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關燈
木兒結盟,共同對付奧斯曼人。

    自從帖木兒征服了叙利亞之後,他就不再覺得自己有義務維系伊斯蘭世界的團結了。

    于是,他率領他的勝利之師向西進發,抵達錫瓦斯。

    而巴耶濟德在失去錫瓦斯将近兩年之後,終于振作了起來,撤除了對君士坦丁堡的包圍,把他的大軍調集到了亞洲。

    他的大軍從布爾薩出發,在炎炎仲夏的酷暑中穿過被烈日炙烤的安納托利亞高原,抵達了位于這一地區心髒地帶的安哥拉。

     巴耶濟德的軍隊堅毅冷酷、紀律嚴明,在勇氣和戰鬥技巧方面不亞于來自中亞的帖木兒和他的鞑靼人。

    但是,與以往不同的是,巴耶濟德的軍隊不再團結一心,甚至不再一心一意。

    在他的軍中,有四分之一的士兵本身就是鞑靼人,因此他們的忠誠度十分可疑。

    在經過漫長的行軍之後,士兵們幹渴而疲憊,而巴耶濟德完全沒有給他們休息恢複的時間。

    另外,巴耶濟德的吝啬也增添了他們的不滿:他拒絕拿出他寶庫裡的錢财,導緻他們的軍饷遲遲沒有下發。

     與此同時,蘇丹的将領們也不同意他的作戰計劃。

    他們認為,按照傳統的奧斯曼軍隊戰術,面對數量上占據明顯優勢的敵人,巴耶濟德應該先采取守勢,從而可以自行挑選接敵的地點。

    他應該率軍在山裡躲藏幾日,養精蓄銳,迫使帖木兒在高原的酷暑中四處搜尋他的蹤影。

    但是,巴耶濟德的固執性格影響了他的判斷力和自控力,他迫不及待地要與敵軍對決。

    于是,他的大軍開始沿着道路向東行進,直奔錫瓦斯。

    他們在哈裡斯河(RiverHalys)的一個拐彎處擺下攻擊陣勢,隻待帖木兒出現便立即開戰。

     然而,幾天過去了,巴耶濟德的偵察兵都沒有找到帖木兒的蹤迹。

    最後,有消息傳來,說帖木兒先是撤退,然後繞到了奧斯曼軍隊的身後,現在正從他們的後面逼近。

    從錫瓦斯出發的帖木兒避開了西邊難走的山路,率軍向南沿着河谷抵達了開塞利,一路上收割了成熟的谷物充當軍糧。

    接着,他又向北到達了安哥拉的城下。

    此時,土耳其人已經在他的東邊了。

    巴耶濟德面對曾被自己嘲笑慢如蝸牛的敵人,把小心謹慎抛到了腦後,十分逞能地命令他的軍隊主動覓敵。

    大軍所處的地帶沒有水源,成千上萬的士兵開始死于幹渴和疲倦。

     與此同時,在安哥拉附近偵察的帖木兒發現了巴耶濟德之前的宿營地。

    鞑靼人開始四處掠奪補給品,并且利用被土耳其人抛棄的帳篷,将這個宿營地變成了自己的營地。

    他們興修水壩,讓流向安哥拉的一條溪水改道,從而獲得了水源。

    帖木兒還命人破壞并污染了一處泉水,這處泉水就在從東面趕來的土耳其人的必經之路上。

    帖木兒準備在這裡與土耳其人交戰。

    于是,巴耶濟德拖着又累又渴的軍隊,不得不在屬于自己的安哥拉城前,面對已經挖好壕溝準備迎戰的敵人。

    而如果巴耶濟德沒有輕舉妄動,處于帖木兒現在的位置上的本來應該是他。

    就這樣,在這個城牆腳下延伸出來的廣闊平原上,曆史在這個熟悉的戰場上再次見證了一場戰鬥。

     巴耶濟德大軍的左翼是由其長子蘇萊曼指揮的忠誠可靠的安納托利亞部隊;後衛部隊的統帥是穆罕默德,巴耶濟德對這個兒子的喜愛程度僅次于長子;右翼由塞爾維亞軍隊和其他忠誠的歐洲軍隊構成,其統帥是巴耶濟德的内兄、塞爾維亞人斯泰凡·拉紮列維奇(StephenLazarevitch)[2]。

    巴耶濟德本人坐鎮中軍,由他的近衛軍簇擁着他。

    然而,就在編排陣列的時候,巴耶濟德犯了一個十分低級而愚蠢的錯誤。

    通常,奧斯曼軍隊會把一支戰鬥力較弱的軍隊放在陣列前沿,用他們來抵擋敵人的鋒銳。

    于是,巴耶濟德就讓由安納托利亞鞑靼人組成的騎兵部隊打了頭陣。

    結果,戰鬥剛剛打響,可以預見的事情就發生了:這些鞑靼人倒戈投向了他們的同胞帖木兒。

    就這樣,蘇丹一下子失去了他四分之一的兵力。

     此時,巴耶濟德隻好下令從左翼發動進攻。

    蘇萊曼命令他手下的安納托利亞騎兵發動沖鋒。

    面對如冰雹般落下的箭矢和用石腦油制作的&ldquo希臘火&rdquo,這些騎兵十分勇敢地沖向了敵人。

    但是,他們并沒能沖散鞑靼人的陣列,在損失了大約1.5萬人之後,隻得倉皇撤退。

    接着,帖木兒的軍隊開始發動進攻。

    在帖木兒的右翼,他的騎兵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