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關燈
小
中
大
刻地改造他所征服的土地。
穆拉德在歐洲征服了廣袤的土地,但他通過一些很有遠見的同化政策,讓當地的歐洲人接受了奧斯曼人的統治,甚至有時還很情願如此。
巴耶濟德則沒有試圖系統化地消化他在亞洲迅速征服的土地。
誠然,他把安納托利亞地區的大片土地都劃入了奧斯曼帝國的版圖中,但是除了少數的幾個地方之外,奧斯曼帝國的統治并沒有能夠深入這些地區。
大部分地區的人民都想讓他們以前的統治者回來。
習慣定居在歐洲的巴耶濟德,并沒有解決新征服領土上的這些問題。
在戰役與戰役之間的間歇期,巴耶濟德情願縱情聲色,吃喝玩樂,沉湎于後宮的女色和男寵的陪伴,其奢靡之風直追鼎盛時期的拜占庭宮廷。
與這些放縱的行為形成強烈反差的是,巴耶濟德又有着沉迷宗教的一面。
他在布爾薩的私人清真寺的頂上擁有一個小房間,時不時會神秘兮兮地在裡面隐居上一段時間,與伊斯蘭教的神學家們探讨問題。
在小亞細亞取得戰争的勝利之後,巴耶濟德就把當地的政務交給他手下的總督們,他本人則立刻回到了歐洲。
在歐洲,他憂心于匈牙利的威脅,匈牙利國王西吉斯蒙德(Sigismund)此時成了他的主要對手。
為了挑釁,巴耶濟德派遣奧斯曼軍隊進入匈牙利乃至更遠的地方劫掠,中歐地區出現了對土耳其人的恐慌。
奧斯曼人渡過多瑙河,在匈牙利的國土上打了第一仗,并且赢得了試圖擺脫匈牙利統治的尚武的瓦拉幾亞人的支持。
西吉斯蒙德注意到了奧斯曼人的威脅,于是派人告訴巴耶濟德,保加利亞處于匈牙利的保護之下,奉勸他不要介入保加利亞的事務。
巴耶濟德拒絕答複,隻是傲慢無禮地讓匈牙利國王的使節好好看看他大帳内懸挂的武器。
于是,西吉斯蒙德決定揮師入侵保加利亞。
他奪取了多瑙河上的尼科波利斯(Nicopolis),但随後面對進逼的奧斯曼大軍,又不得不放棄了這座城堡。
當年,穆拉德在打敗保加利亞的統治者希什曼之後,允許這個國家作為奧斯曼的附庸保留一定的自治權。
然而,巴耶濟德認為,一旦匈牙利人再度入侵,希什曼這個盟友并不可靠。
于是,他派遣一支軍隊進入保加利亞,處決了希什曼,然後把保加利亞整個并入了奧斯曼帝國。
像色雷斯和馬其頓一樣,保加利亞從此成了奧斯曼帝國的一部分,并且與作為附庸國的瓦拉幾亞一道,構成了帝國在多瑙河流域防範匈牙利的緩沖區。
通過消滅當地的附庸王朝,巴耶濟德在巴爾幹地區建立了中央集權的帝國政府。
在接下來的奧斯曼化的過程中,一些保加利亞人皈依了伊斯蘭教。
保加利亞非但失去了獨立,同時也失去了作為保加利亞民族象征的獨立的東正教會。
保加利亞東正教會原本受到天主教會儀式部分影響,現在保加利亞的基督徒不得不接受希臘東正教會牧師的管理,而對他們來說,這經常比穆斯林帕夏的管轄更讓人難以接受。
與此同時,巴耶濟德還在準備調兵對付君士坦丁堡。
1391年,約翰五世·巴列奧略[1]駕崩。
他的繼承人曼努埃爾,作為對蘇丹唯命是聽的附庸,在蘇丹宮廷裡的地位幾乎與被人鄙視的勤務官相差無幾,不僅受盡屈辱,還要經常忍饑挨餓。
在老皇帝駕崩後,他逃回君士坦丁堡,保住了他的皇帝寶座。
