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關燈
小
中
大
首一直以來都負責管理生活在奧斯曼帝國内部穆斯林統治區的東正教族群,不論他們是在歐洲還是在亞洲。
現在,這一制度的适用範圍擴展到了以往拜占庭帝國版圖内的所有基督教族群。
作為被征服的族群,他們不再享有作為一等公民的特權和絕對的政治自由,但他們還是有機會過上和平而富足的生活,甚至在日漸繁榮的商業領域獲得更多的機遇。
現在,穆罕默德要求,除了伊斯蘭教的烏理瑪之外,希臘東正教的牧首、亞美尼亞教會的牧首和猶太教的首席大拉比也要共存于伊斯坦布爾城中。
征服者穆罕默德表現出了對城中希臘人族群的好感,他們是規模最大、最富有和最有文化的非穆斯林群體。
他很清楚地看到,希臘人将是他的帝國的一份資産,因為他們在手工業、商業和航海方面擁有土耳其人不具備的天賦。
不僅如此,穆罕默德還十分推崇希臘的學術。
在他成長的過程中,他曾經學習過希臘的曆史,他甚至還有可能從母親那裡繼承了一部分希臘人的血統。
他對他的繼母&mdash&mdash穆拉德那位有着一半塞爾維亞血統、一半希臘血統的遺孀瑪拉夫人(LadyMara)[4]也格外敬重、關心。
在穆拉德去世後,穆罕默德曾考慮是否要将瑪拉夫人嫁給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
出于對希臘人的關心,穆罕默德立即為希臘教會指派了一位新的牧首,因為之前的牧首已經在1451年逃到了意大利,形同退位。
穆罕默德看中的人選是頗有名望的學者真納迪烏斯(Gennadius),他也被稱作喬治·斯诃拉裡奧斯(GeorgeScholarius)。
在君士坦丁堡圍城開始前,希臘和羅馬教會曾試圖完成聯合,以換取西方基督徒對君士坦丁堡的支援,而真納迪烏斯是反對這一聯合的領袖人物。
因此,真納迪烏斯不大可能與西方的基督徒暗通款曲。
當蘇丹召喚真納迪烏斯時,發現他在城破時被人從修道院的房間裡抓走做了俘虜,此時已經作為奴隸被賣給了一個賞識其淵博學識的土耳其富人。
獲得贖身後,真納迪烏斯被帶到征服者穆罕默德面前。
穆罕默德對他禮遇有加,勸說他接受牧首的職位,并且和他商讨管理東正教族群的系統安排。
穆罕默德的安排至少在原則上保證了東正教徒在宗教事務和部分世俗事務方面的自決權,保證他們不受幹涉、不被迫害。
在蘇丹的推薦下,真納迪烏斯出任牧首的任命獲得了神聖大會(HolySynod)的确認。
1454年1月,真納迪烏斯正式舉行加冕儀式,成為希臘牧首;蘇丹行使了以往拜占庭皇帝的特權,支持了這一任命。
整個儀式也基本遵循了傳統的方式。
蘇丹本人親自将牧首的象征物授予了真納迪烏斯&mdash&mdash長袍、牧杖,以及一個嶄新的佩戴在胸前的鍍金銀質十字架(因為舊的已經丢失了)。
接着,他對真納迪烏斯念了禱文,說道:&ldquo請賜予牧首好運,願我們的友誼長存,願你擁有曆代牧首享有的一切特權。
&rdquo真納迪烏斯獲得了對魯米利亞所有東羅馬(拜占庭)東正教族群的管轄權,還被授予了三尾帕夏的榮譽頭銜。
此外,在城中屬于希臘人的芬内爾區(Phanar),真納迪烏斯還擁有自己的民事法庭和監獄。
由于聖索菲亞大教堂已經被改成了清真寺,授予聖職和加冕儀式都是在聖使徒教堂舉行的。
穆罕默德特意下令禁止破壞這座教堂,把它留作牧首座堂使用。
在接受了蘇丹一筆豐厚的賞金之後,新上任的牧首騎着一匹漂亮的白馬(也是蘇丹的禮物)在街上遊行,随後在聖使徒教堂附近住了下來。
