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關燈
小
中
大
的來犯,無論是步入暮年的穆拉德,還是随後繼位的穆罕默德,都未能征服阿爾巴尼亞。
此時,身在馬格尼西亞的穆罕默德喜歡上了一位名叫居爾貝哈(Gülbehar)的女奴。
這位可能出自阿爾巴尼亞或希臘基督徒家庭的女孩為穆罕默德生了一個兒子,即後來的巴耶濟德二世。
穆拉德認為,以這個女孩的出身,她不能做穆罕默德的新娘。
于是,在年輕的皇儲年滿17歲之後,穆拉德為他安排了一樁更般配的婚姻,讓他正式迎娶了一位重要的土庫曼王公的女兒西特(Sitt)。
但是,穆罕默德從未喜歡過她,而她也沒有給穆罕默德生兒育女。
後來,在穆罕默德把宮廷遷移到君士坦丁堡的時候,他把西特皇妃留在了阿德裡安堡的後宮裡。
在他後來男性氣息十足的生活之中,再也沒有哪個女人扮演過重要的角色。
晚年的穆拉德開始變得對兒子更加友好。
穆罕默德有時候會來到阿德裡安堡拜訪他的父親,并且陪同他參加了幾次戰役。
在科索沃戰役中,穆罕默德負責統率安納托利亞的部隊,第一次經受了戰火的洗禮。
1450年,穆罕默德又和他的父親一起在阿爾巴尼亞參加了以失敗告終的克魯亞圍城戰。
當穆拉德于次年因中風去世的時候,穆罕默德正在馬格尼西亞。
據說,在接到噩耗之後,穆罕默德立刻跳上他的阿拉伯馬,呼喊着&ldquo愛我的人,都跟我來!&rdquo一路朝北,向着赫勒斯滂疾馳而去。
他在加裡波利耽擱了兩天,等候他的随從,接着又繼續趕往阿德裡安堡。
在那裡,他在文武百官的見證下登上了寶座。
穆罕默德發現哈利勒以及先皇的密友、官居次席維齊爾的伊沙克帕夏(IshakPasha)站得有一點遠,似乎在擔心自己的命運,便通過宦官總管叫他們到慣常的位置上去。
接着,他宣布哈利勒繼續擔任大維齊爾;他又任命伊沙克為安納托利亞總督,負責将先皇的遺體運到布爾薩去。
接着,穆拉德那位出身于奧斯曼貴族家庭的遺孀走上前來,為先皇的駕崩表示哀悼,并祝賀穆罕默德榮登大寶。
而就在此時,她那還在襁褓中的兒子艾哈邁德(Ahmed)被穆罕默德派去的手下溺死在了浴盆裡&mdash&mdash這位女奴所生的蘇丹就用這樣的骨肉相殘的行徑杜絕了争權的危險。
随後,這位痛失愛子的母親就被送到安納托利亞,被迫嫁給了總督伊沙克帕夏。
後來,穆罕默德在布爾薩再一次遭遇了近衛軍的反叛。
他果斷地鎮壓了叛亂,将許多人逐出近衛軍,但又為餘下的人增加了軍饷。
這一精明的權宜之舉卻變成了後世蘇丹即位後的慣例。
與此同時,他又從宮中的獵手和養鷹人中挑選人手,組建了一些新的軍事單位。
他讓這些軍事單位為自己的家族服務,并從中挑選軍隊的統帥。
近衛軍經過重組之後,成為奧斯曼軍隊更加強大的核心。
很快,穆罕默德就做好了準備,去完成那項他早就下定決心要完成的偉業&mdash&mdash攻克君士坦丁堡。
[1]指奧斯曼帝國的蘇丹。
[2]即威尼斯共和國的旗幟,其上有象征威尼斯主保聖人聖馬可的飛獅圖案。
[3]此處的&ldquo大公&rdquo原文為despot。
Despot最初為拜占庭帝國中通常封給皇子的貴族頭銜,地位僅次于皇帝和共治皇帝,相當于&ldquo親王”後來,拜占庭帝國的一些皇子在摩裡亞和伊庇魯斯擁有行政管理權,但仍然保有原本的despot稱号,表示其級别仍然低于拜占庭帝國的皇帝。
後來這種用法被塞爾維亞等國借用。
