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關燈
間的交通。

     但是,奧斯曼仍然在等待時機。

    他很清楚自己的弱點,也知道在這樣一個對君士坦丁堡而言至關重要的地區,其城市的防禦會有多麼的堅固。

    與此同時,他的力量一直在增強。

    因為他的聲望,他手下的軍隊數量已經從埃爾圖魯爾時期的400人發展到了4000人。

    還有一些尋找生計的戰士穿過邊界,從鄰國投奔而來;就連拜占庭帝國的許多希臘人邊防軍士兵,也由于不受重視、被罰沒财産或遭受來自君士坦丁堡的其他壓迫而改換門庭。

     一直到14世紀的第一年,也就是奧斯曼即位貝伊(1289)之後的第12年,他才第一次與拜占庭帝國軍隊發生直接沖突。

    奧斯曼率軍攻打了科雲希薩爾[KoyunHisar,希臘人稱之為巴菲翁(Baphaeon)]。

    希臘人試圖阻止奧斯曼軍隊進入尼科米底亞城下豐饒的山谷地帶,結果卻被奧斯曼人迅猛的騎兵沖鋒輕而易舉地擊潰。

    帝國軍隊居然被一個默默無聞的土庫曼酋長擊敗,這讓拜占庭帝國感到十分憂慮,并且開始認真審視奧斯曼這個對手。

    這場勝利也讓奧斯曼名揚四鄰,聖戰士們從安納托利亞的各個地方湧來投入他的麾下,以能夠成為奧斯曼人為榮。

    奧斯曼的公國如今真正成了為人景仰的國度。

     然而,奧斯曼無意乘勝攻取尼科米底亞,他的部隊心滿意足地在該城周圍的土地上大肆破壞了一番。

    七年之後,奧斯曼認為自己做好了再度出戰的準備,于是發兵攻打阿克希薩爾(AkHisar)。

    薩卡裡亞河[Sakarya,希臘人稱之為珊伽裡奧斯河(Sangarius)]的海拔逐漸降低,最終流入尼科米底亞後方的平原,而阿克希薩爾的城堡正扼守着河流的下遊。

    奧斯曼成功地奪取了阿克希薩爾,打開了通往大海的道路。

    奧斯曼的軍隊第一次來到博斯普魯斯海峽,并逐漸奪取了海峽東側、小亞細亞半島沿岸的港口和城堡,進而又突入馬爾馬拉海,占領了卡洛利米尼島(Kalolimini)。

    這樣一來,奧斯曼就阻斷了分别從布爾薩和尼科米底亞出發到君士坦丁堡的兩條海路,隔絕了布爾薩和尼科米底亞。

    接着,奧斯曼的軍隊從陸路進攻布爾薩,最終在1326年攻克了這座城市。

    而此時,奧斯曼也已經奄奄一息。

     在長達七年的圍城戰之後,希臘人丢掉了布爾薩的城郊。

    雪上加霜的是,此時君士坦丁堡發生了内亂,兩位共治的皇帝忙于皇室内鬥,無暇支援布爾薩的守軍。

    看到士兵們士氣低落,希臘守軍的指揮官埃維裡諾斯(Evrenos)和其他領導者獻城投降,并且皈依了伊斯蘭教。

    于是,在奧林匹斯山富饒的坡地上,奧斯曼人建立了帝國的第一個首都。

    他們為這座城市新建了一座座不朽的建築,漸漸地将其改造為充滿藝術和學術氣息的文明之都。

    盡管在帝國的版圖擴張到歐洲之後,布爾薩失去了帝國首都的地位,但它一直都是帝國的聖城。

    最重要的是,由于擁有衆多的神學院、伊斯蘭教法學校以及教育的傳統,布爾薩變成了一座教育之都和烏理瑪(ulema,即伊斯蘭教學者)聚集的中心。

    身為神職人員的烏理瑪們代表了伊斯蘭教的傳統原則,與加齊們自由而通常帶有非正統色彩的武士精神互為補充。

    在奧斯曼國家幾百年的曆史進程中,烏理瑪們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時而引導國家前行,時而成為制約性的力量。

     奧斯曼死後被安葬在布爾薩,他的陵寝居高臨下地眺望着大海那邊的君士坦丁堡。

    後來,他的幾位繼任者死後也被安葬在布爾薩,這座城市因而成了伊斯蘭教的一處聖地。

    他的陵墓上镌刻着一句著名的祈禱詞。

    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中,每一位奧斯曼的繼承者的即位儀式,都會給新皇配上奧斯曼之劍,并詠誦這句祈禱詞:&ldquo願他媲美奧斯曼!&rdquo誠然,按照早期穆斯林的标準,奧斯曼确可謂是一個楷模。

    他在臨終前教誨他的兒子說:&ldquo以正義為大地增色,以勝利告慰我遠去的靈魂&hellip&hellip用你的武力弘揚宗教。

    給博學者以榮光,使真主之律法在人間确立。

    &rdquo 奧斯曼在曆史上扮演的角色,是一位将一個民族聚攏在自己身邊的酋長。

    而他的兒子奧爾汗(Orkhan)的使命,是将這個民族鍛造成一個國家。

    到了奧斯曼的孫子穆拉德一世(MuradI)的時代,其使命是将這個國家擴展為一個帝國。

    一位生活在19世紀的奧斯曼詩人恰如其分地贊頌了他們的政治成就:&ldquo我們将一個部落變成了一個降服世界的霸權。

    &rdquo 奧斯曼國家和帝國的締造,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加齊戰士的傳統和社會制度。

    這個國家對這些為信仰而戰的勇士也有着強烈的依賴。

    各種組織或兄弟會以伊斯蘭教教規作為評判善惡的标準,這些道德準則構成了人們共同生活的基石。

    加齊們所堅守的傳統就根植于這樣的土壤之中。

    這些傳統主要來源于宗教,同時融合了抽象的理念和非正統的神秘主義思想,并且在具體而實際的事務上體現出來。

    在城鎮裡,這些傳統融入商人和匠人行會之中;在邊境地帶和村莊裡,這些傳統與對宗教和戰争近乎狂熱的熱情相結合,催生出諸如&ldquoAkhis&rdquo[7]這樣的軍事性質的兄弟會。

    這些軍事兄弟會與基督教世界的騎士團十分相似,也崇尚豪俠精神,成員之間相互負有義務,并且像早期的伊斯蘭神秘主義團體一樣舉行聚會。

     關于這些兄弟會,14世紀的旅行家伊本·白圖泰(IbnBattuta)曾經這樣寫道: 在這個世界上,再也找不到像他們這樣的團體&mdash&mdash對陌生人關懷備至,為窮困者送上食物,制止暴虐的行徑,誅殺官府的代理人和追随他們的惡棍。

    行業裡的成員、其他未婚的年輕人和過起禁欲生活的人會聚集在一起,選出一位領袖。

    在他們的用語中,就稱這位領袖為&ldquoakhi&rdquo。

     一位衣衫褴褛、頭戴氈帽的鞋匠邀請伊本·白圖泰來到一處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