除了聖使徒教堂之外,還有一些教堂也被保留了下來,仍供基督徒使用;其中的許多教堂獲此恩典,是因為其所在的教區主動向蘇丹表示了恭順。
而其他的一些教堂則被改建成了清真寺。
聖索菲亞大教堂依然保留了它的名字,隻是變成了伊斯蘭風格的&ldquo阿亞索菲亞清真寺&rdquo(AyaSofya);圓頂上的十字架被換成了一彎朝向麥加方向的新月&mdash&mdash新月從土耳其人曆史的早期開始就是他們的傳統标志,經常出現在他們的旗幟上;後來的曆史中,這一标志的旁邊又被加上了一顆星。
雖然征服者穆罕默德為聖索菲亞大教堂添加了一座宣禮塔,但他從一開始就對該教堂充滿了崇敬,甚至不惜違抗伊斯蘭教關于禁止人像藝術的禁令,保留了其中的馬賽克人像。
蘇丹很願意讓新任的牧首将自己視作希臘東正教會的恩人和保護者,從而與羅馬教皇形成鮮明對比。
新任牧首的權力和聲望超過了拜占庭帝國晚期以來的任何一任牧首,幾乎獲得了相當于&ldquo希臘教皇&rdquo的地位。
這恰好證實了曾經流行的那句話:&ldquo就算是土耳其人也要好過拉丁人!&rdquo穆罕默德與真納迪烏斯建立了密切的關系,常與他友好地探讨神學方面的問題。
出于對知識的渴求,穆罕默德還表現出對基督教信仰的濃厚興趣。
在他的要求下,真納迪烏斯為他寫了一篇關于東正教信仰的介紹,随後蘇丹又命人将其翻譯成土耳其語。
這讓西方世界産生了一種虛妄的希望:或許蘇丹會皈依基督教。
在君士坦丁堡陷落之後,一位來自意大利的名叫弗朗切斯科·菲勒菲爾佛(FrancescoFilfelfo)的著名希臘文化愛好者寫信給征服者穆罕默德,懇求他釋放菲勒菲爾佛在君士坦丁堡被俘的嶽母&mdash&mdash一位希臘哲學家的意大利遺孀。
他在信中十分谄媚地恭維了穆罕默德,并且希望穆罕默德能夠皈依基督教。
另
現在,這一制度的适用範圍擴展到了以往拜占庭帝國版圖内的所有基督教族群。
作為被征服的族群,他們不再享有作為一等公民的特權和絕對的政治自由,但他們還是有機會過上和平而富足的生活,甚至在日漸繁榮的商業領域獲得更多的機遇。
現在,穆罕默德要求,除了伊斯蘭教的烏理瑪之外,希臘東正教的牧首、亞美尼亞教會的牧首和猶太教的首席大拉比也要共存于伊斯坦布爾城中。
征服者穆罕默德表現出了對城中希臘人族群的好感,他們是規模最大、最富有和最有文化的非穆斯林群體。
他很清楚地看到,希臘人将是他的帝國的一份資産,因為他們在手工業、商業和航海方面擁有土耳其人不具備的天賦。
不僅如此,穆罕默德還十分推崇希臘的學術。
在他成長的過程中,他曾經學習過希臘的曆史,他甚至還有可能從母親那裡繼承了一部分希臘人的血統。
他對他的繼母&mdash&mdash穆拉德那位有着一半塞爾維亞血統、一半希臘血統的遺孀瑪拉夫人(LadyMara)[4]也格外敬重、關心。
在穆拉德去世後,穆罕默德曾考慮是否要将瑪拉夫人嫁給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
出于對希臘人的關心,穆罕默德立即為希臘教會指派了一位新的牧首,因為之前的牧首已經在1451年逃到了意大利,形同退位。
穆罕默德看中的人選是頗有名望的學者真納迪烏斯(Gennadius),他也被稱作喬治·斯诃拉裡奧斯(GeorgeScholarius)。
在君士坦丁堡圍城開始前,希臘和羅馬教會曾試圖完成聯合,以換取西方基督徒對君士坦丁堡的支援,而真納迪烏斯是反對這一聯合的領袖人物。
因此,真納迪烏斯不大可能與西方的基督徒暗通款曲。
