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關燈
鞑靼人第一次見到鐵的時候,發現它與其他的金屬不太一樣,因為就算是他們當中最有力氣的人也不能把鐵器掰彎。

    他們推測,鐵器的表面之下一定藏着什麼特殊的未知物質。

    于是,他們就把鐵叫作&ldquo帖木兒&rdquo,意為&ldquo裡面夾了東西的物體&rdquo。

    後來,他們開始将他們當中偉大的領導者稱作&ldquo帖木兒&rdquo,以此表示這些偉大人物有着非同尋常的力量。

    在這些&ldquo鐵人&rdquo之中,&ldquo鞑靼人帖木兒&rdquo是最偉大的一個,因為他的目标是征服世界。

    他認為:&ldquo既然天上隻有一位真主,那麼地上應該也隻有一位統治者。

    &rdquo 帖木兒出生在一個很小的鞑靼人部落,年紀輕輕就做了部落酋長,統治撒馬爾罕與印度斯坦[1]山地邊境之間的一片地區。

    他生來具有過人的勇氣、旺盛的精力、卓越的領導才能和出衆的軍事天賦。

    他打造了一支強大的軍隊,自己永遠沖鋒在前;他完成了一系列偉大的征服,成為統治波斯、鞑靼(包括土耳其斯坦)和印度三個帝國的君主。

    以伊斯蘭的名義,帖木兒滅亡了九個王朝。

    他隻用了一代人的時間就從撒馬爾罕的一個頭人變成了一位統治亞洲大部分地區的雄主。

     帖木兒掌握着絕對的權力。

    他渾身肌肉,肩膀寬厚,頭顱碩大,前額隆起,胡子下面生着白皙的皮膚,有着豐富的面部表情,在年輕時頭上就有白發。

    不知是有先天的疾病,還是遭遇過什麼意外,或者是因為腳上受過箭傷,帖木兒走路總是一瘸一拐。

    因此,他又被人們稱作跛子帖木兒(Timurlenk)。

    有時,他病得厲害,在他的大軍向巴格達進發時,他甚至都沒法坐在馬背上,隻能讓人用擔架擡着他。

     帖木兒不苟言笑,信仰虔誠,為人公正,長于算計和籌劃。

    在夜裡,他經常獨自一人坐在巨大的棋盤旁,一坐就是幾個小時,用棋子來揣摩戰略。

    在局勢複雜的戰役中,&ldquo無論對手是誰,取勝的始終都是他&rdquo。

    他的常勝之師擁有多達六位數的馬匹,長長的隊伍裡不僅有駱駝,還有大象。

    大象這種動物不僅在戰場上有用,在修建他傳說中的新都撒馬爾罕時也是重要的勞動力。

    到14世紀末,帖木兒的帝國版圖已經東起中國西部邊境,北達俄羅斯的草原,南到恒河和波斯灣,西至波斯、亞美尼亞以及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裡斯河的上遊,抵達了小亞細亞的東部邊緣。

    越過邊界,看到的便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可與帖木兒的帝國相媲美的伊斯蘭帝國&mdash&mdash奧斯曼帝國。

    穆拉德和巴耶濟德開疆拓土的時間恰好與帖木兒相同。

    現在,兩位常勝的帝王,鞑靼人帖木兒和奧斯曼人巴耶濟德,就要在這裡一決雌雄。

    用吉本的話說:&ldquo帖木兒不能忍受有人同他平起平坐,巴耶濟德則從不知道有什麼人比他更強。

    &rdquo 而在這一關鍵的曆史時刻,其實心照不宣的妥協才是最符合雙方利益的做法。

    我們并不知道帖木兒是否真的觊觎其鄰國奧斯曼的領土。

    作為一名戰士,帖木兒對土耳其人的軍事實力有着充分的認識和尊敬。

    作為一位帝國的締造者,帖木兒還需要征服其他地方以充實他的帝國&mdash&mdash南方的道路已經打開,他可以去征服叙利亞、聖地耶路撒冷、美索不達米亞和埃及。

    類似的,巴耶濟德也需要通過奪取君士坦丁堡來完成他對巴爾幹地區的徹底征服,而攻占這座城市根本無須消耗太多的時間。

    帖木兒很清楚他們各自的利益是什麼,但巴耶濟德卻不清楚。

    十年内未嘗一敗的巴耶濟德被驕傲和無敵于天下的錯覺沖昏了頭腦。

    或許是朝臣錯誤的建議讓巴耶濟德低估了對手,他毫無必要地引誘着帖木兒對他發難。

     巴耶濟德在征服了安納托利亞的一大片地區之後,并沒有完成對這些地方的同化。

    懷着亡國之恨的小公國貴族們四處流亡,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從奧斯曼人的手中奪回屬于自己的土地,再次統治那些依然忠于自己的臣民。

    其中的一些人就在帖木兒的朝堂之上。

    帖木兒對他們的苦難和巴耶濟德的一系列行為并不以為意&mdash&mdash直到奧斯曼人占領了錫瓦斯。

    如果巴耶濟德能夠謹慎小心一些的話,他會把這座防禦森嚴的城市當作一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