他的父親在世時曾經開始重新修建君士坦丁堡的城牆,并且在黃金門的側面興建裝飾華美但實為防禦工事的塔樓,為此不惜拆毀了數座教堂。
巴耶濟德得知這一消息後,命令約翰五世立刻拆毀這些防禦工事,否則就把曼努埃爾的眼睛弄瞎。
于是,約翰五世在臨終前做的最後一件事,就是遵從蘇丹的這個命令。
即位後的曼努埃爾收到了巴耶濟德的最後通牒。
巴耶濟德不僅要求曼努埃爾繼續臣服于奧斯曼帝國,增加貢金,還命令他在君士坦丁堡為城内的穆斯林設置一位卡迪(伊斯蘭教法官)。
在發出最後通牒之後,巴耶濟德又派出一支奧斯曼軍隊直抵君士坦丁堡城下,并且沿途在色雷斯南部屠殺或奴役當地的希臘裔基督徒。
就這樣,奧斯曼帝國對君士坦丁堡的第一次圍困開始了。
這座城市被圍困了七個月。
随後,在對方接受了比之前更苛刻的條款之後,巴耶濟德解除了圍城。
曼努埃爾皇帝被迫同意在君士坦丁堡城内設立一座伊斯蘭教法庭,并且把城内四分之一的土地劃給穆斯林移民。
位于金角灣對岸的加拉塔港口的一半被奧斯曼人占據,6000名奧斯曼帝國的軍人進駐其中。
除了提高貢金的數額之外,奧斯曼人還要對城外的葡萄園和菜園征收什一稅。
從此以後,從兩座清真寺的宣禮塔上傳出的宣禮聲開始在這座城市裡回蕩。
奧斯曼人開始把這座城市稱作&ldquo伊斯坦布爾&rdquo,這個讀音是對希臘語&ldquoistinpoli&rdquo的訛傳,其本義是&ldquo進城去&rdquo。
巴耶濟德繼續在陸路上封鎖這座城市。
兩年後,在巴耶濟德的挑唆和奧斯曼軍隊的支持下,曼努埃爾的侄子約翰·巴列奧略[2]不無道理地宣稱自己才是皇位的合法繼承者,于是率軍進攻君士坦丁堡。
但是,他的進攻被
穆拉德在歐洲征服了廣袤的土地,但他通過一些很有遠見的同化政策,讓當地的歐洲人接受了奧斯曼人的統治,甚至有時還很情願如此。
巴耶濟德則沒有試圖系統化地消化他在亞洲迅速征服的土地。
誠然,他把安納托利亞地區的大片土地都劃入了奧斯曼帝國的版圖中,但是除了少數的幾個地方之外,奧斯曼帝國的統治并沒有能夠深入這些地區。
大部分地區的人民都想讓他們以前的統治者回來。
習慣定居在歐洲的巴耶濟德,并沒有解決新征服領土上的這些問題。
在戰役與戰役之間的間歇期,巴耶濟德情願縱情聲色,吃喝玩樂,沉湎于後宮的女色和男寵的陪伴,其奢靡之風直追鼎盛時期的拜占庭宮廷。
與這些放縱的行為形成強烈反差的是,巴耶濟德又有着沉迷宗教的一面。
他在布爾薩的私人清真寺的頂上擁有一個小房間,時不時會神秘兮兮地在裡面隐居上一段時間,與伊斯蘭教的神學家們探讨問題。
在小亞細亞取得戰争的勝利之後,巴耶濟德就把當地的政務交給他手下的總督們,他本人則立刻回到了歐洲。
在歐洲,他憂心于匈牙利的威脅,匈牙利國王西吉斯蒙德(Sigismund)此時成了他的主要對手。
為了挑釁,巴耶濟德派遣奧斯曼軍隊進入匈牙利乃至更遠的地方劫掠,中歐地區出現了對土耳其人的恐慌。
奧斯曼人渡過多瑙河,在匈牙利的國土上打了第一仗,并且赢得了試圖擺脫匈牙利統治的尚武的瓦拉幾亞人的支持。
西吉斯蒙德注意到了奧斯曼人的威脅,于是派人告訴巴耶濟德,保加利亞處于匈牙利的保護之下,奉勸他不要介入保加利亞的事務。
巴耶濟德拒絕答複,隻是傲慢無禮地讓匈牙利國王的使節好好看看他大帳内懸挂的武器。
