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關燈
小
中
大
據說,穆罕默德在與教皇尼古拉五世(NicholasV)的書信往來中自诩為赫克托耳(Hector)[5]的繼承者和複仇者,并且給了某種他可能會皈依基督教的暗示。
于是,教皇尼古拉五世真的為穆罕默德皈依基督教做了祈禱。
更為可信的一件事是,後來的教皇庇護二世(PiusII)擔心蘇丹可能會傾心于東正教的信條,于是寫信給他,詳細闡述了天主教智慧和真理的優越之處,并且提出為他洗禮,讓他成為教皇保護下的基督教世界裡最偉大的君主。
而就在君士坦丁堡城中,有一位名叫喬治·阿米羅特斯(GeorgeAmiroutzes)的希臘哲學家為蘇丹寫了一篇論文,強調伊斯蘭教和基督教之間的共通性,并且建議将這兩種宗教合并成一種宗教,或者至少彼此承認對方為兄弟宗教。
但是,這些舉動都不可能影響蘇丹,因為他一如既往地把自己視作安拉的工具和哈裡發的繼承人,在精神上和政治上都已經投身于伊斯蘭教的懷抱。
不過,他還是确保了東正教文明的健康存續。
他依然對基督徒持有包容的态度,并且像他的父親一樣,在選賢任能時更願意挑選出身基督徒家庭的皈依者,而不是傳統的穆斯林;他尤其偏愛那些與他一樣有着廣闊胸襟的人。
盡管在宗教事務上有着寬容的胸襟,征服者穆罕默德在政治和個性方面卻可能像在戰場上一樣冷酷無情。
在征服了君士坦丁堡之後,他釋放了拜占庭皇帝手下的幾位大臣,其中就包括大将軍盧卡斯·諾塔拉斯(LucasNotaras)。
據說,在聽聞希臘和羅馬的教會将要合并時,感到萬分沮喪的諾塔拉斯曾說道,他甯願在君士坦丁堡看到蘇丹的頭巾,也不願意看到樞機主教的帽子。
起初,蘇丹對他十分尊敬,甚至考慮過讓他掌管君士坦丁堡,但這個想法受到了蘇丹手下充滿疑慮的顧問們的反對。
一天晚上,穆罕默德決定考驗一下諾塔拉斯的忠誠度。
在這天晚上的宴席上,蘇丹又像往常一樣喝得滿臉通紅。
蘇丹對男色也大感興趣,這是出了名的。
酒酣之際,蘇丹派了一位宦官到諾塔拉斯家去,要他把年方14的長相俊美的兒子交給蘇丹取樂。
諾塔拉斯拒絕了他的要求。
于是,蘇丹立刻命人将諾塔拉斯、他的兒子和他的女婿斬首,并且把三人的頭顱擺在宴會的餐桌前。
據說,諾塔拉斯要求先砍那兩位男孩的頭,免得他們看到自己被行刑的慘狀後,失去作為基督徒慷慨赴死的勇氣。
在此之後,蘇丹冷酷地決定把拜占庭帝國留下來的主要官員剪除幹淨,于是其他的希臘人政要也被以相似的方式處決了。
此前,諾塔拉斯還曾經向蘇丹暗示,他的大維齊爾哈利勒帕夏曾經收受希臘人的賄賂,與他們串通一氣;而自從哈利勒建議與拜占庭人和談,穆罕默德就已經開始懷疑他對自己不忠。
他立即逮捕了哈利勒,革除了他的職務,将他送到了阿德裡安堡。
據說,有一天蘇丹看到一條狐狸被拴在阿德裡安堡的宮殿大門上,于是他譏諷地說:&ldquo這蠢貨,你怎麼不去叫哈利勒給你自由呢?&rdquo聽說此事之後,擔心遭遇不測的哈利勒立刻宣稱他打算到麥加去朝觐。
在蘇丹的安撫下,哈利勒最終沒有成行。
不久,他就被蘇丹斬首。
就這樣,穆罕默德除掉了他忌恨已久的敵人,了卻了他從孩童時代就耿耿于懷的一筆舊賬。
到哈利勒為止,已經有連續四任大維齊爾由錢達爾勒家族的成員出任了。
在除掉哈利勒之前,穆罕默德已經把他父親留下來的舊臣遣散,他身邊的顧問全都換成了出自基督徒家庭、後來皈依了伊斯蘭教的歸順者。
這些人的前途完全仰仗蘇丹的垂青,因此他們對蘇丹絕對忠誠。
