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關燈
族社會興旺發展的奧斯曼帝國則在保護性關稅體系的保護下,與所有國家都建立了平等的貿易往來。

    随着時間的推移,奧斯曼商人逐漸從東歐滲透到中歐,甚至遠達北歐,在重要的城市開設大型的店鋪,并發展出了他們自己的信用體系。

    他們用東方的農産品和手工産品換取西方的武器和礦物等原材料。

     奧斯曼人的國家從一系列實現定居的遊牧民族群,逐漸演變為一個擁有傳統東方國家基本框架的伊斯蘭帝國,同時使用曆史悠久的經濟組織和原則來實現對這個國家的管理。

    在這個國家裡,普天之下的社會階層和财富存在的目的都是保障統治者的權力。

    不過,在這個國家裡還是可以劃分出兩個主要的社會階層:第一個階層代表着蘇丹的權力&mdash&mdash行政官員、軍隊和神職人員;第二個階層被稱作&ldquo拉亞&rdquo(raya),由工匠和耕種土地的農民構成,他們是這個國家裡唯一的生産者和納稅者。

    為了維護社會利益和政治秩序,國家嚴格控制着他們的生産方式和利潤水平。

    一種僵硬的邏輯确保了這一點的實現:每個人都要安于本分,留在自己的階層之中。

     不過,還有第三個階層正在變得愈加重要&mdash&mdash商人。

    隻有他們不受前述法律和社會限制的制約,也隻有他們會演變為資本家。

    我們在這裡說到的商人是巨商大賈,不包括那些産業規模較小的商人和手工業者。

    他們通過經營地區間的貿易和銷售從遠方進口來的貨物謀利。

    從希南帕夏(SinanPasha)在《奧斯曼君主鏡鑒》(AnOttomanMirrorforPrinces)的記載中,我們可以一窺15世紀這一時期奧斯曼帝國政府對商業的關心程度: 欣賞這片土地上的商人吧;要永遠關心他們;不要讓任何人對他們指手畫腳,因為靠着他們的貿易這片土地才得以繁榮,靠着他們的本領才有了物美價廉的商品;是他們将蘇丹的威名播撒鄰邦,是他們讓這裡的财富愈加繁盛。

     穆罕默德開始重建并加固伊斯坦布爾的城牆。

    他決心讓這座帝都在建築上取得不亞于拜占庭帝國任何時期的成就,如此才能配得上奧斯曼帝國&mdash&mdash這個起源于塞爾柱人的魯姆蘇丹國的國家&mdash&mdash的無限榮光。

    他還抓緊一切時間修建屬于他自己的清真寺&mdash&mdash人們稱之為法提赫清真寺,即&ldquo征服者&rdquo的清真寺。

    他選用了一位希臘建築師,把這座清真寺的選址定在了聖使徒教堂的位置。

    他拆毀了聖使徒教堂,并利用其材料修建他的清真寺,而希臘牧首的座堂則遷到了俯瞰金角灣的希臘人聚居區&mdash&mdash芬内爾區的帕瑪卡裡思托斯教堂(ConventofthePammakaristos)。

    穆罕默德宣稱,算上其外圍區域,他的清真寺的總面積超過了阿亞索菲亞清真寺。

    法提赫清真寺聳立在馬爾馬拉海和金角灣之間的岬角的西側,成了那裡第一個有着巨大圓頂的清真寺;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中,一系列有着巨大穹頂的清真寺相繼建成,賦予了伊斯坦布爾一道全新的天際線。

    雖然這種建築形式的靈感最初來自聖索菲亞大教堂的拜占庭風格,但從伊斯蘭文明的角度,它體現了一個新的民族恢宏的帝國氣象,這個民族所創造的穆斯林都市終将超過基督徒的都市。

     穆罕默德還親自為艾郁普清真寺(MosqueofEyup)奠基,這座清真寺旨在紀念先知穆罕默德的同伴艾郁普。

    艾郁普就犧牲于君士坦丁堡城下[9],而在穆罕默德二世圍攻君士坦丁堡期間,他的墳墓被土耳其人發現。

    接着,鑒于拜占庭皇帝的宮殿已經都化為廢墟,而且它們的規模也達不到穆罕默德期望的标準,他在岬角的中央将潘托克拉托修道院(MonasteryofthePantocrator)擴建為自己的宮殿,并在其周圍修建了多條平整的新路,以改善附近的交通。

    日後,他将從阿德裡安堡移居至此。

    像其他的建築工程一樣,穆罕默德對這些工程也給予了密切的關注;在他未來25年的統治生涯中,他通常會在兩個年度的征戰季節之間&mdash&mdash冬季為期數月的休戰期中&mdash&mdash親自過問工程的進展。

     [1]即特拉布宗的喬治,人文主義學者。

     [2]這個詞由兩部分組成,分别是&ldquopād&rdquo(主宰)和&ldquoshāh&rdquo(君王),其意味近似于&ldquo大帝&rdquo。

     [3]指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逝世後,自632年至661年相繼執掌阿拉伯伊斯蘭國家政教大權的四位繼承人。

     [4]即瑪拉·布蘭科維奇,她是塞爾維亞大公焦爾吉·布蘭科維奇和坎塔庫尊家族一位女性後裔的女兒。

     [5]希臘神話裡特洛伊的王子,特洛伊的第一勇士,在特洛伊戰争中死于半神半人的阿喀琉斯之手。

     [6]特拉布宗是小亞細亞半島東部、黑海南岸的一座希臘化城市,曆史悠久。

     [7]這裡的&ldquo法蘭克斯坦&rdquo的具體意義不明,可能指從君士坦丁堡城出發,渡過金角灣到加拉塔。

    拜占庭人(希臘人)曾習慣把除自己之外的其他歐洲人統稱為法蘭克人。

    這種稱呼在後文還會出現。

     [8]即下文将要提到的法提赫清真寺(MosqueofFatih),始建于1463年。

     [9]674年,艾郁普在阿拉伯人進攻君士坦丁堡時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