于是,西吉斯蒙德決定揮師入侵保加利亞。
他奪取了多瑙河上的尼科波利斯(Nicopolis),但随後面對進逼的奧斯曼大軍,又不得不放棄了這座城堡。
當年,穆拉德在打敗保加利亞的統治者希什曼之後,允許這個國家作為奧斯曼的附庸保留一定的自治權。
然而,巴耶濟德認為,一旦匈牙利人再度入侵,希什曼這個盟友并不可靠。
于是,他派遣一支軍隊進入保加利亞,處決了希什曼,然後把保加利亞整個并入了奧斯曼帝國。
像色雷斯和馬其頓一樣,保加利亞從此成了奧斯曼帝國的一部分,并且與作為附庸國的瓦拉幾亞一道,構成了帝國在多瑙河流域防範匈牙利的緩沖區。
通過消滅當地的附庸王朝,巴耶濟德在巴爾幹地區建立了中央集權的帝國政府。
在接下來的奧斯曼化的過程中,一些保加利亞人皈依了伊斯蘭教。
保加利亞非但失去了獨立,同時也失去了作為保加利亞民族象征的獨立的東正教會。
保加利亞東正教會原本受到天主教會儀式部分影響,現在保加利亞的基督徒不得不接受希臘東正教會牧師的管理,而對他們來說,這經常比穆斯林帕夏的管轄更讓人難以接受。
與此同時,巴耶濟德還在準備調兵對付君士坦丁堡。
1391年,約翰五世·巴列奧略[1]駕崩。
他的繼承人曼努埃爾,作為對蘇丹唯命是聽的附庸,在蘇丹宮廷裡的地位幾乎與被人鄙視的勤務官相差無幾,不僅受盡屈辱,還要經常忍饑挨餓。
在老皇帝駕崩後,他逃回君士坦丁堡,保住了他的皇帝寶座。
他的父親在世時曾經開始重新修建君士坦丁堡的城牆,并且在黃金門的側面興建裝飾華美但實為防禦工事的塔樓,為此不惜拆毀了數座教堂。
巴耶濟德得知這一消息後,命令約翰五世立刻拆毀這些防禦工事,否則就把曼努埃爾的眼睛弄瞎。
于是,約翰五世在臨終前做的最後一件事,就是遵從蘇丹的這個命令。
即位後的曼努埃爾收到了巴耶濟德的最後通牒。
巴耶濟德不僅要求曼努埃爾繼續臣服于奧斯曼帝國,增加貢金,還命令他在君士坦丁堡為城内的穆斯林設置一位卡迪(伊斯蘭教法官)。
在發出最後通牒之後,巴耶濟德又派出一支奧斯曼軍隊直抵君士坦丁堡城下,并且沿途在色雷斯南部屠殺或奴役當地的希臘裔基督徒。
就這樣,奧斯曼帝國對君士坦丁堡的第一次圍困開始了。
這座城市被圍困了七個月。
随後,在對方接受了比之前更苛刻的條款之後,巴耶濟德解除了圍城。
曼努埃爾皇帝被迫同意在君士坦丁堡城内設立一座伊斯蘭教法庭,并且把城内四分之一的土地劃給穆斯林移民。
位于金角灣對岸的加拉塔港口的一半被奧斯曼人占據,6000名奧斯曼帝國的軍人進駐其中。
除了提高貢金的數額之外,奧斯曼人還要對城外的葡萄園和菜園征收什一稅。
從此以後,從兩座清真寺的宣禮塔上傳出的宣禮聲開始在這座城市裡回蕩。
奧斯曼人開始把這座城市稱作&ldquo伊斯坦布爾&rdquo,這個讀音是對希臘語&ldquoistinpoli&rdquo的訛傳,其本義是&ldquo進城去&rdquo。
巴耶濟德繼續在陸路上封鎖這座城市。
兩年後,在巴耶濟德的挑唆和奧斯曼軍隊的支持下,曼努埃爾的侄子約翰·巴列奧略[2]不無道理地宣稱自己才是皇位的合法繼承者,于是率軍進攻君士坦丁堡。
但是,他的進攻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