至于新的大維齊爾人選,他選擇了自己手下的将軍、阿爾巴尼亞人紮加諾斯帕夏(ZaganosPasha)。
對征服者穆罕默德來說,最緊迫的任務是要讓伊斯坦布爾獲得重生,這樣才能讓它有朝一日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都市。
其中格外重要的一個任務就是增加這座城市的人口。
在此之前,随着這座城市日益陷于孤立境地,其重要性逐漸下降,城裡的人口也減少到了3萬到4萬人。
城裡的大片區域無人居住。
雪上加霜的是,奧斯曼軍隊的圍攻讓這座城市滿目瘡痍,宮殿和其他宏偉的建築都化為廢墟。
現在,奧斯曼人迅速地清理了街道上的瓦礫,修補了城牆,并且按照奧斯曼帝國的方式建立起新的行政機關。
奧斯曼帝國呼籲那些逃走的居民(大部分是東正教徒)立刻回來,承諾保護他們的财産,尊重他們的信仰,免除他們的賦稅,政府還經常出面幫助他們重建住房和店鋪。
被奧斯曼軍隊抓捕的俘虜獲得了釋放。
他們被安置在芬内爾區,并且在一段時間内享有免稅的優待。
蘇丹命令魯米利亞和安納托利亞的各行省總督各自派遣4000戶居民&mdash&mdash不管是基督徒還是穆斯林&mdash&mdash到伊斯坦布爾來,住到被遺棄的房屋裡。
在一系列戰事中被俘的大約3萬名農民也被送到了伊斯坦布爾附近無人居住的村莊定居,以便為這座城市提供食物。
按照蘇丹的命令,各個被征服的城市都要選出一些有錢人、商人和手藝人送到伊斯坦布爾來,以此來促進這座城市的商業和手工業發展。
很多移民來自擁有大量猶太居民的薩洛尼卡,從歐洲也來了大量的猶太人。
在25年的時間裡,在自己的族群領袖領導下的猶太人成了伊斯坦布爾城中除了穆斯林和基督徒之外的第三大群體。
随着穆罕默德後續的征戰,從特拉布宗(Trebizond)[6]及其周邊地區又遷移來了5000戶居民,從安納托
于是,教皇尼古拉五世真的為穆罕默德皈依基督教做了祈禱。
更為可信的一件事是,後來的教皇庇護二世(PiusII)擔心蘇丹可能會傾心于東正教的信條,于是寫信給他,詳細闡述了天主教智慧和真理的優越之處,并且提出為他洗禮,讓他成為教皇保護下的基督教世界裡最偉大的君主。
而就在君士坦丁堡城中,有一位名叫喬治·阿米羅特斯(GeorgeAmiroutzes)的希臘哲學家為蘇丹寫了一篇論文,強調伊斯蘭教和基督教之間的共通性,并且建議将這兩種宗教合并成一種宗教,或者至少彼此承認對方為兄弟宗教。
但是,這些舉動都不可能影響蘇丹,因為他一如既往地把自己視作安拉的工具和哈裡發的繼承人,在精神上和政治上都已經投身于伊斯蘭教的懷抱。
不過,他還是确保了東正教文明的健康存續。
他依然對基督徒持有包容的态度,并且像他的父親一樣,在選賢任能時更願意挑選出身基督徒家庭的皈依者,而不是傳統的穆斯林;他尤其偏愛那些與他一樣有着廣闊胸襟的人。
盡管在宗教事務上有着寬容的胸襟,征服者穆罕默德在政治和個性方面卻可能像在戰場上一樣冷酷無情。
在征服了君士坦丁堡之後,他釋放了拜占庭皇帝手下的幾位大臣,其中就包括大将軍盧卡斯·諾塔拉斯(LucasNotaras)。
據說,在聽聞希臘和羅馬的教會将要合并時,感到萬分沮喪的諾塔拉斯曾說道,他甯願在君士坦丁堡看到蘇丹的頭巾,也不願意看到樞機主教的帽子。
起初,蘇丹對他十分尊敬,甚至考慮過讓他掌管君士坦丁堡,但這個想法受到了蘇丹手下充滿疑慮的顧問們的反對。
一天晚上,穆罕默德決定考驗一下諾塔拉斯的忠誠度。
在這天晚上的宴席上,蘇丹又像往常一樣喝得滿臉通紅。
