諾(Capistrano)得以率軍進入貝爾格萊德,增援要塞裡遭到圍困的守軍,鼓舞他們的士氣。
城牆上的缺口被匆忙地修補上,火器也重新投入了使用。
穆罕默德對河上戰鬥的失利大為光火,決心一定要攻克貝爾格萊德。
于是,他在夜裡親率近衛軍發動了對要塞的總攻。
最終,他們攻入了貝爾格萊德城中較低的部分,一群群的士兵開始爬牆,滲透到了要塞的内部。
匈雅提十分狡猾地命令士兵撤離城牆,躲藏起來,奧斯曼近衛軍則沖進空蕩蕩的街道,開始分頭搜刮戰利品。
在得到預先安排好的信号之後,匈牙利人一擁而上。
他們的戰吼淹沒了土耳其人慶祝勝利的呼喊聲,分成小股的土耳其人還沒來得及聚攏,就被匈牙利人團團圍住,大部分被殲滅。
幸存者們紛紛從要塞上逃了下去,卻遭遇了更加悲慘的命運。
在前一天夜裡,匈雅提和卡皮斯特拉諾命人準備了成捆的柴火和粘了硫黃的樹枝,堆在一起。
到了早上,他們點燃柴火堆扔了下去,掉到正在逃命的土耳其人中間。
要塞下面化為一片火海。
難以計數的土耳其人被困在壕溝裡逃生乏術,活活被燒死。
很快,壕溝裡就堆滿了燒焦的殘屍,其他逃命的土耳其人身上也着了火。
戰鬥熱情高漲的十字軍則直撲敵軍的攻城器械。
土耳其人在他們面前丢下火器,四散奔逃,一直逃到蘇丹大帳前的第三道防線。
陷入狂怒的穆罕默德沖進了戰陣,親自揮劍砍掉了一名十字軍士兵的頭顱,但緊接着就在大腿上中了一箭,不得不撤離了前線。
蘇丹的近衛軍在混亂中開始潰散。
蘇丹對他們的表現大為光火,痛斥了他們的頭領哈桑阿迦(HassanAgha)[1]。
哈桑立刻沖進戰陣之中,在主人的注視下戰死。
夜幕降臨之後,蘇丹下令撤退,結果撤退演變成了一場潰退,大量的火器、彈藥和補給都落入了敵軍之手。
基督教軍隊的勝利讓全歐洲歡欣鼓舞。
然而,就在這場圍城戰結束後不久,一場瘟疫席卷了貝爾格萊德一帶,匈雅提和卡皮斯特拉諾都在這場瘟疫中喪生。
幾個月之後,焦爾吉·布蘭科維奇在聖誕夜壽終正寝。
親奧斯曼派和親匈牙利派的紛争使塞爾維亞陷入了分裂,王室内亂和宗教紛争四起。
最終,穆罕默德連續發動了兩場入侵塞爾維亞的戰役,将其并入了奧斯曼帝國的版圖,從而為他繼續向西北方向擴張提供了一個可資使用的基地。
在接下來的四個多世紀中,這片土地都在土耳其人的掌控之下。
在貝爾格萊德不光彩的撤退過程中,穆罕默德的軍隊丢掉了大量的武器裝備。
因此,在整個1457年,穆罕默德都沒有發動任何戰争。
鑒于伊斯坦布爾的宮殿仍然在建設之中,穆罕默德選擇待在阿德裡安堡,住在馬裡查河中一座島嶼上新建的宮殿裡。
他把兩個年輕的兒子巴耶濟德和穆斯塔法分别從阿馬西亞和馬格尼西亞召來,在外國使節以及從帝國各地趕來的宗教人士、法學大師和文學翹楚的見證下,為他們完成了莊嚴的割禮,并舉行了熱烈的慶祝活動。
第二年,也就是1458年,穆罕默德開始了他征服希臘的戰争。
在摩裡亞,巴列奧略王朝的兩個幸存者、拜占庭帝國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的兄弟季米特裡奧斯(Demetrius)和托馬斯(Thomas)各自軟弱無力地統治着兩個親王國,西邊的帕特拉斯(Patras)和東邊的米斯特拉。
他們收留了拜占庭帝國曾經的統治階層中的許多人,彼此之間争端不休,同時又都有義務向蘇丹納貢。
不久,他們就拖欠了許多貢金。
于是,蘇丹率軍穿過科林斯地峽,在摩裡亞西部一路南下。
在名存實亡的統治下,當地人民并沒有什麼愛國情感,因此奧斯曼軍隊幾乎沒有遭遇什麼抵抗。
蘇丹占領了摩裡亞西部的大部分地區,縱兵擄掠,但一直等到班師向北的時候才去進攻關鍵性的科林斯要塞。
蘇丹開出條件,允許科林斯人有尊嚴地投降,無須皈依伊斯蘭教。