塞爾維亞強盛時,其君主自稱國王;但在臣服奧斯曼帝國之後,其君主隻能使用較低一級的稱号despot,其意義與西歐的&ldquo大公&rdquo比較接近。
需要注意的是,此時的despot一詞并無現代意義中的暴君之意。
[4]此人即前文中塞爾維亞貴族武克·布蘭科維奇的兒子。
科索沃之戰中,武克率領1萬餘士兵臨陣撤退,這是拉紮爾大公戰敗的其中一個原因。
[5]毛拉是伊斯蘭教内學者或宗教領袖的稱号。
[6]庫爾德人是一個生活在中東地區的遊牧民族,現在主要分布在土耳其、叙利亞、伊拉克和伊朗,是中東地區人口僅次于阿拉伯、突厥和波斯民族的第四大民族。
[7]大穆夫提是伊斯蘭國家中伊斯蘭教法的最高權威。
在奧斯曼帝國中,穆夫提和卡迪都是司法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穆夫提地位高于卡迪,他們都是伊斯蘭神職人員烏理瑪群體的成員。
大穆夫提作為奧斯曼帝國的高等官職、烏理瑪的領導者,有賦予和剝奪蘇丹皇位合法性的權威。
[8]即三位一體,指聖父、聖子和聖靈。
[9]即聖司提反(SaintStephen),基督教會首位殉道者。
[10]即拉斯洛一世,11世紀晚期的匈牙利國王。
他于12世紀晚期封聖,成為在匈牙利廣受喜愛的聖徒。
[11]如前注,此處的親王,原文亦為despot。
[12]科林斯地峽是位于希臘南部連接歐洲大陸和伯羅奔尼撒半島的地峽。
[13]這一名稱意為六英裡長的牆。
[14]&ldquo伊斯坎德&rdquo是東歐和中亞語言中和&ldquo亞曆山大&rdquo對應的名稱。
用來稱謂斯坎德培的綽号&ldquo亞曆山大&rdquo,正是借亞曆山大大帝的名号贊美斯坎德培的英勇善戰。
&ldquo斯坎德培&rdquo這個名字得自阿爾巴尼亞語的叫法。
此時,身在馬格尼西亞的穆罕默德喜歡上了一位名叫居爾貝哈(Gülbehar)的女奴。
這位可能出自阿爾巴尼亞或希臘基督徒家庭的女孩為穆罕默德生了一個兒子,即後來的巴耶濟德二世。
穆拉德認為,以這個女孩的出身,她不能做穆罕默德的新娘。
于是,在年輕的皇儲年滿17歲之後,穆拉德為他安排了一樁更般配的婚姻,讓他正式迎娶了一位重要的土庫曼王公的女兒西特(Sitt)。
但是,穆罕默德從未喜歡過她,而她也沒有給穆罕默德生兒育女。
後來,在穆罕默德把宮廷遷移到君士坦丁堡的時候,他把西特皇妃留在了阿德裡安堡的後宮裡。
在他後來男性氣息十足的生活之中,再也沒有哪個女人扮演過重要的角色。
晚年的穆拉德開始變得對兒子更加友好。
穆罕默德有時候會來到阿德裡安堡拜訪他的父親,并且陪同他參加了幾次戰役。
在科索沃戰役中,穆罕默德負責統率安納托利亞的部隊,第一次經受了戰火的洗禮。
1450年,穆罕默德又和他的父親一起在阿爾巴尼亞參加了以失敗告終的克魯亞圍城戰。
當穆拉德于次年因中風去世的時候,穆罕默德正在馬格尼西亞。
據說,在接到噩耗之後,穆罕默德立刻跳上他的阿拉伯馬,呼喊着&ldquo愛我的人,都跟我來!&rdquo一路朝北,向着赫勒斯滂疾馳而去。
他在加裡波利耽擱了兩天,等候他的随從,接着又繼續趕往阿德裡安堡。
在那裡,他在文武百官的見證下登上了寶座。
穆罕默德發現哈利勒以及先皇的密友、官居次席維齊爾的伊沙克帕夏(IshakPasha)站得有一點遠,似乎在擔心自己的命運,便通過宦官總管叫他們到慣常的位置上去。
接着,他宣布哈利勒繼續擔任大維齊爾;他又任命伊沙克為安納托利亞總督,負責将先皇的遺體運到布爾薩去。
