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噩夢

關燈
為戰争服務,盡管做起來會很容易。

    他在倫敦有不少聲名顯赫的朋友,他們能為他找到工作,甚至一些十分可心、收入不菲的文學工作。

    他們會十分高興地為他找工作,省得他賦閑寫些個招他們心煩的雜文,成為他們的眼中釘肉中刺。

    一些人的兒子。

    兄弟和丈夫正在遠方作戰,讀索默斯先生這樣的雜文則毫無樂趣可言:“這場戰壕和機器的戰争,是對生命自身的亵渎,我們都在幹這種亵渎的勾當。

    ”不錯,他們說,可我們趕上戰争了,怎麼辦呢?我們跟他一樣恨這戰争,可我們不可能老在康沃爾躲着呀。

     這樣說也對,他不是不懂,那麼多英勇慷慨之士被投進了這架人妖殺人機器中了,這教他感到莫大的痛苦哀傷。

    他們正在全力以赴。

    再說也沒别的可做。

    可即使這,也不是讓他上前線的理由。

     如果這些年以來男人們一直保持内心堅定健全,就不會有這場戰争了。

    如果在最初英國有足夠意志堅強、靈魂高傲的人讓英人感到是在堅強、勇猛、光榮地戰鬥,戰事的發展就不會到這步田地。

    可是英國陷入泥漿躊躇不前了,于是恐怖之浪逐漸洶湧起來。

     現在,如果時局将幾乎所有的男人都逼入恐怖之中,而且恐怖一日甚似一日或死亡将臨,他那孤獨靈魂無可救藥的境遇便使得理查德-洛瓦特不可避免地置身于局外了。

    如果說有外在的、時局造成的不合理和宿命,那同樣有内在的不合理和内在的命運。

    他是絕然敢于追随自己内在的命運的。

    他必須保持獨立,置身于一切之外,一切,明白正在發生什麼,明白自己在做什麼或不做什麼。

    他必須明白,必須信守住自己,不能被迫做任何事。

     這是因為,男人首先是個陸地動物和思想冒險家。

    一旦人類的意識淪陷并被俗事的潮流淹沒,思想的冒險就停止了,正如英國最優良的意識被淹沒了一樣,無論和平主義者還是愛國主義者,全一樣,英國的靈魂在戰争期間淪陷了。

    它本來是一個清醒、高傲并有自我責任感的靈魂,就那樣失落了。

    我們都戰敗了,可能德國敗得最慘。

    所有的運氣都失掉了。

    當人類清醒的靈魂在重壓下崩潰、無法自持并沉淪,思想的冒險總是要失落的。

    随之湧現出來的是老鼠和博頓利及追随者們,于是人類冒險之舟就成了海盜船,幹的是龌龊的海盜勾當。

     理查德-洛瓦特無可依賴,隻有自己的靈魂。

    那就依賴它并試圖保住自己的智慧。

    即使沒人與他為伍,他也幾乎沒有感知。

    他就像沉船後抱緊一塊木闆那樣,絕望地抱着他自己這塊木闆。

     那一段忐忑的日子永遠改變了他的生活。

    如果看到郵遞員跌跌撞撞下山穿過沼澤上的灌木叢,他腦海裡閃過的第一個念頭便是:他帶來了什麼?這位郵遞員已過了服民兵役的年齡,分送那印有“為陛下服役”字樣的可惡信封,他會樂不可支地“嘿嘿”,那信封給誰,就意味着誰被招去受罪。

