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關燈
小
中
大
坎塔庫尊感到自己被徹徹底底地羞辱了。
在國外,巴爾幹地區的基督教國家塞爾維亞和保加利亞都拒絕向拜占庭帝國伸出援手。
保加利亞沙皇譏諷他說,坎塔庫尊之前亵渎神明地與土耳其人結盟,現在的苦果是他罪有應得,拜占庭人應該自己去應付這場風暴。
&ldquo如果土耳其人來找我們的麻煩,&rdquo他補充道,&ldquo我們知道該怎樣保護自己。
&rdquo在國内,君士坦丁堡的居民揭竿而起反對約翰·坎塔庫尊,設置街壘把他堵在了自己的皇宮裡,并且宣布支持約翰·巴列奧略。
公衆對坎塔庫尊嗤之以鼻,指責他企圖将君士坦丁堡交給奧斯曼人。
在這種情況下,坎塔庫尊别無選擇,隻得宣布退位,随後躲到斯巴達附近的米斯特拉(Mistra)的一座修道院中。
在這裡,他化名為約瑟夫·克裡斯托杜洛(JoasaphChristodoulos),度過了餘下的30年,并寫就了一部有關他的時代的出色史書。
蘇萊曼帕夏繼續向内陸進行征服和殖民,先奪取了德莫迪卡(Demotika),繼而又占領了喬爾盧(Chorlu),切斷了君士坦丁堡和阿德裡安堡之間的聯系。
蘇萊曼的殖民行動幾乎沒有遭遇過當地的希臘居民或拜占庭皇帝約翰·巴列奧略手下軍隊像樣的抵抗。
事實證明,約翰·巴列奧略像約翰·坎塔庫尊一樣任由奧斯曼人擺布,而更大的羞辱還在等待着他。
1357年,奧爾汗與狄奧多拉之子哈利勒被海盜扣留,奧爾汗要求約翰·巴列奧略前往福西亞(Phocaea)予以營救。
而就在拜占庭皇帝圍困福西亞的時候,奧斯曼軍隊卻在挺進色雷斯。
在皇帝返回君士坦丁堡的途中,奧爾汗又命令他繼續留在福西亞參與圍城。
于是,皇帝隻好再一次出發,卻在途中遇到了他的艦隊。
皇帝的艦隊放棄了圍困福西亞,而皇帝也未能說服他們繼續圍城。
于是,皇帝隻好向奧爾汗懇求說,自己力有不逮,無法完成這樣的任務。
此時的奧爾汗,已經相當于拜占庭皇帝的上級。
他拒絕更改他的命令。
1359年,約翰·巴列奧略隻好去斯庫塔裡拜見奧爾汗,如同一個附庸試圖安撫他的宗主一般。
蘇丹與皇帝達成了協議,同意各支付奧爾汗之子贖金的一半,并且承認色雷斯地區的現狀。
在解救了哈利勒之後,皇帝還得将自己10歲的女兒嫁給哈利勒。
在奧爾汗的命令下,皇帝回到了福西亞,交了一大筆贖金,把哈利勒帶回了尼西亞。
在尼西亞,哈利勒和信仰基督教的公主按照穆斯林的禮儀舉行了訂婚儀式。
約翰·坎塔庫尊讓奧斯曼人以軍人的身份進入了歐洲,而他的對手約翰·巴列奧略則進一步承認了奧斯曼人作為移民進入歐洲的現實。
奧爾汗于1359年去世,而他的長子蘇萊曼則在前一年身故&mdash&mdash他在加裡波利半島放鷹狩獵時從馬上摔了下來。
奧爾汗的小兒子因而得以繼位,是為穆拉德一世(MuradI)。
奧爾汗作為奧斯曼三位&ldquo開國之父&rdquo中的第二位,他更多地依賴的是他的外交手腕,而不是軍事才能。
在把自己治下的土地打造成一個真正的&ldquo國家&rdquo之後,他以一支先進的軍隊為後盾,進入了歐洲。
