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關燈
奧斯曼帝國的早期曆史隐藏在傳說之中。

    相傳,奧斯曼帝國的始祖是一位名叫埃爾圖魯爾(Ertoghrul)的小部落酋長。

    他率領400多名騎手,遷徙穿越小亞細亞半島。

    途中他們目睹了一場戰鬥,交戰的雙方他們并不認識。

    在同手下人商議之後,他頗具騎士精神地選擇幫助行将落敗的一方,使他們得以扭轉局勢,奪取勝利。

    原來,得到幫助的是塞爾柱人的科尼亞蘇丹阿拉丁(Ala-ed-Din)的部隊,而被他們打敗的對手則是一支蒙古軍隊。

    作為回報,阿拉丁在安納托利亞高原以西的埃斯基謝希爾(Eskishehir)附近賞賜給埃爾圖魯爾一片封地,包括位于瑟于特(Sugut)的夏季營地和冬季營地。

    後來,埃爾圖魯爾又幫助江河日下的蘇丹打赢了一場戰鬥&mdash&mdash這次的敵人是希臘人&mdash&mdash從而獲得了更大的封地。

    這個傳說的用意是,在奧斯曼家族和之前的統治者之間建立一種合法性的聯系,而這種聯系後來也得到了确認&mdash&mdash蘇丹将象征着主權的旗幟和鼓賜給了埃爾圖魯爾的兒子奧斯曼。

     此外,還有一些關于奧斯曼帝國起源的傳說,頗具中世紀乃至聖經時代王朝的神話的特色。

    傳說描述了埃爾圖魯爾和其子奧斯曼所做的意義非凡的夢。

    據說有一次,奧斯曼在一名虔誠的穆斯林家中過夜,在就寝之前,這家的主人将一本書放在了他的房間。

    當他問到這本書的名字時,主人回答他說:&ldquo這是《古蘭經》,是神通過先知穆罕默德傳達給人間的箴言。

    &rdquo于是,奧斯曼開始站着閱讀這本書,讀了一整夜,一直到清晨時分才就寝。

    穆斯林認為,具有預言性的夢恰恰最容易發生在清晨時分。

    果然,在睡夢中,奧斯曼見到了一位天使。

    天使對他說:&ldquo你滿懷敬意地閱讀了我的永恒之言,你的子孫将因此而世代享有榮光。

    &rdquo 接下來的一個夢與一位名叫瑪爾可敦(Malkatum)的女孩有關。

    瑪爾可敦的父親是謝赫艾德巴利(SheikhEdebali),他是附近村莊的一位卡迪(kadi),即伊斯蘭教的法官。

    奧斯曼苦苦追求了瑪爾可敦兩年,但謝赫艾德巴利就是不同意他們的婚事。

    有一天,睡夢中的奧斯曼得到了進一步的啟示。

    他夢到月亮從躺在他身旁的謝赫的胸中升起。

    接着,這輪滿月又沉入了他自己的胸膛。

    随後,從他的腰間生出一棵大樹,大樹的樹蔭和枝條覆蓋了整個世界。

    在樹下,奧斯曼看到了四條山脈&mdash&mdash高加索山脈、阿特拉斯山脈、托魯斯山脈和巴爾幹山脈。

    從樹根處又流出四條大河,分别是底格裡斯河、幼發拉底河、尼羅河和多瑙河。

    肥沃的田野長滿了莊稼,偉岸的高山遍布着密林。

    河谷中的城市裡林立着穹頂、金字塔、方尖石碑、圓形石柱和高塔,所有的建築頂上都點綴着新月。

    夜莺和色彩豔麗的鹦鹉栖身于枝條交錯而氣味芬芳的樹叢中,它們的歌聲與陽台間回響着的宣禮聲相交融。

     大樹的葉子越來越長,最終變成了劍刃。

    一陣風卷起劍葉,直撲向君士坦丁堡。

    這座城市&ldquo坐落在兩海兩洲的交彙處,仿佛鑲嵌在兩塊藍寶石和兩塊翡翠之間的一顆鑽石。

    如果帝國的版圖是環抱整個世界的一枚戒指,那麼君士坦丁堡就是這枚戒指上的寶石&rdquo。

    就在即将戴上那枚戒指的時候,奧斯曼突然醒了。

    他把這個夢講給艾德巴利聽,艾德巴利告訴他,這個夢是神的啟示。

    艾德巴利終于同意将女兒嫁給他,并且堅信這個夢預示了他們的子孫将擁有權力和榮光。

    奧斯曼與瑪爾可敦的婚禮按照最嚴格的伊斯蘭教儀式舉行,并由一位神聖的伊斯蘭托缽僧主持。

    作為答謝,奧斯曼後來為這位托缽僧興建了一座寺院,并将富裕的村莊和肥沃的土地賞賜給這座寺院。

     第一個關于夢的傳說表明,在他們剛剛定居于埃斯基謝希爾地區的時候,奧斯曼和他的子民&mdash&mdash奧斯曼人&mdash&mdash還不是穆斯林。

    11世紀,小亞細亞迎來了第一批土耳其移民。

    他們跟随着塞爾柱軍隊而來,其中大部分人都因為接觸過阿拉伯世界的穆斯林而皈依了伊斯蘭教。

    然而,13世紀時遷徙來的第二批土耳其移民則多為異教徒,奧斯曼人很可能屬于此類。

    他們當中的大部分人并非主動遷徙的移民,而是難民。

    同樣并不信奉伊斯蘭教的蒙古部族的入侵,迫使他們向西遷徙。

    他們中的很多人留在了靠近東方的地區,希望在蒙古人撤退以後,可以重返自己的家園。

    另外一些更為好鬥的部落,則進入了塞爾柱人的領地。

     其中就包括奧斯曼人,他們随後獲得了阿拉丁蘇丹的保護。

    阿拉丁沒有選擇将他們作為雇傭兵編入自己的軍隊,而是在局勢紛亂的邊境地區賜予他們土地,希望他們可以維持當地的秩序,或者為了保衛自己剛剛獲得的領地而對抗拜占庭帝國的希臘人。

    很可能就在這樣的情境之下,埃爾圖魯爾和奧斯曼的追随者們皈依了伊斯蘭教。

    對于本來就具備遊牧民族優點和土庫曼邊疆戰士式的戰鬥素養的奧斯曼人來說,皈依伊斯蘭教可謂如虎添翼,因為新的信仰使他們獲得了新的戰鬥熱情,讓他們熱切地渴望成為守衛伊斯蘭教的加齊,去擊敗信仰異教的基督徒。

     奧斯曼的追随者并不單純将自己視作土耳其人&mdash&mdash土耳其人是對土耳其斯坦的居民的統稱&mdash&mdash而是将自己視作奧斯曼人。

    然而,在這一時期,奧斯曼人與同為土耳其人的鄰居之間并沒有什麼明顯的區别。

    在塞爾柱帝國和蒙古在當地的保護國覆亡之後,奧斯曼人的國家隻是繼承帝國版圖的十個公國[1]中的一個,而且是比較小的一個。

    奧斯曼人的帝國偉業要歸功于地理位置上的一個巧合:他們的領地位于小亞細亞半島的西北角,這個位置頗具戰略意義。

    當拜占庭帝國日漸衰弱的時候,他們的領地恰好與拜占庭帝國的亞洲領土接壤。

    此外,從奧斯曼人的領地出發,還可以很容易地抵達大海,并借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