    這郵遞員是個了不起的衛斯理宗教徒,在教堂裡當牧師。

    一想到别人要下地獄,他就感到欣慰。

    這人,不光懷有宗教熱情,更有康沃爾人天生的幸災樂禍之心。

     隻要沼地的路上出現自行車的影子,隻要它拐到支路向村舍駛來,索默斯便會極目辨認那車上的綠衣使者是胖子還是高個子,是那個小隊長還是那個治安官來索要進一步的身份證明。

     “我們需要您的出生證明,”小隊長說,“他們從博德明來信,索要您的出生證明。

    ” “那就讓他們去找吧,沒有,我手裡沒有這個。

    您攥着我的結婚證明呢,你知道我是誰,我出生在哪兒,等等一切。

    讓他們自己去找出生證明吧。

    ” 理查德-洛瓦特已經失去最後一點耐心了。

    可他們就是硬說他是外國人——可憐的索默斯,僅僅因為他留着一撇小胡子。

    他可是英國造就的最為情真意切的英國人了,對他的國家懷有一腔子激情,盡管這激情時常是仇恨的激情。

    可他們卻硬說他是外國人。

    呸! 他和哈麗葉什麼活兒都自己幹,什麼東西都自己去買。

    一個冬天的午後,他們背着帆布背包沿着海邊的路回家,兩個身着卡其布裝、軍官模樣的人便跟了上來。

     “對不起啦,”其中一個沒事找事、拿腔拿調地說,“包裡裝着什麼?” “幾件雜貨。

    ”洛瓦特說。

     “我想看看。

    ” 索默斯把袋子放到路上。

    那個高個子頗有樣兒的軍官彎腰裝腔作勢地在袋子裡的一磅大米、一塊肥皂和十來支蠟燭中摸了一遍。

     “哈!”他興奮地叫道,“這是什麼?照相機!” 理查德窺視一下軍官那隻在袋子裡摸索的紅色手臂,一時間他幾乎相信是有一台相機神出鬼沒地出現在了那幾樣東西中,因為說他犯罪的暗示太強烈了。

    他發現紙包裡包着什麼硬物件。

     “一包鹽,也就值一便士。

    ”他平靜地說,盡管他已惱羞得臉色發白。

     可是那個紳士氣的軍官還是撕開了鹽包。

    确實是一包普通的食鹽。

    他看完就把包推到了一邊。

     “我們得加小心。

    ”另一個官小的說。

     “那當然了。

    ”理查德紮上袋子道。

     “再見吧!”哈麗葉說。

     那兩人将手舉至半高行個禮,轉身快步離去了,理查德和哈麗葉從而有了機會跟在他們身後,看他們那高貴的背影。

    哦,他們可是紳士,道地的英國紳士,或許還是康沃爾人。

     哈麗葉“撲味”一聲笑了出來,叫道:“可憐無辜的鹽巴喲!” 毫無疑問,那件事也令她心裡發堵。

     那是聖誕節時分,索默斯夫婦的兩個朋友來村舍做客。

    那還是美國加入協約國之前的事,那男士帶來了一大包美國精美食品:喬麥面、紅薯和楓汁糖,那女士則帶來了一大籃子水果。

    他們可是毫無畏懼,一定要在這孤零零的村舍裡過聖誕節的。

     聖誕前夕,屋外漆黑一片,大雨滂沱,世上沒有哪個地方比康沃爾沼地邊上更黑暗的了,這兒正是西海岸,離古代人們祭祖的那片石頭地不遠,那是黑呼呼的一堆粗糙巨石。

    那位美國女人蹲在火爐邊做軟奶糖,那位男士在他的房間裡。

    這時,砰砰的敲門聲響了。

    我的天! 是那粗壯的警察小隊長騎着自行車來了。

     “很抱歉打擾您,先生。

    是不是有位叫蒙塞爾的美國先生在這兒逗留?沒錯兒,我可以跟他說句話嗎?” “可以,要不要進來?” 高大粗壯的警察小隊長一腳邁進這溫馨的村舍,身上的黑色雨披在滴答着水。