在遭到拒絕後,蘇丹命人從這座城市古典時代的廢墟中就地鑿取大理石,制成炮彈轟擊科林斯要塞的三道城牆。
在兩道城牆都被炮彈擊穿之後,守軍宣布投降。
奧斯曼近衛軍進駐了科林斯。
巴列奧略兩兄弟同意把君士坦丁十一世留下的親王國的大片領土割讓給奧斯曼帝國,以換取和平。
這樣一來,他們兩人還剩下
現在,他的軍事目标是鞏固帝國的版圖,擴展并修整其疆界。
在海上,他擁有了一座規模得到擴大的防禦森嚴的港口和一支實力得到增強的海軍。
與把守着亞歐之間水道北端的割喉堡和安納托利亞堡壘相對應,穆罕默德又在南端的達達尼爾海峽兩岸的塞斯托斯(Sestos)和阿拜多斯(Abydos)各修建了一座新的堡壘。
每一年,蘇丹都會從歐洲和亞洲征調紀律嚴明的大軍,禦駕親征。
他不設置軍事會議機構,直接向将軍們下達命令,每次出征的目标都不向任何人透露。
有一次,一位将軍詢問他下一場戰役的目标。
蘇丹回答道,哪怕是自己的一根胡子知道了自己的意圖,他也會把它拔下來丢進火裡燒掉。
他面對的還是他父親當年面對的老對手&mdash&mdash匈牙利的匈雅提、塞爾維亞的焦爾吉·布蘭科維奇大公、阿爾巴尼亞的斯坎德培,以及希臘和愛琴海上的威尼斯人。
在征服了君士坦丁堡之後,他緊接着在1454年和1455年對塞爾維亞發動了連番進攻。
塞爾維亞夾在匈牙利和奧斯曼帝國之間,是兩國競相争奪的緩沖國。
穆罕默德的父親穆拉德二世在位時,通過瓦爾納戰役重新奪取了塞爾維亞大公國的大部分土地,控制了當地價值連城的銀礦,也使這個國家與奧斯曼帝國之間的關系變得更加緊密。
但是,要想實現進軍匈牙利的目标,穆罕默德還面臨一個障礙&mdash&mdash多瑙河河畔的貝爾格萊德城。
盡管他的父親未能攻克貝爾格萊德,但穆罕默德勢在必得。
1456年,穆罕默德召集了裝備精良的15萬大軍,還派遣了一支由輕型船隻組成的小艦隊上溯多瑙河直抵維丁。
艦隊中較大的船隻運載着重型的攻城器械,而輕型的火器則在塞爾維亞就地制造,負責制造火器的工匠大部分來自西方世界。
其他的武器、軍需品和補給品則由組織良好的駝隊或其他畜力通過陸路運輸。
為了切斷貝爾格萊德在多瑙河上的交通,穆罕默德在城市的上遊布置了一連串小艇以封鎖河面。
河岸上,他的重型攻城器械直接面對着貝爾格萊德西側的陸牆。
6月初,就在谷物剛開始成熟時,蘇丹在一個小山的頂部設下了大帳,其周圍和坡下是近衛軍的兵營。
被攻克君士坦丁堡的成功沖昏了頭腦的穆罕默德相信,要拿下貝爾格萊德根本不用費吹灰之力。
7月初,奧斯曼騎兵掃蕩了周邊的鄉村地區,對城牆的轟擊也開始了。
在經受了兩個星期的轟擊之後,城牆遭到了嚴重的損壞,但是守軍的傷亡寥寥。
接着,匈雅提的河上艦隊沿着多瑙河順流而來,他的騎兵則出現在河岸邊,阻止土耳其援軍的到來,并且截斷了土耳其人的後路。
激戰進行了五個小時,土耳其人拼死抵抗,多瑙河的河水都被鮮血染紅了。
最終,更加靈巧輕便的匈牙利船隻沖破了由笨重的奧斯曼船隻組成的鍊條,沖散了由缺乏經驗的水手操控的奧斯曼船隻,擊沉了兩艘土耳其槳帆船,俘獲了另外四艘船以及船上的武器。
奧斯曼船隊剩餘的船隻載着死傷者設法逃脫,但蘇丹随後命令将這些船隻燒毀,以免它們落入敵人之手。
匈牙利人獲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現在,匈雅提和對十字軍聖戰充滿熱情的神父卡皮斯特拉諾(Capistrano)得以率軍進入貝爾格萊德,增援要塞裡遭到圍困的守軍,鼓舞他們的士氣。
城牆上的缺口被匆忙地修補上,火器也重新投入了使用。
穆罕默德對河上戰鬥的失利大為光火,決心一定要攻克貝爾格萊德。
于是,他在夜裡親率近衛軍發動了對要塞的總攻。
最終,他們攻入了貝爾格萊德城中較低的部分,一群群的士兵開始爬牆,滲透到了要塞的内部。
