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關燈
小
中
大
穆拉德一世遇刺身亡後,他的長子立即在科索沃的戰場上被宣布為繼承人,是為巴耶濟德一世。
大臣們擔心出現繼承權紛争,于是向剛剛繼位的蘇丹施加壓力。
結果,其父屍骨未寒,巴耶濟德就下達了他作為蘇丹的第一道命令&mdash&mdash用弓弦勒死弟弟雅庫布。
就在剛剛結束的戰役中,雅庫布還是與巴耶濟德比肩的指揮官,并且在戰場上表現卓越,赢得了士兵們的愛戴。
就這樣,巴耶濟德開啟了奧斯曼帝國曆史上延續許久的皇室内部手足相殘的傳統。
支持這種做法的觀點認為,手足相殘也要好過出現叛亂,而蘇丹的兄弟們往往會煽動叛亂。
而且,人們還從《古蘭經》中為巴耶濟德的所作所為找到了理由:&ldquo他們每逢被召于迫害,都冒昧地參加。
如果他們不退避你們,不投降你們,不停止作戰,那麼,你們在哪裡發現他們,就當在哪裡捕殺他們。
&rdquo 在下一個世紀中,巴耶濟德的後代&mdash&mdash征服者穆罕默德二世将會頒布一條法令,把這種慘無人道的兄弟相殘的傳統上升到法律的高度;而他本人就曾經把自己尚在襁褓中的弟弟溺死在浴盆裡。
從那以後,每一位剛繼位的蘇丹都将不折不扣地遵守這條法令,從而以這種冷酷無情的方式保證君權的獨一無二;而這種做法也的确保證了奧斯曼帝國連綿不斷地存續了幾個世紀。
很快,人們就發現巴耶濟德并沒有繼承其父老成持重的美德。
身為一名承擔治國重任的君主,他天性急躁沖動,行為難以預料,不像他的幾位先帝那樣凡事深思熟慮。
而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位充滿自信、富有才幹的指揮官,天生擅長打仗。
由于他可以調遣大軍迅速地穿梭于歐洲與亞洲之間,他被人們稱作&ldquoYildirim&rdquo,即&ldquo閃電&rdquo或&ldquo雷霆&rdquo。
在吉本看來,這個綽号十分适合巴耶濟德,因為&ldquo他充滿暴烈的能量,調動軍隊迅速而有破壞力&rdquo。
在歐洲,巴耶濟德為了報父親遇刺之仇,在科索沃的戰場上幾乎将塞爾維亞貴族屠戮殆盡,但又很快與拉紮爾大公的兒子和繼承人斯泰凡·布爾科維奇(StephenBulcovitz)簽訂了和約。
巴耶濟德認定,塞爾維亞人已經不可能再對他構成威脅;而在多瑙河流域,他又需要塞爾維亞軍隊幫助他防範更令人敬畏的匈牙利人。
于是,巴耶濟德與斯泰凡簽訂了一項十分友善并且在巴耶濟德在位期間一直有效的和約。
奧斯曼帝國沒有把塞爾維亞并入其版圖,而是允許它作為一個擁有自治權的附庸國存在。
以塞爾維亞的銀礦收入作為保障,斯泰凡每年向奧斯曼帝國納貢。
作為回報,斯泰凡獲得了其父曾經擁有過的一切特權。
他還把他的妹妹狄斯賓娜(Despina)嫁給了巴耶濟德。
此外,他還在奧斯曼軍隊中指揮一支部隊,并且有義務在巴耶濟德需要的時候把塞爾維亞軍隊派到指定的地點。
塞爾維亞軍隊可以公平地與奧斯曼軍隊分享戰利品,這種權利打消了他們之間的宿怨。
與此同時,一個個伊斯蘭殖民地開始在被征服的塞爾維亞土地上建立起來。
就這樣,發生在科索沃的種種得到了原諒&mdash&mdash但在塞爾維亞人的民間傳說中,這場戰役永遠不會被忘記。