    屋裡,美國女子正在火爐邊做軟糖,火光映紅了她的臉龐。

     “我們可是給您添了不少麻煩,真抱歉。

    ”哈麗葉話中有話地說,“深更半夜的,跑這麼遠的路,也真是的。

    我肯定這不怨我們。

    ” “不,太太。

    這我懂。

    全怨那些愛管閑事的人。

    這是軍令,有些人就是跟得緊。

    ” “那是。

    ” 哈麗葉對來人深為同情。

    那警察也是讓那些軍隊的壞蛋給逼的。

     索默斯叫來那位美國朋友,警察向他索要了證件,做了說明。

    那美國人是個老實巴交的公民,教養良好,全然鎮定地遵命。

    在那一刻,索默斯甯可失去很多東西當個美國人,也不當英國人。

    不過,那是早些時候。

    美國人仍然袖手旁觀、漁翁得利,因此招人恥笑,美國尚不是教人百般喜愛的協約國成員呢。

    那警察小隊長仍像往常一樣開心。

    他再次道歉後便出了門,消失在漆黑的滂沱雨夜中了,聖誕夜就這麼過的。

     不過正如歌中唱的那樣,“恐怖沒有頭”。

    蒙塞爾一回倫敦就被逮捕并被遞解到“蘇格蘭場”,在那兒受到審查,被剝光了衣服,衣服全給收走了。

    就那樣在牢房裡被關了一宿,第二天把他放了出來并勸回美國。

     可憐的蒙塞爾,他是那麼反德,那麼親英。

    這件事對他打擊太大了。

    此後,雖然他并未放棄反德,但他不那麼親英了。

    我們被告知,那是戰争時期,這種事是非發生不可的。

    這種戰争時期暴民會釋放最邪惡的情緒,特别是那些“紳士”,從而去折磨獨立的個人,因為暴民總是要折磨孤立無援的獨立個人的。

     絕望之中,索默斯想到了去美國。

    他持有護照,又是被拒征入伍的,是個沒用的人。

    于是,他把護照寄給了外交部,期望得到軍方批準出國。

     時值一月,田野和路上籠罩着一層薄雪,一片銀白。

    清晨,天地白茫茫一片,寂靜安甯。

    在康沃爾西部,活地看上去是那樣原始,花崗岩石聳翹着,如同一個個鬼影。

    一眼就能看得出這兒的人們崇拜石頭。

    那不是五頭,那是強大神秘的史前大地在展示其力量。

    在這個冰天雪地、皚皚茫茫、死樣沉寂的早晨,康沃爾西部與大海融為一體了。

     一個人往往在凝神屏思時達到極限。

    這個冬日早晨,索默斯正心如死灰一般。

    他剛剛寄出護照申請赴紐約的簽證,正從村裡的小郵局出來往家走。

    這一路就如同走在死界,一片陌生寂靜的死亡地帶。

    以前從來沒有過這樣的感覺:似乎他是死後的鬼,行走在陌生、慘白、落寞的冰界。

    這感覺令他恐怖。

    “我做錯了嗎?”他自問,“我離開我的國家去美國。

    這麼做錯了嗎?” 此時他感到如同已經離開了他的祖國一般,可這感覺如同死亡,一種渾身的僵死。

    去美國,就意味着他心中自己的國家死了。

    他意識到了這一點。

     不過,他用不着自作多情。

    外交部扣着他的護照,連個招呼也沒有打。

    他白等了一場。

     春天的一個早晨傳來消息說,阿斯奎斯下台了,勞埃德-喬治上台了。

    這對索默斯來說是又一場危機。

    他感到他非走不可,離開這座房子,離開這裡的任何一處。

    一路走,一路聽沼地上傳來一個清晰的聲音在說:“這是英國的末日,是老英格蘭的末日,它完了,英格蘭永不再是英格蘭。