匈雅提十分狡猾地命令士兵撤離城牆,躲藏起來,奧斯曼近衛軍則沖進空蕩蕩的街道,開始分頭搜刮戰利品。
在得到預先安排好的信号之後,匈牙利人一擁而上。
他們的戰吼淹沒了土耳其人慶祝勝利的呼喊聲,分成小股的土耳其人還沒來得及聚攏,就被匈牙利人團團圍住,大部分被殲滅。
幸存者們紛紛從要塞上逃了下去,卻遭遇了更加悲慘的命運。
在前一天夜裡,匈雅提和卡皮斯特拉諾命人準備了成捆的柴火和粘了硫黃的樹枝,堆在一起。
到了早上,他們點燃柴火堆扔了下去,掉到正在逃命的土耳其人中間。
要塞下面化為一片火海。
難以計數的土耳其人被困在壕溝裡逃生乏術,活活被燒死。
很快,壕溝裡就堆滿了燒焦的殘屍,其他逃命的土耳其人身上也着了火。
戰鬥熱情高漲的十字軍則直撲敵軍的攻城器械。
土耳其人在他們面前丢下火器,四散奔逃,一直逃到蘇丹大帳前的第三道防線。
陷入狂怒的穆罕默德沖進了戰陣,親自揮劍砍掉了一名十字軍士兵的頭顱,但緊接着就在大腿上中了一箭,不得不撤離了前線。
蘇丹的近衛軍在混亂中開始潰散。
蘇丹對他們的表現大為光火,痛斥了他們的頭領哈桑阿迦(HassanAgha)[1]。
哈桑立刻沖進戰陣之中,在主人的注視下戰死。
夜幕降臨之後,蘇丹下令撤退,結果撤退演變成了一場潰退,大量的火器、彈藥和補給都落入了敵軍之手。
基督教軍隊的勝利讓全歐洲歡欣鼓舞。
然而,就在這場圍城戰結束後不久,一場瘟疫席卷了貝爾格萊德一帶,匈雅提和卡皮斯特拉諾都在這場瘟疫中喪生。
幾個月之後,焦爾吉·布蘭科維奇在聖誕夜壽終正寝。
親奧斯曼派和親匈牙利派的紛争使塞爾維亞陷入了分裂,王室内亂和宗教紛争四起。
最終,穆罕默德連續發動了兩場入侵塞爾維亞的戰役,将其并入了奧斯曼帝國的版圖,從而為他繼續向西北方向擴張提供了一個可資使用的基地。
在接下來的四個多世紀中,這片土地都在土耳其人的掌控之下。
在貝爾格萊德不光彩的撤退過程中,穆罕默德的軍隊丢掉了大量的武器裝備。
因此,在整個1457年,穆罕默德都沒有發動任何戰争。
鑒于伊斯坦布爾的宮殿仍然在建設之中,穆罕默德選擇待在阿德裡安堡,住在馬裡查河中一座島嶼上新建的宮殿裡。
他把兩個年輕的兒子巴耶濟德和穆斯塔法分别從阿馬西亞和馬格尼西亞召來,在外國使節以及從帝國各地趕來的宗教人士、法學大師和文學翹楚的見證下,為他們完成了莊嚴的割禮,并舉行了熱烈的慶祝活動。
第二年,也就是1458年,穆罕默德開始了他征服希臘的戰争。
在摩裡亞,巴列奧略王朝的兩個幸存者、拜占庭帝國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的兄弟季米特裡奧斯(Demetrius)和托馬斯(Thomas)各自軟弱無力地統治着兩個親王國,西邊的帕特拉斯(Patras)和東邊的米斯特拉。
他們收留了拜占庭帝國曾經的統治階層中的許多人,彼此之間争端不休,同時又都有義務向蘇丹納貢。
不久,他們就拖欠了許多貢金。
于是,蘇丹率軍穿過科林斯地峽,在摩裡亞西部一路南下。
在名存實亡的統治下,當地人民并沒有什麼愛國情感,因此奧斯曼軍隊幾乎沒有遭遇什麼抵抗。
蘇丹占領了摩裡亞西部的大部分地區,縱兵擄掠,但一直等到班師向北的時候才去進攻關鍵性的科林斯要塞。
蘇丹開出條件,允許科林斯人有尊嚴地投降,無須皈依伊斯蘭教。
在遭到拒絕後,蘇丹命人從這座城市古典時代的廢墟中就地鑿取大理石,制成炮彈轟擊科林斯要塞的三道城牆。
在兩道城牆都被炮彈擊穿之後,守軍宣布投降。
奧斯曼近衛軍進駐了科林斯。
巴列奧略兩兄弟同意把君士坦丁十一世留下的親王國的大片領土割讓給奧斯曼帝國,以換取和平。
這樣一來,他們兩人還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