接着,穆拉德那位出身于奧斯曼貴族家庭的遺孀走上前來,為先皇的駕崩表示哀悼,并祝賀穆罕默德榮登大寶。
而就在此時,她那還在襁褓中的兒子艾哈邁德(Ahmed)被穆罕默德派去的手下溺死在了浴盆裡&mdash&mdash這位女奴所生的蘇丹就用這樣的骨肉相殘的行徑杜絕了争權的危險。
随後,這位痛失愛子的母親就被送到安納托利亞,被迫嫁給了總督伊沙克帕夏。
後來,穆罕默德在布爾薩再一次遭遇了近衛軍的反叛。
他果斷地鎮壓了叛亂,将許多人逐出近衛軍,但又為餘下的人增加了軍饷。
這一精明的權宜之舉卻變成了後世蘇丹即位後的慣例。
與此同時,他又從宮中的獵手和養鷹人中挑選人手,組建了一些新的軍事單位。
他讓這些軍事單位為自己的家族服務,并從中挑選軍隊的統帥。
近衛軍經過重組之後,成為奧斯曼軍隊更加強大的核心。
很快,穆罕默德就做好了準備,去完成那項他早就下定決心要完成的偉業&mdash&mdash攻克君士坦丁堡。
[1]指奧斯曼帝國的蘇丹。
[2]即威尼斯共和國的旗幟,其上有象征威尼斯主保聖人聖馬可的飛獅圖案。
[3]此處的&ldquo大公&rdquo原文為despot。
Despot最初為拜占庭帝國中通常封給皇子的貴族頭銜,地位僅次于皇帝和共治皇帝,相當于&ldquo親王”後來,拜占庭帝國的一些皇子在摩裡亞和伊庇魯斯擁有行政管理權,但仍然保有原本的despot稱号,表示其級别仍然低于拜占庭帝國的皇帝。
後來這種用法被塞爾維亞等國借用。
塞爾維亞強盛時,其君主自稱國王;但在臣服奧斯曼帝國之後,其君主隻能使用較低一級的稱号despot,其意義與西歐的&ldquo大公&rdquo比較接近。
需要注意的是,此時的despot一詞并無現代意義中的暴君之意。
[4]此人即前文中塞爾維亞貴族武克·布蘭科維奇的兒子。
科索沃之戰中,武克率領1萬餘士兵臨陣撤退,這是拉紮爾大公戰敗的其中一個原因。
[5]毛拉是伊斯蘭教内學者或宗教領袖的稱号。
[6]庫爾德人是一個生活在中東地區的遊牧民族,現在主要分布在土耳其、叙利亞、伊拉克和伊朗,是中東地區人口僅次于阿拉伯、突厥和波斯民族的第四大民族。
[7]大穆夫提是伊斯蘭國家中伊斯蘭教法的最高權威。
在奧斯曼帝國中,穆夫提和卡迪都是司法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穆夫提地位高于卡迪,他們都是伊斯蘭神職人員烏理瑪群體的成員。
大穆夫提作為奧斯曼帝國的高等官職、烏理瑪的領導者,有賦予和剝奪蘇丹皇位合法性的權威。
[8]即三位一體,指聖父、聖子和聖靈。
[9]即聖司提反(SaintStephen),基督教會首位殉道者。
[10]即拉斯洛一世,11世紀晚期的匈牙利國王。
他于12世紀晚期封聖,成為在匈牙利廣受喜愛的聖徒。
[11]如前注,此處的親王,原文亦為despot。
[12]科林斯地峽是位于希臘南部連接歐洲大陸和伯羅奔尼撒半島的地峽。
[13]這一名稱意為六英裡長的牆。
[14]&ldquo伊斯坎德&rdquo是東歐和中亞語言中和&ldquo亞曆山大&rdquo對應的名稱。
用來稱謂斯坎德培的綽号&ldquo亞曆山大&rdquo,正是借亞曆山大大帝的名号贊美斯坎德培的英勇善戰。
&ldquo斯坎德培&rdquo這個名字得自阿爾巴尼亞語的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