    ” 康沃爾這地方能讓人通靈。

    在那兒逗留的時間愈久,索默斯愈能受到這種感應,似乎他在生出第二種視覺和聽覺。

    他會走入黑夜中傾聽那黑暗,不住地柔聲呼喚沼地上的精靈。

    他能感到他們在夜幕中下了山,從沼地上走來。

    “TuathaDeDanaan!”他會柔聲呼喚:“TuathaDeDanaan!跟我來做伴,跟我來。

    ”他感到似乎他們在走來。

     如是,在這個早上那個聲音進入了他的意識。

    “這是英國的未回。

    ”他盲目地在山溝裡和沼地上獨行着。

    他大愛這鄉村了,因為它似乎能回應他的呼喚。

    可他的。

    心此時正紛亂如麻。

    他并不明白為什麼這是英國的未回。

    阿斯奎斯先生的綽号是“老磨蹭”。

    的确,英國式的自由主義這些年證明自己渙散無能。

    自由黨對什麼都同情有加,沒有個鐵的主心骨,外加溫良恭謙、患得患失,着實讓人反感。

    現在可不是講究基督教謙卑的時候。

    可謙卑确實是其偉大教義。

     可勞埃德-喬治呢?索默斯對他一無所知。

    那威爾士小律師,壓根兒算不上英國人。

    在理查德-洛瓦特心目中他毫無意義。

    但是,索默斯漸漸地相信,所有的猶太人和凱爾特人,盡管他們支持英國的事業,但他們終歸是要以微妙的方式給偉大的老英格蘭一記恥辱,不給英格蘭一記恥辱他們就不善罷甘休。

    而這個英格蘭又是那麼自找羞辱。

    這可怎麼好?如果英格蘭樂意讓背叛,那就讓凱爾特人得逞吧。

    或許耶稣也是喜歡背叛的。

    他喜歡。

    他選擇了猶大。

     哼,這個故事不會有别的結局。

     戰争的巨浪已經橫掃了英格蘭,正橫掃康沃爾。

    或許,有史以來康沃爾從未被任何英國人徹底橫掃過、淹沒過,現在輪到它被可惡的戰争幽靈滌蕩了。

    現在這一切開始纏上索默斯了,與他作對。

    為了防潮,他家房上的煙囪塗上了瀝青,這竟讓說成是給德國人畫的信号。

    據稱他和妻子曾給德國潛艇送過食物,他們在懸崖下還偷藏着汽油。

    男人們躲在矮石牆下監視、偷聽、窺視他們,康沃爾人就愛幹這活兒。

    幹這種事被人發現了他們也不在乎。

    在沼地邊上,一個戴眼鏡的男人和他的情人手持雙筒望遠鏡,躲在栅欄後透過石牆上的窟窿偷看。

    可能他們為此感到很驕傲呢。

    如果一個人想知道别人怎麼議論他的話,那就在周末的夜裡,躲在牆根兒下聽年輕人分手進屋前的悄悄話吧。

    這種間諜活動一直在緊鑼密鼓地進行着。

     哈麗葉無論是往灌木上晾條毛巾還是在沼地的空曠地帶或海邊拿出外衣來,她的一舉一動都逃不過隐蔽的眼睛追蹤。

    夜裡關上門後,勇敢的漢子們會來聽窗戶根兒,索默斯夫婦說的那些指責性的話都相當尖刻。

    理查德并不掩飾自己,他同農田裡幹活的人也開誠布公,因為那些人跟他一樣有反戰情緒,恨透了被迫去服役。

    多數西部的人,索默斯想,如果殺人能幫他們逃避服役,他們一定會這麼幹的。

    可這樣子沒用。

    他愛這些農民,他們同仇敵汽。

    索默斯的農民朋友再次警告他說他正受着監視,可索默斯對此滿不在乎。

    “她們能把我怎麼樣?”他說,“反正我不是間諜,說什麼也不是。

    他們不能怎麼樣我。

    我沒有公開的行動,我隻是我行我素,看他們拿我怎麼辦,見他們的鬼。