他所仰仗的不是直接地使用武力,而是間接地依靠武力去讨價還價。
面對孱弱而分裂的敵人,他并沒有急躁沖動,而是展示出堪稱楷模的耐心,以及天才般的操縱和謀劃能力。
這些正是奧斯曼帝國得以立足歐洲的基石。
現在是時候擴大征讨的範圍了。
奧斯曼軍隊将作為一支進攻性的力量,去征服那些與他們的邊境接壤、甚至更為遙遠的地方&mdash&mdash拜占庭帝國和巴爾幹基督教國家的殘餘領土。
這一重任落在了40歲的穆拉德一世身上。
這位蘇丹将在軍事和政治上取得超越他的兩位先皇的成就,并成為其所在時代中獨一無二的人物。
從穆拉德一世開始,西方将屈服于東方,就如同在希臘和羅馬的時代,東方屈服于西方那樣。
[1]拉丁國家指信奉天主教的國家,相對于信奉東正教和伊斯蘭教的國家。
[2]這裡的聖地大體指約旦河和地中海之間包括約旦河東岸的地區,相當于今天的以色列、巴勒斯坦、約旦西部、黎巴嫩南部部分地區和叙利亞西南部。
[3]此時,米海爾九世與其父安德洛尼卡二世為拜占庭帝國的共治皇帝。
[4]色雷斯切索尼斯是加裡波利半島的古稱。
[5]帕夏為奧斯曼帝國常用的尊稱或榮譽稱号。
[6]赫勒斯滂是達達尼爾海峽的古稱。
[7]土耳其人對達達尼爾海峽歐洲一側的加裡波利半島的占領,意味着土耳其人控制了達達尼爾海峽兩岸。
加裡波利半島至今依然是土耳其領土,加裡波利城在土耳其通行的名字是蓋利博盧(Gelibolu)。
而土耳其人控制博斯普魯斯海峽,完全壟斷亞歐之間的海陸交通,要等到100年後的征服者穆罕默德時代。
[8]通常指威尼斯發行的達克特金币。
在國外,巴爾幹地區的基督教國家塞爾維亞和保加利亞都拒絕向拜占庭帝國伸出援手。
保加利亞沙皇譏諷他說,坎塔庫尊之前亵渎神明地與土耳其人結盟,現在的苦果是他罪有應得,拜占庭人應該自己去應付這場風暴。
&ldquo如果土耳其人來找我們的麻煩,&rdquo他補充道,&ldquo我們知道該怎樣保護自己。
&rdquo在國内,君士坦丁堡的居民揭竿而起反對約翰·坎塔庫尊,設置街壘把他堵在了自己的皇宮裡,并且宣布支持約翰·巴列奧略。
公衆對坎塔庫尊嗤之以鼻,指責他企圖将君士坦丁堡交給奧斯曼人。
在這種情況下,坎塔庫尊别無選擇,隻得宣布退位,随後躲到斯巴達附近的米斯特拉(Mistra)的一座修道院中。
在這裡,他化名為約瑟夫·克裡斯托杜洛(JoasaphChristodoulos),度過了餘下的30年,并寫就了一部有關他的時代的出色史書。
蘇萊曼帕夏繼續向内陸進行征服和殖民,先奪取了德莫迪卡(Demotika),繼而又占領了喬爾盧(Chorlu),切斷了君士坦丁堡和阿德裡安堡之間的聯系。
蘇萊曼的殖民行動幾乎沒有遭遇過當地的希臘居民或拜占庭皇帝約翰·巴列奧略手下軍隊像樣的抵抗。
事實證明,約翰·巴列奧略像約翰·坎塔庫尊一樣任由奧斯曼人擺布,而更大的羞辱還在等待着他。
1357年,奧爾汗與狄奧多拉之子哈利勒被海盜扣留,奧爾汗要求約翰·巴列奧略前往福西亞(Phocaea)予以營救。
而就在拜占庭皇帝圍困福西亞的時候,奧斯曼軍隊卻在挺進色雷斯。