随後,巴耶濟德把他的注意力投向了小亞細亞。
在這裡,他操之過急的征服計劃将導緻他最終的失敗,并讓整個帝國的未來陷入危險的境地。
一開始,巴耶濟德取得了一些勝利。
1390年,艾登的埃米爾成了他的附庸,薩魯罕(Sarukhan)和門泰謝(Mentese)的埃米爾在戰場上成了他的手下敗将。
在降服了這裡的土耳其裔居民(他們也是這裡僅有的居民)之後,奧斯曼人确立了他們在愛琴海沿岸的統治,并且開始染指地中海,為其日後成為海上霸權國家鋪平了道路。
在奪取士麥那的嘗試遭到醫院騎士團(也被稱作聖約翰騎士團)挫敗後,奧斯曼人掃蕩了希俄斯島(Chois),劫掠了阿提卡(Attica)的海岸,并且試圖封鎖愛琴海上其他島嶼的貿易路線。
不過,此時奧斯曼人的海上力量仍然無法與意大利的商業貿易城邦威尼斯和熱那亞相媲美。
接着,巴耶濟德像他的父親一樣入侵了卡拉曼尼亞,并且圍攻科尼亞城。
他的行動得到了其基督教附庸的支持,其中包括未來的拜占庭帝國皇帝、親自到奧斯曼軍中效命的曼努埃爾·巴列奧略。
卡拉曼尼亞人先是在一場戰役後求和,随後又撕毀了和約。
巴耶濟德迅速從歐洲調來了援軍,在阿卡恰伊(AkTchai)擊敗了卡拉曼尼亞,并将其兼并。
随後,巴耶濟德又占領了相鄰的公國的兩座城市開塞利(Kayseri)和錫瓦斯,繼而又兼并了北方的卡斯塔穆尼(Kastamuni)公國,打通了通往黑海港口錫諾普(Sinope)的道路。
此時,巴耶濟德已經可以宣稱自己是安納托利亞大部分地區的主人,他也的确這樣做了。
但是,巴耶濟德隻是在表面上控制了安納托利亞的很多地方,他并沒能深
大臣們擔心出現繼承權紛争,于是向剛剛繼位的蘇丹施加壓力。
結果,其父屍骨未寒,巴耶濟德就下達了他作為蘇丹的第一道命令&mdash&mdash用弓弦勒死弟弟雅庫布。
就在剛剛結束的戰役中,雅庫布還是與巴耶濟德比肩的指揮官,并且在戰場上表現卓越,赢得了士兵們的愛戴。
就這樣,巴耶濟德開啟了奧斯曼帝國曆史上延續許久的皇室内部手足相殘的傳統。
支持這種做法的觀點認為,手足相殘也要好過出現叛亂,而蘇丹的兄弟們往往會煽動叛亂。
而且,人們還從《古蘭經》中為巴耶濟德的所作所為找到了理由:&ldquo他們每逢被召于迫害,都冒昧地參加。
如果他們不退避你們,不投降你們,不停止作戰,那麼,你們在哪裡發現他們,就當在哪裡捕殺他們。
&rdquo 在下一個世紀中,巴耶濟德的後代&mdash&mdash征服者穆罕默德二世将會頒布一條法令,把這種慘無人道的兄弟相殘的傳統上升到法律的高度;而他本人就曾經把自己尚在襁褓中的弟弟溺死在浴盆裡。
從那以後,每一位剛繼位的蘇丹都将不折不扣地遵守這條法令,從而以這種冷酷無情的方式保證君權的獨一無二;而這種做法也的确保證了奧斯曼帝國連綿不斷地存續了幾個世紀。
很快,人們就發現巴耶濟德并沒有繼承其父老成持重的美德。
身為一名承擔治國重任的君主,他天性急躁沖動,行為難以預料,不像他的幾位先帝那樣凡事深思熟慮。
而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位充滿自信、富有才幹的指揮官,天生擅長打仗。