    ” 他拒絕小心謹慎、提心吊膽,像周圍的人那樣逢場作戲、兩面三刀、心口不一、暗藏禍心。

    他仍然相信個人的自由,是的,個人自由! 人們與他暗中為敵,他對此有所察覺。

    可是,他日常接觸的人們還都喜歡他——幾乎是愛他。

    所以他把其他别人不放在眼裡,依舊大大咧咧、心直口快、暢所欲言,無話可說時幹脆三緘其口。

    敵人!他怎麼會有私敵呢?他從未傷害這些人,也沒感到受人之害,他不信什麼私敵。

    他恨的隻是軍隊。

     不過他确有敵人,那些人他不曾有半面一言之交,可他們卻與他為敵,視他為毒藥。

    他們恨他,因為他自由自在,因為他長着一張卓爾不群、無所畏懼的臉。

    他們恨他,因為他不曾像他們那樣吓破膽。

    他們恨他,因為他同這個農莊和村舍關系密切,而農莊與農莊之間是相互妒忌的。

     他從來不信他有私敵,可他卻惹得整個西部都對他恨之入骨。

    有件事教他認識到了這一點。

    那一次,他看到兩個身着卡其服的軍官騎着摩托從沼地邊的側路上駛來,直沖關門閉戶的鄰裡而去。

    索默斯不加思索使走上前去。

     “是找我嗎?”他問。

     “不,怎麼會找您呢!”其中一人裝腔作勢地回答他,那腔調恰似給了他一記耳光。

    索默斯,被當成下等人中的最下等了。

    于是他關上了門。

    是這個意思嗎?他們故意如此跟他說話嗎?他不願相信他們會這樣。

     但是,他内心深處知道,是這樣的。

    他們就是要向他表明:他是下等人中的最下等。

    在這衆怒之下,他開始感到有罪了。

    他意識到,他們不請自到,是想進到别的村舍中查看是否藏有無線電裝置或别的什麼作案工具。

    可那門戶緊閉,他們便放棄了原先破門而入的計劃,調轉車頭,揚長而去。

     一天又一天,就在這緊張的懷疑氣氛中過去了,潛艇就在岸邊不遠處。

    哈麗葉親眼目睹着一條船沉入海裡。

    激動而可怕之下,郵差來花言巧語地套索默斯的話。

    海岸監督愈來愈嚴,禁止出現燈光。

    可山腰大路上一輛行駛中馬車的燈光在閃爍,比任何位家的燈都亮;或者,黑夜中,一輛緩緩行進的自行車車燈依舊亮着。

    後來,一艘三千噸的西班牙煤船在霧中觸了礁,就在他家村舍的崖下,撞了個粉身碎骨。

    索默斯凝視着海浪拍打着船身,船上的煤給沖上了岸,農民們便一麻袋一麻袋地往山上背。

     又要征兵了,每個男人都要再次接收體檢,索默斯感到危機四伏。

    又要重新受一次折磨,第一次被刷下不能一勞永逸。

    預約後,他再次讓醫生給做了體檢,結果是心跳過速、呼吸困難。

    他把這個結果報給了當局,回答是:“你必須按照命令的那樣去參加體檢。

    ” 他知道,如果他真的應招服務并最終受到傷害,他就會崩潰,會死的。

    不過,别急,先去看望一下自己的親人吧。

    那是橫貫英國西部的一次漫長旅行,在普利茅斯、布裡斯托爾和伯明翰,倒幾次車才能到德比。

    如果是個自由人,你會覺得,英國西部頗為妖娆。

    他一整天都那麼靜靜地坐着看那世界。

    春天裡,橫貫這個英格蘭,他不動聲色,實則是在往自己心中的縱深地帶旅行着。

    他對英格蘭鐘愛有加,可它卻被某種非英格蘭的惡魔所攫取,他自己亦幾乎被其攫住。

    這東西把他驅向内心深處,令他無能為力,隻能泰然處之。

     到德比時天色已晚。