在皇帝返回君士坦丁堡的途中,奧爾汗又命令他繼續留在福西亞參與圍城。
于是,皇帝隻好再一次出發,卻在途中遇到了他的艦隊。
皇帝的艦隊放棄了圍困福西亞,而皇帝也未能說服他們繼續圍城。
于是,皇帝隻好向奧爾汗懇求說,自己力有不逮,無法完成這樣的任務。
此時的奧爾汗,已經相當于拜占庭皇帝的上級。
他拒絕更改他的命令。
1359年,約翰·巴列奧略隻好去斯庫塔裡拜見奧爾汗,如同一個附庸試圖安撫他的宗主一般。
蘇丹與皇帝達成了協議,同意各支付奧爾汗之子贖金的一半,并且承認色雷斯地區的現狀。
在解救了哈利勒之後,皇帝還得将自己10歲的女兒嫁給哈利勒。
在奧爾汗的命令下,皇帝回到了福西亞,交了一大筆贖金,把哈利勒帶回了尼西亞。
在尼西亞,哈利勒和信仰基督教的公主按照穆斯林的禮儀舉行了訂婚儀式。
約翰·坎塔庫尊讓奧斯曼人以軍人的身份進入了歐洲,而他的對手約翰·巴列奧略則進一步承認了奧斯曼人作為移民進入歐洲的現實。
奧爾汗于1359年去世,而他的長子蘇萊曼則在前一年身故&mdash&mdash他在加裡波利半島放鷹狩獵時從馬上摔了下來。
奧爾汗的小兒子因而得以繼位,是為穆拉德一世(MuradI)。
奧爾汗作為奧斯曼三位&ldquo開國之父&rdquo中的第二位,他更多地依賴的是他的外交手腕,而不是軍事才能。
在把自己治下的土地打造成一個真正的&ldquo國家&rdquo之後,他以一支先進的軍隊為後盾,進入了歐洲。
他所仰仗的不是直接地使用武力,而是間接地依靠武力去讨價還價。
面對孱弱而分裂的敵人,他并沒有急躁沖動,而是展示出堪稱楷模的耐心,以及天才般的操縱和謀劃能力。
這些正是奧斯曼帝國得以立足歐洲的基石。
現在是時候擴大征讨的範圍了。
奧斯曼軍隊将作為一支進攻性的力量,去征服那些與他們的邊境接壤、甚至更為遙遠的地方&mdash&mdash拜占庭帝國和巴爾幹基督教國家的殘餘領土。
這一重任落在了40歲的穆拉德一世身上。
這位蘇丹将在軍事和政治上取得超越他的兩位先皇的成就,并成為其所在時代中獨一無二的人物。
從穆拉德一世開始,西方将屈服于東方,就如同在希臘和羅馬的時代,東方屈服于西方那樣。
[1]拉丁國家指信奉天主教的國家,相對于信奉東正教和伊斯蘭教的國家。
[2]這裡的聖地大體指約旦河和地中海之間包括約旦河東岸的地區,相當于今天的以色列、巴勒斯坦、約旦西部、黎巴嫩南部部分地區和叙利亞西南部。
[3]此時,米海爾九世與其父安德洛尼卡二世為拜占庭帝國的共治皇帝。
[4]色雷斯切索尼斯是加裡波利半島的古稱。
[5]帕夏為奧斯曼帝國常用的尊稱或榮譽稱号。
[6]赫勒斯滂是達達尼爾海峽的古稱。
[7]土耳其人對達達尼爾海峽歐洲一側的加裡波利半島的占領,意味着土耳其人控制了達達尼爾海峽兩岸。
加裡波利半島至今依然是土耳其領土,加裡波利城在土耳其通行的名字是蓋利博盧(Gelibolu)。
而土耳其人控制博斯普魯斯海峽,完全壟斷亞歐之間的海陸交通,要等到100年後的征服者穆罕默德時代。
[8]通常指威尼斯發行的達克特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