由于他可以調遣大軍迅速地穿梭于歐洲與亞洲之間,他被人們稱作&ldquoYildirim&rdquo,即&ldquo閃電&rdquo或&ldquo雷霆&rdquo。
在吉本看來,這個綽号十分适合巴耶濟德,因為&ldquo他充滿暴烈的能量,調動軍隊迅速而有破壞力&rdquo。
在歐洲,巴耶濟德為了報父親遇刺之仇,在科索沃的戰場上幾乎将塞爾維亞貴族屠戮殆盡,但又很快與拉紮爾大公的兒子和繼承人斯泰凡·布爾科維奇(StephenBulcovitz)簽訂了和約。
巴耶濟德認定,塞爾維亞人已經不可能再對他構成威脅;而在多瑙河流域,他又需要塞爾維亞軍隊幫助他防範更令人敬畏的匈牙利人。
于是,巴耶濟德與斯泰凡簽訂了一項十分友善并且在巴耶濟德在位期間一直有效的和約。
奧斯曼帝國沒有把塞爾維亞并入其版圖,而是允許它作為一個擁有自治權的附庸國存在。
以塞爾維亞的銀礦收入作為保障,斯泰凡每年向奧斯曼帝國納貢。
作為回報,斯泰凡獲得了其父曾經擁有過的一切特權。
他還把他的妹妹狄斯賓娜(Despina)嫁給了巴耶濟德。
此外,他還在奧斯曼軍隊中指揮一支部隊,并且有義務在巴耶濟德需要的時候把塞爾維亞軍隊派到指定的地點。
塞爾維亞軍隊可以公平地與奧斯曼軍隊分享戰利品,這種權利打消了他們之間的宿怨。
與此同時,一個個伊斯蘭殖民地開始在被征服的塞爾維亞土地上建立起來。
就這樣,發生在科索沃的種種得到了原諒&mdash&mdash但在塞爾維亞人的民間傳說中,這場戰役永遠不會被忘記。
随後,巴耶濟德把他的注意力投向了小亞細亞。
在這裡,他操之過急的征服計劃将導緻他最終的失敗,并讓整個帝國的未來陷入危險的境地。
一開始,巴耶濟德取得了一些勝利。
1390年,艾登的埃米爾成了他的附庸,薩魯罕(Sarukhan)和門泰謝(Mentese)的埃米爾在戰場上成了他的手下敗将。
在降服了這裡的土耳其裔居民(他們也是這裡僅有的居民)之後,奧斯曼人确立了他們在愛琴海沿岸的統治,并且開始染指地中海,為其日後成為海上霸權國家鋪平了道路。
在奪取士麥那的嘗試遭到醫院騎士團(也被稱作聖約翰騎士團)挫敗後,奧斯曼人掃蕩了希俄斯島(Chois),劫掠了阿提卡(Attica)的海岸,并且試圖封鎖愛琴海上其他島嶼的貿易路線。
不過,此時奧斯曼人的海上力量仍然無法與意大利的商業貿易城邦威尼斯和熱那亞相媲美。
接着,巴耶濟德像他的父親一樣入侵了卡拉曼尼亞,并且圍攻科尼亞城。
他的行動得到了其基督教附庸的支持,其中包括未來的拜占庭帝國皇帝、親自到奧斯曼軍中效命的曼努埃爾·巴列奧略。
卡拉曼尼亞人先是在一場戰役後求和,随後又撕毀了和約。
巴耶濟德迅速從歐洲調來了援軍,在阿卡恰伊(AkTchai)擊敗了卡拉曼尼亞,并将其兼并。
随後,巴耶濟德又占領了相鄰的公國的兩座城市開塞利(Kayseri)和錫瓦斯,繼而又兼并了北方的卡斯塔穆尼(Kastamuni)公國,打通了通往黑海港口錫諾普(Sinope)的道路。
此時,巴耶濟德已經可以宣稱自己是安納托利亞大部分地區的主人,他也的确這樣做了。
但是,巴耶濟德隻是在表面上控制了安納托利亞的很多地方,他并沒能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