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關燈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讓西方的基督教世界感到末日将至。

    他們為了君士坦丁堡的淪亡哀痛不已,可他們此前卻沒有努力地援救這座城市。

    在最後關頭,教皇曾派出一支由威尼斯船隻組成的艦隊,但這支艦隊僅僅抵達了愛琴海的沿岸,未能再前進一步。

    到了追悔莫及的時候,基督徒們才意識到他們已經失去了這座最後的屏障,而之前他們一直躲在君士坦丁堡的身後,在虛假的安全感中争吵不休。

    當然,這場災禍的确會威脅到西方文明自身,但其他的情緒隻是君士坦丁堡的失陷給人們帶來的心理沖擊的結果。

    實際上,君士坦丁堡早在一個世紀前就已經注定要丢掉了。

    到了這個時候,無論發生什麼事情,君士坦丁堡的陷落都已經不會被拖延太久。

    但是,當它真的發生的時候,還是對西方人造成了巨大的沖擊。

    他們整日忙于自己地盤上的事務,沒能預見到君士坦丁堡淪陷的必然性,也沒能看到攻守雙方巨大的實力差距&mdash&mdash依賴于中世紀城牆的寥寥守軍面對的是擁有最先進武器裝備的大軍。

    由于奧斯曼人已經占據了歐洲東南部的大部分土地,君士坦丁堡早已在地理、政治、經濟、軍事層面上&mdash&mdash或者可以說除了文化層面之外的所有層面上&mdash&mdash陷于孤立。

    它早已不是西方世界的壁壘,而隻是一處前哨站,宛如一個置身于伊斯蘭教汪洋大海中的基督教小島。

     曆史上,人們曾經把君士坦丁堡陷落的日子&mdash&mdash1453年5月29日&mdash&mdash視作中世紀和近代的分割點。

    其實這種劃分隻具有象征意義。

    實際上,君士坦丁堡的陷落隻是一個緩慢的變化過程中諸多轉折性事件中的一個。

    這個日子僅僅意味着拜占庭帝國的滅亡及其最後一個真正的君主的死亡。

    在此之前的一個半世紀裡,拜占庭帝國的衰亡留下的空白就已經逐漸被一個新的帝國填補上了&mdash&mdash由奧斯曼部落國家的加齊們逐漸打造的新帝國。

    奧斯曼人将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繼續統治四個半世紀,歐洲和亞洲兩個大洲之間的中心點從此由他們掌控。

     從即位之日起,穆罕默德二世就把自己視作古典時代的羅馬帝國及其基督徒繼承者的接班人。

    如今,他對君士坦丁堡的征服确認了這一事實。

    拜占庭将在一個新的名号下重生。

    在穆罕默德接受教育和早期執政的過程中,他逐漸成了一個有着宏大志向和開闊眼界的年輕人。

    熟稔曆史的穆罕默德對自己獲得并使用絕對權力的能力充滿了自信,他渴望成為比肩亞曆山大大帝、羅馬帝國諸位皇帝的世界征服者,甚至取得比他們更高的成就。

    後來,被穆罕默德召到宮裡、出生在克裡特島的曆史學者喬治·特拉布宗蒂奧斯(GeorgeTrapezountios)[1]對他說:&ldquo你就是羅馬人的皇帝,沒人質疑這一點。

    君士坦丁堡是羅馬帝國的首都,這座城市的合法主人就是帝國的皇帝。

    &rdquo于是,穆罕默德立刻宣布自己為&ldquoKaisar-i-Rum&rdquo,即繼承奧古斯都和君士坦丁大帝的羅馬皇帝;他還宣布自己是&ldquo帕迪沙阿&rdquo(Padishah)[2],即波斯人對&ldquo神在人間的代理人&rdquo的稱謂。

     與此同時,穆罕默德也按照奧斯曼帝國的傳統,繼承了一個古老的伊斯蘭夢想&mdash&mdash征服世界。

    他要打敗西方世界,成為&ldquo兩洲(魯米利亞和安納托利亞)和兩海(地中海和黑海)的主人&rdquo。

    奪取君士坦丁堡,是以往的哈裡發們都未能完成的偉業。

    他把自己的王朝視作偉大的伊斯蘭曆史的延續,而在完成攻陷君士坦丁堡這一神聖使命之後,他被推崇為伊斯蘭教曆史上最早的四大哈裡發[3]之後最偉大的君主。

    穆罕默德認為自己是集大汗、加齊和羅馬皇帝的身份于一身的君主,繼承了突厥、伊斯蘭和拜占庭的傳統。

    因此,他必須将君士坦丁堡變成這個世界和這個帝國的中心。

     他留給自己的任務并非毀滅拜占庭帝國,而是以新的奧斯曼的方式賦予其新生,并重現帝國的輝煌。

    帝國的首都被重新命名為伊斯坦布爾。

    保羅·維特克寫道,穆罕默德的理想&ldquo體現了這個國家的本質:它是古老的拜占庭勢力範圍内的當地文化傳統、西方世界的影響與古老的伊斯蘭教傳統交融的産物&rdquo。

     奧斯曼帝國将是一個政教合一的伊斯蘭國家。

    但同時,像曾經的拜占庭帝國一樣,它也是一個世界性的帝國,可以包容各個種族和各種信仰的人民一同生活在有序而和睦的社會中。

    随着最後一位拜占庭皇帝的死亡,基督教會不再是國家政權的一部分。

    現在,基督教會必須接受這個伊斯蘭國家的管轄,并且向國家支付稅賦。

    作為回報,基督教的信徒們仍然享有信仰自由,并且可以保留他們自己的儀式和生活傳統。

     這就是在穆斯林統治區内管理宗教少數派的體系。

    這些宗教少數派群體被稱作&ldquo拉亞&rdquo(rayas),字面意思是&ldquo人群”他們被組織進一個個的&ldquo米利特&rdquo(millets),即&ldquo族群&rdquo&mdash&mdash保留自己的法律和習慣的自治性群體;每一個族群的宗教領袖負責幫助中央政府管理其成員,并約束他們的行為。

    類似的管理體系以前也曾出現過,比如在阿拉伯帝國和奧斯曼帝國内部的形形色色的東方基督教會牧首區制度。

    東正教的君士坦丁堡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