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關燈
權。

    他們随着征服更多的地方,就會獲得更多的土地,可以用來獎勵更多的士兵。

    在其兄長阿拉丁的建議下,奧爾汗構建起來這樣一個體系框架,使得奧斯曼帝國的君主可以擁有一支直接聽命于己、随時可以投入戰鬥、由職業軍人組成的常備軍。

    而這一點,在接下來的兩個世紀中,歐洲人都沒有能夠做到。

     在其父奧斯曼的軍中,士兵隻有一種來源:被稱作&ldquo阿金基&rdquo(akinjis,即掠奪者)的土庫曼騎兵。

    要招募這些非正規的志願軍,隻需要在村子裡喊&ldquo誰要去打仗&rdquo就可以了。

    他們都是老練的騎手,&ldquo像一堵牆一樣&rdquo一同行動。

    除了從軍事封地上征集士兵之外,奧爾汗也會征調阿金基參戰。

    他将阿金基編組成斥候騎兵的前衛部隊,用來在大部隊發動攻擊前掃清障礙。

    由于他們的任務危險性最高,奧爾汗也賜予他們最多的土地,以确保他們的忠誠。

    阿金基在執行任務時還會得到向導&ldquo恰武什&rdquo(chavush)和領取軍饷的正規騎兵部隊&ldquo西帕希&rdquo(sipahis)的支持。

     奧爾汗還會招募被稱作&ldquo阿紮布&rdquo(azabs)的非正規步兵,他們的角色是在戰陣的最前方充當炮灰,吸引敵人的火力。

    敵人往往會驚奇地發現,在這些非正規步兵的身後,是經過精挑細選、更有紀律性、也更難對付的第二梯隊。

    第二梯隊的士兵是從領取軍饷的常備軍(&ldquokapu-kuluojaks&rdquo)中挑選出來的,經受過良好的集體訓練,由他們熟悉而尊敬的指揮官統領。

    與那個時期流行的雇傭兵不同,他們團結一緻,忠于君主,認同君主的目标,也相信君主會通過晉升和其他獎賞來維護他們的利益。

    理論上,他們一直&ldquo在蘇丹的大帳之前&rdquo,服從于蘇丹的絕對權威。

    雖然他們通常都要服從指揮官的命令,但由于指揮官也是代表君主行事,所以士兵們一直都在直接或間接地服務于君主。

    團結一心是這些新興的奧斯曼正規軍的戰鬥力基石。

    而他們的戰鬥力的另一個基石,在于他們時時都做好了戰鬥的準備。

     奧斯曼人總是枕戈待旦,從不會被敵人打一個措手不及。

    奧斯曼軍隊有着一流的情報系統,總是可以知道敵人于何時向何地進攻。

    另外,他們的向導也十分出色。

    旅行者貝特朗·德·布羅基耶(BertranddeBroquière)曾這樣描述奧斯曼軍隊: 他們可以突然開拔,1萬名奧斯曼人發出的聲響有時候會比100名基督徒士兵發出的聲響還小。

    鼓聲一響,奧斯曼軍隊就立即開始行軍,從不會走亂步伐;除非得到命令,否則絕不停歇。

    他們總是輕裝上陣,基督教軍隊要走三天的路程,他們一夜之間就可以走完。

     這正體現了奧斯曼人的軍事天賦。

    他們吃苦耐勞、頑強、守紀律,并且在幾個世紀的遊牧生活中錘煉出了迅速機動的能力。

    奧斯曼人在組織和戰術方面的能力,也讓他們的軍隊成為出色的戰争機器。

    他們無敵于天下的戰鬥力将把這個國家打造成一個帝國。

    作為遊牧民族,奧斯曼人在與生俱來的遷徙沖動的驅使下,曾有意識地一路西行,以尋找新的牧場。

    在皈依伊斯蘭教之後,他們的遷徙沖動得到了升華和進一步的激發。

    根據真主之律法,他們作為加齊,負有在&ldquo戰争之地&rdquo(Dar-el-Harb)[11]尋找并擊敗異教徒的宗教使命:襲擊并占領異教徒的土地,奪取他們的财産,殺掉或俘獲異教徒,并将異教徒的社會置于穆斯林的統治之下。

    另外,社會和經濟上的因素也在驅使他們進行擴張。

    遊牧民、非正統的穆斯林和冒險者,以及來自安納托利亞中部各公國的各類移民,正在源源不斷地湧入與拜占庭帝國鄰近的前沿地區,給此地帶來了人口方面的壓力。

    因此,這些來自中亞大草原的土耳其人,現在需要面對一項陌生而冷酷的新事物&mdash&mdash大海。

    到14世紀中葉,他們已經做好了進軍歐洲的準備。

     [1]原文&ldquoprincipality&rdquo,其首領的身份可能是&ldquo貝伊&rdquo&ldquo埃米爾&rdquo或&ldquo汗&rdquo,相應的國家也有&ldquo貝伊領&rdquo&ldquo埃米爾國&rdquo&ldquo酋長國&rdquo&ldquo汗國&rdquo等。

    通過參考國内相關著作,并出于統一考慮,本書将統稱其為&ldquo公國&rdquo。

     [2]維齊爾大約相當于高級的行政顧問或大臣。

     [3]&ldquo貝伊&rdquo是突厥語中&ldquo首領&rdquo或&ldquo酋長&rdquo的意思,在奧斯曼帝國時期泛指地方的執政者。

     [4]奧斯曼哈裡發是繼承先知穆罕默德權威的四大哈裡發的第三位,644&mdash656年在位。

     [5]這個奧林匹斯山是今土耳其布爾達省的烏魯達山(Uluda?),并非希臘的奧林匹斯山。

     [6]指伊茲尼克湖。

    尼西亞今名伊茲尼克。

     [7]意為&ldquo兄弟&rdquo。

     [8]肘尺(cubit)是古時中亞的長度單位,從中指指尖到肘的前臂長度,1肘尺大約在45至55厘米之間。

     [9]&ldquo衆加齊的蘇丹&rdquo指的是先帝奧斯曼。

     [10]&ldquo加齊之子&rdquo中的&ldquo加齊&rdquo指的是先帝奧斯曼。

     [11]早期穆斯林相信,世界分為兩部分:&ldquo和平之地&rdquo,即由穆斯林統治的地區;&ldquo戰争之地&rdquo,即伊斯蘭教法沒有得到施行的地區。

    這一内容并沒有出現在《古蘭經》中,而是在阿拉伯帝國的擴張于8世紀受挫後開始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