蘇丹對男色也大感興趣,這是出了名的。
酒酣之際,蘇丹派了一位宦官到諾塔拉斯家去,要他把年方14的長相俊美的兒子交給蘇丹取樂。
諾塔拉斯拒絕了他的要求。
于是,蘇丹立刻命人将諾塔拉斯、他的兒子和他的女婿斬首,并且把三人的頭顱擺在宴會的餐桌前。
據說,諾塔拉斯要求先砍那兩位男孩的頭,免得他們看到自己被行刑的慘狀後,失去作為基督徒慷慨赴死的勇氣。
在此之後,蘇丹冷酷地決定把拜占庭帝國留下來的主要官員剪除幹淨,于是其他的希臘人政要也被以相似的方式處決了。
此前,諾塔拉斯還曾經向蘇丹暗示,他的大維齊爾哈利勒帕夏曾經收受希臘人的賄賂,與他們串通一氣;而自從哈利勒建議與拜占庭人和談,穆罕默德就已經開始懷疑他對自己不忠。
他立即逮捕了哈利勒,革除了他的職務,将他送到了阿德裡安堡。
據說,有一天蘇丹看到一條狐狸被拴在阿德裡安堡的宮殿大門上,于是他譏諷地說:&ldquo這蠢貨,你怎麼不去叫哈利勒給你自由呢?&rdquo聽說此事之後,擔心遭遇不測的哈利勒立刻宣稱他打算到麥加去朝觐。
在蘇丹的安撫下,哈利勒最終沒有成行。
不久,他就被蘇丹斬首。
就這樣,穆罕默德除掉了他忌恨已久的敵人,了卻了他從孩童時代就耿耿于懷的一筆舊賬。
到哈利勒為止,已經有連續四任大維齊爾由錢達爾勒家族的成員出任了。
在除掉哈利勒之前,穆罕默德已經把他父親留下來的舊臣遣散,他身邊的顧問全都換成了出自基督徒家庭、後來皈依了伊斯蘭教的歸順者。
這些人的前途完全仰仗蘇丹的垂青,因此他們對蘇丹絕對忠誠。
至于新的大維齊爾人選,他選擇了自己手下的将軍、阿爾巴尼亞人紮加諾斯帕夏(ZaganosPasha)。
對征服者穆罕默德來說,最緊迫的任務是要讓伊斯坦布爾獲得重生,這樣才能讓它有朝一日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都市。
其中格外重要的一個任務就是增加這座城市的人口。
在此之前,随着這座城市日益陷于孤立境地,其重要性逐漸下降,城裡的人口也減少到了3萬到4萬人。
城裡的大片區域無人居住。
雪上加霜的是,奧斯曼軍隊的圍攻讓這座城市滿目瘡痍,宮殿和其他宏偉的建築都化為廢墟。
現在,奧斯曼人迅速地清理了街道上的瓦礫,修補了城牆,并且按照奧斯曼帝國的方式建立起新的行政機關。
奧斯曼帝國呼籲那些逃走的居民(大部分是東正教徒)立刻回來,承諾保護他們的财産,尊重他們的信仰,免除他們的賦稅,政府還經常出面幫助他們重建住房和店鋪。
被奧斯曼軍隊抓捕的俘虜獲得了釋放。
他們被安置在芬内爾區,并且在一段時間内享有免稅的優待。
蘇丹命令魯米利亞和安納托利亞的各行省總督各自派遣4000戶居民&mdash&mdash不管是基督徒還是穆斯林&mdash&mdash到伊斯坦布爾來,住到被遺棄的房屋裡。
在一系列戰事中被俘的大約3萬名農民也被送到了伊斯坦布爾附近無人居住的村莊定居,以便為這座城市提供食物。
按照蘇丹的命令,各個被征服的城市都要選出一些有錢人、商人和手藝人送到伊斯坦布爾來,以此來促進這座城市的商業和手工業發展。
很多移民來自擁有大量猶太居民的薩洛尼卡,從歐洲也來了大量的猶太人。
在25年的時間裡,在自己的族群領袖領導下的猶太人成了伊斯坦布爾城中除了穆斯林和基督徒之外的第三大群體。
随着穆罕默德後續的征戰,從特拉布宗(Trebizond)[6]及其周邊地區又遷移來了5000戶居民,從安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