    已是周六晚上了,下個十英裡已無車可坐,幸好有一輛公共汽車去德比周圍的村莊。

    黑暗中的德比就像一座野蠻之城。

    汽車終于要發車了,車上坐滿了年輕的礦工,一個個多多少少醉意朦胧。

    車裡十分擁擠,塞得滿滿當當,像一車果醬,人們或者坐在别人的膝蓋上,或擠擠插插地站着。

    既然車外不能挂人,隻能讓車内超員十八人,簡直像把人硬給嵌進一大塊鹹牛肉中。

     汽車一氣兒不停地走了六英裡。

    穿行在漆黑的田野中:這車就如同齊柏林飛艇一般,隻有自身的一點微弱光亮。

    道路失修,路況很差,可汽車卻發瘋般地全速向前,就像穿過黑夜的一股瘋狂的昏暗意識。

    這群醉醺醺的礦工随着車身搖晃着,十分活躍地扯着嗓子嚎着唱歌: “在夜莺的歌聲中 一條長長的小路 彎彎曲曲 拐進我夢裡的田野——” 這首斷斷續續的可怕小曲兒死氣沉沉的。

    礦工們野性十足地拖着長聲兒唱着,那歌聲似乎是從肚子裡種出來的一般。

    他們也恨戰争,恨透了。

    這歌兒,真吓人!他們剛唱完,就有一個人開始唱《蒂伯雷裡》。

     “蒂伯雷裡,道路遠又長, 道路遠又長——” 可蒂拍雷裡那地方早就讓人覺得像約拿,這歌兒自然背時,所以詞兒也不長。

    那些痛苦的“遠又長”歌曲在故作感傷中唱完了,如同哭喪一般!這是為戰争唱的,發自瀕死的人類。

     又有人開始唱了: “再見了——哦哦 不要哭泣——哦哦 寶貝兒,擦幹眼淚——哦哦 難舍難分啊,我明白。

     我——高興——地走了, 再見——哦哦。

     不要哭泣——哦哦。

    ” 可别人不懂這個滑稽小曲兒,也沒這份心思,那人便又醉醺醺地回頭嚎起“道路遠又長”來。

     一個瘋狂而漆黑的周六之夜。

    這些年輕的礦工大約與索默斯上下不差幾歲,算是同學輩。

    他們撕心裂肺地唱歌,那歌聲同樣撕扯着索默斯的心。

    他坐在光線昏暗的車尾,擠在被衣服裹着的礦工們的肉體中,卻感到像緊繃繃肉體中一個陌生孤獨的細胞,這肉體正在一片混亂中沖撞着奔向光明。

    這些礦工。

    他同他們在一起别提有多麼自在了,不過他們是盲目蒙昧的。

    一旦他們撒開了野起來,天知道會出什麼事。

     中原,諾丁漢的劇院在制造娛樂的假象,黑暗中潛伏着殺機,這是個可怕的城市。

    白日裡,礦工們拖着長聲唱着歌,如《再見》和《通往田納西的路》,以痛苦的“田納西”來振作精神。

    可在中原,礦工們的殺氣在空氣中彌漫着。

    特别是在劇院中,人們封閉其中,可怕的感情宣洩足以引起謀殺。

     倫敦,戰時的倫敦,除了戰争就是戰争、戰争。

    本是陽光明媚的日子,正午時分,卻有炸彈在斯特蘭德大街上爆炸。

    夏天般的春日裡,伯克郡上空的飛機。

    他似乎視若無睹,他必須長途趕路回到康沃爾,回到哈麗葉身邊。

     可是,他得帶着他的證件再次去博德明兵營報到。

    他被招而去,似乎是被錄取了。

    不過,他知道,他必須再次接受體檢,他早晨七點就離開家去趕火車。

    哈麗葉看着他穿過田野。

    她被獨自留在家中,留在陌生的鄉下。

     “今天晚上我就回來。

    ”他說。

     這是個甯靜的清晨,似乎是世外桃源一般。

    在通往車站的山路上,他停住腳步。

    “不去,我!我不去!”他自言自語道。

    他想逃。

    可那有什麼好處?他隻