當蘇丹召喚真納迪烏斯時,發現他在城破時被人從修道院的房間裡抓走做了俘虜,此時已經作為奴隸被賣給了一個賞識其淵博學識的土耳其富人。
獲得贖身後,真納迪烏斯被帶到征服者穆罕默德面前。
穆罕默德對他禮遇有加,勸說他接受牧首的職位,并且和他商讨管理東正教族群的系統安排。
穆罕默德的安排至少在原則上保證了東正教徒在宗教事務和部分世俗事務方面的自決權,保證他們不受幹涉、不被迫害。
在蘇丹的推薦下,真納迪烏斯出任牧首的任命獲得了神聖大會(HolySynod)的确認。
1454年1月,真納迪烏斯正式舉行加冕儀式,成為希臘牧首;蘇丹行使了以往拜占庭皇帝的特權,支持了這一任命。
整個儀式也基本遵循了傳統的方式。
蘇丹本人親自将牧首的象征物授予了真納迪烏斯&mdash&mdash長袍、牧杖,以及一個嶄新的佩戴在胸前的鍍金銀質十字架(因為舊的已經丢失了)。
接着,他對真納迪烏斯念了禱文,說道:&ldquo請賜予牧首好運,願我們的友誼長存,願你擁有曆代牧首享有的一切特權。
&rdquo真納迪烏斯獲得了對魯米利亞所有東羅馬(拜占庭)東正教族群的管轄權,還被授予了三尾帕夏的榮譽頭銜。
此外,在城中屬于希臘人的芬内爾區(Phanar),真納迪烏斯還擁有自己的民事法庭和監獄。
由于聖索菲亞大教堂已經被改成了清真寺,授予聖職和加冕儀式都是在聖使徒教堂舉行的。
穆罕默德特意下令禁止破壞這座教堂,把它留作牧首座堂使用。
在接受了蘇丹一筆豐厚的賞金之後,新上任的牧首騎着一匹漂亮的白馬(也是蘇丹的禮物)在街上遊行,随後在聖使徒教堂附近住了下來。
除了聖使徒教堂之外,還有一些教堂也被保留了下來,仍供基督徒使用;其中的許多教堂獲此恩典,是因為其所在的教區主動向蘇丹表示了恭順。
而其他的一些教堂則被改建成了清真寺。
聖索菲亞大教堂依然保留了它的名字,隻是變成了伊斯蘭風格的&ldquo阿亞索菲亞清真寺&rdquo(AyaSofya);圓頂上的十字架被換成了一彎朝向麥加方向的新月&mdash&mdash新月從土耳其人曆史的早期開始就是他們的傳統标志,經常出現在他們的旗幟上;後來的曆史中,這一标志的旁邊又被加上了一顆星。
雖然征服者穆罕默德為聖索菲亞大教堂添加了一座宣禮塔,但他從一開始就對該教堂充滿了崇敬,甚至不惜違抗伊斯蘭教關于禁止人像藝術的禁令,保留了其中的馬賽克人像。
蘇丹很願意讓新任的牧首将自己視作希臘東正教會的恩人和保護者,從而與羅馬教皇形成鮮明對比。
新任牧首的權力和聲望超過了拜占庭帝國晚期以來的任何一任牧首,幾乎獲得了相當于&ldquo希臘教皇&rdquo的地位。
這恰好證實了曾經流行的那句話:&ldquo就算是土耳其人也要好過拉丁人!&rdquo穆罕默德與真納迪烏斯建立了密切的關系,常與他友好地探讨神學方面的問題。
出于對知識的渴求,穆罕默德還表現出對基督教信仰的濃厚興趣。
在他的要求下,真納迪烏斯為他寫了一篇關于東正教信仰的介紹,随後蘇丹又命人将其翻譯成土耳其語。
這讓西方世界産生了一種虛妄的希望:或許蘇丹會皈依基督教。
在君士坦丁堡陷落之後,一位來自意大利的名叫弗朗切斯科·菲勒菲爾佛(FrancescoFilfelfo)的著名希臘文化愛好者寫信給征服者穆罕默德,懇求他釋放菲勒菲爾佛在君士坦丁堡被俘的嶽母&mdash&mdash一位希臘哲學家的意大利遺孀。
他在信中十分谄媚地恭維了穆罕默德,并且希望穆罕默德能夠皈依基督教。
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